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中国低碳经济政策体系建设分析(4)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1-09 共9470字
  在低碳经济政策移植方面,要注意以下因素:一是文化背景。一定的文化背景会导致一定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形成、固化,从而给政策环境和政策认同度形成影响。如应注意到,鉴于公民社会发育不全、公益及志愿者精神不足等因素的存在,可能使自愿性低碳经济政策工具在我国的运用受到影响。二是政府创新。政府创新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决策力、执行力将对低碳政策的制定、施行产生直接影响,为此,在移植政策过程中,需要预防作为“理性人”的官僚机构及其人员因素产生的政策失灵现象,更加重视政策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低碳政策创新方面,首先,要注意政策环境。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大,相应碳排放强度高,低碳新技术发展条件也相对不足,克服这些困难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稳定的政府投入,在低碳经济政策创新中要高度重视这一因素。其次是政府创新。如果说政策移植离不开政府创新,那么政策创新则更离不开政府创新。低碳经济转型,首先要求政府能够克服现行体制和观念的路径依赖,提高政府制度创新能力,通过政策创新来引导、激励政府本身、企业及民众积极主动参与低碳生产、消费。
  
  5.3综合运用政策工具,适度硬化政策
  
  低碳经济政策的构建,要结合一国经济发展阶段,考察一国低碳政策环境,按照低碳政策原则,综合低碳政策工具正反两方面的利弊、明确现行低碳政策工具使用效果等因素,然后加以选择、调整。以强制性、混合型、自愿性政策工具的运用为例,一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要更多使用强制性政策工具 ;而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要更多使用混合型政策工具;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要更多使用自愿性政策工具。每一种政策工具都有其有效性和缺陷性,对一种政策工具的选择运用必须根据实际和具体目标来进行,为此,应当增强系统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综合运用低碳经济政策工具,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就我国现阶段而言,笔者认为在宏观层面可以行政性或者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为主,而在微观层面则可以市场化政策工具为主,逐步推进我国低碳经济政策构建的系统,逐步发挥市场在低碳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图2)。
  
  低碳经济发展阶段及模式特征
  
  在现代法治社会背景及低碳经济政策中应有的政府主导作用下,必须高度注意低碳经济政策的法律化,将管长远、较重要、涉全局的低碳经济政策上升为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使其“硬化”,获得更广泛、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效果。通过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把成熟和稳定的低碳经济政策上升为低碳经济法律,有利于树立低碳经济制度应有的权威,有利于保障低碳经济制度有效执行。如适时制定《低碳经济法》,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转型的基本法,明确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推进“低碳GDP”制度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两个基本目标,建立低碳经济统计、监测、评价和考核体系等。同时,还应加强产业政策立法,可以制定《低碳产业促进法》,构建低碳产业政策发展的导向机制,完善低碳产业政策的决策机制,健全低碳产业政策的执行机制。最后,还应加强财政金融立法。通过立法确定政府投资低碳经济发展占GDP的比重,为国家财政履行发展低碳经济职能提供制度保证 ;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以调动企业、个人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 ;在充分论证中国征收碳税对经济影响的前提下,抓紧研究开征碳税,并通过立法予以明确,以充分发挥其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独特作用;推进包括碳基金、碳保险、碳证券等在内的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的建立,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法定化,并在税收优惠、监管考核上予以配套安排。
  
  6 结语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应加快创新构造一系列涉及财税、金融、能源、科技、产业、消费等领域的低碳经济政策系统,不断加强立法,明确低碳经济政策原则,树立低碳经济战略目标,坚持低碳经济政策创新,并依据我国国情和政策环境,灵活、综合运用自愿性、综合性、强制性政策工具,鼓励低碳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推进清洁生产,促进落后、过剩产能有效化解,实现产业优化重组,推进高碳产业向低碳转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上走向世界前列。另外,对于低碳经济政策系统构建的国际合作研究、地区差别化研究、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Potomac Economics. Market monitor report for auction 10EB [R].US: RGGI, 2013.
  [2]Carbon Trust. Annual report [R].UK: Carbon Trust, 2015.
  [3]克里斯托夫·费雷文,尹小健(节译)。低碳能源:世界能源革命新战略[J].江西社会科学,2009(7):247~246.
  [4]CEST.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International  energyoutlook 2014, official energy statistics from the US government[EB/OL].  (2014-09-09)。
  [5]宋德勇,欧阳强,申米玲。循环经济的本质与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2005(3):36~43.
  [ 6 ]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 J ] .中国科技论坛,2 0 1 0(2):37~40.
  [7]李建,周慧。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7~14.
  [8]刘青,刘传江。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发展[J].今日财富:金融版,2009(7):51~54.
  [9]胡振宇。低碳经济的全球博弈和中国的政策演化[J].开放导报,2009(5):15~19.
  [10]杨岚,毛显强,刘琴,等。基于CGE模型的能源税政策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24~29.
  [11]苏明,傅志华,许文。我国开征碳税的效果预测和影响评价[J].环境经济,2009(9):23~2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