2014 年对于中国纪录片产业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所有 34 个上星综合频道平均每天必须播出 30 分钟以上的国产纪录片,同时新批准上星了上海、北京两个纪实频道。这一系列为推动国产纪录片发展而做的努力,让众多业内外人士真实感受到国产纪录片终于迎来了大踏步发展的春天。但这个春天对于地方台而言是否一样温暖?地方台在这个春天里又该如何培育自己的纪录片之花呢?
当下中国纪录片异彩纷呈、精品不断,2014 年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再次掀起收视风暴,不仅开创了中国纪录片周播的先河,更是在投资三千万的前提下狂卷一个多亿的收益。面对如此的成功,自然离不开央视视野开阔、资金雄厚、人才济济、播出平台优良等因素。反观地方台,在各方面都相形见绌。
但地方台从事纪录片创作也有着自身的先天优势,首先地方台是最接地气的。地方台没有广阔的视野,也就意味着地方台对自己所熟悉的范围更专注,植根一方沃土,地方台能接触到众多鲜活的内容,大大丰富了纪录片选题的丰富性。其次,地方台的编导永远是离第一手资料最近的人,他们对辖区范围几乎了如指掌,驾轻就熟,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再者地方台对节目投资有限,也就意味着节目创作受限制较少,主创人员可以自由发挥,有更多新尝试的可能。优势与弱势本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地方台而言,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才是关键。
那么如何做到扬长避短呢?首先地方台要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定位,不能让“地方台”三个字限定了自己的视野,不能只想着自己拍摄的影片只在本台播出,要开阔眼界,同时也要树立精品意识。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立的片种,本身的流通性很强、地区局限性很弱,因此此类片种是完全具备商品属性的,也是当下市场的宠儿。因此在收益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这也就给地方台的纪录片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前提是你得有能赢得观众、赢得市场的影片。而好的影片又该如何打造呢?
我们的目光还是应该立足本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做好纪录片的差异化选题。
对于一部纪录片而言,大投入、大制作自然容易打造出精品,但对于精品而言,不一定都需要大投入、大制作。纪录片的价值在于描摹下时代怎样的风貌,呈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当下以央视为首的纪录片项目多关注重大历史事件、风云人物、风景名胜等。因百姓生活、地区事件的复杂多样性,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一一涉及。
而这一领域恰恰是最丰富多彩、最贴近时代脉搏、最该记录的一部分。像《归途列车》《造云的山》《千锤百炼》等一系列纪录片的出现并非偶然,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记录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并以真实、感人、时代感鲜明而备受赞誉。因此地方台纪录片创作时首先应该尽量避开央视等大台选题热点,即便是热点相同,也要避免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视角、同样的解读。
例如抚顺广播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远离汶川的记忆》(第七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中荣获二等奖),该片是一部 2012 年汶川地震时期抗震救灾内容的影片,当年此类影片不胜枚举,当众多纪录团队将目光都聚集在抗震一线的时候,抚顺电视台的编导们却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身边,虽然抚顺距离汶川有三千多公里之遥,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里依然上演着可歌可泣的抗震故事,这里的故事也恰恰是众多后方城市抗震故事的缩影,这个选题是必要的,也是明智的,不仅铭记了后方人民为抗震救灾所做的努力,丰富了抗震题材影片的内容,同时也避免了与央视等资深媒体拍摄内容的撞车。
立足地方,挖掘本地区题材,采用平民化视角,关注现实生活内容,这一切要素都值得我们去细细揣摩。
如果说差异化选题说的是知难而退、量力而行的话,那么联合制作要讲的就是力不从心时借力而行。当我们有好的纪录片创意、策划,但从人、财、物等方面都觉得运作起来力不从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借助外力来实现我们最初的设想。这种借力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选题型行业合作,这种合作指的是与纪录片被拍摄对象所属行业的合作,例如抚顺广播电视台《教育进行时》栏目与抚顺市教育局的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优秀教师纪录片。以这种方式合作可以有效获得行业协助和业务指导,同时也可以争取到资金支持,为纪录片的创作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种合作是制播型行业合作,指的是与从事纪录片拍摄、播出、发行等相关行业单位的合作。我们可以选择花钱请人来做,或者联合有兴趣的人来做,再或者干脆卖掉这个纪录片提案。
此外,地方台发展纪录片还有三方面不能忽略,一是全民征集,二是网络播映,三是影展参评。
纪录片全民征集是丰富影片、发现题材、网罗人才的捷径,尤其是以较丰厚的酬金为前提的征集,可大大调动被征集者的积极性和社会的关注度。
网络播映的好处不单单是解决了电视收看定时、定点的播放局限,便于随时、反复观看。同时网络平台的开通将打破地方台内容传播的局限性,提升自身传播力,增进推广度,开辟出另一个经营平台。
影展参评一方面是对纪录片创作的检验、学习与提高,另一方面也是融资、发行的有效渠道,刚刚落幕的2014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吸引了来自全球 85 个国家和地区的 3054 部影片参加评优、展播、方案预售和版权交易。据组委会不完全统计,在今年参会的两百多家机构、951 名参会嘉宾中,就联合制作、海外销售、版权交易等方面达成了价值近两亿人民币的项目合作。每年此类赛事还有很多,像上海电视节、四川电视节等一批知名赛事均以评选优秀纪录片为己任,同时努力为优秀纪录片搭建交易、流通平台,大大促进了国产纪录片产业的蓬勃发展。
当地方台遇到纪录片,职责与机遇并存。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历史,我们身边的历史该如何去铭记?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用这样的话语来阐述纪录片对刻画时代精神、保存群体记忆的功用。“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同样的话语,对于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地域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当纪录片遇到春天,盛开便多了一种可能,没人可以收获整个季节,谁又能说房前屋后的播种不是一种莫大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