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走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农民进城就业、进而转变为市民的过程
城镇化的大方向是农民市民化,农民是城市新增加就业和新增加人口的生力军,是城市化飞速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状态。城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保障,让农民转变为为城镇居民、市民,城镇化发展过程的基础前提就是让所有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城镇化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人口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下的工业化进程,并享受工业化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达到共同富强的目的。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研究的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牡丹江所处的交通条件、历史人文、生态资源、外部环境等原因,决定了城镇化道路一概而论地照搬照抄内地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路径,必须走具有牡丹江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从这一角度研究出发,在对牡丹江地区城镇化的实际基础进行全面把握后,分析这段时间来牡丹江地区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原有的单一的城镇化方式进行反思,发现转变路径的必然性。牡丹江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必须处理好社会稳定、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历史人文等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与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发展方式的的失,提出在不同功能的牡丹江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选择。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集聚型城镇化道路,如牡丹江市区的带动性,开发型城镇化道路,如林口县的矿产资源和穆棱市的烟叶资源,口岸型城镇化道路,如绥芬河和东宁县的口岸经济,农业现代化型城镇化道路,如宁安和海林市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环境的角度提出移民型城镇化道路,如绥芬河五花山水库生态移民,限制开发型城镇化道路,如宁安市渤海镇的国家级遗址基地。根据牡丹江地区的特点提出特色城镇化道路如何选择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1.3.2 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主要是导论,包含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的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是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首先对城乡统筹、城镇化和特色城镇化之间的定义分别阐述,对本文使用的聚集扩散理论和双重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进行简要解析。
第三章主要是列举了牡丹江两个特色而有代表性的特色城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分析,并从中找到了因地制宜的特色城镇化经验。
第四章主要是说明了牡丹江在特色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分析,分析了主要的问题并提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主要是国内外城镇化的经验借鉴,并得出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第六章主要是针对牡丹江加快特色城镇化建设提出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第七章是结论的不足与展望。综合提出了本人的主要结论,论文的下一步可行性进行跟踪研究。
1.3.3 研究的方法
1.3.3.1 采用系统研究分析法
采用系统研究分析法,既可以探索牡丹江地区各县市城镇化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又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城镇化发展的潜在规律,为系统提出符合牡丹江地区实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保障。由于牡丹江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又与外国俄罗斯接壤,拥有两个国家一级陆路口岸,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基础、人文历史等较为特殊,城镇化发展需要对其包含一系列全面而复杂的系统进行全方位地调查与分析,因此必须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1.3.3.2 采用比较研究分析法
又称对比法,当前,全国各地的城镇化道路方式不尽相同,要构造符合牡丹江今后长期发展需要的特色城镇化道路,就要找出其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别,要对不同类型区域进行比较研究,本文的比较研究分析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横向比较,不同县市之间的相互比较,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区域城镇化进程异同的比较分析,进而选择适合牡丹江地区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二是纵向比较,通过对不同时期各地城镇化状况的比较分析,探索牡丹江城镇化发展规律。
1.3.3.3 采用动态研究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又叫时序分析法。在当前国家的大环境健康发展下,尤其是近几年自身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牡丹江地区目前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因此,在对牡丹江地区城镇化与国外联动的互动机制以及牡丹江城镇化的道路选择研究过程中,必须采用动态分析方法,注重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发展趋势,从而及时地总结不足和经验,使城镇化紧密联系,激发正确的引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