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广播电视论文

电视访谈节目中的言语打断现象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16 共12855字
  3.2 电视访谈节目中的言语打断现象分析
  
  电视访谈节目是带着一定目的的沟通平台,其专门的设定性使得它与日常会话有本质不同。对电视访谈节目中打断现象的分析要放在机构话语的背景下进行。
  
  电视访谈节目是机构话语的一种,所谓机构话语是指特定工作场所中的话语在机构中的呈现方式及话语与机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在机构话语中,话语与机构之间呈现着互相建构、互相呈现的关系。话语反映机构同时又可以构建机构,机构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在影响和制约着话语的实现方式。
  
  例如,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或者围绕一个会话主题录制一档节目,或者邀请一位或者几位嘉宾,结合嘉宾的人生经历来反应一个人甚至一个时代的变化。在谈话中,会话会围绕一个人或者一个事件展开,主持人有固定的台本提纲,如果谈话不够深入或者嘉宾的叙述过于冗长、甚至超出节目设置范畴后,主持人可以对整个谈话场进行强有力的控制。
  
  3.2.1 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言语打断现象分析
  
  3.2.1.1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言语打断现象的原因分析
  
  前文日常口语交际中的言语打断现象被概括为赞同型、解释型、帮助型和主观情绪型。但是电视访谈节目虽然涉及人际交流,但与日常交流的随意自然又有不同,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性要求他们不能因为“自己心情不好”或者是“感觉到对方对自己做了不公平的评价”等原因而中断嘉宾的谈话。并且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作为嘉宾与观众之间的一个中间桥梁,他/她的一个重要角色功能就是“利他”, 主持人需要是一个优秀的信息传递者,他要负责将节目的讯息传达给观众。
  
  在对选取的语料的分析过程中发现,主持人对嘉宾进行言语打断,出于以下六种考虑,这也就是导致主持人进行言语打断的原因:
  
  1.控制话题。当嘉宾滔滔不绝,出现偏题或者有偏题迹象时,主持人的一个重要角色功能就是提醒嘉宾,回到访谈的主题上来。
  
  在杨澜访谈录《汤唯和冯绍峰的黄金时代》那期节目中,杨澜很关心汤唯电影《色戒》遭封杀后,如何度过那段比较艰难的时期,就提问她如何度过那段困难的时间。
  
  汤唯:我就会像我大学的时候,我记得大三那会儿,我突然觉得我在大学里干嘛呢,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我就问自己一句话,汤唯,今儿想干嘛?然后我就脑袋蹦了,我想学开车,然后我就去报名去了。我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过我自己的时间的……杨澜:其实后来也是到英国去了一段时间,英国是戏剧非常繁荣的一个地方,那你觉得那段经历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让你对自己有什么新的了解?
  
  汤唯:我的世界变大了……在汤唯的第一次回答中,只是想讲述一下自己一般会怎么打发闲暇时光,她本意是想以此带过那段具体的时间的。但是杨澜意识到这个问题,用去英国求学这样一个具体的问题将汤唯的回答又引到了那个特定时间段上。
  
  2.控制节目时间。电视访谈节目是有规定时间的,这与日常的会话有本质的不同,主持人要把控好时间,适时中止嘉宾的谈话,让节目完成“谢幕”.例如主持人会说“接下来进一段广告”、“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的参与”.
  
  3.引出新的问题。一期成功的访谈节目不可能只围绕一个谈论点周而复始的交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提出新的问题,这考验着主持人的功力。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嘉宾在叙述的时候,主持人会发现新的问题点。
  
  《锵锵三人行》2015 年 4 月 9 号的一期节目,会话的主题与中国电影相关。
  
  主持人是窦文涛,嘉宾是梁文道和苏有朋。当谈到青春片时,有如下对话。
  
  梁文道:我一想到青春片,就会想到阳光明媚、一群小伙小姑娘,从左边跳到右边,右边跳到左边,我一想到青春片就会想到这个画面……(打断)窦文涛:你想的还是比较单纯的。你知道我发现现在中国的这个电影市场啊,有一种本能就是不把所有主意玩到烂玩到没人看,就不罢休。比如《致青春》火了,然后就是《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等。比如《失恋三十三天》火了,一些生意人都会开始总结规律。
  
  梁文道:文涛,你知道,并非好电影就有好市场,比如《黄金时代》。现在的市场开始类型化……梁文道谈论自己对青春片的固有印象,在话轮的自然结束处,窦文涛接话,他从青春片自然地过渡到了对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反思。从而引领嘉宾将话题转到了另一个维度。
  
