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音乐运动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06 共3387字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1)选题的缘由

  云南,是我国着名音乐家聂耳的家乡,又是热爱歌舞的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这是一个有着良好音乐传统的地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此时,中国社会上却还流行着一些如《妹妹我爱你》之类的腐朽音乐,不断侵蚀毒害着人民的思想。音乐的创作越来越偏离大众和社会。面对这样的状况,聂耳等一批进步音乐人士,发起了以救亡图存,提倡新音乐为目标的左翼音乐运动。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可以说为抗战时期云南音乐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促进了云南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发展。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的炮声震憾了中国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随着战事的发展,中国东、中部地区很快沦陷,内地的众多机关、学校被迫纷纷陆续向西部及西南地区转移。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云南地区成为了抗战时期重要的后方基地。身处抗战大后方的云南不断吸引着当时全中国的文化精英、知名学者的到来。此时的云南可谓群英荟萃,人才济济,全国各地的艺术文化界人士齐聚滇省。云南,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抗战文艺聚集发展的一个中心。各种为抗战服务的艺术形式在云南都异常活跃,如戏剧、音乐、美术等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当时的云南社会,虽有多达900多万之众,但是这900多万人口大多都是农民,并且受困于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等原因,民众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现代民族国家意识淡漠,民众很难有团结抗战的意识,民族的力量更是难以团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唤醒云南民众的抗战意识,凝聚民心,就必须采取一种广大群众可以接受,容易理解,传播迅速的艺术形式。而在这众多的艺术形式之中,音乐活动当属最具影响力,最具普遍性、最具群众性的艺术形式。音乐的传播方式具有简单,口耳相教的社会教育功能,没有人员的限制,没有器材的限制,更没有场地的限制。这就注定了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在当时成为了敌后抗战文艺活动中最为普遍,最为“时尚”的形式。

  其次,抗战时期云南的音乐运动,作为全国文艺抗战战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做到觉醒大众,激励大众的同时,也呼唤出了云南人民抗战的热情与积极性,更把歌咏变为了组织民众积极参加抗战斗争的有力武器,并为实现云南地区,乃至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国内对于抗战时期音乐运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对于抗战时期云南地区的音乐运动却缺乏系统细致的整理和研究。在现有的着作、期刊中,只有少数关于抗战时期云南音乐运动的研究,如在陈文红、高其荣的《中国大西南抗战音乐运动回眸》(艺教视界 2006 年第 5 期)这一文章中,阐述了抗战时期重庆、昆明、贵阳三地的音乐运动,文章着力讲述了重庆的抗战音乐运动,对昆明地区只是粗略的讲了下民众歌咏团与西南联大的抗战音乐运动。通过对类似文章的检索,发现多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抗战时期重庆、桂林、武汉等地区,少有详细的专门关于云南抗战的研究。有的提到云南抗战音乐运动的文章、着作、资料大多比较宽泛,零碎,都是仅从几个点入手,如在盛露露的《西南联大时期的音乐活动及其社会影响》一文中,文章对战时西南联大的音乐社团、音乐教育、音乐活动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方向比较狭窄,某些具体的活动只是一笔带过。基于这样的研究现状,研究生入学以来,我的导师红帆教授将她多年来在档案馆手抄并做成电子文档的大量珍贵云南抗战音乐史料、电化教育史料及云南电影乐歌巡回讲映队的史料无私地提供给我,在她的悉心指导之下,三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关于抗战时期云南的音乐运动资料越来越难以查找、整理和发掘。这就使得抗战时期云南的音乐运动这一课题的研究更加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借由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决定了这篇论文的写作。

  (2)选题的意义

  抗战音乐,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完美的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

