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08 共1026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困境分析
  【第一章】高职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问题探究引言
  【第二章】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培育概述
  【3.1】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调研基本情况
  【3.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3.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理性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合理对策,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综合素质拓展,是当前响应国家号召、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人梦"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有效载体。进一步落实和落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增加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内容,改进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中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效果,"[31]

  不仅是有效探索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样本和案例示范,还能够对职业道德教育深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4.1 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求,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是确立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模式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新时期深化改革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要抓手。

  4.1.1 根据上级单位有关文件,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系别和专业众多的状况,甚至还有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和支持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加专业设置和专业细化的趋势。以习主席"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国家职业教育有关文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徳技共进。为了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必须根据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要求,进一步研究中央下发的有关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规范,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学有实效。

  针对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以文件为指导细化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确保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保障。这种调整不仅仅是学校个体孤立的行为,还必须有用人单位的参与和协作,本着立足现实、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制定出适应行业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建立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标准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作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宏观指导,对于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和现实操作价值。

  4.1.2 研究社会名企职业道德文化标准,为人才德育培养目标提供依据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和全国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相违背,必须在全国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德育培养目标。为了有效对接社会企业人才职业道德用人标准和要求,不断满足企业发展实际需要和未来需求,必须研究社会企业职业道德要求的最高标准,为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德育的培养目标提供依据。

  社会知名企业建构的职业道德文化标准,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人才培养的先进典型和榜样示范的主要载体。将社会知名企业的职业道德文化,直接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鲜活案例和依据,根据知名企业的职业道德文化标准,修订、改进和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深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和载体。高职院校可以在自己用人单位范围内选取社会知名度高的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深度合作,无缝对接,不断调整和明确人才德育培养目标。

  4.2 针对现有教学资源,调整高职院校课程设置

  强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才能实现。 针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调整高职院校有关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才能取得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实际效果的最大化。
  
  4.2.1 在专业课中,加入行业道德标准教学内容

  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比较可行的办法,学生们最容易接受。因为学校开设的两课教学,偏重于从政治、法律和伦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灌输,比较侧重于宏观的德育教育,具体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不强。西方国家职业道德教育认为,"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中没有加入职业道德的内容,这样的专业课是不成功的"[32].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实现理工科目和社会科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增强学习的实际效果。"高职学生只有真正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又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33]因此,在不同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加入本行业道德标准教学内容,能够使学习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4.2.2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选修课和实践课教学,强化社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不断改进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教学计划,增设职业道德教育选修课和实践课教学的内容,走一条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在职业道德选修课和实践课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校不同专业开设的选修课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行业职业道德的特殊标准和要求,使学生在实践中明确本行业就业前景和就业后的职业要求。

  在开展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实现与国家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将行业职业道德特殊性和社会职业道德普遍性要求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把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使他们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从事某项职业,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工作本身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吃饭,更是社会交往和个人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

  4.3 改革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实施实践性教学

  科学合理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方式,是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的主要方面。因此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需要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和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4.3.1 确立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

  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接受方式和习惯。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注重于知识的讲解和灌输,死记硬背、理解记忆的成分比较多,并且记忆的时间太长,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和乏味,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不认真,甚至有逆反情绪,学习效果不佳。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只有在做中学,才能真正的体会和深入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这也是破除纸上谈兵,绝知躬行的最佳方法。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也必须走出理论课堂,采取在做中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岗位工作需要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校企深入合作,可以考虑采取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建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将企业和学校进行有机对接,采用共同合作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然后知学不足,学然后知做不足,实现学做融合,学做互促的良性循环模式,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3.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利用典型案例进行正面引导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即使在学生顶岗实习和见习的过程中,也多是教师在进行理论灌输,学生默记相关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课堂参与度较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增进他们的学习欲望。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可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通过职业道德论题辩论、人生价值观建设轮流发言,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职业道德思想意识。

  根据学生感性认知和具象思维较强的特点,积极采用典型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案例进行道德判断,明辨是非对错,特别是利用反面案例使之树立职业道德的底线,通过弘扬职业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发他们弘扬职业操守、反对玩忽职守的道德情感,使之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正面引导,促使他们将行业职业道德习惯化和内化,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职业道德就业要求。总之,"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我们应当注意利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先进典型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尤其要注意总结和发掘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用具体可感的事例感染和激励学生,并不断完善自我"[34].

