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
1.1 问题的提出
现代足球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足球运动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整体攻防转换节奏越来越快,战术打法更加灵活多变,对抗更加激烈。因此,足球领域的研究也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四年一届的世界杯足球赛是代表当今世界足坛最高水平的比赛,是足球技、战术改革的先锋队和试验田.在世界杯中所表现出的技战术思想代表了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因此,研究世界杯也是跟踪世界足球运动发展状态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本届巴西世界杯(2014)来看,各队更加注重对球的控制,为了确保本队不失球,双方始终围绕着控制球来进行比赛在足球比赛中技术与战术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明显。
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球队通过配合创造出来的得分机会需要射门来完成最后一击,但足球的传球技术在比赛中应用次数却是最多的,传球技术才是比赛场上最基本的“足球语言”,队员在比赛中接球后,80%以上的情况会传球给同伴,其次才是射门或运球.同时传球也是队员之间沟通思想、表达战术意图的语言,是组织进防、变化战术、渗透突破、创造射门、实现战术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比赛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技术.技术的运用和个人技术水平的发挥离不开战术组合,战术设计和安排更是离不开具体的技术运用。技术对战术的支持以其数量与质量作为保障;战术对技术的支持以其使用与合理作为基础。足球场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以技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足球战术必须依赖一定数量与质量的技术。全面、熟练、准确、实用的技术是实施战术的基本条件.
因此,如何提高快速状态下以及高强度对抗状态下的传接球能力,使进攻质量和效率得以提高显得更加重要。随着高科技统计手段对足球领域的渗透,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足球比赛规律性的研究和探讨,并以此去指导安排足球训练内容,从而使足球训练手段、方法更趋科学化、合理化.足球的传接球技术在足球比赛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完成战术配合以及决定战术效果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好的传接球技术是队员完成比赛攻防两端任务的最基本元素。另外随着现代足球比赛攻守速度的不断加快、对抗争夺的日趋激烈,对传球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传球技术水平的高与低可以决定比赛的胜负。所以对世界高水平足球赛事的传球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统计与分析,就有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通过统计和分析找出比赛中传球的某些规律,探讨世界足球强国在进攻技战术指导思想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求为我们对于指导日常的足球教学训练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起到推动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加大对高水平足球赛事的研究对于指导我们日常的足球教学训练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任务
1.2.1 对 2014 年世界杯足球赛 8 强淘汰赛阶段 16 场比赛的传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和归纳本届世界杯足球赛八强球队传球的特点和规律。
1.2.2 为我国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比赛实践,提供传球特征的理论参考依据及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本文的研究通过苏州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及对近年来(1991-2013 年)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比赛中传球的研究进行了检索,了解当今世界足球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比赛中传球技术的特点及运用的研究成果,为本论文研究提供参考。
1.3.1 对足球传球技术的研究
麻雪田、李仪《足球比赛理论与实践》论着中关于足球技术指出:“足球技术是球员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在竞赛规则的制约下,球员以自身的主体,为其自身、球和对手三个客体的控制,而采用的方法”.张 鲲,翟占魁,王春燕在《足球比赛中“快传球”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一文中提到:要想使进攻有更高的成效就必须缩短停球时间及停球后的调整时间,及时迅速地把球传给接应的队友,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增加进攻的威胁性.杨次榆、岳全在《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国队传球技术分析》一文中关于足球传球的重要性指出:足球比赛中,传球是实施进攻战术的桥梁,也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受到世界足坛的高度重视.李丛在《足球运动中的传接球技术》一文中指出:传球要讲究时机、方向、落点、力量、旋转等,更高层次的传球还要求具有隐蔽性。这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且还要求队员具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较高的战术意识。传接球技术是足球运动中最基本的技术.何志林等在《现代足球》教材的足球技术章节指出:传球技术是组织进攻、战术变化、渗透突破、创造射门的重要手段,也是比赛中应用最多的一项技术。当代足球正向着快速、全攻全守的方向发展,比赛中不停顿地连续传球、高度准确地转移中长传、快速运球中进行隐蔽性传球以创造射门良机,已成为世界强队的重要标志。同时在谈到了传球的基本因素(准确、力量、时机、晃骗、角度),传球的原则(能射不传,向前、向对方身后传,向前、向同伴脚下传,向前、向两侧同伴转移中长传,向同伴横传球或回传球),传球的要求(传球时机要把握住,落点、分量要恰到好处;快传球、传快球、传好球),以及传球的注意事项和训练方法.
