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什刹海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11 共10699字

  5什刹海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

  5.1研究区域背景

  5.1.1什刹海景区基本情况

  什刹海旅游风景区是集居民居住、文物保护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幵放式景区(后简称什刹海景区),也是北京城区最有老北京韵味的景区。什刹海景区面积为138.2公顷,水域面积33.6公顷,景区范围北起德胜门大街,南至景山前街、文津街、西安门大街,东达旧鼓楼大街、地安门大街,西到新街口大街、西四北大街,辖区25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居民42826户,常住人口 105131人。

  在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众多的文物古迹中,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1处,还有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35处,对社会幵放的博物馆5家。2004年,什刹海景区被北京市园林局评为一级公园,2009年通过国家旅游局评审,被正式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

  什刹海景区作为幵放式景区,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酒吧一条街、特色商业街、三轮车胡同游、游船等特色项目随着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如雨后春舆般发展起来。夏季高峰时期,景区日人流量打到数万人次,成为展示首都风采、展现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美名享誉国内外。

  5.1.2什刹海景区资源概况

  历经800年的古都建设、历史流变与生态整治,形成了当代什刹三海:前海、后海与西海,与内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共同构成北京市城区内最大的自然水面和公共休闲水域,生态上起到了北京市城区内最大地下涵养水源和“京城之肺”的重大作用,历史文化发展上成为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中最大的一片街区,旅游上成为北京旅游一处不得不来的独特的、开放性文化体验区。

  (1)物质性文化遗存

  作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风景区,什刹海地区的物质文化遗存的旅游资源主体就是点缀分布其间的承载着人文历史气息的名胜古迹、王府和贝勒府、名人故居、寺庙道庵、传统民居。其中比较着名或者保存比较完好的资源情况如下:

  ①名胜古迹

  钟楼,位于北京中轴路北端,与鼓楼同时建于元代至元九年(1272年),当时为元大都城市的中心。钟楼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原名齐政楼,位于北京中轴路北端,与钟楼同时建于元代至元九年(1272年)。现存的建筑为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建。现被东城区群众文化馆使用,常年对外幵放。鼓楼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德胜门箭楼,位于北二环路中段,是北京明清内城九门中保存最为完整的箭楼。箭楼1980年开始全面修缮,1982年对外幵放,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德胜桥,位于德胜门内大街,建于明代,为单孔石拱桥,跨越连接后海和西海的水系。德胜桥为区级文物保护中.位。

  后门桥,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中部,是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元代(1285年),原名万宁桥,俗称“海子桥”。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银淀桥,位于前海与后海的分界处,建于金代,原为木制拱型桥,后改为单孔微型石拱桥。为着名的“燕京小八景”之一。西城区政府将银锭桥作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向社会公布。

  会贤堂,位于前海北沿18号和19号。会贤堂建于清代,清亡后会贤堂被辅仁大学购得,作为辅仁大学校友会会址。早年梁启超、王国维、鲁迅、郁达夫、梅兰芳、沈尹默等名士都曾经到此活动。会贤堂目前为中央音乐学院宿舍,木制结构保存基本完好,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荷花市场,位于前海西岸。什刹海在金代即以荷花闻名,当时金人称前海为“白莲潭”,又称“荷花池”,可见当时荷花之盛。

  ②王府和贝勒府

  恭王府及花园,位于柳荫街甲14号。约建于1777年。曾是干隆宠臣和坤的私宅,后由慈禧赐予恭亲王突新而得名恭王府。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沿44号,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厩四部分。

  宋庆龄故居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了 18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庆亲王府,位于定阜街3号,清道光年间曾是大学士绮善的宅弟,i奇善因为擅自割让香港被革职抄家后,宅第闲置。1984年北京市政府将庆亲王府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向社会公布。目前为北京军区占用,暂不对外幵放。

  涛贝勒府,位于柳荫街27号,占地15600平方米,现有古建4000平方米。

  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将涛贝勒府作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向社会公布。棍贝子府和花园,位于新街口板桥胡同。解放后,在原址基础上修建了积水潭医院,大部分建筑被彻底拆除。目前,在积水潭医院内的东部地区还保留有湖泊、假山、太湖石、古松和翠柏。积水潭医院北墙外的建筑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被总政治部占用,不对外开放。

  摄政王府马号,位于后海北沿43号,目前为北京市第二瓷?学校。现遗存古井一口,石马槽一个。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③名人故居和纪念馆

