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艺术硕士论文

嫁衣设计中民间缠花的应用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杜老师
发布于:2019-03-12 共548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现代婚嫁服饰中传统缠花艺术的运用分析
【第一章】 嫁衣设计中民间缠花的应用研究绪论
【第二章】传统民间缠花概述
【第三章】婚嫁服中传统设计元素的现状与趋势
【第四章】缠花婚嫁服设计方法与技术处理研究
【第五章】缠花婚嫁服饰的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缠花技艺在婚嫁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中国风流行趋势已成为当代时尚界的主要导向之一,涉足音乐、建筑、服装、纺织品等多种时尚行业。其中中国风服饰是以传统中国元素为主要设计点,立足东方文化或者中国文化的根柢上,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服装风格。伴随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这类具有民族文化的服饰拥有着独特艺术魅力和个性特征。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中国风元素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大展经纶,许多高端品牌的服装设计师都将目光转向了中国风。并且从早期的唐装、旗袍、刺绣等传统元素的简单运用逐渐变成了适应全球时尚发展趋势的特色创新,用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技术打造流行服饰,把非遗技艺变成行云流水般的设计手法是服装设计师的新目标。

  2009 年 3 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正式在全国 11 个省文化厅单独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并在 30 个省(区、市)设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的基本建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了前行的进程。

  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目前,为加强我国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文化部命名公布了 3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 1488 名,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达到已 5590 名。这些强有力的策略、文件和数据充分显示出现如今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随着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加快,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逝,部分传统技艺濒临消亡,现有的各项非遗传承人群后继乏力,“人亡艺绝”问题尤为突出,保护能力不够、保护措施不力、过度开发等现象常有发生。“活态传承”思路的提出使民间艺术的传承不再局限于固态的陈列展览,而是走向多元、动态、可持续的新形势。众多传承人能坚守民间艺术的文化精髓,根据大众的情感需求来对民间艺术的具体表现特征加以设计,使之在消费文化下畅销,将传统文明持久性保存。这种突破性的改变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具有双面影响,也能带给传承人一定的经济来源,将非遗项目以适合当代人的新形式再现就是 “活态传承”的核动力。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传统的缠花民俗逐渐被现代生活所替代,研究非物质遗产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立足于时代的需求。

  1.2.1 研究目的。

  (1)了解不同地域缠花的文化内涵。

  深入民间缠花的文化、价值、内涵,针对不同地区的缠花作异同比较,特别是技艺及文化现象成因的分析。以英山缠花、闽南春仔花和台湾缠花为三个部分来详细解析民间缠花的民俗蕴涵和手工技艺。英山缠花称为“立体绣花”,按取材的不同分为平民家制作和官宦家制作,平民家缠花制作比较简单粗糙,官宦家缠花制作比较华丽精细。闽南春仔花更接近平民家制作,台湾缠花更接近官宦家制作。三种缠花极为相似,这些缠花因历史变化出现不同的文化内涵以及技艺演变。深入探究不同地域缠花的异同有助于学习与传承民间缠花。

嫁衣设计中民间缠花的应用研究绪论

  (2)探索民间缠花传承新路径。

  根据缠花制作工期较长,不易移动和存放的特征,相对市场需求量较少的手工定制艺术舞台更适合于缠花。高级定制这一热门词汇在法国是受法律保护的命名,不仅有着昂贵的面料、珍贵的珠宝,还有奢侈的时尚顶层所独有的手工和设计创意,分布于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服装,但是普罗大众对此服装的需求量是较少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品味、不同的追求,对服装的个性定制也有着强烈欲望。市面上的婚嫁服一般被分为三种,一种是一线品牌,以租凭为主,尺寸大多难以合身;一种是没有设计能力直接运用网络图片制作出来面料低廉的嫁衣;还有一种就是现在受到多数年轻人追捧的私人定制型嫁衣。

  带着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光辉的缠花贴合当代盛行的定制型中国风婚嫁服,可以作为探索民间缠花传承的新路径。为缩短缠花的制作周期和存放条件的扩大,对缠花的制作材料更改加工,但是同时不忘对缠花的文化技艺进行阐述,让群众认识并且爱上民间缠花,给予缠花一个创新的发展空间。

  本课题以民间缠花在婚嫁服饰中的创新应用作为研究中心,从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经济需求、文化需求角度入手,研究传统缠花技艺,通过提取其色彩、制作、材料等各方面的特征进行全方位了解传统缠花,努力分解、组合缠花技艺,将其融入到婚嫁服饰的设计实践环节中去,希望通过将时尚与传统的巧妙融合,试图给婚嫁服饰的设计带来更多新鲜的中国元素,使婚嫁服饰设计在向新人们传达视觉美丽的同时发挥其文化导向作用。

