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国内外生态畜牧业发展经验借鉴与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02 共8746字

  第五章 国内外生态畜牧业发展经验借鉴与启示

  5.1 国外生态畜牧业发展经验

  5.1.1 美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经验
  
  (1)畜牧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政府不断研发科学技术,使畜牧业资源实现有效转化,畜牧产品的科学含量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很大提高。美国采取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合理开发饲料资源,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政府使用农副产品废弃物加工成的饲料饲养畜禽,避免了畜禽对精饲料的过分依赖,成功走上了一条节约型畜牧业发展道路。政府、大学、农场和企业等具有多元化的农业科研及成果推广体系,在饲料生产、育种改良、畜禽标准化养殖、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加工产业坚持走机械化和自动化之路

  美国政府对畜产品加工产业有严格的安全检测系统,同时对畜产品的质量和加工环节也有严格的规定,始终按照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去执行。根据行业分工对牛、猪和鸡进行合理养殖,行业内又分为种畜禽农场、幼畜禽农场和肉畜禽农场。机械化和自动化标准程度非常高,从混合、喂养、挤奶、牛舍清洁等环节完全采用机械化设备处理。
  
  (3)合理使用草地资源

  美国政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合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草场资源,杜绝超载放牧和草场退化现象的发生,草场资源受到了依法保护,实行科学放牧制度,合理分布畜群,载畜量受到了严格控制,灌木和杂草得到了及时清除,牧草受到了保护,定期对草地进行播种,改良劣质低产草场,牧草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4)具备健全的兽医防疫制度

  美国各地区建立畜禽防疫官方兽医管理机构,设有政府代表,负责检查和监督动物疫病及防治工作,如发现畜禽疫情,政府能迅速做出处理。职业兽医是专门从事现场防疫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每两年参加一次考试,考试合格后发放或换发职业兽医证书,严格履行持证上岗制度。

  由于美国具有非常健全的兽医防疫体系,畜禽疫病情况受到了良好的控制,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5)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畜牧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美国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采取了强制性和干预性政策措施,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政府还制定了环保计划,让更多的养牛场加入环保计划中,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依靠强有力的法律约束,使畜牧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得到缓解。

  (6)保障饲料安全

  美国政府对饲料安全与食品安全极为重视。通过实行 HACCP 管理认证,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从饲料源头把关,杜绝使用有污染的饲料,规定所有加药饲料的药物含量、比例等必须符合要求。美国对饲料生产企业定期进行常规检查,监督饲料生产企业规范生产,保证饲料生产质量,擅自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将受到政府严厉惩罚,有效地保证了饲料的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

  5.1.2 新西兰生态畜牧业发展经验

  (1)以产业化发展为重点

  新西兰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引导农场主合理进行生产与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反复对畜产品的种类与质量加以完善改良,通过优胜劣汰、技术创新,对种植牧草、养殖牛羊、加工的畜产品等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关,畜产品经过加工、转化、增值形成的产业链接越来越长,增强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地位,实现畜产品与国际市场一体化接轨。

  (2)露天放牧为主,重视草地的有效合理利用

  新西兰的草地占农业用地 94%,特别是人工草地比重很大,主要种植紫花苜蓿和三叶草作为冬季、干旱时的补充饲料。剩余的草地种植小麦、燕麦和玉米等,作为牲畜精饲料使用。

  新西兰非常重视牛羊饲养的数量与草场承载畜牧数量之间的平衡,杜绝极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农牧场的产权属于个人所有,牧场主时时刻刻重视草场与畜牧的平衡结构,采取种草与放牧同时进行,草地资源得到了有效强化。肉牛采食绵羊不吃的粗硬牧草,有利于优良牧草的生长。全部草地进行分区轮牧,根据土壤情况、气温条件等科学规划分区轮牧的大小。采用分区轮牧方法能够保证牲畜有足够的牧草,草场的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分牧区安装铁丝网形成牧栏,依靠牧羊犬的帮助,降低大量劳动力的投入,有效节约生产成本。另外实行分份轮牧法,用活动栅栏将草地隔离成狭长地带,使放牧的牲畜吃草与在食槽中进食情形完全一致。通过实践证明,新西兰采用分份轮牧法比分区轮牧法对提高草场的生产能力具有明显提高。草地经营方面,草地的播种、施肥、割草、打捆、拖运等已实现了全部机械化处理。同时新西兰农业航空公司利用飞机在空中施肥、播种和投放牧栅等。