  4.平衡话语权,这在多人参与的电视访谈节目中经常出现。当一个主持人面对多个受访嘉宾时,主持人要平衡健谈和寡谈的嘉宾话语权。
  
  2015 年 4 月 3 日,《锵锵三人行》“谈谈艺考方面的思考”节目中,开篇先由艺考谈论了学生会不会整容参加考试的话题,并对这个话题进行了适当延伸。
  
  窦文涛:你是修佛的,你说说,我相好,获得信徒结缘,是不是更好?(看向嘉宾梁文道)梁文道:你得修来啊。我认识很多出家人,在家修行,一个人有没有认真修行,其实看得出来,样子就会变,变得很厉害。我就认识一个西安的师兄,他负伤以后开始学佛,很有钱。十几年前你看他眼神纯净,十几年后我在上海再看到他,整个人都不认识了。吃素食十几年,生意也不怎么做了,整个人进来之后那个气场都不一样了……(打断)窦文涛:这个我认同,四十岁之后要为自己的容貌负责嘛。你比如那些大权在握的人,像邓小平,尽管个子小,但回头一看那就是不怒自威啊,就是常年手握权柄的人,长相都不一样。(看向马未都)马未都:所以这个和尚啊,我现在在国内去得也少,因为国内的寺院里太热闹。我见过寺院里的和尚大步流星就跟脚踩风火轮一样,这就不成。你到日本去看,特别有感受,很不一样。我去日本看过一次,60 多个僧人,平和得一致,这个太难了。我们的一看,比如我看到的小和尚全说股票问题,这个就不行(笑)在这段对话里,窦文涛先是打断了梁文道的话,总结了相由心生的观点。他在平衡话语权方面用的方法就是看向另一方。第一次他提出修佛休相的观点时,眼神看向梁文道,第二次当梁文道讲了足够多信息之后,他适时打断,在总结一番之后眼神看向马未都。此举就是既用语言又用行动实实现了话语权的分配。
  
  5.解释与说明。对于嘉宾表达不清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便于整个访谈的内容更易被接受。
  
  杨澜访谈录讲述赵宝刚与惯性抗争的一期节目中,赵宝刚导演坦言创作电视剧的时候,喜欢自己给自己“挖坑”,尝试不同题材。
  
  赵宝刚:有一个电视剧叫《男人帮》,其实那就是一个挖坑作品。
  
  杨澜:是因为自己不挖坑很久了,所以要挖一个是嘛?
  
  赵宝刚:对,其实就那个题材提别危险,但是后来是在坑的边上转了一圈,没掉下去,然后就过去了……(打断)杨澜:那这个对常人来说特别难以理解啊,什么时候需要自己给自己挖坑。
  
  赵:就怕人特别不清醒……赵宝刚忽然提出来“挖坑”这个词,莫名间让观众有点不太理解,主持人就需要引到嘉宾对自己“挖坑”这个状态有个来龙去脉的解释,于是就有了上文先了解为何要“挖坑”,何时“挖坑”是最佳状态,以及如何给自己“挖坑”等种种问题。
  
  6.表示反对。这个原因比较特殊,一般主持人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对于一些斗争情绪比较明显的嘉宾,主持人对嘉宾的话表示反对一般可以勾起嘉宾对抗的欲望,这样节目的呈现形式会更好看。
  
  3.2.1.2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言语打断的方式和位置分布
  
  匡小荣在对日常交际中的打断现象进行研究时,系统分析了人际交流中的打断现象,从打断信号出发,对日常交际中的进行言语打断的方式进行了分类。他提出了四种打断方式,即请求式、直言式、道歉式和压倒式。
  
  18(1)请求式。请求式是指打断者直接向此刻的说话人提出请求,表明自己需要进行打断的请求,此举使得打断的冲突性更弱一些。
  
  (2)直言式。当前说话者正在讲话时,打断者通过语言信号或形式信号直接进行打断。
  
  (3)道歉式。打断者试图打断时,先对自己要发生的道歉行为进行抱歉,然后进行打断。
  
  (4)压倒式。用超过对方音量的话语来覆盖对方的话语,从语音上压倒对方,以此阻止对方把话说完。
  
  由打断信号的不同对打断的方式进行分类,其研究的语料来源是日常会话。
  
  虽然日常会话复杂变化,交谈的话题、交谈者的不同身份都会影响到会话的进行,这种分类方式也不能尽数概括所有的打断方式。尤其是对压倒式的定义,通过音量的高低来确定打断,尚需要探讨。因为音量的高低本来就是一个相对概念,其高低的说法也需要评判。
  
