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在非哺乳期非妊娠期发生的为不乳儿乳痈;在哺乳期发生的,名外吹乳痈; 在妊娠期发生的,名内吹乳痈[1].目前的期刊文献中尚无有关不乳儿乳痈古代文献的系统研究,本研究筛选整理了历代中医古典文献中有关不乳儿乳痈的资料,拟对不乳儿乳痈的病名、病因病机进行初步探讨.
一、病名
"乳痈"病名首见于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2]( 约成书于 256 ~ 259 年) .该书中共有 6 处提及乳痈病名,并有针灸取穴治疗,但未区分乳痈的类型.晋·葛洪《肘后备急方》[3]( 约成书于 341 年)卷五《治痈疽妒乳诸毒肿方第三十六》中将乳肿、乳痈、妒乳、乳中瘰疬四种疾病并列阐述,此处乳痈的名词概念明显不同于妒乳( 即现代外吹乳痈) 、乳中瘰疬( 即现代乳房结核) ,应是非哺乳期的乳痈,可能包含现代所谓不乳儿乳痈和内吹乳痈.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4]28,36( 约成书于 483 年)卷三提及乳痈名称,并与发乳、妒乳并列,可见此处乳痈的概念亦与妒乳( 即外吹乳痈) 做出区分,亦是非哺乳期的乳痈,包含现代所谓不乳儿乳痈和内吹乳痈.
金·张从正《儒门事亲》[5]( 成书于 1228 年) 卷五《乳痈七十四》中"俗呼曰吹乳"实际可能为不乳儿乳痈,因此处言"吹者,风也",并不是以往论述的乳儿之吹.明·申斗垣《外科启玄》[6]( 成书于 1604 年) 卷之五《乳痈》记载"有养螟蛉子为无乳.强与吮之.久则成疮.经年不愈.或腐去半截.似破莲蓬样.
苦楚难忍.内中败肉不去.好肉不生.乃阳明胃中湿热而成.名曰乳疳",从该论述中可以明确,此乳疳实际就是不乳儿乳痈的一种情况,以乳疳之名称呼不乳儿乳痈.清·陈士铎《洞天奥旨》[7]( 成书于 1694 年) 卷七《乳痈》亦引录了《外科启玄》之文,以乳疳称呼不乳儿乳痈.陈氏还根据乳房肿的范围大小、初发时有无疮头具体分为乳发、乳痈和乳疽,"乳肿最大者,名曰乳发; 肿而差小者,名曰乳痈; 初发之时,即有疮头,名曰乳疽."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8]( 成书于 1742 年) 卷六《胸乳部》中将"内外吹乳、乳疽、乳痈、乳发、乳漏、乳中结核、乳劳、乳岩"诸病并列论述,此处乳痈既非内外吹乳,可明确为现代所谓不乳儿乳痈.清·顾世澄在《疡医大全》[9]749( 成书于 1760年) 卷二十《胸膺脐腹部乳痈门主论》中将不乳儿妇人所患乳房疾病命名为"害干奶子""席风呵奶".
如"不乳儿妇人,患乳名曰害干奶子""更有寡妇,并无儿女吮乳,而乳房或肿焮痛者,此为席风呵奶,当同干奶治法"均为不乳儿乳痈的病情记述,最明确的论述为"《心法》曰: 内吹者……外吹者……又有内未怀胎,外无哺乳,而生肿痛者,系皮肉为患,未伤乳房,此肝胃湿热凝结也",将内吹者、外吹者、内未怀胎外无哺乳而肿痛者并列论述,实为不乳儿乳痈无疑.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10]( 成书于1809 年) 卷中《辨乳痈乳疽论》亦将乳痈细分为乳痈、内吹、外吹进行论述.清·许克昌、毕法所着《外科证治全书》[11]( 成书于 1831 年) 卷一《痈疽部位名记篇》记载"其于妇也,为内、外吹乳,为乳岩,为乳疽,为乳发乳痈,为乳悬,为乳中结核",亦是将内、外吹乳与乳痈并列,则此乳痈应为不乳儿乳痈.
二、病因病机
《刘涓子鬼遗方》[4]36首次提到乳痈的发病原因可能为"妇人客热乳结肿"作痈,即认为有外来热邪而致乳房结肿为乳痈发病的病因病机.《儒门事亲》[5]认为乳痈之病因病机为"风热结薄于乳房之间,血脉凝注,久而不散,溃腐为脓也".《外科启玄》[6]卷之五《乳痈》记载"有养螟蛉子为无乳.强与吮之.久则成疮".描述妇人发病内因为无子,外因为长期"强与儿吸吮".
