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缠花技艺在婚嫁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杜老师
发布于:2019-03-12 共300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现代婚嫁服饰中传统缠花艺术的运用分析
【第一章】嫁衣设计中民间缠花的应用研究绪论
【第二章】传统民间缠花概述
【第三章】婚嫁服中传统设计元素的现状与趋势
【第四章】缠花婚嫁服设计方法与技术处理研究
【第五章】缠花婚嫁服饰的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 缠花技艺在婚嫁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6 结论
  
  鄂、闽、台三地缠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逐渐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重视,也有少数当地人们开始积极学习这项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缠花作为一门独特风格的装饰物品,承载着先人们对社会生活中的艺术追求。
  
  通过整个课题的深入学习研究,总结如下:
  
  第一,缠花工艺制作方法研究是其传承中技术要素的基础。调查显示台湾是最早开始关注缠花并实施保护措施的地区,其地区资料也较为丰富。后来紧跟上步伐的闽南缠花和英山缠花也在现今获取到了不少成果。但是扩大传承范围,让大众百姓也能喜爱并参与传承,需要在缠花的工艺上作一些技艺简单化、制作快速化的研究。
  
  第二,在中式文化华丽回归的当代,人们都愿意接受中西合璧样式的婚嫁服装。民间缠花作为传统文化可为当代服装设计师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及民间风情非常有利于结合现代潮流的中国风时尚。婚嫁礼服设计师应深挖民间手工艺,快速学习传统吉祥文化,将其精湛的技艺和文化造诣作为创作元素,借助现代技术和材料来创新,肩负起将中国民间艺术文化携入时尚领域的时代责任。
  
  第三,加快民间缠花的活态传承需把缠花与现代工艺结合,如何将缠花图形构思设计制作成形,首先是立体与平面间的多次转换;其次是纸样破型技术处理的研究;最后进行拆分与组合设计。
  
  第四,不同线料可以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实践研究了不同线料(天然蚕丝线、涤线、进口日本扁线、棉线、葱线等)在制作缠花时的难易程度和耐磨损程度亦不同。天然蚕丝线与涤丝线的结合使用来制作缠花会相对比较简单、上手快且美观,可以满足人们快速完成美丽缠花作品的需求。

缠花技艺在婚嫁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快速传递的时代,非遗传承人和研究学者可以方便并且快速的学习到缠花技艺。虽然在文字记载上,缠花已经开始了快速的传递与交流,但是传统民间缠花技艺的耗时费工和专业技艺人的稀缺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传播的速度。缠花传承现在必须紧跟国家对非遗保护重视的步伐,让更多设计师、学者以及普通大众有机会接触、了解或运用。
  
  参考文献:
  
