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广州南沙区农民收入现状
3.1 广州南沙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3.1.1 南沙区简介
南沙区是广东省省会广州下属的十二个区之一,地处珠江三角洲,北江、西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临东莞虎门,西连中山。总面积为 803 平方公里,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现有户籍人口 14.86 万。南沙是珠三角的水路交通枢纽,水路沿珠江可达国内各大港口,海上距澳门 41 海里,距香港仅 38 海里。
1993 年 7 月 8 日,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挂牌成立,其范围较小,仅仅包括现在的南沙街道。 自此,南沙开始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正式成立。
2002 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委常务会议,商讨加快南沙地区经济发展的方案,为了加快南沙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市委、市政府经过讨论,决定成立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从此南沙区有了一个独立的建设管理机构--广州南沙区建设指挥部,该机构全权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建设、规划、管理及招商引资等工作。2005 年 4 月 28 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 号)同意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将番禺区的南沙街道和横沥镇、黄阁镇、万顷沙镇、,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东涌镇的沙公堡村、庆盛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划归南沙区管辖。南沙区人民政府进驻黄阁镇凤凰大道。新设立的南沙区辖横沥、黄阁、万顷沙三个镇和南沙街道办事处。
2011 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广州南沙新区开发提升到"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新高度,要将南沙新区定位为"服务内地、连接港澳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以南沙新区开发为突破口,打造一个新广州"的战略构想。2011 年 10 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第二次南沙开发建设现场会,要求以"科学开发,从容建设"的核心理念,把南沙新区打造成珠三角乃至全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伟大作品",建成可以代表广东和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产业高地。目前,南沙新区开发已被广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广州的"一号工程",2012 年10 月 10 日上午 10 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大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规划发展南沙新区;2012 年 12 月 1 日零时起,原广州市番禺区的榄核镇、大岗镇和东涌镇划入南沙区管辖。至此,南沙新区正式成立。全区包括 3 个街道、6 个镇,分别为:龙穴街道、南沙街道、珠江街道、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注明:按照南沙区与番禺区关于区划调整方案,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三镇相关数据 2013 年 1 月 1 日前纳入番禺区统计。故本文相关南沙区统计数据均不包括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三镇)。
3.1.2 南沙区人口状况
根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南沙区常住人口为 259899 人,其中南沙区本地农村户籍人数为 111950 人,本地农村占总常住人口的比例为 43.07%.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比重大。具体如下(表 3-1):
3.1.3 南沙区社会经济现状
经过近十年来的开发建设,南沙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奠定了进一步开发开放的坚实基础。据南沙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13.56 亿元,同比增长 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41.43 亿元,同比增长 5.6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591.64 亿元,同比增长 10.6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180.49 亿元,同比增长 9.52%.
工业发展迅速,根据南沙区统计局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 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70.32 亿元,同比增长 11.04%;实现工业增加值 564.8 亿元,同比增长 10.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 2014.88 亿元,同比增长 11.12%.同时,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港区等发展态势良好,汽车、造船、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航运物流、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临港现代产业初具规模。
港口物流业欣欣向荣,截至 2012 年 12 月,南沙港全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 1.56 亿吨,比上年增长 6.3%;集装箱货物吞吐量达到 961 万标箱,比上年增长 7.67%.港区共拥有集装箱班轮专用航线 45 条,这其包括中国际航线 35 条,国内航线 10 条;2012 年全年累计航行次数达到了 6.28 万次,比上年增长了 6.84%(数据引用于南沙区政府公告)。
截至 2012 年底,南沙区共引进 17 家企业,总投资额达到了 10 亿元。南沙航运交易所正式营业,营业范围包括船舶交易、临港大宗货物交易、航运市场信息服务、航运人力资源、以及航运金融等。南沙港在全国首度试行"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2012 年全年,南沙港进出口货物价值 389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保税业务货物价值达到了 37.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0%;南沙区企业进出口货物价值 10.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
农业基础雄厚,据统计:2012 年,南沙区实现农业总产值 69.84 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 35.98 亿元,占 51.5%;渔业产值 25.76 亿元,占 36.87%;畜牧业产值 7.11 亿元,农业服务业产值 0.99 亿元。粮食种植面积 10.34 万亩水果种植面积 7.33 万亩,甘蔗种植面积 8.39 万亩,花卉种植面积 3.54 万亩,蔬菜种植面积 26.85 万亩,全年粮食产量 3.69万吨,甘蔗产量 69.38 万吨,蔬菜产量 51.84 万吨,水果产量 13.37 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 3.11 万吨,生猪出栏量 16.66 万头,牛奶产量 0.88 万吨,水产品总产量 12.8 万吨。
2012 年末,全区共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5 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9 个,广州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 1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65 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113 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81 个,绿色食品认证 18 个。2012 年,南沙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8829 元,同比增长 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090 元,同比增长 11.3%.
3.2 南沙区农民收入现状
3.2.1 南沙区农民收入增长的纵向比较
南沙自 2005 年独立设区以来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增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惠农政策支持下,依托广州当地经济,广大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特色农业,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不断的增长,2005 年,南沙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 7465 元,随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不断加快,截至 2012 年底,广州南沙新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18829 元。(见表 3-2)相比 2005 年增长了 152%,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 11.8%.