  但是用打断信号作为分类的依据却是从语用学的本体出发做的分类,尤其在一种相对简单的会话交际--电视访谈节目中,借用匡小荣的分类框架,节目中打断的方式就更容易区分。通过对所选取语料的综合分析,本文仍然认同匡小荣的分类方式,请求式、直言式、道歉式还将继续采用。而压倒式的定义概念尚显模糊,本文认为用“总结式”来概括更为恰当一些。
  
  所谓总结式,即主持人在进行打断时,先总结了嘉宾的发言,然后转换到不同的话题或者提示时间不够,节目录制即将结束。
  
  冯唐:……可以再弄一个搜索引擎,也可以换一种搜索形式,比如我现在就会用微博、微信来进行搜索。再一种情况就是大 V,意见领袖,因为他们更重视个人品牌,可能说得更中立一些,更权威一些。
  
  窦文涛:那你说的这个就是社会公信力不灵,最终还是要靠私信力,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你有的时候更会选择信一个人。我就特别想问,咱们这个利益为什么就可以绑架了所有?我们能听到很多传说,比如票房是假的、奖项是假的,收视率是假的。什么都是可以交易的,观众投票也是可以作假的。
  
  梁文道:这个事情应该这么来理解,换句话说,百度为什么能一家独大,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家纵容了这种现象……在节目中,主持人对嘉宾进行言语打断,选择合适的位置不仅可以体现自己的礼貌也能让对话显得更流畅。所以,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打断非常有必要。在对语料的分析中发现,主持人对嘉宾进行言语打断的位置大概有三种:
  
  (1)在会话进行过程中打断。当嘉宾正在说话时,主持人进行打断,这种突然性的打断,可以是控制时间,也可以是转换话题等等。
  
  (2)在当前说话人话轮的自然结束处。自然结束处指当前说话人的话轮正好结束,可以开始一个新的话题进行对话。
  
  (3)在嘉宾表达遇到困难的时候。当嘉宾的表达暂时性遇到困难,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时,主持人进行打断,帮助嘉宾表达。
  
  主持人在进行言语打断时,如果方式方法过于直接、粗暴会激起嘉宾的反感,也不能传达一个良好的节目形象。如果只是为了制造冲突而打断则显得没有必要。一个合适的打断是要准确传达主持人意图的,尤其在嘉宾会话的过程中进行打断就更容易造成冲突和对抗。所以主持人要理智选择。而在嘉宾会话的非自然停顿处进行打断,则是照顾嘉宾的表达,可以说维护了嘉宾的面子,这是一种可取的行为,对节目的效果也有利。
  
  综上叙述,主持人选择何种打断方式,需要根据节目的综合定位来进行。如果节目就是为了追求冲突和对抗,那么会话进行过程中直言式的打断会有更好的效果。而如果节目是一档温和、轻松的访谈交流节目,尤其是人物性的访谈,打断的方式和位置要更柔和。发生在会话自然停顿处的请求式、道歉式、总结式打断会对节目的整体效果产生更好影响。
  
  3.2.1.3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言语打断现象的模式和功能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言语打断方式会发生差异,打断的原因也会围绕着打断主题产生不同。
  
  主持人在节目中到底何时进行言语打断以及打断后节目到底能收到多大的预期效果,则需要从语料的内容出发,明确分析主持人言语打断的模式和功能。
  
  主持人进行打断时,选用不同的打断方式会直接产生不同的功能,这种功能会立即作用到节目的效果中。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言语打断现象的模式和功能探讨如下:
  
  从非支持性言语反馈与打断的关系来看,“言语打断多是一种冲突性的、攻击性的、侵入式的改变话轮的行为。”但是在一个整体性的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进行打断有时也是为了帮助嘉宾,或者是烘托节目效果。学者 Marata 根据功能的不同,将打断分为合作性和冲突性两种。而冲突性打断包括话题转换型、抢夺发言权型和不认同型三种,将合作性打断分为帮助型、认同型和澄清型打断三种。
  
  上述分类是建立在充分分析语料资源的前提下概括的,本文将继续沿用此种分类方法,将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言语打断概括为六大模式。详细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对于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进行言语打断的六大模式,其具体特征阐释如下:
  