  1.2.2 研究意义。

  (1)有助于抢救性保护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新路径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生存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会脱离赖以生存的民间习俗和生活方式。英山缠花是湖北英山县民间女红的一支,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点和制作方式。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口耳相传作为传承文化链得以“生命”的延续,是“活”的文化,但这也是传承中最为缺失的一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来说,缠花制作技艺的保存需要一方面加强影像资料的采录,另一方面亦需要文献整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工艺品受到新型工业化的猛烈撞击,人们再也不安于闭门手作这种并不能快速操作商业价值的生活方式。伴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远去,越来越多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悄悄消失于人类的视野。

  (2)有助于民间缠花的活态传承。

  民间缠花是传承发展了上千年的民族技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富含文化底蕴和艺术精髓的民间艺术形式,融合了历史变迁和文化流变形态。其独特性的历史、文化、环境以及审美都是一代代传承人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而得来的,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赋予着后辈对民族文化的承继期望。该课题选择对民间缠花在婚嫁服饰上的应用进行创新制作,使其文化与技艺在新时代的市场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更好的传承民间缠花,不让其失传并且将其活态继承。

  (3)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再设计参考。

  通过对国外品牌服装大量运用中国民族元素以及着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新方法,进行归纳和整理。深入探究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以及为民间缠花活态传承提供有利参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都是与庆典、祭祀、宗教等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团聚交流的习俗约定。其中所蕴涵的价值、思维、伦理、道德、审美都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示。回归传统,发展特色文化的观念使传统的中式婚礼快速走上了时尚舞台。传统中式婚礼承载着无与伦比的中式文化气质,大俗大雅、民俗魅力无限。别出机杼的中式婚纱、中式婚礼都成为了许多准新人的最爱。在明星中式婚服的明星效应下,手工订制中式婚嫁礼服也广受好评与追捧。手工订制中式礼服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属人工刺绣,一件漂亮的刺绣秀禾服价格可以高达几十万一件。民间缠花有着“立体刺绣”的美称,具备着与刺绣一样的文化价值和技艺难度。将缠花与高级婚嫁礼服或配饰相结合研究,可以创造出属于缠花的崭新实际使用价值。这不仅将民间缠花作为“非遗”放入博物馆,更有效的将其融入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中,让缠花得到传承与发展。好的设计、新的平台让缠花活态传承才是最好的传承新路径。所以在研究民间缠花的时候,要秉持着这种先进的想法。不仅要研究缠花的文化、技艺,还要扩展民间缠花在现在社会上的鲜活价值。

  现如今,民间缠花都已受到各当地政府民众的重视和保护。但是目前主要还是处于传承的阶段,缠花传承人也相对其他技艺传承人较少,缠花也还停留在回味历史文化的位置,并没有太多的商业价值。主要也是因为缠花的制作工艺非常耗时,一个好的作品都会花费几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缠花具有显着的中国特色,在国外尚无相关研究发现,而国内学者关于缠花起源、现状、发展以及技艺的研究成果甚微,笔者在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如下。

  1.3.1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我国民间缠花发展地区主要以湖北英山、福建厦门以及中国台湾为代表。 如图 1.1 所示。湖北英山缠花是湖北省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其省级传承人陈广英在湖北英山成立了湖北英山缠花协会,于 2014 年在乌云山村建立了“陈广英英山缠花工作室”,并注册“陈广英缠花”商标。陈广英的师傅张仕贞亦为缠花省级传承人,生于 1934 年 10 月,年岁已高,为英山缠花传承留下了古老传统的传承技艺。福建厦门翔安区洪厝村至今流行制作小巧可爱的春仔花(闽南缠花),该地区的妇女基本都会制作缠花。厦门市市级非遗传承人洪宝叶和洪素真的家庭最具有代表性。洪宝叶的女儿洪晓喻和儿媳洪丽娜作为翔安区区级非遗传承人成立了春仔花兴趣培训班,对闽南缠花的传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台湾地区影响最深远的传承人是谢陈爱玉。早期台湾缠花的制作,大多数是母亲传给女儿,让女儿有一技之长贴补家用,为防止竞争压力,做法不外传。但是谢陈爱玉却愿对外招收徒弟倾囊相授这门传统技艺。其女儿陈谢如姜、学生陈惠美②和林明毅又将这门技艺传授开来,让台湾缠花文化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

  

  目前,湖北英山缠花传承人陈广英和台湾缠花传承人陈惠美作为民间缠花艺人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对缠花工艺、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工作。

