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传统马面裙构成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创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30 共255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古代服饰马面裙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2部分】马面裙的现代化创新设计绪论
【第3部分】传统马面裙概述
【第4部分】清末民初马面裙分析
【第5部分】 传统马面裙构成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创新
【第6部分】传统马面裙服饰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实践
【第7部分】马面裙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传统马面裙构成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创新
  
  随着世界文化之间的不断交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设计理念,整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所接受,然而如何让民族的变成世界的这个问题就需要设计师去不断地实践,找到其中的平衡。反之,将民族的文化精神寄托到服装设计中去也可以很好的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审美意味。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传统服饰的构成形式和服饰搭配方式,研究分析出传统服饰特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再构。演绎出传统经典与现代时尚相融合的服饰艺术。

  4.1 马面裙结构造型与现代服装的混搭设计创新
  
  马面裙的裙式结构采用的是中式传统的平面裁剪,并没有立体的省道出现。

  当马面裙平摊时始终保持着传统的二维结构。对于二维平面结构造型的服饰,设计师最应该追求的设计点不应该是修身合体的裁剪技术,而是通过宽松、飘逸的服饰精神来突出自由随意、大度等服饰特征。因此,中国传统服饰不会过多的追求服装与人体的修饰程度,反而突出的是人体与服饰的和谐,也正好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无为和合和随性的价值追求。然而现代服饰首先随着日常生活的加速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向着合体简洁方向发展着,无省道的设计在当今的服饰设计中已经几乎销声匿迹,因此,将传统的无省道服饰与当代紧身合体的当代服饰想融合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混搭设计之美。

  混搭服装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服装装扮潮流,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服饰混搭代表的是当今社会人们的穿衣思想和生活习惯。混搭服饰始自十八世纪后期,流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当今社会,人们更是通过服装混搭来展现自己的个性,来体现出自己在穿着上的与众不同的品味。服装混搭是一个舶来品,混搭就是将多个不属于一个系列的服饰单品,通过搭配技术,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的服饰系列。这种混搭的服饰创新手法,打破了时尚与传统,街头与高雅,繁复与简洁的界限,将那些原本没有联系的元素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创新体,焕发出个性时尚的光彩。

  近年来,服装设计师们不断的将服装中原有的传统精神风貌与现代流行元素进行另类混搭,通过设计师们的不懈努力,演绎出了一场场经典与潮流相互碰撞,精彩纷呈的时尚盛宴。而正是通过混搭技术可以更好的将传统与流行相联系,使服饰在时间的场合里流汇贯通,可以使传统服饰在当今服饰流行中站的一席之地。

  服装设计中的材质混搭,服装设计离不开面料,选择面料也是混搭的重要工作。它是构成服装流行的最基本要素之一。面料的质感和外观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例如一件普通的服装款式但是因为面料表面机理的不同,带给人们的感受往往也是不同的。像三宅一生和韦斯特伍德这样的设计大师来说,在服装设计之初就参与到面料的开发与设计中来早已成为了他们表达创意的常用手法。

  服装材料中织物的构成成分决定了织物的手感、外观、风格和视觉感受。因此最好的混搭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织物的面料特性,充分发挥面料特点来充分体现设计思想。混搭设计往往就需要将这种面料上的强烈对比组合到一起,将最柔软的面料与最坚挺的面料结合使用,来体现混搭风格的个性。同时,也十分注意面料的季节性,将秋冬的混纺面料与春夏的轻薄面料混搭,造成季节上的视错感。

  服装设计中的线条混搭,服装色彩的统一,容易使服装设计中的立体感缺失,设计师往往会采用线条混搭的方式来打破这种局面。通过线条的疏密、粗细、分布和软硬等方式来进行线条混搭。结果会令原本平淡无奇的服饰展现出夺目的光彩。线条混搭即使将体积或线条相差较大的面料组合在一起,最终实现丰富视觉效果的作用的一种混搭技术。

  正式通过这种带有视错感和强烈对撞性的混搭设计可以很好的将马面裙的传统审美情趣与现代服饰风格进行结合。从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的激烈对撞中充分散发马面裙的设计之美。

  4.2 马面裙色彩组合借鉴的设计创新
  
  色彩的研究是最大限度的让色彩发挥其在服装设计创新中的作用。色彩的表达是通过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手法以及服装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再加上艺术家的审美方式来共同实现的。色彩因此不仅是一种活的有生命力的服饰语言,更是人们表现内心活动展现自我的一种外在形式。因此,通过色彩搭配的各种尝试,找出它们各自的特性,能够实现高效地运用色彩。

  同时在古代社会,服饰的色彩是一种随着等级社会的出现而表现出阶级属性的服饰元素。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和时期有不同的服饰等级划分,本文重点研究的是清末民初时期的马面裙,因此在这里仅仅简单讨论这一时期的色彩阶级属性特征。清朝统治着入关之前即建立了自己的章服制度,清政权建立后,从法律上对服装的形制和色彩做出了明确规定,特别是满洲贵族定都燕京后,又对明朝的服饰制度作出了很多调整和创新。公元1652年,清王朝制定《服色肩舆永例》,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布告天下。强制要求按照对象身份的高低尊卑的不同而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差别。按照要求,官员们的朝服以及服饰配色都有严格的等级秩序,进而形成了上下有别等级森严的章服制度,成为清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标志符号,反映了清代服饰中带有等级差别的“辨名次、昭名分”的服饰特性。中国历代的服饰色彩,各不相同:夏朝崇尚黑,商朝崇尚白,周朝崇尚赤,秦朝崇尚黑,汉朝崇尚赤,唐朝崇尚黄。从服饰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传统服饰色彩崇尚以正色为尊贵的主流意识形态,注重服色的单纯性。配色仅仅用于装饰用色。因此在设计手法上,讲究尊古法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色彩搭配技术。力求在创新中古味犹存,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精神。

  实现马面裙的色彩创新是解决传统服饰色彩古为今用的根本方法。然而解决色彩创新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服饰色彩设计灵感的问题。在现代服装设计界,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外的服装设计师们已经越来越喜欢把自然科学和人体生物的仿生色彩作为他们设计创新的灵感,将自然界的动植物形态与自然界的生态环境等自然科学作为创作的灵感,并加之自己对色彩的主观感受和理解,通过结合式创新方法来找到最终的“设计灵感”.同时,也强调从既有的艺术形式,例如音乐、绘画、表演等人文学科中寻找创作的焦点,从而实现一种艺术形式向另外一种艺术形式的转化。因此这里所说的“设计灵感”,不是突发的爆发或无端的凭空捏造,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不断观察,是从丰富的历史资料里面,以及设计师成长岁月的积淀里面进行色彩创新的艺术创作过程。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