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东宁县中俄双边合作基地建设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1-27 共6903字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中国与俄罗斯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与政治大国。自 1991 年 12 月 25日算起,中俄两国已有二十余年健康平稳的发展期,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建立了近 20 年,不但在政治领域的合作成果斐然,而且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也获得了一定进展,中俄双边贸易额不断攀升,贸易投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从俄罗斯的发展来看,前苏联的解体,一方面使俄罗斯不再具有以往的地缘政治优势,北约东扩又恶化了其周边的军事安全形势,导致俄罗斯的地缘战略重心发生位移,转向亚太地区;另一方面,俄罗斯失去了波罗的海和黑海的主要港口,相当于失去了通往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的两扇大门,其西部地区出海通道受到很大限制,因而俄罗斯把远东视为通向亚太的门户,借助远东来参与亚太地区的多边经济合作,会使俄罗斯有机会真正实现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这一重要战略举措对远东的经济发展,甚至对整个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也面临着三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一是开放与开发的进程加快;二是经济国际化进程加速,这一地区的开放与开发必须有国际资本的参与,必然要与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合作;三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在亚太地区的国际经济与政治关系中的作用将日趋提高。虽然远东地区物产丰富,但是受种种原因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却成为俄罗斯比较落后的地区之一。远东地区的经济结构扭曲无法适应俄罗斯国内的经济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而严重落后的农业生产又导致该地区食品供应缺口在不断加大,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来解决。同时,由于俄罗斯中央财政拨款严重不足,因此国外投资的日益减少也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无论是远东地区的重要战略位置,还是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都决定着俄罗斯将加速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进程,将东方变为其可靠的战略后方和储备基地,并使自己真正融入到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

  当前,俄罗斯已经加入世贸组织,从其签订的入世协议来看,在投资领域,俄罗斯“入世”议定书中共签署了 57 个货物贸易和 30 个服务贸易准入双边协定,俄方将允许外国公司在食品、医疗、银行业、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投资,部分限制商品也会逐步放开,对俄投资领域将会更加宽广;在利润空间方面,俄罗斯“入世”后关税总水平会从 10%降至 7.8%,其中农产品关税水平将从 13.2%降至 10.8%,工业产品关税水平将从 9.5%降至 7.3%,报关和货物运输费用会更低,这对扩大对俄贸易、提高利润空间十分有利;在合作质量上,俄罗斯“入世”会倒逼政府部门改革,海关管理将更加规范,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市场更加开放透明,贸易壁垒逐步消除,这对开展正规贸易、推进对俄经贸升级是难得机遇。

  为此,必须创新发展机制和举措,进一步扩大边境地区合作,加速改变对俄合作低级化、单一化、粗放化、无序化现状,推进中俄地方合作走向自良性发展。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无论是 1980 年以来的经济特区还是 2005 年以来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国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允许其进行某些层面上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创新应用,给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决策权,开创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黑龙江省正是我国批准成立的第 11 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黑龙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东宁县,以其各方面基础与优势来看,必将获得一定层面上的政策扶持,这也成为东宁县得以大力实施加快中俄地方合作,推进县域经济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此外,中俄两国领导人提出了“2015 年中俄贸易总额达到 1000 亿美元,2020年达到 2000 亿美元”的奋斗目标。但是,目前中俄经贸发展水平与两国提出的建设目标、政治关系、战略地位、发展潜力等方面还极不协调。为破解这些难题,国家决定在发展基础好、有代表性的地区设立中俄地方合作示范基地,进一步加强对俄贸易合作的探索、拓展和延伸。

  黑龙江省东宁县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与俄罗斯的产业关联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对俄开放基础,而且东宁县经济实力较强,具有承受改革的能力,尤其是 2002年 6 月经黑龙江省政府(黑政函[2002]53 号)批准建立省级“东宁经济开发区”,并于 2006 年 3 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第四批审核予以公告发布,为东宁中俄地方合作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 年 10 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基地”,并被外交部命名为“中俄地方合作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了东宁县在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地位。目前,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基地建设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立足于东宁县实际,在总结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的经验和系统分析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基地建设框架以及保证基地建设正常推进和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措施是极为紧迫和必要的。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中俄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贸易的层次相对较低,远远落后于中美、中国与欧盟间的经贸合作水平。如何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国战略合作,大力提升中俄经贸合作水平,己成为中国、俄罗斯学者共同瞩目的课题。

  从作者自身来看,通过此次研究生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农业推广、区域经济理论常识,但很大程度停留在书面理论层面,力示通过实地调研、理论分析,全力完成本课题的调研撰写,实现所学知识有所实践应用的目的。同时,从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基地建设发展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构想,真正为东宁县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一定作用。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中俄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固发展,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大开发及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中俄两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在中俄地区间以新的模式发展区域经贸合作具有重大意义。这种新模式的探索与发展将使区域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联结起来,最终形成覆盖中俄地区乃至东北亚范围内各国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增长,双边区域内各种要素资源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流动、扩散和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将经历重新调整、布局、组合的过程,对区域经济产生不同层次的作用效果。

