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辽宁省旅游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与对策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11 共405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辽宁省旅游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探讨
【第2部分】辽宁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研究引言
【第3部分】旅游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
【第4部分】辽宁省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5部分】辽宁省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评价
【第6部分】完善辽宁省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
【第7部分】 辽宁省旅游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与对策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主要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旅游业已经成为人民最普遍的体闲方式之一。旅游作为发展最快的第三产业,其发展潜力不言而喻。目前,我国旅游业己经出现了散客化、灵活化和自助化的发展趋势,旅游目的地的竞争由单纯的旅游资源竞争向旅游综合竞争转变。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需要完善各地区的旅游公共服务,弥补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与旅游业的同步发展。然而,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各地政府往往忽略了旅游者的公共需求,导致旅游公共服务发展总体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辽宁是满清文化的发源地,不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各具特色,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近几年,辽宁省大力开发的冰雪加温泉旅游,进一步提升了辽宁旅游业的知名度。辽宁省旅游业的发展成果为其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本文以辽宁旅游公共服务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旅游公共服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调査分析,概括出辽宁省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基础和需求基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辽宁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奠定了物质基础;②辽宁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广阔,为辽宁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良好的行业环境;③大众化旅游背景下,旅游市场的散客化趋势明显,自助游成为ill宁省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旅游公共服务需求突出。该变化是辽宁省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需求基础。

  2.通过实证分析,概括出目前辽宁省在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取得的一些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交通便捷体系n臻完善;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初步建立;③旅游安全保障服务逐步推进;④旅游消费支持服务基本形成;⑤旅游行业管理服务不断深化。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辽宁省在提供旅游公共服务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①交通体系的旅游服务功能缺失;②旅游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③旅游安全保障作用发挥不明显;旅游公共服务区域分布不平衡;⑤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

  3.为了更金面的了解辽宁旅游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本文建立了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进行了评价,结架显示i£宁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的总体水平一般,尤其是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服务热线、旅游交通节点的雄础设施、旅游集散中心(点)、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旅游紧急救援服务、旅游保险服务、旅游邮政服务、政府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情况以及旅游者权益保护和各种旅游投诉处理服务是辽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

  4.本文的落脚点是为完善辽宁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针对辽宁旅游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本文认为辽宁省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中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原则、需求导向原则、统筹规划原则、兼顾公平和效益的原则,逐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各个要素。由于政府财政能力有限,应该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及薄弱环节进行优先供给。另外,为了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效率,辽宁省应该加强区域合作、创新决策机制,完善供给主体,加强对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督和管理,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机制环境。

