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张艺谋在影片《归来》中所尝试的转变

时间:2015-06-26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3917字

  2014 年上映的 《归来》 由着名导演张艺谋执导,影片根据严歌苓小说 《陆犯焉识》改编,只不过大部分原着大部分剧情被删减,而只保留了最后 50 页的内容作为影片故事的内核。影片聚焦在大时代下的家庭命运和个人遭遇,讲述了陆焉识与冯婉瑜的爱情故事。[1]

  作为中国 “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的每一部影片都会引来媒体和观众的热议,《归来》当然也不例外。《归来》是由商业片转向文艺片的回归,其评论呈现两极化趋势,批评的一方或是认为影片对 “文革”的批判力度不够,或者是原着粉丝不满电影对 《陆犯焉识》情节的大幅删减; 而赞同的一方则认为 “这是一部难得的、严肃的、直指人心的好电影”[2],斯皮尔伯格也赞其震撼、感人、深刻。笔者作为一名忠实的电影观众,对 《归来》还是持赞同意见的。批评力度不够一说,没有站在电影人的角度考虑审查制度,而原着粉丝的意见也有类似之处,正如张艺谋所言: “小说里很多东西不能拍。”本文从影片类型、影像风格、情节设置三方面出发,浅析张艺谋在影片 《归来》中所尝试的转变。

  一、影片类型
  
  迄今为止,在张艺谋长达 30 年的从影经历中,其执导的影片已达 20 部。如果按照文艺片和商业片的类型来划分,则其中 7 部为商业片,13 部为文艺片。对于文艺片这一类型,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准确定义。援引虞吉的说法,文艺片是 “一个介于商业类型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的影片类聚,它泛指制片态度严肃……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和风格特征的一类影片。”[3]

  其实,商业片和文艺片也并非泾渭分明,只是那种元素更多而已。而影片 《归来》,可以看做是张艺谋从商业片向文艺片的回归。

  从 2002 年执导 《英雄》开始,张艺谋开启了国产商业大片时代。《英雄》是首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是张艺谋在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谋求转变的结果。影片星光熠熠,场面宏大,视觉冲击力极强。而影片从前期策划、聘请明星,到拍摄制作、宣传发行的产业化模式,也为国产影片商业化运作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从此,大制作大宣传的商业大片成为中国影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十面埋伏》( 2004) 、《满城尽带黄金甲》( 2006) 以及 《金陵十三钗》( 2011) ,则复制了这种成功模式,继续推动国产片票房的高歌猛进。而 《金陵十三钗》中,张艺谋更是找来了好莱坞当红男星克里斯蒂安·贝尔担纲主演约翰·米勒,显示了他拓展国际市场的野心。在这十年间,张艺谋虽然也拍摄了 《千里走单骑》( 2005) 、《山楂树之恋》 ( 2010)两部文艺片,但其影响力远远不及那些出自其手的商业大片。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两部文艺片在当时国内的类型片领域,仍是翘楚。随着张艺谋在商业片领域的不断成功,人们都在猜想,张导的下一步影片究竟是商业片呢,还是艺术片。而张艺谋也用 《归来》宣布了他对文艺片的回归。

  文艺片是张艺谋的老本行。从 《红高粱》 ( 1987) 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开始,张艺谋在文艺片领域不断高歌猛进,接连拍摄了 《菊豆》 ( 1990) 、 《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1) 、《秋菊打官司》( 1992) 、《活着》( 1994) 等片,确定了其在这一领域的国内顶尖导演地位。而 《归来》,则是张艺谋重回文艺片顺理成章的尝试。

  《归来》的文艺气息较浓,但影片本身也不缺少商业元素。如,张艺谋找来陈道明和巩俐分饰陆焉识和冯婉瑜,而陈和巩都是国内大腕级的明星,票房号召力自不必说。

  但实际上,笔者认为,张导可能更看重的是二人的精湛演技。不论是陈道明的书生气质,还是巩俐身上的女性特有的坚韧,都与角色契合得十分完美。张艺谋在这部影片中,明显改变了以往影像语言的风格,可以说是返璞归真。而且,影片的情感丰沛。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一部文艺片竟然获得了票房的认可。《归来》以近 3 亿的票房收入,刷新了一系列纪录,成为迄今为止最卖座国产文艺片。

  二、影像风格
  
  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对浓烈的色彩有着偏执的爱,由色彩产生强烈视觉冲击的影像也成了他一贯的标签。但在影片 《归来》中,张艺谋发生了一个重要转变,那就是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浓烈的色彩,转而选择质朴、克制的影像风格。

  回顾张艺谋的作品,从早期其摄影的 《黄土地》,到执导的首部影片 《红高粱》,影像上都深深地打着他的烙印。

  而这种烙印突出体现在影像的构图和色彩运用上,尤其是大红大绿的浓烈色彩,成了张氏电影的最典型的形式语言。

  之后拍摄的 《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张艺谋将这一语言形式发挥得愈加淋漓尽致。《英雄》中的飞雪、如月黄叶林之战,漫天黄叶中两位身着红衣的女性飞舞如翩翩惊鸿,成了中国武侠片的经典镜头之一。在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张艺谋将色彩运用到了极致,甚至到了令人视线无法躲避的程度。大王的龙袍、黄金盔甲,王后璀璨夺目的首饰,二王子的盔甲,万余平米广场的菊花,满眼都是无法躲避的黄色,片中对色彩的运用,堪称到了 “暴力”的程度。如此运用色彩的方式,就是冲着刺激人眼球去的,有过度商业化的嫌疑,这也是 《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人诟病的原因之一。此后,在 《金陵十三钗》中,虽然仍有艳丽的旗袍出现,但没有像 《满城尽带黄金甲》那样,充满“法西斯美学”,更多的是为影片的主题服务。