  宋庆龄故居,位于后海北沿46号,原是清康熙年间大学士明珠的宅第。1963,宋庆龄迁居于此。宋庆龄逝世后,布置成故居陈列室,于1981年10月9日对外开放,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郭沫若纪念馆,前海西街18号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沬若晚年居住过的地方。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此处,纪念馆有郭沫若的铜像安坐在藤萝架前;有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四合院东西两厢己辟为图片和实物陈列室;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室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故居的主人虽去,神韵依旧。

  梅兰芳故居,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10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陈列。

  徐悲鸿纪念馆,位于新街口北大街53号。其故居原在东城区苏州胡同,因北京市修建城市地铁拆除后,国家拨款在新街口大街新建"徐悲鸿纪念馆”。

  陈垣故居,位于兴华胡同13号,院子为两套院,保存有垂花门楼。现在前院为普通民居,后院经改造成为北京辅仁大学校友会办公室、辅仁大学培训中心。

  老舍故居,位于护国寺街小扬家胡同8号。小扬家胡同又名小羊圈胡同,老舍先生在此诞生。萧军故居,位于鸦儿胡同6号。故居院中存有一座二层西式小楼,便是萧军生活和工作了 37年的寓所,现已破败不堪,无法居住。

  张之洞故居,位于前海白米斜街11号,目前为民居。张伯狗故居,位于后海南沿26号,原为和珅所建望海楼的一部分。

  ④寺庙道庵

  广化寺,因梵刹林立故名。什刹之一、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三次修建、饱经700年沧桑的佛门古刹广化寺,坐落在鼓楼后西侧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31号。

  1986年,北京佛教协会在广化寺西路祖堂内组建北京佛教音乐团,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演奏“京音乐”即佛教音乐。

  汇通祠,即现在的郭守敬纪念馆,位于西海北沿的汇通河畔。元朝时期曾为元大都城内、京杭大运河最北码头,漕运船只可直达这里。

  拈花寺,位于大石桥胡同61号。枯花寺建明万历九年(1581年),为司礼太监冯保奉孝定呈太后之命修建。清雍JH十二年(1734年)重建后改名枯花寺。寺院座北朝南,门额上书“敕建拈花寺”。

  大藏龙华寺,位于后海北沿27号,建于明代。占地1200平方米,古建750平方米。目前为后海幼儿园,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寿明寺,位于鼓楼西大街79号,建于明代。目前为西城区房管局仓库,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火德真君庙,位于地安门外大街77号。原址为唐贞观六年(632年)所创建的西药王庙,明天启元年(1621年),熹宗朱由校皇帝命太常寺官员明年六月二十二円在此祭祀火德真君,俗称"火神庙”。1984年北京市政府将火德真君庙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向社会公布。2002年6月火德真君庙修缮工程开工,2003年对外开放。

  关岳庙,位于鼓楼西大街149号,建成于光绪二十五年,原为清醇亲王突读的祠堂(未入祀),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西藏达赖喇嘛驻京办事处。1993年改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1984年北京市将关岳庙作为市场文物保护单位向社会公布,暂不对外幵放。

  贤良祠,位于地安门西大街9号,建于清代,占地12000平方米,古建2257平方米。目前为中国妇女干部管理学院,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净业寺,位于德胜门西顺城街16号,建于明代,曾为北京压缩配件厂,据1998年西城区地方志记载,净业寺占地4424平方米,古建386平方米,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福观,位于烟袋斜街37号,建于明代,目前为民居,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庙,位于地安门西大街,目前为民居,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⑤传统民居

  烟袋斜街,位于地安门大街北端西侧,自西北斜向东南通往银徒桥的一条长度不足百米的小街,街边建筑基本上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风格,据说,斜街西北口曾经有一家出售烟袋的小店,门前挂有一只特大号的烟袋,烟袋斜街因此得名。

  金丝套地区,位于前海北沿和后海南沿之间,是目前什刹海地区成片保存的传统旧民居之一。金丝套地区主要由大金丝胡同和小金丝胡同组成。大金丝胡同原名为大金丝套胡同。

  胡同与四合院,什刹海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其中着名者有: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正是这些胡同和四合院承载着老北京的建筑历史,并构成了北京文化旅游地一个品牌——胡同游。

  (2)非物质性遗存与口述文化

  什刹海风景区的旅游资源有一大部分是以非物质文化形式存在的。这些资源主要包括传统的天文历法,"暮鼓晨钟”等礼仪规制,京剧、昆曲,相声艺术,烟袋斜街的民间手工艺术,民间和官府菜肴(烤肉季、厉家菜馆),诗歌文学作品的流传以及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传奇与史料等。