  4.4 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素养,健全职业道德教育实效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行为示范中,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高职院校要确定德高为范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建立师资引进、培训和考核的长效制度,完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评价体系。这对于"人们的职业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调节和激励作用"[35].

  4.4.1 确定德高为范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高职院校的师资配置和师资质量,是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和根本保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教育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技术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掌握课堂进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颇具技术能力、品德魅力、组织力、号召力的教师,是学生们乐于亲近的典型,更是亲其师信其道的现实载体和平台。

  教授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不仅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生活中更是学生们乐于学习模仿的榜样。如果职业道德授课教师不能做到言行一致,说一套做一套,就会使学生们无所适从,甚至对于教师的讲授内容产生逆反和质疑。无论多么生动、形象和逻辑严密的理论说教,都不能使学生完全信服,积极践行。

  因此,确定德高为范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是提升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重要路径。

  4.4.2 建立师资引进、培训和考核的长效制度

  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必须与时俱进、从严要求,甚至严格程度要超过用人单位的标准,毕业生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录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从制度建设层面确保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也是提升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高职院校的师资制度建设,必须从引进师资的质量入手,严把进人关口,不仅要考察引进人员的学历、技能,更要对其个人品行进行深入考察和调研,确保所用人员德技兼优。对于新引进的师资队伍,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岗前培训,使他们更加符合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实际。

  对于现有的师资队伍,必须不断强化其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利用假期进行师资培训,通过专业技能提升和职业道德素质训练,强化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支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使其既能在技能提升方面给学生科学指导,又能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给学生进行理论辅导和榜样示范;同时,定期和不定期对职业道德教育教师队伍进行考核,用高于教师队伍的标准做引导,严格考核程序,确保职业道德教育教师队伍能够不断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

  4.4.3 完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必须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进行检验。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的角度,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从教学中好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角度入手,认真分析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实际效果;二是从教师的角度入手,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好的做法进行经验总结和升华,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形成教学研究的合力,利用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断改进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充分运用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健全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体系,将评价的组织、内容、步骤、方式,逐步完善起来。特别是对师生的互评结果,要及时通知给彼此,使全校师生形成共识,达成一致,为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凝聚人心,做好铺垫。全校师生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要进行认真梳理、总结,理性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更快更好的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诉求和未来预期。

  4.5 完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质量

  在调整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必须积极整合第二课堂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进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拓展第二课堂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4.5.1 分年级进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职业就业指导

  为了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可以有针对性的分年级开展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在一年级,开展适应学校学习生活教育和角色转换教育的同时,还需强化学生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和职业道德的宏观认识,特别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地感受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帮助学生做好对未来发展的人生预期和职业愿望的职业生涯规划。否则,"如果缺乏对目标的正确把握,很可能你会在没有方向的轨道上左右摇摆却总是到达不了终点。"[36]

  在二年级,开设职业道德教育选修课和实践课,聘请专家或者学校优秀毕业生返校,开展学生的职业道德讲座,用理论和现身说法的方式,让学生们树立职业道德的知识架构和理论,以学校文艺活动和体育活动为平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案例演出,使学生们通过参演和观看,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和职业素质。

  在三年级毕业生中,开展内容明确、针对性强的职业就业指导,特别是行业就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学生顶岗实习和见习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习惯养成,规范自身职业行为。

  4.5.2 拓展学生第二课堂职业道德教育,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除了第一课堂的理论灌输和实践教学外,还必须拓展第二课堂职业道德教学范围和内容。除了课余时间的文艺体育活动,开展职业技能比赛、组织"我的职业观"的征文、演讲和辩论等活动外,学校可以考虑联系友好合作单位和签订人才培养的企业,帮助学生利用假期去专业对口的企业部门和车间岗位见习和实习,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明确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职业诉求和职业理想信念。