  新西兰政府还利用开发的管理软件进行科学管理牧场,牧场管理人员借助管理软件能够掌握不同地区牧草的产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畜牧放牧的数量和放牧的时间,达到畜牧科学合理轮流放牧。

  (3)社会化的服务方式

  新西兰大型农业设备的专业服务机构直接为农场提供经营或租赁服务,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组成的服务机构为牛羊提供有效的疫病防治。农场的羊毛由专业公司负责收购,牛奶由加工企业负责收购和运送,科研部门负责对牛羊品种进行改良,牧场的养殖、种植技术由聘请的技术顾问负责指导。牧场主足不出户通过电话就可以得到最优质的服务,各种服务费用可以当时支付也可以从本年的收入中支付。

  (4)政府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新西兰政府鼓励银行为牧场提供贷款购买土地,牧场和农民在购买畜牧设备、补充燃料和建筑围栏等得到一定的政府补贴,牧场和农民纳税时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新西兰政府对农场设施建设和科学研究、推广部门实行免税,为有潜力、高效率的牧场扩大发展规模。采取有利于畜牧业发展和增加对外贸易的有利政策,创建官方、半官方机构进行经济干预,对畜牧产品实行价格保证,协调畜牧生产和销售,保证畜牧产品的价格。对出口畜产品进行奖励,相应畜产品实行减税并给予出口保险。

  (5)加强畜禽品种的繁育

  新西兰政府非常重视畜禽优良品种的引进,通过科学方法对畜禽品种实行改良,使其成为能适应不同气候、不同牧场环境的优良品种。国家相关部门负责指导育种工作,全国设有培育种畜的种畜场,采取纯种繁育、个体选配等方法进行优良品种培育。乳牛经过人工授精,利用冷冻精液,提高了公牛的优良配种效率,乳牛后代的产奶能力逐渐得到提高。新西兰政府为了提高牲畜品种的质量,采用杂交方法效果显著。

  牧草种子有专业的繁育场,新西兰政府对草种的检验、加工、贮藏、销售等实现一系列的流程,草种已达到专业化生产、标准化质量。

  (6)农村合作社发挥作用

  新西兰的农村合作社发展规模大小不一,有 10 多户的、也有成千户甚至上万户组成。农村合作社有全国性质的,也有地方性质的。主要都是围绕市场机制、企业运作,依靠优质服务获得生存而得到发展。合作社由理事会管理,定期组织选举,成员按规章制度集体决定重大事项,享有民主发言权力。成员在完成工作量以后才能获得合作社的利润分配。合作社统一购买农资、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引导农民提高产量和改善畜产品品质,帮助农民出售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民可以离开政府,但不能离开合作社。新西兰政府十分注重发挥农村合作社的作用,对农民的许多公共服务都是委托农村合作社来帮助完成。

  (7)高度重视技能培训。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是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的主要手段。从第二十世纪 90 年开始,新西兰政府就制定了国家技术发展策略,发布行业培训方法。同时明确规定,将普通高中阶段引入职业技能培训,严格执行双证书制度。在农业和畜牧业职业技能培训中与农牧业相关的专业是专业技能培训的重点,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来自于多方面,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由于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持证率的员工已超过 80%左右。
  
  (8)严格的检疫防疫制度

  新西兰的畜牧业是国家重要的产业和经济支柱,政府对畜牧检疫、防疫非常重视。新西兰机场、海港、货物入境口岸等,都执行严格的动植物检疫安全制度。

  政府将安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能工作进行分工,交给所属的两个公司代理。其中一个公司负责肉品检验工作以及为肉类加工企业提供其他的服务,另外一个公司负责畜牧健康、食品质量保障、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等。监测的有关政府部门和兽医专业人员一起对动物进出口进行血样采集、临床检验、动物疫病日常监测,除了政府批准的兽医专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外,其他人员属于长期或临时的聘用人员。

