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创新教育论文

视觉记忆视域下高校动画创新教育的“图像”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28 共635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大学生动画创新教育中图像的运用
【第一章】动画教育中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绪论
【第二章】动画创新教育与视觉图像相关概念
【第三章】视觉文化语境下动画创新教育的“图像”应用
【第四章】 视觉记忆视域下高校动画创新教育的“图像”应用
【第五章】高校动画创新教育成果案例
【 结语/参考文献】高校动画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视觉记忆视域下高校动画创新教育的"图像"应用

  第一节 视觉记忆视域下的"图像"解读。

  一、记忆与图像。

  在心理学的范畴里也会经常提到记忆,认为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包含识记、保持、回忆三个重要环节。保持识记的内容很重要,而在视觉记忆视域下保持识记内容的载体即是"图像",识记的程度取决于图像在大脑中的清晰程度。 视觉器官在受到外面视觉刺激的影响下,会产生视觉头像,当刺激减少或者消失时,那些图片的减弱是渐变性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消失了,这种现象叫做视觉的后效,也还可以叫做视觉后像。但这种视觉后像在大脑中残留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久的,因为那些主动刺激视觉的物象有其独特的细节特征,所以很难一下子认识清楚,但这也为以后的视觉头像记忆铺下了路子。

  图像在视觉记忆下的应用在美术史上屡见不鲜。就比如说,南唐画家顾闳中,靠的就是视觉记忆施目于心,暗中探察韩熙载生活的腐朽奢靡的宴会场面,画就流传千古的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如图 4-1)。再者,北宋末年太平盛世,汴京一带河岸边在清明时节百业俱兴,实景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市民们在街市上的各异神态,包括虫鱼鸟兽,建筑措置等等所有的景象无不被张择端靠视觉记忆秩序井然的安排在历史巨作《清明上河图》(如图 4-2)中,令后世画家叹为观止。在西方这样的实例也是很多,印象派画家就是靠的暂时性的记忆,在野外画瞬时即逝的大自然风光,他们就是靠的视觉记忆来描绘那时的光与影、境与物视觉看到的领会于心,再传递与画笔,最终画出自己感受到的眼下风景。纵贯中西,在视觉记忆视域下对图像的运用,历史上比比皆是。古人已如此,我们当下正在努力学习的青年才俊更应该借鉴,这对我们的学习也是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二、动画图像运行的三大部件。

  视觉记忆视域下动画图像的运行依赖于三个主要部分,那就是瞬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本文主要从视觉记忆视域的视角出发,并尝试借靠认知神经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在动画学习理论中细致掌握图像加工知识,使动画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瞬时记忆。

  瞬间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感觉记忆是无意间产生的,基本不受主观控制;二、感觉记忆有视觉、听觉、触觉等专门的存储区,其中也都存储大量的信息;三、感觉记忆存储大时间短;四、感觉记忆是没开发过的记忆,几乎不参与高级认知活动。

  就动画创作过程来讲,期间虽然会有多重器官参与,但主要还是以视觉为主的,因此自然还会讨论神经学对视觉记忆的研究。

  (二)工作记忆。

  Baddeley 把工作记忆界定为"在执行任务认知过程中用于临时存储信息和加工资源的容量有限的主动系统".工作记忆是伴随着活动的积极地信息加工系统,能够主动地储存信息。它不单单是对信息做暂时储存,还能通过自身特有的特性来供人思考学习。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顾名思义是相对长时间的记忆,与短时记忆对立。它能将信息保存在 60 秒以上,储存信息量也极其的大。长时记忆主要以图式信息形式储存在大脑里。如果长时记忆没有起到作用,那么就等于学习没有发生过。长时记忆主要分为提取,编码,储存三个重要阶段。在动画的学习当中,我们既要提取相关信息,让其与工作记忆中的信息相融合,如果想要学习继续,还要将得到的信息通过长时记忆进行储存,因此储存信息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方式。这里我们仅探索视觉信息即图像的存储和提取方式。