  (1)话题转换型:即主持人结束当前正在讨论的话轮,引到嘉宾将会话转到一个新的话轮。新话轮可以是一个大的话题提问,也可以是对一个细节的追问。
  
  在《赵宝刚与惯性抗争》的节目中,赵宝刚对自己创作的第一阶段的叙述,信息量已经足够。于是杨澜通过提问巧妙地将话题引到了他之前所提的创作的第二个阶段。
  
  赵宝刚:……拍电视剧拍多了,大概,人们会批评你的东西都会知道,大概……(打断)杨澜:你刚才说的有两个,一个是要时不时得有个坑啊,在边缘溜达溜达,第二个你说无聊的时间很重要。还有一个阶段,像《别了,温哥华》之后,有三年的时间,你相对的作品是非常少的,那三年在无聊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赵宝刚:其实《奋斗》的出笼跟这三年是有关系的……《杨澜访谈录》的节目时长在半个小时左右,30 多分钟的时间里,不可能让一个嘉宾一直在阐述一个问题。赵宝刚导演所讲的自己创作的第一个阶段的状态已经足够清晰,主持人提出《别了,温哥华》之后寂静期,自然引入新的话轮:如何度过无聊的时间。
  
  (2)抢夺发言权型:这种类型多发生于多人参加的电视访谈节目中,结束当前嘉宾的发言,让另一位嘉宾继续发言,主持人可以用“谢谢”、“有请某某谈一谈”等语句进行打断。
  
  但是,当只有一位嘉宾和主持人时,也可能发生抢夺发言权的现象。有时主持人为了控制节目时长,会打断嘉宾的谈话,结束节目,这多发生于直播型的访问。
  
  “《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是节目中比较惯常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控制节目节奏。因为按照《锵锵三人行》的节目设置,交谈每进行到一段之后就要插播一小段广告。窦文涛打断嘉宾马家辉的谈话,就是控制了节目的进行节奏。
  
  马家辉:我意思是跳开半步说,他们(反水客活动)的行为是有效的……(打断)窦文涛:看你们就不学马克思主义,毛主席就擅长做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比方说你觉得游客少了,日子就过得舒服了。可是你没有采访一些旅游业的店家,他们就代表另一个群体。所以说为政之难啊,你是在社会各个阶级之间权衡。旅游收入下降了,有些群体高兴了。这个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永远搞不清楚,《锵锵三人行》,广告之后见。
  
  (3)不认同型:即主持人对嘉宾的发言表示反对、提出不同意见。这样有的时候可以激起嘉宾的表达欲望,节目也更有可看性。
  
  例如在《艺术人生》的一期节目《红楼梦再聚首》中,主持人朱军与嘉宾的一段对话,朱军对嘉宾的话的回复看似是与嘉宾提出不同观点,实则是对嘉宾的一种褒奖,从而更加引起嘉宾的表达欲望。
  
  陈晓旭:……到了这里以后,我觉得北京遍地都是有才气的星星……朱军:可是你是当时最耀眼的一颗啊。
  
  陈晓旭:但我怕这颗最耀眼的也是会一下就很快消失了。
  
  (4)帮助型:主持人在交流中对嘉宾提供帮助,这种帮助或者是解释嘉宾的话,或者是引导嘉宾进行更清晰的叙述,通过这种帮助有时也能避免嘉宾处于一些尴尬的地步。
  
  还是在《锵锵三人行》讨论香港游客减少的一期节目中,马家辉是一位香港人,他对香港的反水客运动的一些考虑是从香港居民如何更舒适生活为出发点的。而凤凰卫视是要在内地播出的,所以如果嘉宾的观点过于对立,也会对嘉宾的舆论角色产生影响。
  
  窦文涛:前一阵,复活节、清明节,香港的游客明显减少。很多人包括梁振英都把这个问题归结于前一阵香港的反水客运动。那你们觉得香港人现在是高兴了嘛?
  
