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 WTO 与 WHO 双重压力下,我国烤烟产业必须积极探索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在发展烤烟产业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烟叶产区生态环境,保证烤烟产业提质、增量、增效,进一步提升烤烟产业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与辐射作用。这对于提高我国烤烟产业整体水平,提升我国烤烟市场核心竞争力,保障烟农合法权益等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具有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发展基础,烤烟是牡丹江市特色产业之一,在种植技术、生产规模和烟叶质量等方面优于全省其他地市,是全省优质烟叶生产的重要基地,平均每年为地方财政纳税 5亿元,引导农民创收 8 亿元,是农民增收、财政征税的"黄金产业".近年来,牡丹江市政府不断增加投入,夯实烤烟产业基础,全面推广烤烟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加大培训力度,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烟叶质量,提高烟叶竞争力。形成了种植面积与科技水平同步提高的良好发展势头,并打造了以宁安市、东宁县为代表的优质烤烟产业基地。宁安烟叶已打出了特色品牌,拥有了稳定的烟叶市场份额,为云南红塔集团、上海烟草公司等 20 多家着名大企业提供烟叶,培育出了大规模的烟叶生产基地。
本文在运用 SWOT 全面分析牡丹江市烤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就牡丹江市烤烟产业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深化农业和农产品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并为提升牡丹江市烤烟产业发展提出六大对策建议,即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模式;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和"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加快"科技兴烟"创新推广步伐;加速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烟叶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烟草加工产业;健全烤烟产业政策保障机制。
本研究以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同类地区提升烤烟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烤烟产业,牡丹江市,对策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引 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6.2 主要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现代烟草农业
2.1.2 烟叶与烟草制品的种类
2.1.3 烟草产业链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集群理论
2.2.2 产业竞争力理论
2.2.3 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章 牡丹江市烤烟产业发展的现状
3.1 种植规模化明显上升
3.2 机械化作业取得明显成效
3.3 步入烤烟专业化发展轨道
3.4 精细化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3.5 科技化创新赢得了发展空间
3.6 市场化运作壮大了"烟头
第四章 牡丹江市烤烟产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4.1 优势分析
4.1.1 优越的生态环境
4.1.2 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4.1.3 扎实的烤烟产业发展基础
4.2 劣势分析
4.2.1 种植规模难以实现突破
4.2.2 烟叶生产烧烤技术水平滞后
4.2.3 从业人员素质难以适应需要
4.2.4 政策保障机制难以给力发展
4.3 机遇分析
4.3.1 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4.3.2 烟草产业地位日益突出
4.3.3 优质烟叶拥有潜在市场需求
4.3.4 乐观的发展前景
4.4 威胁分析
4.4.1 农业生产形势变化影响大
4.4.2 行业内部改革不断提出新要求
4.4.3 资源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
第五章 牡丹江市烤烟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模式
5.1.1 实行"统分结合"的生产组织形式
5.1.2 推进基地单元建设新型合作模式
5.2 建立基本烟田保护与耕作制度
5.2.1 调整优化烟叶生产布局与规划
5.2.2 建设和保护基本烟田
5.2.3 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
5.3 加快科技兴烟创新步伐
5.3.1 搭建"政商研企"合作平台
5.3.2 构建烟叶实用生产技术体系
5.3.3 建立健全烤烟叶技术保障系统
5.4 造就高素质烟叶人才队伍
5.4.1 加强职工队伍与职业化烟农队伍建设
5.4.2 建立与完善烟叶人才任用选拔制度
5.5 发展壮大烟草加工产业
5.5.1 着力打造特色烟叶生产基地
5.5.2 提高烟厂企业生产加工与营销创新能力
5.5.3 协调好政府、烟草企业与烟农的利益关系
5.6 健全烤烟产业政策保障机制
5.6.1 加大"三位一体"投入机制改革力度
5.6.2 建立价格协调反馈机制
5.6.3 探索健全风险防范保障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