  将企业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文化引进校园,"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中企'.实现校企文化之间的零距离对接。"让学生们无论在教室、宿舍和校园,随时都能看到企业的职业道德标准,感受到一个真正的工作者的存在状态。企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是企业持久成长的精神动力"[38],通过建筑企业化、企业车间模拟、企业口号、企业标语、企业优秀职工先进事迹和形象,使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而逐步渗透,渐渐模仿,规范成型,塑造出德技兼优、气质好形象佳的准员工。因此,学生通过企业实习和见习,在企业文化中熏陶,能够被用人单位尽早熟知,顺利实现就业。

  4.5.3 培育校园专业文化实践育人氛围,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孤立的作为一个专项存在,必须和专业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实效。同样,第一课堂之外的校园专业文化实践育人,也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和前提。通过加强专业文化实践育人,专业技能比拼、专业预期、专业认同和专业素质培养,不断强化校园专业文化的氛围,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能力。

  根据"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育是一个由服从,经过认同,最后达到内化的过程"[39]的规律,以专业文化实践育人氛围的培养为前提和基础,不断强化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能力。依托专业技能实践,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逐步践行职业观念、职业态度和职业纪律,完善自身的职业品质、职业操守和职业价值观。在专业文化育人的实践中,促使学生不断使企业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强化职业道德素质,改变不良的职业作风,将自己塑造成为新时期的道德智慧型人才,为国家建设和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4.6 调整双方职业道德教育关注重点,引导学生充分把握职业道德关键点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和用人单位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注点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这种错位和脱节在目前看来还处于初级阶段正常可控的范围之内。但是,随着企业自身发展和人才需求内容的不断扩大,二者之间的矛盾就有产生,导致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发展都将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和阻碍。以用人单位的职业道德关注点为导向,才能促成职业道德教育的强大合力,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
  
  4.6.1 找准企业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因素,引导学生对主要因素的认同

  高职院校学生关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因素依次主要集中在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底线、职业理想、职业操守和职业荣誉 5 个方面(参见表 3)。然而,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最为关心的是职业态度,其次是职业操守,对于其他各因素则各有侧重(参见表 4)。通过比较来看,河北省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关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在职业态度、职业操守 2 个方面。

  通过对比和分析不难看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不存在根本的分歧,只是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比较偏重于理论化和理想化,感性认识的成分的居多。然而,企业关注的因素更多体现了对职业道德的实用性和功利性方面,强调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性化和现实性。即使是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因素相同的部分,在排序上也出现了不一致和占比的高低不同。这就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在强化已经关注的职业道德教育因素的同时,不断调整自身的关注范围,将企业关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因素纳入到关注的重点范围内,并逐步提升关注因素的质量和占比比例,实现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沟通、互促和共建。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适当扩大或缩小职业道德关注因素的范围,引导学生对职业道德主要因素的认同。

  4.6.2 根据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关注点,调整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对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范围理解是基本一致的,都包括忠诚于企业、德技兼优、沟通协作团结能力强、工作有激情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五个方面(参见表 5、表 6)。然而,用人单位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注重点分别体现在德技兼优、沟通协作能力强和忠诚于企业;而学生的关注重点依次是沟通协作能力强、忠诚于企业、工作有激情、持久的创新力。两者在德技兼优方面存在着分歧。

  用人单位和高职院校,作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使用者和培养者,必须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达成共识,消除分歧和差异。通过校企合作,使学校明确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关注重点,并以此为着力点努力改善教学方向和教育重点,让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职业道德的范围之内,还必须和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在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提升,达到双优的水平,才是顺利实现就业的关键性因素。在确定职业道德教育双方共同关注重点的同时,通过企业顶岗、企业订单式培养、企业用人标准宣教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们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是德技兼优,使他们能够将技能提升和职业道德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德技双馨。

  4.7 针对职业道德教育认同偏差,强化校企之间的职业道德定位

  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认同偏差主要集中在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态度和满意度两个方面。欲消除校企之间的认识上的错位和偏差,必须对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的职业态度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非常满意度。

