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构建多层次的中药学实践教学系统提高学生思维动手能力

时间:2014-04-02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2761字

论文摘要

  中药学是中医院校基础课程之一,也是联系中医药各专业的桥梁学科,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以及来源、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中药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以及其应用特点均显示:中药学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实践性强。实践出真知,创新来自不断的实践,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多方位、多角度接受知识,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

  在中药传统教学中重视理论与经验的传承,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课时占的比例非常少,因此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展开,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应多方位、多层次、分阶段地进行中药学实践教学。笔者根据中药学的教学特点,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中药学实践教学的构建与实施。

  1、野外见习

  野外见习设置在理论教学前,从中药学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到,总论部分除了中药起源和发展外,首先阐述中药的产地与采集,各论部分每味药首先介绍来源,可见中药基原植物辨识是认识中药的首要内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利用学校周边药材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组织学生野外采识中药,观察中药的植株,带教教师介绍中药的生长、药用部位、采集时间和方法及一些中药的种植管理,使其了解药物的来源、别名、生长环境、采收、加工等,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先学会认药,通过认药了解中药的性能。同时进行中药植物标本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见习结束前安排学生进行认药考核,实现药用植物实地采集鉴别。通过野外见习,使学生既在野外采识了鲜活的中药,又见过加工后的饮片,锻炼了学生今后到大自然中采识中药的能力,加深对中药的识别与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药理论课做好前期铺垫,巩固专业思想,寓教于乐,开阔了视野,扩展了素质。此外,还可以将药用植物根据生长条件筛选后种植在校园的苗圃里,指导学生开展引种栽培、野生驯化等试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中药知识,提高识别中药的技能。

  2、中药饮片识别见习

  中药饮片识别见习与理论课同时进行。我院中药课饮片见习包括随堂认药和集中见习。从各论部分每堂课都会随堂拿药,课间让学生自己认真地观其形、摸其质、嗅其气、尝其味,来直观认知所学中药,教师在一旁作性状描述,使学生把中药饮片实物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能够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气氛,增加趣味性。根据教学安排,再另外安排饮片见习课,平均每2个单元一次到中药标本室集中见习,期末时安排饮片考试,要求掌握部分饮片的传统性状鉴别。教学效果显示,学生能够辨认出常用药物,但与具体的功用联系不够理想,所以需要在此环节作进一步改革。笔者设想在理论课教学的学期末安排1~2周时间的中药房实践,加深对药物的认识与记忆,然后搜集典型的病例,让学生对所示病例进行分析、确立治法、选择用药,然后从所提供的中药饮片中识别并选择出自己所用药物,进行饮片识别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考核,实现辨证、用药、组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拓展思维空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浓厚兴趣,提升辨证用药能力。

  3、中药实验课

  实验教学是运用实验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客观性、综合性和科研性的特点,有课堂理论课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中药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操作并且结果相对可控的药物进行实验,包括中药药理实验、炮制实验和鉴定实验。通过药理实验,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到中药的研究,丰富中药的科学内涵;通过炮制实验,使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炮制改变药物的色、味特征,增效减毒,具备不同的临床功效;通过鉴定实验,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验证所学知识,进一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和开拓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大四第二学期开设综合实验教学或毕业专题设计,在毕业专题带教教师指导下,与多学科结合,写出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通过实验研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写出研究论文,以培养学生科研设计及实验实施、论文撰写等综合能力。

  4、模拟教学实践

  传统中药学理论教学基本上是“注入式”教学,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因缺少学生的参与而缺乏直观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为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气氛沉闷。通过对中药学教材内容分析发现:一是教学内容偏多,全面系统讲授则课时不够;二是概念清晰、层次分明,所以需要解释的难点、疑点不多,学生对大部分内容易于理解。基于以上情况,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小章节,如消食药、驱虫药、开窍药等,由教师提供自学提纲、参考书和网站地址等,根据问题和学生人数将学生分组,每组设组长1人,在组长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分工查阅参考文献,并将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讨论,然后共同完成PPT幻灯片课件,每组推荐1名学生试讲,小组成员可作补充,其他小组学生也可参与讨论、提出质疑。每组发言后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重点、解释难点,重在鼓励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探索学习的成就感。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综合、解疑、表达等诸方面的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5、成立课外兴趣小组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而兴趣是伴随实践而产生或加强的,所以在课外成立中草药兴趣小组,加强课后指导,从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中药研究的兴趣、信心。如我校药学院学生组织的百草中药协会、中草药图片摄影展、药用植物花卉栽培等,都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不但加深了对药物的认识,还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友谊。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药膳的制作或是中药工艺品的制作,参与社区调研、中药知识竞赛等。

  总之,中药学既是一门重要的中医药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知识多,实用性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基于该理念的中药学实践教学模式可增加中药学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注重确立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有效的分工协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