  马家辉:高兴不高兴这很难说……(打断)窦文涛:你是香港人,你代表(说)一下。
  
  马家辉:……像现在来看,一些奶粉店、金店不开了之后,这些店铺都不开了。租金低了,就会开一些小店,我们期待的那种小店。这样从经济学上来看,其实也未必是坏事……(打断)窦文涛:当然我不是政治家,我没法评论啊。但是我就注意到一个现象,我自己还挺满意的。就是事情发生之后,政府的态度还是很宽容的。
  
  马家辉的话被打断,他说“我不是政治家,我没法评论”.先用政治家这个角色来中止马家辉的谈话,也表明了马家辉非政治家的身份。话题也进行了转换,将民间的观点转到了政府的态度上来。此举既转换了话题,也帮助马家辉避免了可能会面临的舆论攻击。因为嘉宾受邀参加节目,主持人是有维护嘉宾权益的。
  
  (5)认同型:所谓认同型就是对嘉宾的观点表示赞同。主持人的角色不仅是话题的引导者还是会话的参与者,参与嘉宾的会话讨论会使得整个访谈显得更轻松、自然。
  
  在杨澜访谈录对吴秀波的采访中,吴秀波谈到他特别推崇古人那种悠闲自得的生活,他描述古人讲女子懒起后恬静自然的状态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状态。当他还在描述的时候,杨澜打断他的话,将吴秀波所描述的那句诗吟诵了出来,让吴秀波对杨澜啧啧称叹。
  
  吴秀波:古人那种悠闲自得的心态是我特别喜欢的,比如讲一个女子早上起晚了,悠然自得地化妆、收拾,想想就……杨澜:那就是“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吴秀波:哎,杨澜,真好,要不说你特别厉害呢,真好。
  
  杨澜打断吴秀波的话将诗吟诵出来,吴对此很感兴趣,啧啧称叹,他们二人的关系此时就不仅仅是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而是成了两个知心的对话者。
  
  (6)澄清型:主持人打断嘉宾话的目的是服务于自己的提问,通过打断重新解释可能会造成误会的话。因为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是灵魂性的人物,不恰当的话会妨碍嘉宾的表达和情绪,所以一旦出现问题,主持人需要进行澄清。
  
  《锵锵三人行》2015 年 4 月 10 日的节目“内地游客去香港减少”中,马家辉在讲自己所认为的导致设计水平水平上不去的原因,他提到了这是因为艺术家不够用心、不敢用心是重要因素。窦文涛打断马家辉的话,借由马家辉讲设计的由头说了以前节目的一个疏漏,感谢了为节目提供帖子的作者“肥肥猫”.
  
  马家辉:假如看民间艺术,很多就不错,有自己的美学色彩在里边。就算是大红大绿也是漂亮的,像张爱玲以前就找了一些民间的画、民间的艺术穿在艺术。
  
  我觉得(在设计上)不够用心是一个方面,不敢用心也是一个。你稍微大胆一点,就会说你奇装异服,像张爱玲以前穿得比较打断,那今天的好多文章报纸就都是骂她的,说她穿的古灵精怪、妖姬一样。像当代,很多法律啊舆论啊就导致你不敢用心。还有一个不就是不需要用心。反正灯光随便弄,钱就砸下来了……(打断)窦文涛:对对,这个我们知道,之前那期(与设计有关的)节目做完之后,那些设计师的圈子说我们外行,就是说中国不是设计师没水平,而是说设计师设计了东西不被采用。或者是我们收了钱,但是那些土豪啊领导啊就要这种(不好的设计成果)。当然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说我们之前节目中引用的帖子没有提到着作者,后来着作者跟我们联系了,希望我们提一下。我(打断马家辉)就是想说这个,需要感谢一下帖子的作者“肥肥猫”.
  
  窦文涛在打断马家辉的说话时,先对马家辉发表的观点进行了肯定总结--“对对??”,然后才引出需要感谢帖子作者“肥肥猫”的初衷。这种打断方式,既不会显突兀也不会有过大的冲突,并且自己进行打断的意图也表述明确。
  
  以上叙述将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言语打断模式概括为六种,统一服务于电视节目的制作,而在前文也提到导致打断现象发生的六种成因,不同的模式、成因合作共融对一期电视节目产生不同的功用。
  
  直观来看,导致打断现象的成因即可概括为对节目的六个功能,即(1)控制话题、(2)控制节目时间、(3)引出新话题、(4)解释与说明、(5)平衡话语权、(6)表示反对意见。
  
  打断在会话交谈中的功能被概括为三种:向上、向前和向下,这是由顾曰国在 1999 年提出的。
  
  向上功能是指当前正在使用的话轮的内容与上一个话轮有关系;向前功能指参与交谈的对当前的说话做出回应或者贡献,使得整个谈话顺利向前推开发展;向下功能指的是当前的话轮内容可以作用于下一个话轮,对接下来的话轮产生影响。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功能(3)“引出新话题”即是会话的向下功能,功能(4)“解释与说明”是向前功能,而其他的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在主持人言语打断的六种模式中,不管是合作型还是冲突型的打断,都可以具有会话分析的向上、向前、向前的功能。具体功能要具体分析,但是每种模式都有其主要的会话功能。
  