同时按农业产业的收入构成,农业产业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家庭经营性收入四大组成部分。总体来说,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变化幅度不是很大。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年为 3060 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41%(2005 年人均纯收入为 7465 元),到 2012 年,家庭经营性收入 3577 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9%(2012 年人均纯收入为 18829 元)。虽然总量上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所增长,但相对所占的比例却大大的降低了。相对应的,工资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却有较大提高。2005 年工资性收入为 4081 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6.7%.到 2012 年,工资性收入达到了 12463 元,约占农民纯收入的 66.2%.工资性收入不管从绝对的量上还是所占的总体比例来说都有较大的提高(详见表 3-3)。
农民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民从事的与农业相关的农林牧副渔等行的收入和其他行业的工资性收入。对于2002年至2012年南沙区农林牧副渔(见表 3-5)所创造的收入研究我们发现,在农业经营性收入的产业分布中,渔业和种植业占到了总收入的将近 90%,也就是农民的农业经营性收入主要来自于这两个方面,尤其是渔业占据了大半比例,这与南沙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处于珠江三角洲入海口)是分不开的。同时通过表格我们发现 2012 年相对于 2011 年,农业总产值增加了一倍多,这是由于南沙现代化农业基地的建立和特色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专业化经营方式的建立。
3.2.2 南沙区农民收入构成的横向比较
3.2.2.1 与南沙区城镇居民收入的比较
对于农民收入的研究,我们不仅需要纵向比较各年度农民收入增长的情况,还需要结合实际横向比较。
如下图 3-4 所示,南沙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长期维持在 1:3的水平,绝对数量之差,2005 年是 1288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746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20378 元),到 2012 年,达到了 2893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8829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47767 元)。根据图表可以看出,绝对差额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南沙区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3.2.2.2 与广州市整体水平的比较
从下表 3-6 我们可以看出,除 2005 年、2009 年、2012 这三年,南沙区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在广州市整个地区来说,不管是从纯收入的绝对量还是增长率都是高于广州市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南沙区的农民收入在整个广州地区是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我们也可以看出,2005 年南沙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7465 元,广州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6625 元,两者相差仅为 840 元,但到 2008 年南沙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11609 元,而广州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8613 元,两者相差达到了 2996 元,而到 2012 年,南沙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8829 元,广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4818 元,两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到了 3989 元。短短的八年时间,两者的差距拉到如此之大,可见南沙区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广州市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3.2.2.3 与国内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对比
通过表 3-7 我们可以看出,从 2005 年到 2012 年这八年来看,南沙区与国内先进的绍兴、金山等地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基本处于同一水平,2008 年之前略低于这些地区的收入,但自 2008 年之后,南沙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高于这两个地区。与昆山相比虽然一直是处于落后的状态,但总体来说相差不是很大,证明南沙区的农民收入在全国范围来说已经是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3.2.2.4 与广东省其他地市农民收入的比较
以 2012 年为例(表 3-8),南沙区人均纯收入为 18829 元,比广东省的平均水平高出 8268 元,比广州高出 4257 元,比最低的河源市高出 11057 元,在广东省内仅次于深圳市(城镇化率 100%)和东莞市。由此可见,南沙区的农民收入水平在整个广东省来说处于一个高水平的位置。
3.3 南沙区农民收入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广州南沙地区的农民收入与南沙是城镇居民收入、广州市其他市区、广东省其他县市及国内先进地区农民收入的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南沙区农民收入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总量上来说,农民总收入较高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广州南沙区农民收入 2012 年达到了 18829 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9933 元,比广州市的平均水平高 3989 元,比国内先进的浙江绍兴高 1123 元,比上海金山高 3069 元。所有的这些数据都表明,广州南沙区的农民收入在广州市、乃至全国地区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农民总体收入较高。
二、从增速上来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
自南沙区 2005 年独立设区以来,广州南沙区的农民收入实现了快速的增长,2005-2012 年,农民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 11.8%,高于同期南沙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和广州市农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见增长速度处于一个较快的水平。
三、从收入结构上来看,家庭工资性收入所占比率有所提高,收入结构趋于合理
2005 年广州南沙区农民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为 4081 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7%.到 2012 年,工资性收入达到了 12463 元,约占农民纯收入的 66.2%.工资性收入不管从绝对的量上还是所占的总体比例来说都有较大的提高,可见农民收入的结构趋于合理。
四、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南沙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长期维持在 1:3 的水平,绝对数量之差,2005 年是 1288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746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20378元),到 2012 年,达到了 2893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8829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47767 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3.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广州南沙新区农民收入现状,首先简单介绍了南沙区的基本概况,随后重点阐述了南沙新区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通过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分析,查找了大量的数据,最后得出南沙区农民收入的特征。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2005-2012 年南沙区经济统计数据,得出了广州南沙区农民收入具有以下特征:一从收入的总量来看,南沙区农民收入水平不管是与国内先进地区还是与广州各区、广东省各市相比较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总体来说,农民的收入水平较高。二从农民收入的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在农民的收入结构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三从农业的从业结构来看,传统的农林牧副渔几大行业中,渔业和种植业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尤其是渔业是农民农业收入的最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