  [1]陈文. 让鲜活非遗焕发生机[N]. 潍坊日报,2014-09-03(001).
  [2]杨阳腾. 文创产业发展须有深层养分[N]. 经济日报,2014-05-24(007).
  [3]洪映红. 民间立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17-21.
  [4]洪映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三个视角[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05):68-70.
  [5]熊晚珍,孙志国,王树婷,胡再,黄莉敏. 大别山区黄冈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保护[J]. 江西农业学报,2012,(04):177-181.
  [6]李阳. 城乡民俗变迁与社会转型关系研究[J]. 文化学刊,2009,(06):142-147.
  [7]郭丽,李春笑.英山缠花的花卉造型与工艺研究[J]. 服饰导刊,2017-01-03:1.
  [8] 郭丽 , 程平 . 缠绕在丝线中的吉祥之花 —— 英山缠花的传承与思考 [J]. 艺术教育,2015,(01):104+115.
  [9]王丹.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山缠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03):93-94.
  [10]范玉婷.英山缠花在现代鞋帽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
  [11] 盛婷 . 英山缠花在当代设计语境下的创新应用及拓展研究 [J]. 美术教育研究,2014,(07):82-83.
  [12]胡晓洁. 英山缠花的艺术特色[J]. 装饰,2012,(06):99-100.
  [13]游文静.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之传承人培养体系初探——以厦门地区为例[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6):83-86.
  [14]洪映红. 民俗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学科价值——以“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例[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83-86.
  [15] 柯立红 . 莆田妈祖民俗与民间美术探析 [J]. 集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6-11.
  [16]董厚保. 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7]吴艺丁. 闽南春仔花的传承与开发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51-54.
  [18]游文静. 闽南传统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9]吴艺丁.闽南传统缠花技艺(春仔花)台湾之兴由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135-136+148.
  [20]吴艺丁. 蛰伏与蜕变——闽台两地民间春仔花技艺发展的对比与思考[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12-15.
  [21]刘蔚,郭肖华,宋富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传承与产业化研究——以厦门为例[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0):230-232.
  [22]王志刚. 聚焦华文出版 传播中华文化——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综述[J]. 中国出版,2015,(19):49-51.
  [23]朱雷. 台湾民俗博物馆与文化记忆的传承[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4]郑惠美.台湾客家缠花[J]. 客家文博,2013,(01):23-28.
  [25]周娟娟,陈惠美. 陈惠美:缠一朵花开[J].中华手工,2013,(09):67-69.
  [26]唐松. 第五届“重庆·台湾周”精彩纷呈 深化两岸交流合作 促进渝台互利共赢[J]. 重庆与世界,2013,(12):9-10.
  [27]郑惠美. 台湾春仔花制作与造型涵义[A]. 实践大学设计学院、实践大学服装设计学系、实践大学媒体传达设计学系、实践大学建筑设计学系、实践大学工业产品设计学系、实践大学时尚与媒体设计研究所.实践大学设计学院 2009 Design++国际设计研讨会论文集[C].实践大学时尚与媒体设计研究所,2009:12.
  [28]陈惠美,沈宓. 跟陈惠美学春仔花[J].中华手工,2015,(07):6-9.
  [29]谢西娇,陈思思,涂小燕,陈雅雯. 闽台彩扎艺术源流探析[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03):12-16.
  [30]吴湘济,倪洁城. 中国婚礼服企业的品牌发展研究[J]. 丝绸,2011,(07):58-62.
  [31]王崇民. 现代婚纱色彩的多元化设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1):117.
  [32]于佐君,罗旭颖. 谈婚礼服文化的变迁[J]. 纺织导报,2008,(11):92-93.
  [33]赵誉钦,梁惠娥. 中国近代“传统婚服”流变的原因分析与启示[J]. 丝绸,2013,(04):67-71.
  [34]潘文晋. 从中西婚礼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03):159-160+173.
  [35]孟萍萍. 中国传统婚礼服民族特性的表现[J]. 广西轻工业,2007,(05):88-90.
  [36]吴国华,蒲军. 中西方婚礼服饰文化研究[J]. 美与时代,2006,(12):59-61.
  [37]焦润明.中国近代民俗变迁及其赋予社会转型的符号意义[J]. 江苏社会科学,2001,(05):108-115.
  [38]姚君洲. 论女性婚礼服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01):107-108+119.
  [39]李剑文.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 西部皮革,1671-1602(2017).
  [40]唐弋凌.论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与艺术价值的创新应用[J].艺术评论.2018.
  [41]郭丽.鄂闽台三地民间缠花中花卉造型的比较研究[J].装饰.2017.
  [42]曾亚.传统手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辽宁丝绸.2017
  [43]占琳.传统花卉元素在现代婚纱礼服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17
  [44]陈晓鹏.传统服装结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分析[J].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2017.
  [45]文建会.台湾大百科全书,台湾红.http://taiwanpedia.culture.tw/.
  [46]桃园县政府文化局全球信息网-客家文化 http://www.tycc.gov.tw/.
  [47]台湾大百科全书.工艺-特色工艺-春仔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http://taipedia.cca.gov.tw/taipedia/Entry/Entrydetail.aspx?u(2007-05-28).
  [48]法鼓文化心灵网络书店.http://www.ddc.com.tw/special1200406-2.asp(2010-05-23).
  [49] http://www.taihan.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2&ID=10310&page=2.
  [50]汉服系统知识纲要-四:饰件.http://blog.yam.com/frey/article/10238435(2007-05-28).
  [51]高秀珍.中国民族元素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运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