  在 《归来》中,张艺谋放弃了百试不爽的浓烈色彩,转向了朴素而充满张力的影像风格。在张艺谋执导的众多影片中,以色彩为代表的形式是影片的重要看点,甚至大于影片要诠释的内容。而这一次,形式则是服务于内容。

  为了真实还原年代背景,影片中对色彩的运用十分克制。

  如,片中人物的服饰,除了军绿色,就是劳动服的蓝色和黑白纯色。而那些带有年代意味的大小物件,如,收音机、像章、搪瓷杯、陶瓷毛主席像、大字报、革命标语,也都安安静静地出现在它们应该出现的位置。这些道具既不高调宣扬自己的存在,又结结实实地给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心头一震的感觉。影片给人印象最深刻的 “天桥分别”“车站接人”两出戏,色彩冷静而朴素,但情感却震撼人心。影片结尾镜头是最让人无法忘怀的,身着灰蓝服装的陆焉识陪伴在冯婉瑜身旁,在皑皑的白雪中,等待着 “自己”的再一次归来。全片色彩暗淡,一如大时代对个体的压抑,影片还原出那个年代本真的生活质感。

  当然,张艺谋在 《归来》中,也没有完全放弃亮丽的色彩,而这亮色,正是刺痛观众神经的红色,也是代表那个年代的记忆的颜色。片中领舞者所穿的红色舞衣,以及舞台剧结束时全场起立时高唱 《大海航行靠舵手》时,所有人手中挥舞的语录红宝书,是片中色彩最浓烈的一幕,当然也是最刺眼的一幕。张艺谋以自己最擅长的手法,隐秘而低调地批评了那个时代的狂热,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三、情节设置
  
  在情节设置上,《归来》也采取了删繁就简的原则,将原着故事一再精简提纯,只保留影片所需的内容。故事虽追求简单化,但影片所包含的思想意蕴,却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深化。

  首先,影片的故事服务于家庭、爱情、亲情这一内核,凡是与此关联较少或较为庞杂的部分,都一一裁剪。在原着中,陆焉识回家后,他的家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家庭。其中包含儿子、儿媳、孙女,还有女儿、妻子。如此众多的人物,想要表现出各人之间微妙的情感,无疑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是力不从心的。所以,影片一再做减法,到最后浓缩成只剩下丈夫陆焉识、妻子冯婉瑜、女儿丹丹三人。

  而故事情节相对原着也做了减法,将唤醒、接站、复婚等事件进行浓缩,这才有了后来影片的剧情。在做减法的同时,影片主创人员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家庭、爱情、亲情这一内核的诠释上。家庭、爱情、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时代的不同,其表现形式有可能发生变化,但其中不变的是人们之间的情感。影片选择这一普世的价值观作为影片的内核,引起的众多观众的共鸣。年长者如 “60 后”,他们在片中看到了自己的爱情,也看到了自己无法重来的人生,感动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而年轻者如 “80、90 后”,他们则是看到了上一代人在物质匮乏年代的忠贞爱情,而这对他们来说是发自内心的震撼。影片在故事的架构上,紧紧抓住了家庭、爱情、亲情这一主线,这是其节奏缓慢却形散神聚的原因。

  其次,影片在细节处理上十分成功,紧密家庭、爱情、亲情的主题,而爱情又是重中之重。爱情在影片中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冯婉瑜对陆焉识的爱情。冯对陆的爱主要体现在两处细节,第一处就是留门。冯婉瑜的大门永远向陆焉识敞开,也意味着她耐心地等待着他的归来,这是她坚守爱情的方式,是无言的守候。第二处细节是冯对女儿的态度,对于女儿告发陆焉识一事,冯的选择是 “你以前做的那些事,我不会原谅你,不原谅”.其话语之决绝,简直不像出自一个母亲之口,而她那凄厉的眼神,也是充满了敌意。可见,冯对陆的爱,在其心中的重要地位。其二是陆对冯的爱情。这种爱情主要体现在陆对冯的坚守以及尝试不同的方法,试图唤醒冯的记忆。读信是陆焉识想出的一个好办法,他日复一日的坚持,却始终无法奏效。而每月五日陪伴冯婉瑜到车站,则成了他后半生的必修课。

  两人的爱情故事静心而平和,完全没有当下占领大银幕的那些爱情的陈词滥调、浮躁轻狂。此外,片中对亲情的描摹也是通过细节展现的。如,陆焉识对丹丹的爱,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 “过去,就都过去了”,就原谅了女儿对自己的告发。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就算孩子犯了天大的错,也会原谅的。影片正是通过这些细节,令观众体会到了平凡的感动。

  综上,在当今浮躁的中国电影的大环境下,张艺谋以《归来》一片完成了向文艺片的完美回归,更显难能可贵。张艺谋放弃了自己擅长的 “浓墨重彩”,令影片的形式服务于内容,这是他对个人创作观的突破,也是他积极谋求转变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赵宜。《归来》与“后伤痕”叙事[J]. 电影新作,2014( 04) .
  [2]王渝。 深水静流,忆初心---莫言与张艺谋对谈“归来”[N]. 中国艺术报,2014 -05 -21( 04) .
  [3]虞吉。 中国电影史纲要[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