  (3)自然景观资源

  景区自然景观资源的亮点在于什刹海。什刹海(西海、后海、前海)是京城六海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北海、中海和南海共同构成了北京旧城版图上的六颗明珠。依托什刹海水系,湖畔的垂柳、水中的荷花、古寺、古桥、远山等构成了本功能区特有的自然景观,“银锭观山”曾是着名的“燕京小八景"之一》

  当前,作为北京市区内唯一的含有大面积水域的开放式景区,什刹海面积达34公顷的开阔水面与城市景观和人民生活非常自然与和谐地融为一体。优美的自然环境,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为北京市民和国内外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和娱乐环境。

  (4)艺术文化内涵

  什刹海地区的寺庙遗迹、名人故居、王府园囿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是“城中第一佳山水”,也因此成为文人雅士云集之地,形成了什刹海地区类型多样、雅俗共赏的艺术文化形态集合:词曲文学、书画小说、戏剧戏曲、音乐摄影、民间艺术等,满足了各类人群和国风外游客的多种文化艺术需求。

  什刹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决定了这里丰富的文化特性,可以总结出京城源头文化、漕运文化、漕商文化、文化名人、王府文化、宗教文化、水岸胡同人家和水域民俗等八种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5)景区旅游设施

  在风景名胜区管辖的地域范围乃至其外围保护地带内,为游客的旅游活动提供饮食、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及文娱、体育活动而建造的人工设施,统称之为风景区内的旅游设施。什刹海景区不仅有比较完备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游览等旅游设施,近年来也在道路交通、排水、消防、绿化环卫、公共安全等基础市政设施方面进行了整改完善。

  旅游是“旅”和“游”的紧密结合,包含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者在出游时普遍的要求是旅游目的地能为他们提供优美的景色、方便的交通、丰富的物质、舒适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而景区旅游设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旅游者上述旅游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同时,旅游设施还是旅游业能否取得效益的必要条件。旅游设施要以不同的形式、内容、功能来保证游客达到旅游目的,是多方面的密切组合,是为同一目标服务,由不同设施组成的系统。但是,当这些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旅游设施也有一定的承载力。如果景区旅游设施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其后果除了大大加速设施的破损程度,减短其使用寿命之外,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其对游客的服务水平,阻碍了景区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因此,旅游景区应本着景区旅游设施开发与保护并重。

  在什刹海景区实地调研中,笔者以居民分布、景观类型及分布、主要活动类型等为依据,将什刹海景区划分成几个片区来分别进行承载力测算,得出什刹海各分量承载力,依据木桶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调控建议。

  5.1.3什刹海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组成体系构建

  无论是森林型封闭型生态风景区还是开放型风景区,由于旅游环境承载力所涉及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因此不可能对旅游环境承载力分量和具体测算指标完全统一的规定。可以说不同类型的旅游地(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指标体系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旅游地(景区),其研究的指标体系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常用的方法是考虑区域内的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保证测算的可操作性,然后对区域进行系统的分析,对评价指标有所侧重。具体来说,一是结合所研究旅游地自身的特点,由于影响因素较多,选取影响力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和贡献因素;二是尽量不破坏旅游区的原真性,保持旅游区整体性,包括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等;三是实操方面,保证可操作性,量化程度,确保数据的可取性、可统计性,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实际操作中,鉴于某些指标的具体值难以获得,研究可采用国家统一标准值或公认的目标值来间接表示,以增强客观性。

  综合分析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根据什刹海风景区作为开放型景区的特点,并考虑到指标数据获取的可能性,在本研究中,笔者分别从旅游空间、生活环境、服务设施和旅游心理四个不同的维度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每个维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子指标来突出指标体系的构建目标。测算指标在数量表示方式上并不统一,而是各有差异:有的是数量指标,如面积最大负荷人数、接待规模等;有的是密度指标,如单位面积游人密度;有的是组合指标如游居比、污染物平均产生量等。

  5.2什刹海景区旅游空间承载力(TEBC)分析

  5.2.1承载力分析

  按照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规定,“游人容量计算宜釆用下列指标(线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面积计,5-10平方米”。

  据此计算什刹海旅游区的日承载力论文摘要

  即什刹海景区的日空间承载力为37500人。由于是开放式景区,一年可接待游客的天数为360天,因此,什刹海的年游客承载力是360 x 37500 = 13500000人。