  4.7.1 平衡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关系定位,强化学生职业态度教育

  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学校和用人单位对于职业教育的态度在主流方面充满了积极的正能量。然而,一部分学生和用人单位在认识上却存在着误区。在高职院校方面,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态度 2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7%的学生认为还不如没有的好(参见表 12)。用人单位方面,对于职业道德在大学生就业因素中的地位,26%的用人单位认为职业道德不如专业技能重要,应处于专业技能之后(参见表 20)。这说明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对于职业技能教育存在不理性和不科学的定位。这种反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存在,更多来源于学生就业的功利性选择,是非理性的偏激的思想认识。

  高职院校需要强化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讲授过程中,加大对开设课程的目的和作用的课时安排,将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用讲故事的方式和行业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讲明课程对于学生就业和将来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和价值认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职业道德的动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效。对于不能将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技能提升并重的用人单位,建议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共同发展,在满足用人单位技能方面需求的同时,积极宣传学校德技并重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使用人单位充分认识到德技并重、德技互促的重要性,使之逐步转变技能第一,道德第二的理念。

  4.7.2 理性分析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认同差异,加大校企沟通合作力度

  高职院校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满意度相差较大,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学生的满意度,其满意度主要集中在基本满意(占比 59%)的层面,学生的满意度集中在基本满意(占比 37%)的层面,从满意的程度上看,学生的满意度比企业高了一个层级。对比满意程度最高等级非常满意度来看,学生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非常满意率是 23%(参见表 11),用人单位的非常满意率是 9%(参见表 16),两者相差 14%.

  从不满意度的角度进行对比,用人单位的不满意率是 8%,学生的不满意率是 5%,两者相差 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预期相差较大。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和用人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满意度的理解和定位之间存在差异。这反映出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沟通相对较少,造成两者之间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满意度的认同差异较大。要消除这种认同的壁垒,用人单位和学校应扩大合作的范围,提升合作的质量,强化双方的沟通和信任,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双方合作的范围之中,并且要作为重点合作项目来看待。用人单位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表现出的问题进行明确罗列,系统梳理,找到相关对策后及时告知学校。学校也要高度重视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在巩固既有职业道德教育成果的同时,积极研究企业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消除两者之间的差异认同度。

  4.8 根据企业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核心因素,教育学生理性学习职业道德

  高职院校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必须充分考虑用人单位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特别是对评价的重大关切内容和核心因素,要认真进行分析,找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和方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核心和重要内容,使其对学校采取的有关措施和对策产生共鸣,积极践行,确保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4.8.1 明确企业关注的核心因素,搭建校企深入合作的融通平台

  高职院校的用人单位对于职业道德教育关注的核心因素,主要集中在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这个方面,对于竞争力和创新等其他因素的考察也有所涉及(参见表 19)。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建设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将学校、教师、企业评价的内容内化为自我评价,将评价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行为;对使用学分制和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学生们也颇为认同(参见表 15)。这说明高职院校和用人单位在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面的内容上存在差异和分歧。具体表现在,用人单位的评价内容更加具体和实用、目标指向明确,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内容却更加注重学校自身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和外化问题。

  高职院校虽然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的关注点放在了学生的职业标准内化和践行方面,却为用人单位关注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用于竞争、不断创新提供了前提和平台。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就必须从二者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注因素入手,搭建融通的平台,实现双方对于关注点的有机对接。这客观上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强化学生对评价方式和方法的引导,提升自身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和外化水平,结合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关注点,有重点的进行强化训练。

  4.8.2 积极回应企业职业道德评价关切,探索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佳路径

  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最反感的评价方面,认为学生的职业信仰薄弱,总体水平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对高职院校学生们反感的是过于看重薪酬、频繁跳槽;工作中牢骚满腹、玩世不恭;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不思进取和得过且过的行为(参见表 17),反映出用人单位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要求比较全面和完美。这不是用人单位过于苛刻和吹毛求疵,而是用人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代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向。

  高职院校在明确职业道德重点建设方向的同时,以企业对招聘人才的反馈意见为职业道德评价,打造充分反应市场发展导向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形成具有校企合作特色,德技兼优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明确企业对于职业道德教育评价的重点和关注点,特别是职业道德评价的不满意点,重在强化教育内容。可采用启发式教育和校企合作实践教育的方式,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全面、方式灵活、重点突出,利用实习、见习和实训的机会,践行企业的职业道德标准,使其在学生思维上产生深刻烙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