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文献中队农业产业集群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将农业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划分了五个阶段:1)初始萌芽期,2)成长发展期,3)成熟期,4)衰退期,5)跳跃转型期,其中衰退期不是必然经历的阶段,而跳跃转型期则是一个过渡阶段。改进后的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如图2.2所示:【2】
根据本文对农业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改进的划分,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与竞争优势如表2.1所示。【3】
笔者认为,农业产业集群经过产生发展成熟之后进入衰退阶段甚至消亡不是必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从成熟期就开始进入跳跃转型期,根据原有主导产业,注重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或者进入衰退阶段还可以实现集群的升级,更新换代,从而使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外部经济理论
着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是产业集群理论的创始人,马歇尔在他的着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将外部经济和规模化的经济作为聚集因素的企业集群理论。马歇尔将专业化的特定产业聚集地区叫做产业区,他认为之所以大量的相关企业聚集在产业区内,根本动因是这些企业要获取外部规模经济。这种由产业区构成的外部经济理论可以总结为三种类型:1)由市场规模增长引起的中间投入品以及伴随辅助行业的规模效应;2)劳动力市场产生的规模效应;3)信息交换和扩散的效应。第一种和第二种属于资本上的外部经济,第三种属于技术方面的外部经济。
马歇尔提出地方性工业的概念,即聚集在特定区域的专有工业。当产业进行持续增长时,特别是集中在某个地域上,对劳动力市场熟悉和创新的附带产业会衍生起来,此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行业也会出现。这种产业的聚集还有可能改进道路交通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与升级。这种小企业聚集理论的核心同样也是为了得到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
2.2.2 工业区位理论
在马歇尔以经济学的角度对产业集群做出理论分析后,阿尔弗雷德。韦伯在工业区位轮的方向出发,对产业的聚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首次提出了聚集经济的理论。在韦伯的着作《工业区位论》一书中,将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以及聚集因素。韦伯指出,产业聚集是某企业需要依靠更大的企业以完善内部组织的方式聚集在某个地区,并衍生出更多同类企业的出现。
韦伯是工业区位论的创始人,用工业区位论的方向解释了产业集群的现象。
韦伯指出,产业集群的聚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自身的规模增长所引起的产业集中化,这是产业集聚的初始阶段,第二阶段便是某企业需要依靠更大的企业以完善内部组织的方式聚集在某个地区,并衍生出更多同类企业的出现。此时,大规模生产的明显优势是这种特定区域性的聚集效应。有很多学者认为产业集群应该仅仅发生在小型企业当中,只有小型企业才有可能产生聚集现象。然而在工业化国家以及正在发展工业的国家,大型企业聚集也十分普遍。
韦伯将产业集群的形成归纳为四个因素,首先是技术的发展,其次是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再次是市场化因素的发展,最后是经常性开支成本因素。不仅如此,韦伯还从运输以及劳动力指向两个不同的途径分析产业集群能够达到的最大规模。
2.2.3 增长极理论
法国的经济学家F.Perrour提出增长极理论,该理论与产业集群密切相关。
F.Perrour研究经济在空间中的非均衡增长时,融合了增长极与推动性单位的理论方法。其中,推动性单位是指能够有支配作用的经济单位。推动性单位一般指一个工厂或者具有公共合同关系的工厂的集合,档该经济单位进行有效增长与创新发展时,能够促进其它经济单位的效益提升。而增长极则是聚集了这些推动性单位的特定区域或地域。F.Perrour的研究中,对增长极理论的特点做出了总结,首先这些经济单位应该是新兴的、创新技术并且具有高发展前景的产业。其次,推动性单位应该具有充足的国内外的市场需求。最后,推动性单位形成了增长极后,对其他产业有着很强的带动作用。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应该具有极化效应以及扩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