  笔者在调查当中了解到,十一黄金周期间,什刹海街道管理处通过中国移动采集信息,什刹海自九月三十日到十月七日8天出入景区的人流量达到273万,平均34万人/天。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专门做测算,什刹海景区人流危险指数是M万。另外,根据笔者相关人员对什刹海地区居民做的深度访谈调查得知,什刹海地区在旅游旺季及节假円、周六円期间人满为患,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

  可见,什刹海人流量已经严重超载,旅游空间承载力严重不足,控制人流、合理疏导已经成为什刹海提升承载力的重要环节。

  5.2.2小结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由于资源品质与区位条件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什刹海景区旅游空间的不均衡发展。具体表现为,对景区开发与利用侧重于环湖地带,即西北-东南方向空间的利用,我们把它称为“热带”,而对于东北-西南方向空间的利用存在严重不足,我们把它称为“冷带”,导致游客集中于环湖地区,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因此,什刹海景区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考虑对景区“冷带”的充分利用,以达到分流合理疏导游客的作用。

  5.3什刹海景区生活环境承载力(LEBC)分析

  5.3.1承载力分析

  (1)水面环境

  笔者从环保局处调研得到,为改善什刹海水质,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西城区环保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市水务局、科研院所、生物治理公司、什刹海风景管理处、意大利SGI公司等共同利用物理及微生物法,对什刹海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综合治理,且取得了明显效果。如建立和完善了什刹海水质管理机制,区环保局、财政局、园林局、什刹海街道办事处、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等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明确了分工;加强对环湖污染源的整治,从源头把住污染;釆取多种新技术开展水环境质量改善工作;开展国际合作等。2009年至2011年,什刹海高猛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TP、TN各项指标较2006年有大幅下降,水华出现的次数、规模和影响的面积有了明显的减少,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由此可见,水面环境问题并不构成影响景区承载力的主要问题。

  (2)大气环境

  通过对环保局的深度访谈,笔者得到以下结论:环境问题关乎整个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各方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共同努力。什刹海地区2006-2009年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低于国家环境空气二级年均值标准限值,2009年的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比2005年下降11.8%。什刹海景区管理部门主要釆取了以下措施来减轻环境的污染。

  ①实施居民煤改电工程

  为改善什刹海地区空气质量,2008年,西城区政府对什刹海地区约2.6万户居民进行了采暖小煤炉改用电采暖设备的改造。通过实施煤改电工程,什刹海地区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由2006年的65.8%,提高到2009年的76.4%;平均降尘量由2006年的7.8吨/平方公里?月下降到2009年的7.8吨/平方公里?月,下降比例达25.6%。

  ②什刹海地区餐厅油烟排放的控制

  由于烹调油烟中含有大量的可吸入颗粒PM10、PM2.5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气态污染物,因此饮食业油烟是影响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及能见度的重要成分是都市中仅次于汽车尾气大气污染源。什刹海沿湖地区大小餐厅约52个,均进行油烟净化处理,使得什刹海地区的可吸入颗粒物呈下降趋势,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可见,景区内的大气环境治理能力不是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因素。

  (3)固废处理

  继续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降低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幵展实验室类污染环境监管工作,对医院、院校、科研等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情况进行专项调查,逐步实现规范管理。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全部实现日产日清和集中无害化处理,密闭式储运率100%。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目前有医院9家,所产生医疗废物全部实现集中处置场处置。

  笔者在对什刹海地区深度访谈当中了解到,什刹海地区环境卫生工作做得十分到位,每天有专人打扫卫生,对垃圾定点收集、日产日清,纳入城市处理系统的固体废物的治理措施。景区内各小卖部、小贩售点、饭馆等处严禁使用非降解泡沫饭盒、一次性塑料袋等,及时分类处理可降解的废弃物和不可降解废弃物。

  因此,景区内的固废处理能力目前并不对景区旅游承载力构成威胁。

  (4)噪声污染

  监测数据表明,由于一些酒吧在室内演唱,部分酒吧将大功率音箱摆放在露天,导致部分地区现状噪声值不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I类昼、夜标准。噪声达标区覆盖率2006-2009年均为85.1%。什刹海地区的环境噪声主要以社会生活噪声为主,其次是交通噪声,分别占89.7%和10.3%。一直以来,什刹海酒吧街的音响噪声扰民问题比较突出,110经常出警处理纠纷,为解决噪声污染问题,什刹海街道办事处会同环保、公安、城管、工商、文化、交通、发改委和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等部门联合执法,进行专项整治,但是由于行业运行竞争及商户觉悟素质等种种问题,治理效果不明显,酒吧噪音扰民仍然严重。