  二、研究中的不足

  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对辽宁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问题及服务水平进行了系统研究,希望在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热潮中,为辽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但是,由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该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少,该方面的统计数据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加上笔者自身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有限,对旅游公共服务深层次的问题分析不够,有待于以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徐菊凤.旅游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2012,27⑶:6.
  [2]李淼.论旅游公共服务及依法监管[J].社科纵横,2010,25(6):81.
  [3]董培海,李伟.关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解读一兼评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旅游研究,2010,2(4). 86-89.
  [4]李爽,黄福才,李建中.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J].旅游学刊,2010, 25 (4). 20-21.
  [5]吴必虎.泛旅游需要更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支持[J].旅游学刊,2012,27⑶:3-4.
  [6]李建中,李爽,甘巧林.节事活动旅游公共服务第三部门供给研究[J].社会科学,2009, (10):51-56.
  [7]肖伟伟·旅游公共服务志愿供给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8]阚如良,詹丽,梅雪.论政府主导与旅游公共服务[J].管理世界.2012,⑷:171-172.
  [9]余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0]熊元斌,常文娟.旅游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政府作为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 (1):102-103.
  [11]廉湘政府组织结构设计-基于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中组织设计变量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09) : 166-167.
  [12]刘露.多中心治理视角下旅游公共服务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2,(7) :42-44.
  [13]刘德谦.关于旅游公共服务的一点认识[J].旅游学刊,2012,27(1):3-4.
  [14]安金明.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要强调三个融合[J].旅游学刊,2012,27⑶:4.
  [15]窦群.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J].旅游学刊,2012,27⑶:5.
  [16]王京传,李天元服务接触:目的地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新视角[J].旅游学刊,2012, 27(3) :7-9.
  [17]钱益春.旅游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初探[J].特区经济,2006,(9) :241-242.
  [18]李淼.论旅游公共服务及依法监管[J].社科纵横,2010,(6) :81-83.
  [19]黄文.区域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运作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0]叶全良,荣浩.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创新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12, (2) :65-68.
  [21]Doswell,R., African tourism training and education:Hits and misses[M]. In Dieke,P. (E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frica, New York: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2000:247-259.
  [22]Cooper,C., John F, David G, Stephen W. Tourism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UK; Pitman, 1993.[23]SuatTEKER & Dilek TEKER. Tourism Projects FinancingzA Public-Private-Partner ship Model[J]. Business Management Dynamics, 2012, 2(5):05-11.
  [24]Bruce Prideaux. The Role of the Transport System in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J].Tourism Management, 2000, 21 (1) :53-63.
  [25]Dickinson,J. E. &Dickinson,J. A.. Local Transport and Social Representations:Challenging the Assumptions for Sustainable Tour ism [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6,14(2),192-208.
  [26]Dickinson,J. E. &Dickinson, J. A., Henderson, J_. Transport and tourism destination development:An Indonesian perspective[J]. Tourism Hospitality Research,(2009),9(3):199-208.
  [27]WongC. U. IjMckercher B. 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 staff as knowledge brokers: The case of Macau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0:1-18.
  [28]Popescu,A. Safety and Security in Tourism. Case Study;Romania[J]. Forum Geografic,2011, 10(2):322-328.
  [29]HeumPark, Aesun Yoon,Hyuk-Chul Kwon. Task Model and Task Ontology for Intelligent Tourist Information Serv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E-Service, Science & Technology,2012, 5(2):43-57.
  [30]Wouter,S.. Integrat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personalised electronic tourist guides[J],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2013,40(3):758-774.
  [31]王爱学,赵定涛.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回顾与前瞻[J].江淮论坛,2007(04):39.
  [32]武辉.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政策过程研究[D].上海: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2010.
  [33]方福前.当代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三个学派[J].教学与研究,1997,(10):35.
  [34]罗伯特·登哈特等.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0-160.
  [35]颜佳华,何植民.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路径选择一种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07,⑶:1142-47.
  [36]保罗·萨缕尔森.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1999,(8).
  [37]郑晓燕.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8]马庆钮.公共服务的理性及其运作框架m.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02):19-22.
  [39]马庆链.关于“公共服务”的解读[J].中国行政管理,2005,⑵:L
  [40]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08):48.
  [41][法]莱昂·狄骥.公法的变迁一法律与国家[M].辽海出版社、舂风文艺出版社,1999:53、446.
  [42]邹本涛,谢春山.旅游文化学M.北京市: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26.
  [43]王洪滨,国家旅游局人事教育司.旅游学概论[M]北京市冲国旅游出版社,2001: 150.
  [44]张文建,王晖.旅游服务管理[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 : 18.
  [45]李军鹏.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JL旅游学刊,2012,27(1) :4-6.
  [46]李爽,甘巧林,刘望保.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5) :8-14.
  [47]唐祥来.公私伙伴关系: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现实选择[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 (1) :50.
  [48]高秉雄,张江涛·公共治理:理论缘起与模式变迁[J].社会主义研究,2010,(06) :111.
  [49]杨军.“X效率”与旅游公共服务[N].中国旅游报,2007-3-5(10).
  [5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51]张云中.“自由行”:十年从小众到主流.国际商报,2013-2-26(A04).
  [52]王信章.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与旅游目的地建设[J].旅游学刊,2012,(01) :6.
  [53]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公报[N].辽宁日报,2013-2-21(A02).
  [54]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55]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旅游抽样调査资料2012[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6、275.
  [56]卢真珍.“房车露营地”安营扎寨在安波[N].大连晚报,2013-8-31(A21).
  [57]王卿,王龙德.数据、模型与决策[M].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74.
  [58]杜栋,庞庆华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