  第二节 高校动画学习中"图像"的输入与提取。

  一、"图像"的有意识学习。

  动画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需要大脑自主处理信息。从这一点来讲,动画学习过程中三部分之间的"图像"主要发生了选择,组织,整合三个过程;其分别是:首先通过视觉在大脑中提炼相关的图像,再把所选图像组建到模型中,最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处理整合。

  (一)视觉认知加工选择相关图像。

  生活中被我们注意到的图像经过大脑反应进入我们的视觉器官,形成视觉记忆,经过大脑大概的处理提取相关感觉表征的图像信息,再接下来图像信息进入工作记忆系统,在编码转化成心理表征形式的图像信息,因为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并且假设性的存在,所以不能随意选择图像,这边要根据表征图像是否关系到主动选择,最终建立相应的图库。

  (二)把所选的图像组织到图像模型中。

  我们需要提取什么样的素材才是有用的呢?比如说在动画场景创作中,我们在大脑长时记忆中要提取什么样的相关图像呢?这里,我们就可以运用到无意识。其实,人们具有的无意识过滤器,能够审查传入感官知觉的信息,并且决定哪些可以进入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过滤器的"设定".首先我们需要快速地在脑内形成相关表象(图像)。然后在表象中通过旋转、缩放来找到所需要的原型。现在以我所创作的动画场景《穷人与富人》

  为例,来剖析无意识过滤在动画创作中的运作情况(三)与先行知识进行整合。

  这在动画学习中是认知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的仍然是工作记忆系统。假设主动加工的话,我们积极学习不仅仅是是组织整合信息,还要和已经学到的只是进行融合。这样来看,动画学习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所有的表征融合起来。这个过程虽然产生在工作记忆当中,但也跟长时记忆是分不开关系的。在运作过程中构建模型与平常经验过程中相关知识相匹配的时候,一个整体便形成了。

  二、"图像"的无意识学习。

  无意识学习主要来源于想像的力量,是一种直观地理解模式,它与有意识的理性分析思考是不一样的。它能够在学者对所认识的事物一点不了解的情况下,对事物的表象做整体理性的把握。如下图所示,是本人运用无意识的理念来进行动画场景创作的作品。

  (一)作品的重复浏览--无意识内隐学习。

  这里我所用的是"重复浏览"要与刻意的有意识记忆区分开来。科学家研究发现不论在任何时刻,我们的五种感官都接受到一千一百万个以上的信息,据估计,意识每秒钟可以处理四十个信息。试想,一秒钟内我们接受一千一百万个信息,但意识却只能处理四十个,那其他一千零九十九万多个信息怎么办?如果造物者为我们设计了这么敏感的感官系统,却只有极少数的感官信息被利用,不是很浪费吗?所幸在意识外,我们的确有利用到大量的信息。

  我们这里所说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不是刻意的记忆,而是慢慢理解潜移默化的理解学习,那么,在动画创作前的准备阶段中,我就可以尝试对日本宫崎骏导演的大量动画素材进行积累,但完全不需都用意识来完成,运用无意识的这种内隐学习的方法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它会比有意识的学习更有效果。事实证明,无意识的运用在学习上会有更好的突破。

  (二)创作的查找训练--无意识过滤器。

  正如上面所述,我们的感官知觉可在一秒钟内侦测到一千一百万个信息。

  当我们在进行创作时,就是在大脑内的长时记忆中提取之前积累素材的阶段,那么,我们需要提取什么样的素材才是有用的呢?比如说在动画场景创作中,我们在大脑长时记忆中要提取什么样的相关图像呢?这里,我们就可以运用到无意识。其实,人们具有的无意识过滤器,能够审查传入感官知觉的信息,并且决定哪些可以进入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过滤器的"设定".首先我们需要快速地在脑内形成相关表象(图像)。然后在表象中通过旋转、缩放来找到所需要的原型。现在以我所创作的动画场景《穷人与富人》为例,来剖析无意识过滤在动画创作中的运作情况。