  5.3.2小结

  由此得出结论,什刹海景区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固体废弃物方面不是制约因素,这得益于当地有关部门的尽职尽责。然而最明显的问题是噪声污染,这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5.4什刹海景区设施服务承载力(FSBC)分析

  5.4.1接待能力承载力

  什刹海风景区地处北京市中心地带,且主要进行的是一円游,经实地考证景区的主副食品及住宿接待设施充足,景区及周边拥有餐厅500多个,口味荟萃了南北菜肴,比如烤肉季、四川饭店、同和居、山签餐厅、西海鱼生、孔乙己、护国寺小吃等,酒店及社会旅馆300多家,现有的星级宾馆主要有蹇园客找、竹园宾馆、护国寺宾馆、航鑫园宾馆、珠穆朗玛宾馆等星级宾馆,也有紫植主题酒店、中堂客栈、皮影主题酒店、容园宾馆、胞园宾馆、觉品9号等特色四合院宾馆,以及大金丝12号,小金丝33号等“北京人家”等。笔者人员在对什刹海地区进行深度访谈当中,得知餐厅淡旺季明显,且竞争十分激烈,且大多数是以价格竞争为主,特色不明显,在访谈的50家典型餐厅,表示提高翻台率后能够供应来此的游客用餐。

  住宿方面,除个别酒店外,各类旅馆入住率较高。在景点的周围还有许多的中小型餐馆及住宿企业,足以满足游客的用餐及住宿的需要,同时可以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体验当地主题酒店,所以该因素不会成为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但是接待设施的服务品质不突出,主题特色不明显,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应该在现有餐饮业基础上,提升小型餐饮业的品质,同时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老字号、知名餐饮入驻,以便更好满足游客需求。完善“北京人家”评定标准,提升四合院住宿品质,丰富其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四合院特色住宿宾馆,开发家庭民俗博物馆。依据什刹海特色定位,应着力打造“北京人家”、特色四合院等富有什刹海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住宿业态。

  5.4.2交通运输能力承载力

  外部交通: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是景区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目前,什刹海景区四面均有公路通过。北面有二环路通过;南面有平安里大街通过;西面有新街口北大街通过;东面有鼓楼西大街通过。另外,地铁2号线和4号线还专门为什刹海景区设置了出口,未来即将JT?通的6号线和8号线也将成为什刹海景区的主要交通方式。便捷的外部交通是什刹海景区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

  内部交通:笔者通过对什刹海进行实地考察、对什刹海的深度访谈、对相关部门的深入调研认为,什刹海内部交通存在严重的承载力不足问题,且主要原因在于停车位不足,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串列自行车经营,三轮电瓶车、摩的非法经营等问题,十一期间,相关部门共同执法,暂扣串列自行车,没收非法运营三轮车,非法运营车辆不断减少,同时针对违章停车等问题,强化力量部署,采取张贴违章处罚单等的方式,使乱停乱放现象有明显改善。通过特许经营等手段规范了三轮车"胡同游”显着改善了景区旅游秩序,改善了居民生活,实现了居民、经营者、游客共赢。乱停乱放现象出现的原因部分是由于驾驶者的素质问题,但更多的还是停车场配置问题。经调查,什刹海景区停车场大概有90多个,单大多是定点服务单位自己的停车场,没有像西湖那样有专门的景区停车场。据有关专家多年经验提出的停车场规模预测的方法。

  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占地面积1382000平方米,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至少应配备11056个车位,而目前仅有90多个停车场,且规模大小不一,性质不同,以100个计算,每个停车场车位根据经验值取为30个,则什刹海地区仅有3000个停车位,停车位存在严重不足,社会车辆将车辆停放在沿湖周边,造成乱停乱放现象严重。