  5.1.3 德国生态畜牧业发展经验

  (1)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重点

  德国农业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畜牧产品总值占农业生产总值 60%以上,采用生态方式发展本国的畜牧业。实现了畜牧业与农业有机结合、畜粪回田、资源的可持续再利用,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了提高,生产出高质量、高营养的畜产品受到了国内与国外市场的认可。

  (2)牢固的财政与政策支持

  德国政府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并给于畜禽养殖户配额补贴。主要包括牛和羊的政府补贴,生产管理性补贴,还有公牛补贴和屠宰补贴等。

  (3)稳定的饲料来源是发展畜牧业重要的保障

  德国各种畜禽饲料的种植栽培面积占农用地面积的三分之二,种植业为畜牧业生产了大部分的谷物饲料,只有小部分的精饲料依靠进口来解决。饲料、青贮饲料和干草饲料主要由农场的牧草和饲料作物来解决。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牧场主的业务水平

  德国法律明确规定,经过学校培训毕业后如果想成为一名普通农场主或牧场主,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还需要去相关农业专业学校学习两年以上,才有资格开办农场。如果想独立管理或继承农场,那么农场主或牧场主必须接受相关农业专业有关的教育和技术深造,方能获得相应的资格。

  (5)普及沼气能源工程

  德国借助科学技术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加工处理生产沼气,生产的沼气主要用于日常供电和供暖,同时还为农场主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政府建立了完整的鼓励办法和措施,促进使用畜禽粪便等资源产生出来的沼气。政府为沼气池兴建提供部分无偿经费补助,补助额度由各地区根据自身财力情况来确定。国家制定法律支持农场使用沼气发电,规范补贴和鼓励农民使用沼气发电,交纳增值税全额退税,农民或农场主将能够在短短几年内,收回兴建沼气发电项目的投资成本,增强了农民或农场利用养殖场和种植业产生的废弃物生产沼气发电的积极性。

  (6)农业合作社促进畜牧业良好发展
  
  德国农业合作社具有健全的法律法规,针对法人、社员等相关问题有详细的规定,保障法人以及成员合法权益的同时,有相应的条款相互约束。完善的组织网络和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德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政府都为农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支持,为农业合作社立法并提供优惠政策,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5.2 国内生态畜牧业发展经验

  5.2.1 上海生态畜牧业发展经验

  (1)实现标准化养殖

  上海市政府于 2004 年 3 月制定颁布了《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标准》,合理划分畜禽养殖区域,开展畜禽养殖设施与环境标准配套性的监督检查,饲养设施、产品生产、检疫、屠宰设施等均需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市政府严格规范肉禽场、蛋禽场、种禽场的养殖管理,限制和调整小型畜禽养殖场的发展,积极鼓励发展大中型畜禽养殖场,针对养殖区域规划布局、建设禽舍、疫病防治、环境保护等制定统一标准。调整生产方式,指导农户进行散养,发展具有本市特色的畜牧产品。

  (2)控制环境污染、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建立有机肥加工厂,推广新型低成本、高效率污染治理技术,对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控制养殖区域内的污水排放,对养殖区域内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养殖场将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改良,在养殖场外或田地林间建立储粪池,将发酵后的粪水用于农业生产,将发酵后的粪便用于制造有机肥,使畜禽粪便循环利用,同时采用畜牧业与种植业相互结合,林牧结合、林禽结合的方式实现生态饲养,走生态养殖之路,充分利用畜禽粪便推进林、果、渔循环发展,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发展龙头企业,走产业化道路

  上海市政府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养殖业,为畜产品生产的龙头企业提升核心的竞争力,将分散、规模小的养殖企业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化养殖,以饲料生产、畜禽养殖、畜产品生产加工相结合,实现种、养、加的产供销体系,产业化水平得到大幅度增强。根据区域布局,采取因地制宜、发挥比较竞争优势,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养殖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4)加强畜牧资金、养殖技术的投入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走科技振兴畜牧业的产业化道路,与政府和养殖户对畜牧业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是分不开的。通过饲料生产、畜禽管理、环境保护、防治疫病、畜产品生产等环节实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增强本市畜牧业的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含量,提高养殖户的科学知识和养殖技术。上海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在我国来说比较先进,但还未达到生态畜牧业应具备的要求,一些郊区畜牧业养殖设施还比较落后。市政府和养殖户正开始着手对饲养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产业化水平。到目前为止,一部分城郊养殖场已经完成了设备的更新和环境的治理。经过改造后,饲养效率得到了提高,饲养环境得到了保护,不仅减少了畜禽疫病发生率,而且畜禽养殖产生了经济收益,为畜牧从业人员在生态养殖方面提升了动力。