  话题转换型言语打断是要展开一个新的话轮、开始新的会话交谈,这就是向下功能。抢夺发言权型的言语打断可以在多人参与或者两人参与下完成。如果是为了平衡话语权,仍然对当前的话题进行阐述则是会话分析的向前功能,而若是打断发言进行另一会话安排那就是向下的功能。不认同型的言语打断和认同型的言语打断都是主持人对嘉宾当前话轮所做出的回应,带有明显的向上功能。
  
  在《锵锵三人行》“百度与莆田系的恩怨相杀”节目中,邀请了冯唐、梁文道,对当前百度与莆田系医院之间的斗争对抗做一个解说。
  
  冯唐:……可以再弄一个搜索引擎,也可以换一种搜索形式,比如我现在就会用微博、微信来进行搜索。再一种情况就是大 V,意见领袖……(打断)窦文涛:那你说的这个就是社会公信力不灵,最终还是要靠私信力,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你有的时候更会选择信一个人。我就特别想问,咱们这个利益为什么就可以绑架了所有?
  
  梁文道:这个事情应该这么来理解,换句话说,百度为什么能一家独大,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家纵容了这种现象……冯唐在讲的是百度与莆田系相杀的过程中人们该如何搜素权威信息。窦文涛打断他的话,提出一个新问题:为什么现在社会公信力下降,私信力提高。话题自然转换,也平衡了话语权,接下来就由梁文道进行发言。
  
  帮助型的言语打断主要是为了帮助嘉宾表达或者把握节目时间。主持人从嘉宾的角度出发为帮助嘉宾进行话题的阐述,这就是向上的功能。而从时间上考虑,为了控制节目时间则是一个节目顺利进行的向前功能。
  
  澄清型的言语打断或者是为嘉宾的话进行一定的解释、或者对自己说过的话进行澄清,都是针对前一话轮而进行,也主要是向上的功能。
  
  不同的言语打断模式可以对应不同的会话功能,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与嘉宾的沟通交流中,需要根据节目之前预设的话题类型和节目时间等等因素,综合考虑在何时、如何打断。
  
  3.2.1.4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言语打断模式分布
  
  本文的语料分析主要来自电视访谈节目,在重点分析的《杨澜访谈录》、《实话实说》(崔永元时期)、《新闻调查》&《看见》(柴静时期)、《锵锵三人行》等节目中,发生在主持人身上的不同的言语打断模式,在频率分布上如下表所示:
  
  换算成具体的比例分布如下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话题转换型的打断模式所占的比例最大,有 41%,超过一半,主持人在节目中要控制整个会话的进行,需要引导话题。电视访谈节目是一种人际交流,但是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流现象,它区别于日常交际,主持人和嘉宾不能漫无目的地交谈,所有的会话都有一个预设的“台本”在支撑。主持人的作用就是在恰当的时间,艺术性地选择好时机结束上一个话题开始新的话题,变“漫谈”为“预谈”,按照预定计划交谈。
  
  不认同型打断和认同型打断分别占比 23%和 8%,前者的比例高出后者 7 个百分点。不认同型打断代表的是主持人与嘉宾相异的观点,通过话轮的抢夺实现观点的表达。这种形式下存在着对抗特性,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一种看似不合作态度,一方面使得节目在主题下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节目的冲突效果更明显,紧张刺激、环环相扣、吸引眼球。在当下的电视市场中,收视率的争夺愈发显着。
  
  可观的收视数字不仅意味着节目的成功,也吸引了更多商家的广告投入。所以,不认同型的言语打断,一方面维护了节目主题,另一方面也服务了访谈节目的电视市场,愈发受到关注。需要指出的是,不认同型的打断对电视访谈节目短期内会产生强烈的收视影响,但并非长久之计。一档成功的电视访谈节目有很多元素构成,主持人选择恰当的打断方式,才会起到锦上添花之功效。
  
  不管是话题型还是人物型的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角色都是一个引导者,作为一个自然人,他/她在对话中可能会有自己的观点、态度,但是职业素养需要他/她不能频繁地流露自己的观点,并且为了保证嘉宾话语的连续性,主持人的一些认同型的观点,完全没有必要全部表达出来。这也就解释了认同型打断是主持人选择最少的一种打断方式的原因。
  
  王志: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同样,《百家讲坛》不止易中天一个,为什么你现在最火?易中天的诀窍在哪?
  