  场景的文字描述如下:有一次,上帝来到凡间,想和凡人打交道;他来到一个地方发现有两户人家住的房子:其中一座房子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相反,第二座狭小又昏暗,破烂不堪,不想便知,前者归财主所有,而后者则住着穷苦的百姓。根据描述,可以找到文字描述的场景特点--大而漂亮、小而破旧的两个房子,那么无意识过滤器就会将信息送入意识层,这样就能找到与文字对应的图片。在这个过程中,我设定了我的关键词,"大而漂亮,小而破旧",所以浏览过程中,当遇到设定的关键词时,意识往往没有觉察到,但是,潜意识就会立马发信息给意识层面,所以不管信息量多么庞大复杂,我们还是能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图像。在动画创作中,我们要有意识的训练我们潜意识的这个能力,提高我们的创作反应速度,进而提高效率。

  (三)对作品做出预测--无意识解读器。

  动画创作过程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形象外化出来的过程;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有一个预见性的解读,来提前预知我创作的图片效果。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很多灵感还是来自无意识的思考。但是无意识的解读是有一个训练过程的,这需要你在动画创作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这样你才能很灵活自如的运用无意识来解读。

  第三节 图像"输入与提取式"教学探究。

  一、"输入与提取式"的内涵。

  动画创作绘制过程会经历三种形式的图像过程,一个是外在的素材图像(包括影片素材,生活素材等),第二个是人脑中已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图像,最后一个是绘制出来的文本图像。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将外在的素材图像输入到人脑中存储于长时记忆以及如何将人脑中的图像提取出来外显于文本上。而此处的关键就在于人脑中的图像输入与提取,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理论上讲,图像训练能够使成绩变得更好,这是因为图像训练能够刺激神经通路,使其兴奋,这样就能帮助训练者理解并建立完善的思维。这清楚地表明头脑内部的图像(表象)操作与真实的肌肉运动在产生神经冲动的效应上具有同一性。因此,我们可以将内部的图像操作外化于真实的肌肉运动(如奔跑)和外显的文本上,通过兴奋中心与运动相联的神经通路被反复强化,使得表象反复操作,最终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

  我们从反方面思考,动画分镜头台本是把文学剧本中的叙事场景和动作分成单个镜头,然后再系统设计,其实也是在讲故事,只是所用的叙事语言是图像。

  而这里的"图像"是分镜头绘制者头脑内部图像的外显。不管这里存储的内部图像是来自于平时动画鉴赏素材的积累还是来自生活的观察或体验积累,均说明其已经在脑中形成了稳定的动力定型。分镜不单是把全片镜头剪切重组,也会对每一个镜头进行声音画面空间时间等条件的准确设定,所以,他的系统很庞大,内容也很杂糅,要熟练掌握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本文以视觉图像为突破口,探寻一个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方法,下面以动画分镜头台本为例来进行论述。

  二、"输入与提取式"的学习步骤。

  (一)信息输入阶段。

  信息输入阶段其实就是外在素材图像的积累阶段,这里我们可以将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学习结合在一起,这也就是说将鉴赏经典电影的精看和泛看相结合。我们在这里重点讨论有意识学习,有意识学习也就是常说的动画观影拉片。那么什么是拉片呢?顾名思义,就是对一部影视作品的精分细读,在一遍又一遍反复的观看解读过程中,了解认识关于影片的影视主题,内容框架结构,人物角色,画面场景,不同场景的推拉切换,画面空间的处理,机位移置,光线布置,影调安排,时间控制,节奏把握以及对话方式等各方面细节的建构。我们通过拉片富有针对性的对动画片进行反复观察揣摩,这使得学生得到多于以往的观影体验,视听语言方面也得到很好的熏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分镜头的意识。

  (二)信息强化阶段。

  我们在第一步图像输入的基础之上,强化和巩固了相关的内容。这里我们可以将新输入的图像外化出来,进行模拟操作。这个步骤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动画学习中一直被忽略的。因为将积累的图像素材(如双人对话场面拍摄或一个跳跃动作等)外化出来,能够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使运动相联的神经通路得到强化,进而让图像更加清晰,也就更容易将图像进行编码和存储,同时有利于之后的图像提取。我们有意识的让学生大量的反复的训练图像输入,使得学生对身边一切视觉形象的动态特征或者他们感觉到有价值的形体动作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提高了他们关注相关信息的敏锐度,并对大量的视觉运动图像提炼、取其精华、重新编组之后植入大脑,图像输入的视觉库被大量的相关信息充实和丰富,这些经验也为将来的创作提供大量可参考的视觉形象和符号。