  5.2.2 新疆生态畜牧业发展经验

  (1)改善天然草原资源

  新疆于 2003 年开始在北疆地区启动了一项以恢复天然草原植被为目的的退牧还草工程。从阿尔泰山到天山之间的广阔草原通过围栏建设,实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使得草场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恢复和加强。

  (2)重视畜种改良和良种繁育

  畜种改良对于畜牧业发展极为重要。新疆在发展畜牧业过程中非常重视加强畜禽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与现代畜牧业生产相适应的育种---养殖--推广一体化生产供应体系,同时加大地方畜禽品种开发和保护力度,培育了一批有特色、有市场前景的畜禽新品种。

  (3)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目前新疆有金牛、维维、麦趣尔、呼图壁种牛场股份有限公司,天山、天康、泰昆、西部牧业等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奶类、肉类、饲料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技术、管理、生产等方面均有严格的标准,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5.2.3 黑龙江生态畜牧业发展经验

  (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黑龙江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生态畜牧业,根据本地区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规划本地区绿色畜产品生产方案,并积极落实到各大生产企业和养殖户,把绿色产业做大做强。

  (2)加强检疫防疫工作

  有严格的检疫防疫才能保证绿色畜产品的生产,黑龙江省依法强化了防疫、检疫、监管、监测等工作。在畜禽疾病防疫方面,实行免疫标识和强制免疫制度,畜禽佩戴免疫耳环,对畜禽采取集中免疫,确保了动物疫情稳定。加强畜产品生产地的检疫工作,开展对畜产品加工和运输环节的检疫工作,对疫情严格控制、严格把关,防止漏报、漏检,建立检疫部门,加强检疫工作监督检查,及时总结和上报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建设出口肉类动物防疫体系标准示范区项目,使黑龙江省动物检疫防疫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

  (3)强化对兽药、饲料的质量管理为了加强对饲料和畜禽药品的质量监管,规范饲料、畜禽药品的市场秩序,黑龙江省畜牧局开展了畜禽药品和畜禽药物残留监管检测,对全省畜禽药品生产企业、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严厉打击了一批不合格的企业,给予合格生产企业颁发了生产经营许可证。收缴、销毁和没收假冒伪劣畜禽药品和有严重质量问题的饲料,改善了畜禽药品、饲料的生产经营秩序。

  (4)规范饲养管理,确保畜产品安全

  黑龙江省采用科学化管理模式对奶牛、肉牛、生猪等进行科学饲养,推动了绿色畜牧业的标准化生产。坚持以质量监管作为首要工作重点,实行科学化管理控制生产环境,避免畜禽发生重大疾病,筛选优良品种,饲料严格把关,按照行业或地方的标准实现强制性推进,确保畜产品安全无隐患。

  (5)加强养殖场的环境处理

  黑龙江省大力兴建有机肥厂,采用科学技术将畜禽粪便进行有机转换,生产加工出无公害水稻有机肥,规范管理、普及集约化发展模式,严厉整治养殖企业乱堆畜禽粪便等造成污染环境的问题。环保部门要求畜产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规定,实行标准化对畜禽排泄物进行有效处理,规模化养殖场对畜禽排泄物进行及时收集、堆肥无害还田处理,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各地区养殖户与有机肥企业建立链接,成立收集畜禽粪便小组,兴建畜禽粪便处理厂,借鉴成功企业管理的经验,以改善畜禽养殖环境为主、保障畜禽健康为辅,实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无隐患。

  (6)加快草地改良和造林,绿色饲料生产中推广

  推广生产和应用具有绿色标准的饲料是生产绿色畜产品的前提之一,也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之一。黑龙江省实现大范围种植青贮和种草养畜模式,大力兴建人工草地,防止草地沙化、退化。加快绿色饲料生产脚步,落实绿色饲料种植,建设绿色无公害饲料基地。