  第二,国内有关缠花的研究文献资料相对匮乏,目前可查阅到的相关书籍有郑惠美③的《缠花——台湾客家女红工艺》、《客家缠花》,其主要阐述了客家缠花的历史起源、用途、造型、色彩,以及部分缠花制作技法,整理收集了一些台湾地区的古老传世缠花作品图片,并对福建闽南地区的闽南缠花中用在婚嫁上的春仔花造型和涵义做了总结归纳。陈惠美老师的《春仔花细工——传递祝福的缠花手作》中记录了台湾缠花的基本技法、零件制作和台湾十二支春仔花的的涵义以及制作教程。王棉④的《春仔花手作书》,其中收录了 50 款台湾缠花造型实物图片,利用实物图片作对比,比较了台湾不同地区的缠花造型与技艺,并且对 23 种缠花做详细图解教程。在中国知网上查询到相关缠花的文献现有十六篇,为了解缠花的历史起源做了一些良好的文字基础。考虑到文字记录的缠花资料较少,笔者自 2015 年跟随团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首次到达英山接触到了英山缠花传承人陈广英和英山县文化馆副馆长程平⑤,从两位女士的口述描绘中学习到了英山缠花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并且通过介绍采访了陈广英的师傅——张仕贞,从老艺人口述中也获取了许多学习英山缠花的知识。随后于 2016 年,第二次进行了英山缠花实地考察调研。从第一次实地调研中吸取经验与教训,用摄像机与录音笔记录了更为丰富的英山缠花口述学习资料与实物照片。于 2017 年 6 月 30—2017 年 7 月 7 日在福建厦门进行了为期 7 天的闽南实地调研与学习,采访到了洪丽娜、洪宝叶与洪素真三位春仔花(闽南缠花)传承人,了解了闽南缠花的起源与历史,三位手工艺人亲授闽南缠花技巧,利用摄像机与手机记录了丰富的视频与照片资料。三次对民间缠花的实地调研为本课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然而,目前有关缠花的发展以及活态传承内容较少,加上传统缠花老作品稀缺以及后备传承人缺少持之以恒,作为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市场,所以民间缠花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1.3.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缠花工艺尚无相关研究,仅从手工艺和世界文化遗产视域中可发现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十分重视,并且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中国非遗的挖掘和学习。在现今国际大牌服装中出现了不少让中国人感到非常熟悉的物品,这些采纳了中国传统设计元素的顶尖服饰,表达着奢侈服装品牌设计师对于中国元素的理解,也透露着顶尖服装品牌对中国传统民族特色文化和艺术的关注度极高。

  例如 RobertoCavalli⑥2005 秋冬秀场上的“青花瓷”裙;Valentino2010 秋冬秀场上的京剧脸谱配饰等等。收集国际时装秀场上出现的中式立领、水墨画、织绵丝绸、京剧脸谱等“中国风”元素服装图片,可以提供大量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上的结合设计技巧。

  目前为止,有关于中国民间缠花工艺的相关元素还未引起服装设计师的关注。但是与缠花造型较为接近的法式立体刺绣在服装上拥有着极高的热度。法式立体刺绣深受高级定制业界的喜爱,高级定制之所以让人感觉到矜贵,其服装和服装配饰的手工制作占绝对的主因。法式刺绣喜用亮片、缎带、宝石、珍珠等丰富多样的材料,这些材料能给刺绣作品带来立体感,这也是法式立体刺绣和传统中式刺绣的区别。

  1.4 课题研究方法和路线。

  1.4.1 文献研究法。

  广泛收集、整理国内有关缠花的着作和理论研究资料,从中获得文字记载的最为实用与可靠的讯息。并且多方面收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婚嫁服饰有关文献,从中分析、归纳、提取对本课题有用的研究资料信息。

  1.4.2 问卷调查法。

  制作有关缠花的问卷调查,题目控制在 20~30 之间。调查人群年龄为适婚年龄,调查分析此类人群对缠花的了解程度以及比较容易接纳的缠花样式与色彩,统计结果对实践设计提供数据帮助。并且对有婚嫁服饰需求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 ,对适婚年龄人群的市场消费状况和审美需求做出总结分析,以方便设计出符合适龄人群喜爱的婚嫁服饰。

  1.4.3 口述记录法。

  民间缠花的起源、发展与工艺保护说法不一、存在争议,缠花的传承方式基本来自于长辈或者师傅手把手教学和口口相传,运用口述法、拍摄视频、语言速记等常用口述法研究。于 2015 年-2017 年期间,跟随导师 3 次深入民间调研,并邀请程平、程广英女士来校教授英山缠花的文化和技艺。对缠花制作工艺有了初步了解,并收集了相关文献史料,参与了英山缠花调研视频录制制作,记录了有关口述视频资料。

  1.4.4 探索性研究法。

  运用有限的民间缠花相关信息,进行探索、创造设计实践。通过对婚嫁服饰的市场调研,巧妙结合缠花的色彩和造型还有蕴意,设计出实际成型的创新设计,并力求为相关课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4.5 研究路线。

  根据四种研究方法,将会分成三个阶段来逐步完成本课题,课题研究阶段步骤如表1.1 所示。完成课题的技术路线如图 1.2 所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