《外科正宗》[12]卷之三《下部痈毒门·乳痈论第二十六》记载"男损肝肾,盖怒火房欲过度,以此肝虚血燥,肾虚精怯,血脉不得上行,肝经无以荣养,遂结肿痛".该书虽未记述男子乳痈病名,但于乳痈论及医案中首次提到男子乳痈病例,认为男子怒火房欲过度,使肝虚血燥,肾虚精怯损伤肝肾是男子乳痈主要病因病机.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8]卷六《乳疽乳痈》歌诀曰"乳疽乳痈乳房生,肝气郁结胃火成",并注文"此证总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且提到"男子生者稀少,女子生者颇多,俱生于乳房",说明当时亦观察到有男子患此病者.《疡医大全》[9]746卷二十《胸膺脐腹部·乳痈门主论》汇集前人之论,如引《冰鉴》"陈远公曰∶ 有乳上生痈,先疼后肿,寻常发热,变成疡痈,此证男妇皆有之,而女人居多.唯男子则不然,乃胃火炽盛,不上升于口舌,而中壅于乳房,乃生此证,故乳痈乃阳证也,不比他痈,有阴有阳",又引"《心法》曰∶……又有内未怀胎,外无哺乳,而生肿痛者,系皮肉为患,未伤乳房,此肝胃湿热凝结也",认为不乳儿乳痈的病因病机为肝胃湿热凝结.
《疡科心得集》[10]卷中《辨乳痈乳疽论》认为乳痈"亦有忧郁暴怒伤肝,肝气结滞而成者; 又有肝胃湿热凝聚,或风邪客热壅滞而成者","又有湿火挟肝阳逆络,或时疫,或伏邪聚结而成者……此湿火乳痈也."首次将时疫、伏邪的概念引入不乳儿乳痈病因病机中.《外科证治全书》[11]卷三《乳部证治( 计五证)·筋脉·乳痈》认为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痈是"由忿怒郁结,或多食浓味,致厥阴之气不行、窍不通,阳明之血壅怫于内故也."提示乳房病变与足厥阴肝经及足阳明胃经两条经络密切相关.
三、讨论
综上所述,"乳痈"病名首见于晋代的《针灸甲乙经》[2],其后的晋代《肘后备急方》[3]、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4]28,36等书中乳痈可能包含不乳儿乳痈,金元时期的《儒门事亲》[5]中可能为不乳儿乳痈,明代《外科启玄》[6]以实例描述乳疳即不乳儿乳痈,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8]中记载可明确为不乳儿乳痈.清代《疡医大全》[9]749中将不乳儿妇人所患乳房疾病命名为"害干奶子""席风呵奶".清代《疡科心得集》[10]、《外科证治全书》[11]将内、外吹乳与乳痈并列,则此乳痈应为不乳儿乳痈.
古代医籍文献记述的不乳儿乳痈病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内因和外因.内因首先包括妇人无法生育或不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其次包括忧郁暴怒等七情因素、气逆或气滞等气机不调因素、多食浓味等饮食不节因素.外因包括长期吸吮,风邪、热邪等六淫邪气外感因素等.女子乳痈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 或肝胃湿热凝结; 或风邪客热壅滞而成者; 或暴怒而肝火妄动、忧郁伤肝,或湿火挟肝阳逆络,或时疫、或伏邪聚结,使气血瘀滞不通,形成结肿乳痈; 或由忿怒郁结,或多食浓味,致厥阴之气不行、窍不通,阳明之血壅怫于内而成.
男子乳痈则主因怒火、房欲过度损伤肝肾,使肝虚血燥,肾虚精怯,血脉不得上行,肝经无以荣养,或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或胃火炽盛、中壅乳房,而成乳痈.
本文对不乳儿乳痈的中医古代文献探索尚较为粗浅,希望为现代不乳儿乳痈的病名、病因病机等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望各位同道不吝指正.
参 考 文 献
[1]李曰庆. 中医外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112- 113.
[2]黄龙祥. 针灸名着集成·针灸甲乙经[M].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6: 108,139 - 140.
[3]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91- 100.
[4]南北朝·龚庆宣. 刘涓子鬼遗方[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5]金·张从正. 儒门事亲( 卷五) [M]. 上海: 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 12.
[6]明·申斗垣. 外科启玄[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37.
[7]清·陈士铎. 洞天奥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63 - 64.
[8]清·吴谦.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204 -209.
[9]清·顾世澄. 疡医大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10]清·高秉钧. 疡科心得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6- 58.
[11]清·许克昌、毕法. 外科证治全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4,79 - 80.
[12]明·陈实功. 外科正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