  5.4.3景区服务能力承载力

  对于景区服务能力,笔者采取头脑风暴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什刹海功能区游憩设施分布不合理,以休息设施为例,其主要集中在环湖区域。结构单一,只有石凳,数量少,据统计石発约28个,木発约4个,西海更是连石凳都没有,无法满足游客需求。且设施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座椅多为石质。经笔者商议给予"游憩设施” 4分;(2)什刹海作为开放性景区,知名度高,人流量大,增大了对垃圾桶和厕所的需求。垃圾桶数量不足,质量不佳,易损坏,垃圾清理不及时,旅游旺季垃圾无处可扔,垃圾随地可见;厕所设置不合理,指示不明确,建筑毫无特色。据实地考察,什刹海功能区共有垃圾桶约50个,主要分布在前海和后海,占70%,西海占30%。垃圾桶设计多为绿色,可回收标志与不可回收标志区分不明显。经笔者商议给予“旅游厕所”、“垃圾箱”均为4分;(3)通讯服务设施如电话亭、手机充电亭等布局不合理,未做到出人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且存在设备损坏现象,设备维护措施不到位。经笔者商议给予"通讯设施” 4分;(4)景区在安全保障与处理、环境卫生方面比较到位,能够基本满足评价要求,要保证游客高峰期依然能够做到消防措施、救援机制到位,环境卫生达标。

  经笔者商议给予“消防防盗救护”、“紧急救援体系”、“环境卫生”各7分;(5)标识系统布局较合理,数量适宜,基本能够做到“语言多元、内容明确、指示清晰、布局合理”的要求,但也存在多语种标识牌建设不足,与周边环境和谐程度低等问题。经笔者商议给予“标识系统” 6分;(6)什刹海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前海南沿与白米斜街交叉口,基本能够满足要求,但存在指向性不够明显,配备人员不足,导游数量少等问题,旅游高峰期无法满足需要。经笔者商议给予"旅游服务中心” 7分,“导游服务” 5分;(7)图文资料、公共信息读物较为丰富,但数量不足,分布不均,需在重要节点增加图文资料发放点,保证图文资料、公告信息最新、准确、全面、丰富。

  经笔者商议给予“图文资料” 6分;(8)目前什刹海景区有邮局7个,基本能够满足什刹海地区游客及居民需要,但服务基本是针对当地居民,无旅游特色,提供邮票收藏、加盖纪念邮戳和其他邮政服务的仅烟袋斜街邮局等少数几家,且建筑外观与景区不协调。经笔者商议给予“邮电服务” 6分;(9)什刹海景区及周边共有自助银行7家,数量基本满足游客及居民需要,但大多外观及材质无特色,与景区环境不协调,破坏了景区整体意境。经笔者商议给予"自助银行” 4分;(10)景E购物场所大多是服务于社区居民,专门的旅游购物场所较少,且旅游购物产品单调、雷同,特色不突出,购物场所建筑外观无特色。经笔者商议给予“旅游购物” 3分;(11)智慧景区建设是目前所有景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什刹海景区在智慧景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建立了 “什刹海导览”客户端系统,但是成为智慧景区还远远不够,还需继续努力,推进智慧景区建设。经笔者商议给予“智慧景区” 3分。

  详见下表。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5.4.4小结

  由此得出结论,什刹海景区的接待能力尚不存在承载力不足的情况,问题在于服务品质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内涵不丰富,交通能力存在承载力不足的现象,特别是内部交通、停车场配置两方面存在很大问题。

  景区服务能力存在承载力的弱度超载现象。

  5.5什刹海景区综合心理承载力(CEBC)分析

  5.5.1承载力测算

  首先,什刹海景区的综合心理承载力一游客心理部分与旅游空间承载力(REBC)具有数量上的一致性,即日承载力、年承载力分别为37500、13500000人,称为心理承载力PEBOA。

  笔者通过社区居民、游客、商户、工作人员等的调研,旨在科学、合理地确定什刹海景区旅游心理承载力合适的时点承载力值。

  调研访谈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A家庭与居住基本情况:居住时间、家庭人口、居住面积、就业等基本情况等;B社区建设基本情况: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组织建设的特色和文化等;C对什刹海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看法。

  参考学者对游人容量空间指标,笔者最终确定,什刹海景区心理承载力PEBC-B的基本空间标准为20m2/人。

  通过上述公式得,什刹海地区旅游心理承载力PEBC-B为:

  日承载力18750人,年承载力为6750000人;5.5.2小结。

  旅游心理承载力PEBC=MIN(PEBC-A,PEBC-B),即FI承载力18750人,年承载力为6750000人。考虑到景区人满为患的现实情况,旅游心理承载力也属于超载情况。

  5.6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什刹海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如下:

  什刹海景区的日空间承载力为37500人,年游客承载力为13500000人。目前已经出现严重超载现象;生活环境承载力方面,什刹海景区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固体废弃物方面不是制约因素,最明显的问题是噪声污染,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设施服务承载力方面,接待能力适载,交通运输能力存在超载现在,特别是停车问题,是阻碍景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景区服务能力存在适度超载情况;综合心理承载力也属于超载的情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