  易中天:没诀窍,我没有任何诀窍。很简单,我平时怎么说话,到了那还这么说。你要问就只有这一条,甭管我面对的是谁,我的说话方式是不会改变的。
  
  好像也未必见得就是我最火吧?……(王志打断)王志:又是我的错觉?(笑)1你的问题,我没有任何诀窍。
  
  从会话语境可以分析,在电视节目未剪辑之前,王志与易中天的交谈中,易中天应该用“这是你的错觉”这样的话来否决过王志的提问。所以,当王志提问易中天现在最火到底有何诀窍时,易中天提出坚决否定,王志对易中天的否定并不赞同,所以同样用一种不认同的语气来加以回击,即“又是我的错觉”.这样的一种不认同型的对话,使得节目的斗争性明显加强。它呈现出来的就不仅是一种温和的交流和对谈,而用一种略带“火药味”的交流,使得整个节目呈现出来的时候,观众会跟着对话的进行感觉到紧张,也会想一直收看下去,想随时关注到节目接下来的进展,这就有效地保证了节目的收视人群,从实际操作角度来看,这是收视率争夺上的一个有效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笔者调取了一份数据,是周静的硕士学位论文《访谈节目主持人言语打断现象》分析中的数据,成稿于 2010 年 5 月。她调取了鲁豫、崔永元、袁鸣、袁岳的访谈节目,分析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言语打断现象。最后数据显示,话题转换型模式仍然是首选,而不认同型言语打断只能排到各打断模式的第四位。这与本文的排名是明显不同的。原因分析有二:第一,所选样本的不同会导致数据结果发生差异;第二,近年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市场争夺惨烈,电视节目在定位上更倾向于冲突。但是此数据并不带有普遍性,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有差异出现。
  
  抢夺发言权型的言语打断比例有 13%,与不认同型打断相差 10 个百分点。
  
  在前人的研究中,抢夺发言权都是主持人选择的第二大热门类型,而现在的比例下降,退至第三位。分析原因大概如下:第一,在一对一的访谈节目中,对话是一种你来我往的交流,所以涉及到发言权抢夺的就少。第二,一对多的访谈节目减少,且录播的访谈节目要多于直播的访谈节目,礼貌原则和后期剪辑的作用下,主持人与嘉宾之间不会发生很明显的发言权抢夺现象。
  
  至于帮助型言语打断占比 10%,主持人帮助嘉宾进行表达,这只在一些不善言辞的嘉宾身上有所呈现,例如前文提到的顾长卫导演。澄清型的言语打断主要指主持人打断嘉宾的话对自己前文的提问做一个解释澄清,而一般在录制节目之前主持人都有预设的台本,台本上的问题都是经过专家团队反复斟酌完成的,所以此种情况也是很少出现。杨澜曾说“每一期节目中问题的设置都是经过团队成员轮番提炼加工而成的,一般每个编导会提供十几个问题,我们要求穷尽所有的问题可能。最后汇总问题要问题设置小组的人进行斟酌筛选,最后我再补充加工,所以一期节目大概准备 120 个提问问题。”
  
  13不难看出,多人提炼筛选出的问题是仔细斟酌后的结果,一般很少会再出现解释不明的情况,所以需要澄清的必要就降低。再加之现场直播型的电视访谈节目很少,所以即使录制现场主持人对自己的提问进行了澄清,节目组出于多种考虑,一般也会在后期进行适当剪辑,因为主持人是节目呈现时的一个灵魂,任何一个节目都希望呈现一位完美的、驾轻就熟的主持人。
  
  3.2.2 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的言语打断现象分析

  
  呈现在屏幕上的访谈节目有两大主体,嘉宾和主持人。上文已经分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言语打断模式和言语打断的功能。而作为另一主体的嘉宾,也有打断现象。这种打断现象可以分两类来进行考虑:
  
  (1)主持人和多位嘉宾的电视访谈节目中,打断有两种,嘉宾与嘉宾之间的言语打断和嘉宾对主持人的言语打断。
  
  (2)主持人和一位嘉宾进行的电视访谈节目,嘉宾的打断就是嘉宾对主持人的言语打断。
  
  嘉宾对嘉宾、嘉宾对主持人的言语打断在功能和模式分布上比较单一,其打断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补白:嘉宾对自己之前发表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这可以是嘉宾打断当前嘉宾的会话,也可以是嘉宾打断主持人的会话进行补白。
  
