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法库县树莓产业发展现状
3.1 法库县树莓产业的发展条件
法库县境内地势南低北高,丘陵与平原地形起伏交错,形成了“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自然格局。法库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 6.7 摄氏度,年降水量为 600 毫米左右,相对湿度 62%,无霜期 150 天左右,因受季风影响,法库县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良好的自然环境,特别农作物生长,树莓根系发达,耐寒、耐旱、耐涝,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抗逆性优良,结合法库地区优良的气候、土壤、水文条件,树莓产业适合在法库地区发展。
3.1.1 气候条件
法库县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温度较高,雨热同季,日照充足。秋季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 6.7℃,七月份平均气温 23.8℃,一月平均气温为-13.4℃,极端最高温度 35.1℃,极端最低温度为-30.6℃。年平均降雨量为 600 毫米,相对湿度 62%,无霜期 150 天左右。因受季风影响,法库县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由于法库县降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土壤 PH 至在 6.5 之内,微酸性土壤适合树莓生长,白天强光照,夜晚降温幅度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和花青素的形成。果质优于其他产区。
3.1.2 土壤条件
法库县内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属丘陵平原区,山丘面积占 34%,耕地面积占 62%,水面面积占 4%.,西北部和中南部多山,地质构造上,属前第四纪地层,阴山古陆东端。全县土壤共分六个土类,十一亚类,二十四个土属。主要以棕壤土为主,面积233.9万亩,占总面积67.21%;草甸土71.02万亩,占20.41%,水稻土 2.23 万亩,占 0.64%,风沙土面积,1.47 万亩占 0.31%,沼泽土 1.12 万亩,占 0.32%,土壤肥沃适宜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盛产优质大米、无公害蔬菜和葡萄、树莓、辣椒、花生等农产品,是国家首批水果类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产粮大县。优越的种植条件为法库县发展树莓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1.3 水文条件
法库县水资源丰富。全县总量 33,789 万立方米,人均 768 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24,397 立方米,地下水储量 9,392 万立方米,除过境辽河外,境内河流面积在 10 平方公里以上的有 69 条,长 573.2 公里,较大的河流有小河子、秀水河,拉马河、王河 4 条,其余均属时令河,河流纵贯全境,经东南汇入辽河,总积水面积 1,980 平方公里,河水孕育了万物生灵,不仅满足了法库城乡人民生活用水,而且为全县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目前法库县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具有蓄水、拦洪、排灌、养殖多功能的水利工程配套体系。现有中型水库 7 座、小型水库 16 座及众多的塘坝,总库容量 28,620 万立方米,兴利库容 9,897 万立方米、调节水量 4,000 多万立方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从法库县水文条件来看,适合发展树莓产业,从而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
3.1.4 区位条件
法库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沈阳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内,是沈阳经济区辐射东北及蒙东地区的重要节点,东与调兵山市、铁岭县毗邻,西与新民市、彰武县相接,南与沈阳隔辽河相通,北与康平县、昌图县、开原市接壤。多条公路干线在境内经过,长深高速公路辽宁铁朝段、环辽宁中部城市群高速公路、沈康高速公路和 101 国道、203 国道贯穿境内,并有四条省级公路沈环线、新梨线、昌法线、彰桓线贯穿法库境内,拥有国家通用航空机场和营口港法库陆港,距桃仙国际机场 96 公里,营口港 225 公里,沈阳到双辽的国铁干线正在规划建设,是连接东北、华北的交通要塞。优越的区位条件为法库县树莓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发展阶段
3.2.1 起步阶段
法库县栽种的树莓是在 1990 年开始,零散栽种,1995 年由巴尔山村农民何爽从沈阳农业大学的黄庆文教授手中引进新品种后,经过几年的试验,认定红树莓适宜法库地区生长,2002年由刘敏出资成立了沈阳登丰林果业有限公司,开启了法库县发展树莓产业的新篇章,并由此建立了第一个树莓试验示范基地。
2002 年到 2004 年是法库县树莓产业的起步阶段,2003 年在法库县政府将树莓纳入到退耕还林中的经济林中,投资建设了相关井、电、路等配套工程,在法库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树莓产业开始在全县推广,当年发展树莓 3000 亩。
2003 年春又成立了法库县特种果业合作社,后更名为法库县树莓生产者协会,刘敏为会长,骨干成员有何爽、杨学文、夏振平、刘明申、林士义、贾占山等人,主要从事树莓及其它新、奇、特果树新品种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活动。树莓协会成员均为从事树莓生产的农民,他们的言行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力,让他们在群众中作宣传、动员工作,不但可节省当地政府的大量人力、精力,还有事办功倍的效果。几年来在杨学文等人的宣传动员下,广大农民对树莓的认识和生产积极性逐渐提高。
树莓产业发展起步阶段,国内市场不成熟,树莓产业的生产环节强烈依赖于科研部门,从树莓品种的选育、种植技术、田间管理、采摘等各个环节,一般的农户不能够独立完成,起初的科研主要靠相关科研机构比如沈阳农业大学带头,回想当年的情况,无论是产业规模,企业数量,树莓种植面积,技术及科研力量都远不及现在的规模和水平。
3.2.2 壮大阶段
2004 年到 2005 年是法库县树莓产业的发展阶段,2004 年末法库县引进了一家树莓加工企业,即:辽宁省红树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该企业是由辽宁的今日集团投资 3000 万元建立的,2005 年 7 月份投产,年加工能力 5000 吨,产品全部出口,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等国。该公司的建立解决了广大农户买果难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农民发展树莓生产的积极性,标志着法库县树莓产业已由起初的引进、起步阶段,进入到树莓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从此法库县树莓产业初具规模,并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到 2005 年全县树莓面积突破了万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发展势头强劲。
随着企业的壮大和发展,其自身规模、产量、技术及科研力量显着增强,并与相关科研机构形成了相互合作研发的良好机制,企业也在创新科研的同时增强了自主的知识产权,新产品不断涌现,新技术不断被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变为企业的强大的生产力,科研力量增强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能吸引大量资金的涌入,法库县树莓产业开始进入融资阶段,企业通过资本的积累不断加大技术及科研力量和树莓产品的推广力度,从而实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