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南沙区农民增收问题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10 共478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广州市南沙区农民收入增长发展研究
【第2部分】 南沙区农民增收问题探析绪论
【第3部分】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一般理论
【第4部分】广州南沙区农民收入现状
【第5部分】南沙区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第6部分】南沙区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第7部分】实现南沙区农民增收的策略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农民收入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表现。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三农问题"中最重要、最艰巨的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并最终达到城乡共同富裕。同时,农民增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目标和主要内容之一。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一成就取得的背后也存在着隐忧,建国之初,由于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为了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党中央确立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方针,在当时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建立起了配套齐全的工业体系,但这一成就取得的背后是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而取得的,农业长期投入不足,对农民索取过多,最终导致了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很低,农业发展滞后,这就是我国"三农"问题的由来。

  自 1996 年经济学博士温铁军提出"三农"问题以来,"三农"问题开始引起了社会关注。2000 年 3 月,被称为中国农民代言人的李昌平致信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以自己近20 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提出了"三农"问题的现状,概括起来就一句话:"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自此农民问题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自 2004 年起,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十年发布以"三农"(农村、农业、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解决"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惠农措施,如取消农业税,农业种粮补助,农机补助,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等措施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创收,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调高,但农业基础依然很薄弱,农民的生活水平依然很低,城乡收入差距还在呈拉大之势。

  当新世纪的曙光初露东方之时,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把南沙大开发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总体谋划、全面部署、加快推进,为南沙的开发建设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南沙地区水网密布,湖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北部大多为农田耕地,南部入海口地区大多为围垦填地,自然生态保持完好。广州市南沙区作为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中心和广州经济"南拓"战略的中心区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开发建设的区域,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对全省乃至华南地区农业领域的示范作用巨大。几年来,南沙区农民收入增幅低于广州市平均水平,与南沙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正逐步成为广州市经济发展亮点和核心动力的城市形象不符,因此,提高农民增收速度,已成为南沙区当前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内农业及农村工作的重心。在此背景下,对占总常住人口近半数的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对于规划整个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由于受到历史的、现实的原因的制约,国外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虽然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也提出过一些适用于本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理论,但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术能力,得出的一些理论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坚持的是工业化发展道路,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到本国人口的很少比例,而土地却很充裕,"人少地多",这与我国的"人多地少"形成鲜明对比。西方的农业经营以农场主模式存在,再加上西方的高度化市场经济模式,因此西方农民收入的核心问题就是农产品的价格问题。虽然国外学者并没有提出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完整研究框架,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理论,对我国的农民收入问题可提供有益的借鉴。

  西方学者最先对农业和农民问题进行研究的当属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早在 19 世纪初,他通过对工农业生产的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了工农业生产的不同特性--工业生产品需求弹性高,农业生产品弹性低,工业生产效率高,农业生产效率低。是导致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

  而国外对于农民收入研究最著名的理论莫过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所提出的"二元结构论",该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存在着两大部门,一个是传统部门,一个是现代部门。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必须优先发展现代部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传统部门转变成现代部门,使二元经济转化为一元经济,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因此,在此理论基础上,要想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那么就必须减少农业人口。使农业人口尽量向现代产业人口转移,提高现代部门的就业率,而前提是农业人口的转移是无障碍的。随后,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在他们看来刘易斯的观点有两个明显的缺陷:第一,忽视了农业对工业的推动型作用,第二,没有看到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转化的先决条件是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他们认为刘易斯不仅低估了农业部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没有看到人口增长和资本积累对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作用。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代表作《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舒尔茨认为传统的经济理论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力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因而对于经济的解释缺乏合理性。在他看来任何经济活动实际上都是两种资本的产物,一个是以物质形态存在的物质资本,另外一个就是以人的能力为形态的人力资本,这两种资本在经济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共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在此基础上,他又在其《改造传统农业》(1964)一书中提出了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措施,即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改革所有制形式以及制约农业发展的社会制度。在此基础上,卢卡斯(2008)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于特定的人力资本。

  除此之外,有"穷人经济学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阿马蒂业·森认为,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农民之所以贫困往往不是自身的生产能力有限和资源不足等问题,而是由于不合理的制度对于农民的剥削。因此,在他看来要想改变农民收入微薄的状况就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制度。智利著名经济学家得。索托认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资金的匮乏,而之所以匮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农民没有足够的抵押物用于抵押以获取其所需的贷款。因此,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就成为解决农民资金问题的根源性问题,一旦资金问题得以解决,农民的收入将大大的提高。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国外学者关于农民收入增收问题的研究实际上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如何处理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经济增长的问题;第二,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第三,制约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问题。关于这三个问题,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角度都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对于我国的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1.2.2 国内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问题,因此,国内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领域进行过重点研究,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影响农民收入因素的研究: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林光彬[8](2006)认为,农民素质,尤其是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最主要原因。朱林强[9](2008)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众多因素中,主要农作物的耕种面积居于首位,其他的诸如农场品价格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农业生产资料则呈负相关。白云[10](2010)则认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他认为现代农业的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于农民的自身素质,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农民素质低下进而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温铁军[11](2000)博士则认为,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次原因。王恩胡[12](2010)则从实证角度证实了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拉大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郭书田、陈锡文[13](2006)则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进而导致农民就业的不充分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杜旭宇、洪盛[14](2003)认为对农民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权益的保障不完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之源。

  韩俊[15](2001)则认为,制度因素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城乡户籍、医疗、社保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不力等等。
  
  关于农民增收的对策及建议研究:吴敬琏[8](2006)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加快非农产业的发展,加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徐祥林认为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因此,加大对其投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张翼[16](2009)认为,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同时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直接补助的力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张瑞红[17](2010)则认为,政府对于农业的投入不够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投资的力度,培养现代化农民,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增加农民收入。赵洪福[18](2010),我国农业人口过多,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建设,通过农村的城镇化最终增加农民收入。张红宇、马宝成[19]等人为,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源,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有效地城乡统筹发展制度。张琦、顾建[20](2004)列则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建立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构建长效的经济增长机制以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收入增长的政策和建议。关于收入增长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政策因素、制度因素、农民素质因素等。而关于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和建议方面主要也是针对这几个方面所提出来的,例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革不合理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等。

  1.3 研究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与农业、农民收入相关的几个理论,如农民、农民总收入、农民纯收入、农民收入的评价以及马克思的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论等进行简明的阐述。

  第三章,详细介绍广州南沙新区以及南沙区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农民收入特征。

  第四章,探索南沙区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问题的原因。

  第五章,针对广州南沙新区农民收入增长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出增加广州南沙新区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第六章,研究结论。

  1.4 研究主要方法

  本文采用的是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如下:

  理论研究法:充分收集和阅读国内外与农民收入增长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认真消化、吸收和总结,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广州南沙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个案进行研究,以期为广州市乃至整个广东省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有益的借鉴。

  统计分析法:大量收集统计数据和资料,对广州南沙新区的农民收入进行指标分析。

  调查法:深入乡镇农村、采访农户,收集一手资料。

  1.5 研究框架

  

  1.6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论文的最大创新点在于率先对广州市的某一地区--南沙新区的农民收入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广州南沙新区农民收入的变化,及其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政策建议。

  论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对于论文所采用的数据资料主要是官方数据,实地调查的一手资料不足,同时由于受个人学术能力和时间的限制,论文的研究不够深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