  5.3 国内外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启示

  (1)增强国民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认识,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

  经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生态畜牧业,主要是因为国家政府和公民都有强烈的环境保护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农牧民是畜牧业发展的主体,农牧民的积极性如果得到了提高,发展生态畜牧业才会日见成效,所以要动员农牧民自觉踊跃地参加生态畜牧业发展建设,还要多层次、多方面对社会进行关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意义的宣传,成为让社会重视、积极主动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良好的气氛下发展生态畜牧业。

  而畜牧业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宏观指引和监督、鼓励息息相关。国家政府应尽早制定出台与发展生态畜牧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并加以完善强化生态畜牧业的政策力度,形成以法治牧、科技兴牧的良好气氛。

  按照我国发展重点与方向发展生态畜牧业,根据影响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以解决,增加财政扶持政策力度,大力扶持重点地区具有优势的畜禽品种,给予建设标准化基地资金补贴,生态畜产品生产资金补贴,通过科学技术改造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畜产品出口,建立改造环境污染设施,建立畜禽疫病控制中心,建立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系统等,增设与畜牧业有关的专项资金,预算严格监督管理,采用优惠政策、金融政策对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地区进行扶持,加强资金投入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政策有力、保障有力,推动我国良好发展生态畜牧业。

  (2)完善科学技术,推广普及草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科学技术是支撑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我国畜牧业的升级改造,完善补充畜牧业的技术含量,是我国发展生态畜牧业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加强完善我国生态畜牧业的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建立生态畜牧业的生产、实现管理调控宏观、控制畜产品质量与监管监测四大基础。积极推广养殖技术标准化发展,根据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特点,规范养殖技术标准化的指标,形成具有约束性的生产标准。实行畜牧业生产中普及资源高效转化和畜牧业的回收技术、动物疾病的控制技术,饲料生产安全技术、动物产品生产安全技术、产品加工监管监测技术,使我国畜牧业尽快实现生态畜牧业发展。

  以草原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发达国家具有一整套保护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技术体系,其草原区域化布局合理、科技含量高、产业化程度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收益。我国发展草原畜牧业要以区域化布局为重点,促进草原生态畜牧业结构调整,大规模采用机械和其他科学措施改良天然草场和建立人工草场,能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分区轮牧、分份轮牧,节约大量劳动力,提高草地生产力。稳步推进退牧还林、生态移民,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半舍饲技术,做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防止草场退化,保护草场生态环境免于破坏,促进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还要不断提高草原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增强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3)完善兽医管理制度,规范防治畜禽疫病

  借鉴国外畜牧业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利用原有兽医制度加以健全,实行从业许可资格制度、完善行政能力约束制度,形成联合执法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双轨并进的畜牧兽医管理制度,提高我国对畜牧业发展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增强防治畜禽疫病制度的各项落实,加强对畜禽监督与检疫工作,定期要对畜禽进行疫病检查,以防止畜禽重大疫病的发生。创建重大动物疫病快速反应机制,提高畜禽重大突发性传染病快速处理能力,为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4)完善国内与国际之间生态畜产品市场的连接生产具有区域特色的畜产品,应从降低生产成本入手,发挥畜牧业行业协会等经营组织的作用,建立收购、加工、销售网络,合理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自主创立品牌,减少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的中间环节,可以降低畜产品的价格。

  依靠质量过硬的畜产品和卓越的市场服务,来增加消费者的对畜产品的信赖,最终赢得市场的占有率。也可以通过旅游等形式,开展多元化的营销渠道,促进生态畜产品的销售,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政府应根据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参照国际标准制定生态畜牧业标准化体系,生产出符合国际畜牧产品卫生标准的绿色畜牧产品,加大畜产品的出口量,加强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使生态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能够更好的连接起来,成为国内外畅销的绿色食品,以提高我国生态畜牧业发展在国际的影响力。

  (5)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道路

  我国应积极促进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畜牧业经济结构,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化经营,优化畜牧业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推动我国生态畜牧业的市场化、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和规模化,逐步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