  (三)信息编码和存储阶段。

  在动画制作中,分镜头的制作确实要具体到每一个分镜头的画面和文字信息,因此,我们要进行大量的摹片练习。在练习中要求同学们选择若干个经典动画场戏进行严格的临摹练习,这就是所谓的摹片。我们在摹片的时候,一般要从二维动画练习入手,先进行单人镜头练习。慢慢增加难度,最后过渡到多人镜头。一系列的摹片练习下学生的绘制能力得到了显着地提高,同时,让学生们懂得如何将镜头画面内容规范的重现,并与前面所提到的拉片阶段获取的相关感受通过分镜头画面与文字综合的表现出来。

  (四)信息提取阶段。

  这是很有难度的一个阶段,当然,也是最能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完成这阶段的任务,学生首先要根据指定的文字剧本把分镜头画面绘制好,并用视听语言把文字译制为完整的画面信息,要求学生不但要把制定的剧本表达清楚,还要有自己特有的风格。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当正式画分镜头时,可以根据剧情将有些动作先表演一下,这样可以让运动相连的神经通路在脑内寻找有没有相关的图像,找找感觉后再下笔画。有时候,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先从制定的剧本里找短片进行分镜头训练。这样使得学生能够全身的投入动画片的创作中,有效提高分镜头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案例:《动画镜头中的轴线法则》。

  ·教学基本信息:

  学校:湖南商学院班级:艺术设计系动画 1101 班课时:2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轴线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动画镜头的关系轴线(包括双人对话、多人对话)以及运动轴线、了解越轴;过程与方法:懂得如何精度分析动画影片以及如何模拟摆放拍摄对象现场的机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动画分镜头的艺术形态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韩熙载夜宴图》图示·教学过程:

  第一步:信息输入。教师在班上展示《韩熙载夜宴图》,引导学生寻找古代绘画与当代动画影视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异同,使同学们的注意力都在挂图上。教师再要求学生把《韩熙载夜宴图》不同场景中人物的镜头角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常见的运镜角度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与此同时,了解认识动画场景中各种人物不同角度的呈现镜头。教师再启发学生总结双人对话场面的基本镜头特点和特征,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各自写下这些特征,然后将这些特点和特征收集起来。

  第二步:与已有信息发生联系。在前面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常见的运镜角度有了感性认识,并了解到各种镜头角度程度不同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也不同。教师再展示双人对话基本镜头规律例图和基本镜头拍摄到的内容例图,鼓励学生连线进行一一对应。有异议的可以让学生上台几人一组进行现场模拟,通过亲自参与尝试各种镜头角度,与自身发生了关联,强化了信息输入。

  第三步:生成新信息进行储存。在学生自我总结多人对话场面的镜头特点和特征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去鉴赏经典动画影片的多人对话镜头角度摆放,截剪优秀动画片中的部分经典片段,要求学生按分镜头绘制认真规范地临摹数遍。

  第四步:提取新信息。根据指定的相关剧本文字和再现片段模拟摆放机位,再任意选择不同的镜头多角度绘制分镜头画面,最后利用视听语言的手段将文字信息译制为画面信息。

  ·教学效果:

  本课运用影片赏析与情境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动画影片中赏析动画作品的镜头语言,巧妙穿插古代"六法"理论中"经营位置"法则,在探索解密体验的过程中探究动画镜头中的轴线法则,使得新接收的信息图像能够输入与提取的更加高效,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创新点:

  第一,成功运用图像训练,剧情模拟重现,学生表演的方法带动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画面图像所传递的多种信息。

  第二,推理探索的方法能使学生关注作品细节,进而产生独特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动画鉴赏的方法和动画镜头知识。

相关标签:动画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