  鉴于当前关于中俄经贸合作的研究成果多为宏观层面的探讨,针对地方性的中俄经贸合作的微观层面的研究较为匮乏,而且针对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基地建设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立足于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状况,以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基地为研究对象,旨在从中俄经贸合作的层面规范地方合作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以期解决东宁县中俄边境贸易瓶颈问题,促进中俄地方合作转型升级,提高县域范围内的边境经贸合作发展水平,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从理论上丰富对中俄地方经贸合作的新模式的研究;另一方面,基于国际发展趋势与国内改革开放进程,以东宁县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为基础,从实践角度深入分析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基地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基地建设构想和具体的保障措施,对于东宁县中俄地方合作基地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东宁县区域经济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良好边境经贸关系对提升国力意义重大。俄罗斯和中国互为最大邻国,经济、人力、自然资源有着极强的互补性,而且两国政府对中俄关系高度重视,这些因素为迅速推动中俄边境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两国政府把发展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合作确定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这引发了中国和俄罗斯乃至国际学界的讨论和研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远东分院经济研究所所长П·А·米纳基尔博士致力于远东经济发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相关成果。在《远东经济概论》(1992)一书中他以《俄罗斯远东对外贸易的结构》为题,系统分析了远东地区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出口区域以及各州的资源优势等;在其《俄罗斯远东经济概览》(1995)中,对远东自然资源和人口发展状况,以及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调节机制等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在《远东与后贝加尔发展战略纲要及国际合作》(2002)中提出,远东地区必须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依靠对地区经济的结构改革为加速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其中就包括建立国际运输走廊、建立中国能源设施以及促进物资出口和资本出口的众多方案。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和民族所所长拉林在应邀访问东欧中亚研究所时,作了关于中俄边境贸易与合作问题的报告,指出:中俄双方没有充分利用好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良好形势,俄方缺少高层的有效调节,中方对地方的扶持力度有待提升;地方政府也要善于利用条件,加强双方的共同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民族的心理差异和文化差异等因素(2001)。

  蒙恰耶夫在《俄罗斯政治状况》(2007)中指出俄中边境友好合作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巴扎罗夫在《俄中关系及其东西伯利亚的作用》(2002)中对俄中边境关系进行了深度分析,勾画了一幅俄中边境合作的全景图;奥谢普科夫在《地缘政治角度下的俄罗斯与中国》(2004)一文中强调发展俄罗斯一中国边境经贸是为两国经济走向繁荣创造良好的条件,认为进一步加速发展的俄中边境经贸的潜力仍然很大;塔拉索夫在《后贝加尔湖与中国经贸关系》(2004)一文中分析了俄罗斯边境地区在俄中经济关系中扮演的特殊角色,就中国边境地区与俄罗斯边境地区经贸合作的前景提出意见。

  1.2.2 国内研究综述

  受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升级、俄罗斯东部开发战略的出台以及《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签署的影响,中俄经贸合作持续升温。我国国内政府主管部门和学者对这一问题比较关注,设立了一些相关的科研项目,发表了一些相关的论文。但是因为时间较短,而且从实践上看,双方的合作进程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专门、全面、系统地研究地方合作基地建设的着作还比较少。

  (1)关于中俄全面合作的研究戚文海(2006,2008,2012)通过多年来对中俄关系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尤其是对中俄两国在能源和科技领域合作以及俄罗斯入世对中俄经贸的影响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认为转轨时期的俄罗斯必将通过能源战略目标从危机走向整个经济复苏,而在这一过程中,俄将采取非市场经济手段,在能源体制改革中尽可能引进市场机制,不断调整生产消费结构,中俄能源合作应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应采取一体化经营、国际合作模式,加快推进双方经贸合作。王毅(2010)、赵传君(2011)、Bainova Ekaterina(2012)等学者,对中俄经贸合作的环境、背景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述了中俄经贸合作的政策取向、基本战略、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明确提出中俄双方经贸合作中应当突破中企融资、在俄投资、赴俄劳务等多方面瓶颈问题,加大两国政府高层的交流对话,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注重从沿边地区向欧洲部分扩展,开创中俄经贸合作新局面。
  
  (2)关于中俄区域性合作的研究邹春燕(2007)以郭力教授的中俄区域经济“伞”型合作模式为依据,提出中国东北应通过近期浅层次、中期扩大化、远期立体化的区域经济效应,促使区域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结起来,逐渐覆盖中俄地区乃至东北亚的联动效应,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整体发展。郭连成在《中俄区域经济合作路径探析》(2007)一文中,详细分析了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势与特点,认为中俄区域经济合作虽然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但两国同为经济转轨国家,应当充分利用产业结构、科技、能源等方面的互补优势,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合作载体,发挥边境城市的作用,鼓励实力企业合作开发,提升中俄经济合作的规模和层次。崔玉斌(2005)、潘广云(2011)分别以黑龙江省、辽宁省为例,分析了两省在对俄经贸合作上的优势与问题,认为两省应当充分利用改善经贸合作环境、边境经贸再掀高潮、俄方经济强势增长、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通道建设等机遇,促进对俄经贸合作大发展。姜振军和孔祥顺(2009)、李靖宇和韩青(2011)等学者也一致看好中俄经济合作前景,认为应当紧紧抓住当前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稳固的大机遇,加快项目开发、园区建设步伐,促进中俄经贸良性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