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电化教育论文

分层教学、微信平台和具体学科微课程整合实验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01 共234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分层教学中微课程的运用探究
【第一章】分层教学中微课的设计研究绪论
【第二章】分层教学和微课程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第三章】分层教学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4.1】高级办公自动化微课程的设计
【4.2】高级办公自动化微课的实现
【第五章】 分层教学、微信平台和具体学科微课程整合实验研究
【结语/参考文献】基于微课的分层教学资源开发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5 实验研究

  5.1 教学实验准备。

  (1)教学实验设计。

  主要是分层教学、微信公众号平台和具体学科微课程整合实践研究,在具体的辅助分层教学中验证整合是否有效。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开始两周相同的分层教学后进行测试,收集前测成绩,进行前测成绩分析。进行对照试验后,收集后测实验成绩,进行后测成绩的统计分析。

  (2)实验方法。

  本研究的教学实验采用对照实验法,实验班甲班采用微课程支持下的分层教学辅助教学,对照班乙班采用传统的分层教学方法。

  (3)实验对象。

  西南科技大学大一选修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甲班和乙班,甲班为实验班,人数为 39 人,乙班为对照班,人数为 50 人。实验班和对照班都采用组内分层,甲班分成 10 组,每组 4 人,其中每组有 A 层学生 1 名,B 层学生 1-2 名,C 层学生1-2 名。

  乙班分成 13 组,每组 4 人,其中有 A 层学生 1 名,B 层学生 1-2 名,C 层学生 1-2 名。

  5.2 实验前测数据分析。

  两个班级通过传统的分层教学方法进行实验一的学习后进行前测,采用 SPSS软件处理数据,运用独立 t 检验检测两个独立样本是否有差异。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相伴概率为 0.146,大于显着性水平 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可以认为方差无显着差异。成绩成正太分布时 t 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777,大于显着性水平 0.05,不能拒绝 t 检验的零假设,也就是说总平均值不存在显着差异。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两个样本方差齐性,平均数没有差异,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进行实验之前的学习成绩的差异是符合对照试验要求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差无几。

  5.3 实验后测数据分析。

  实验班进行六周的微课程支持下的分层教学,对照班进行六周分层教学,实验结束后,分别采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侧成绩。其中实验班的前测成绩、后测成绩统计。

  对实验班甲班的前测成绩进行分析可知,60-70 分数段的学生有 12 个,70-80分数段的学生有 7 个,80-90 分数段的学生有 11 个,90-100 分数段的有 9 个。实验班后测成绩进行分析可知,60-70 分数段的学生有 6 个,70-80 分数段的学生有 4 个,80-90 分数段的学生有 16 个,90-100 分数段的有 13 个。

  其中实验班甲班前测分层统计的各层级学生平均分,A 层的平均分是 80.71,B层的平均分是 80.36,C 层的平均分是 63.38,以及总体平均分 74.82.对照班乙班后测分层统计的各层级学生平均分,A 层的平均分是 83.19,B 层的平均分是 82.84,C层的平均分是 78.20,以及总体平均分 81.95.实验班前测后测分层平均分统计对比.

  从实验班成绩分布和各层平均分的统计结果中可以得到,实验班后测分布相对于前测分布个数 60-70 分数段减少 6 个,70-80 分数段减少 3 个,80-90 分数段增加 5 个,90-100 分数段增加 4 个。实验班各层后测平均分相对于前测平均分 A层增加了 2.38 分,B 层增加 2.48 分,C 层增加 4.82 分。

  对对照班乙班的前测成绩进行分析可知,60-70 分数段的学生有 11 个,70-80分数段的学生有 9 个,80-90 分数段的学生有 22 个,90-100 分数段的有 8 个,对照班乙班的后测成绩进行分析可知,60-70 分数段的学生有 10 个,70-80 分数段的学生有 8 个,80-90 分数段的学生有 23 个,90-100 分数段的有 9 个。

  其中针对对照班乙班前测成绩分层统计的各层级学生平均分,A 层的平均分是 83.61,B 层的平均分 81.6,C 层的平均分是 61.50,以及总体平均分 79.16.对照班乙班后测成绩分层统计的各层级学生平均分,A 层的平均分是 87.69,B 层的平均分 80.32,C 层的平均分是 69.17,以及总体平均分 75.57.

  从对照班成绩分布和各层平均分的统计结果中可以得到,对照班后测分布相对于前测分布个数 60-70 分数段减少 1 个,70-80 分数段减少 1 个,80-90 分数段增加 1 个,90-100 分数段增加 1 个。对照班各层后测平均分相对于前测平均分 A层增加 4.08 分,B 层减少了 1.28 分,C 层增加 7.67 分。

  从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各层平均分的对比中可以得到,实验班后测平均分相对于对照班后测平均分 A 层平均分低 5.50,B 层平均分高 2.52 分,C 层平均分高9.03 分,总平均分高 2.49 分。

  对实验班甲班和对照班乙班学生的后测成绩采用 SPSS 软件处理,运用独立 t检验检测两个独立样本是否有差异。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相伴概率为 0.977,大于显着性水平 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可以认为方差无显着差异。成绩成正太分布时 t 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小于显着性水平 0.05,拒绝 t 检验的零假设,也就是说总平均值存在显着差异。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两个样本方差齐性,平均数存在差异,因此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进行对照试验后的学习成绩存在显着差异。

  根据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均分对比数据可知实验班甲班的平均分为 85.03 分,对照班为 79.24 分,得到实验班成绩平均分比对照班高 5.79 分。对比分析学生成绩的四个分数段成绩分布,成绩分布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 C 层个数在减少,A 层、B 层个数在增加,实验班幅度要大于对照班。从平均分前后对比也可以看出,实验班除了 A 层,各个层级的平均分都有所增高,而对照班的成绩分布变化不大,增长层级的增长幅度不如实验班,由此可知,通过微课程支持下的分层教学对于个性化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层级为 C 的学习者影响最大,验证了微课程分层教学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上起到一定作用。

  5.4 评价效果分析。

  通过实践教学后,我们以问卷(附录二)的方式对实验班学习者进行了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认可度调查结果显示占八成的学生认可微课程支持下的分层教学。

  在与传统的分层教学相比,您更喜欢哪一种教学模式的调查中有 60.5%的学生选择通过微课程支持下的分层教学模式,可以看出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相对更愿意接受新的教学形式。

  从学习者学习能力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来看,与传统的分层教学相比,微课程支持下的分层教学在培养学习者的能力和信息素养上要由于传统的分层教学。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