  《实话实说》节目多会围绕一个话题邀请多位嘉宾,在主持人的引到下就话题进行讨论。“甲 A 需不需要外援”这期节目中邀请了黄健翔,洪峰等。
  
  崔永元:您是说引进外援之后,反而耽误自己球员的培养和锻炼的机会。
  
  洪峰:不,我是说它(引进外援之后)其实违背了引进外援的初衷,引进外援就是说……(被打断)黄健翔:现成管用的……(被打断)洪峰:对,必须得管用的,比如说……在这个会话中,黄健翔试图打断洪峰的谈话,他想谈一谈关于甲 A 该引进何种外援。但洪峰的会话显然没有结束,他还需要继续阐述,于是他又打断黄健翔的话,再次将话轮抢夺了回来。这种方式就是“补白”,通过打断对自己之前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只是打断的发起人从主持人转到了嘉宾身上。
  
  (2)承接:继续自己在前一个话轮中的会话。当主持人或嘉宾打断当前说话人的会话,试图开始新的话轮时,嘉宾为了更清晰解释自己的会话,会打断会话,将对话维持在自己的前一个话轮中。
  
  电视节目“王志与易中天面对面”中,“咄咄逼人”的易中天遇到“咄咄逼人”的王志,整个会话场都弥漫着一种浓重的“火药味”.
  
  王志:但是我们听到的结论可能恰好相反,电视对于很多学者来说,对住在书斋里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别扭的东西,易老师没有感觉到嘛?……(打断)易中天:不是,这是另一个问题。一个是该不该做的问题,一个是能不能做的问题。你现在已经转入第二个问题了,而第一个问题我还没讲完。在我看来,那么既然是为人生而学术,那么为人生而学术的学者自己必须有人生。那么人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体验,而对于我来说,上节目是人生体验之一种……易中天有着很好的思辨能力,也有令人称赞的语言才能。主持人王志想提问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学者频繁出现在电视节目行,到底应该不应该。易中天很敏锐地感觉到了话题的转换,他有很强的斗争性,他打断王志的对话,首先提出来王志试图在不经意间转换话题,然后表达自己刚才的那个话题还没有阐述明白,所以他需要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3)异议:当不赞同主持人或另一嘉宾的发言时,嘉宾进行打断,通过争抢话轮表达自己相反的看法和意见。
  
  王志:他们认为易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的用词不是很妥,甚至流于粗俗,比方说刘表之死,你跟观众说见上帝去了。比方说诸葛亮是一个少年英才,是一个帅哥,帅哥这个词他们认为把诸葛亮想象成这样的形象有点贻笑大方……(被打断)易中天:贻笑大方?原话是这样的嘛?读过《三国志》没有?《三国志》是怎么描述诸葛亮的?“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不叫帅哥叫什么,叫伟哥啊?还有前边说的是什么?
  
  王志:见上帝去了……(被打断)易中天:啊,刘表不能见上帝,刘表只能见阎王?他们是不是这个意思?中国人没有上帝,只有阎王,所以只能见阎王去了。
  
  王志:但是我很想知道的是,易老师您在讲课的过程当中是不是非常刻意地在用这样的词汇?
  
  易中天:我再强调一遍,我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面对任何对象都是这么说话,你说是不是刻意的?
  
  王志:为什么不有所区别呢?毕竟这是电视,毕竟这是大众传媒……(被打断)易中天:对,大众传媒的意思就是不说人话?!
  
  王志:应该跟生活中有所区别……易中天:谁规定的?如果说跟生活中有所区别,那节目就不会播,你们审片就不会通过。谁规定的?哪条王法规定的?……在整个会话中,前后三组打断都是易中天打断了主持人王志的问题。从易中天回答问题的语气和用词上,可以看出他是非常不满意王志的提问,并且他觉得王志的提问没有价值,正如他自己所说“参加了一个蹩脚的节目遇到了一个蹩脚的主持人”,所以他整个的对话充满了与王志抗衡的情绪,他不断打断王志的提问来提出异议,他试图借由打断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并最终取得成功。
  
  从嘉宾这个本体出发的言语打断现象是服务于嘉宾本人的言语表达的,它不同于主持人的言语打断,尽管它也可以起到解释说明等相通的作用。但是嘉宾打断嘉宾和嘉宾打断主持人都是为了更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是从嘉宾这一本体出发而服务嘉宾的一种打断模式,它不用像主持人的言语打断那样需要综合考虑节目效果、节目时间等因素,它只需要将嘉宾想传达的观点表达清楚即可。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