  她在鼓舞人民士气,凝聚民心的同时,还像一把穿透敌人的“利剑”,狠狠的打击了敌人。

  研究云南的抗战音乐运动,不仅仅是对云南地区抗战音乐运动的一种梳理,更是对研究整个云南抗战文艺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抗战音乐与云南本土音乐家的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那段时期,以聂耳为代表的一大批进步音乐家提倡和领导的进步音乐活动,极大的推动了云南的抗战音乐活动。《义勇军进行曲》、《太行山上》等一大批云南籍音乐家创作出的优秀抗战音乐作品也在此时不断的涌现出来。其次抗战音乐能在云南得到蓬勃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各个阶层音乐人的支持,不管身处哪个阶层,哪个阵营,在面对强敌的入侵,大家抛弃了不同的政治态度,舍弃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大家为了一个目的,怀着爱国的热情,不约而同的走到了一起,保持了高度的团结。云南抗战音乐运动的发展,其实也是云南地区人民团结一致抗战的真实写照。

  其次,抗战爆发后,随着战局的发展,大批文化界、艺术界人士都迁移到云南地区,这给抗战时期云南地区的文化大繁荣奠定了基础。抗战音乐运动也借此机会得以蓬勃发展开来。云南地区的民众在积极参加抗战音乐运动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促进了云南地区的音乐教育,音乐人才的发展。李家鼎、王旦东等一大批音乐人在此期间成长起来,借由他们的领导,使得云南不仅一跃成为了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人民民主的坚强堡垒,也成为了中国革命新音乐的摇篮。总之,云南抗战音乐运动的蓬勃发展,不仅给云南人民的抗战带来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也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云南地区音乐教育、音乐人才和音乐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

  纵观抗战时期整个云南音乐的发展,在贴近群众的同时又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抗战音乐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主席在最近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也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文艺创作一定要符合时代发展的发展,立足要人民,人民群众才是艺术创作的源头。联系当下文艺作品发展存在的恶俗化和商业化问题,研究抗战音乐更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抗战音乐运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云南的抗战音乐运动作为云南抗战文艺运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云南的整个抗战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抗战音乐对云南的普通民众有着极大的启蒙、宣传教育作用,这为日后云南社会教育、文化、人文思想的发展进步,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更是对云南社会日后的开放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迄今为止,现有的出版物基本没有专门的文章对抗战时期云南的音乐运动进行专门的研究,某些史料和专利文献中有部分的提及,但是没有系统全面的论述。如:

  (1)研究现状

  《抗战时期西南的教育事业》 P318 忆昆华艺术师范1939 年 11 月,音美(一班)、剧影两科同时毕业……剧影科毕业同学大部分分配到新建立的云南省云武泸区戏剧乐歌巡回教育工作队(简称剧教队,队长陈豫源),个别参加云南省教育厅楚姚大区戏剧乐歌巡回教育工作队(队长王旦东),小部分分配到云南省教育厅电影巡回教育工作队(简称电教队),各队分别到滇中、滇西、滇南、滇东个县开展抗日宣传,普及戏剧、电影、歌咏等社会艺术教育,开垦艺术园地,播下艺术种子。

  《笳吹弦诵在春城--回忆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校友会编书中只是根据原歌咏团的成员的口述描述了西南联大的歌咏社团。

  其他一些资料书刊,比如《云南省志》、《云南文史资料》、《昆明文史资料》,书中都有提到抗战时期云南音乐运动的一些事件,但是限于篇幅、文章侧重点等原因,所有的资料大多比较零散,简单。

  (2)研究方法

  写作这篇论文,我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研究整理的资料大多是现有的期刊文章、书籍,以及部分抗战时期的档案资料、出版物、报纸等。其中最珍贵,最重要的就是抗战时期云南的档案资料和当时的出版物。这些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对于论文的写作是最具有说服力,最具论证价值的。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导师将她辛苦收集手抄的档案资料全部做成电子档提供给我,又在她指导下,我在档案馆,图书馆等地再次搜集整理了第一手的资料,并依据资料整理出纪年表。同时,除了文献研究法,我还采用了比较研究法。因为,抗日战争时期音乐运动在云南的蓬勃发展并不是个案,在许多其他地区都有相关的音乐运动的发展。研究过程中客观的去跟其他地区同一时间音乐运动的发展相比较,会得到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整体上,本着还原当时历史的角度,在做到研究其学术价值的同时,还需要对抗战时期云南音乐运动的发展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