1.3.2 在世界性大赛中对球队整体传球特征的研究
赵 宏等在《第 19 届足球世界杯亚洲球队与 4 强传球对抗强度的比较分析》一文中指出:衡量传球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传球的技术水平,还包括传球的隐蔽性、传球的时机、方向、力量等战术元素,传球组合方式、传球的次数、传球的落点等不仅能够反映一个球队的战术素养同时也反映出该球队对比赛的控制能力.余见旭在《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传球控球效果的比较分析》一文中指出:在世界杯比赛中一个队能在场面上占据明显优势的比赛已经很少,控制球打法已经不是强队获胜所采取的战略,更多的是采用提高控制球、传接球效果的直接打法,获得的更多的射门机会.邹勇等在《对第 17 届世界杯足球赛球队控球状况的研究》中指出:本届世界杯足球赛各队在每次进攻中传球次数越少,进球越多。整体上随着传球次数的增多,数据值呈递减趋势.杨浩等在《第 1 2 届欧洲杯足球赛传接球技术运用情况分析》一文中指出:欧洲杯足球赛的传球基本上是在对抗条件下进行的;中场虽然是双方争夺比赛主动权的区域,但传球技术运用最多,且成功率最高;后场传球成功率低于中场,主要是因为欧洲各队由守转攻速度较快,较多运用长传球所致.王 冬等在《南非世界杯四强与亚洲球队传球技术对比分析》一文中指出:地面球是传球的主要方式;四强在前场进攻时更多的运用地面的传切配合的运用要明显比亚洲球队多; 中距离传球是传球的主流,结合了短传和长传的优点.王润平等在《2004 年欧洲杯足球赛进攻队攻入对方罚球区 30 m 附近时传球失误原因分析》中指出:该届欧锦赛在对方罚球区附近 30 m 时的传球失误以传中失误最多,其次是传球方向不当和传球力量不当。随着控球队员自身运动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对抗程度的不断加剧,控球队员传球失误率也相应增加.张廷安等在《第 15 届世界杯男子足球决赛阶段攻入对方罚球区附近 30m 区域传接球失误原因的调查研究》中指出:通过对决赛阶段的比赛统计表明,在攻入对方罚球区 30m 附近时的进攻失误原因有 8%是由于传球失误造成的,传球失误中的主要原因是在中慢速强对抗的情况下的传球失误率较高.
1.3.3 对我国球队传球特征的研究
秦 旸等在《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运动员跑动能力与传球能力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指出:足球比赛传球技术指标统计显示的是球队结合球的运转能力,传球次数的增多意味着对球的控制组织能力增强。传球成功率的高低则显示的是球队控制球的质量大小,传球成功率越高表明球队临场技术能力发挥越充分,组织进攻能力也就越强,对防守一方的压力也就越大.余见旭等在《中国国家足球队十强赛传球质量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国国家队在亚洲十强赛中的传球质量与世界足球先进国家的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队足球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高中国国家队前锋线和后卫线队员的传球质量,减少失误率,能为全队提供更多、更好的进攻与进球机会。中国国家队替补人员中的中场队员传球质量明显较差,也同样影响了整队的实力19.张冉等在《第 1 7 届世界杯足球决赛 C 组比赛攻防技术运用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国队前、后场及总体传球技术运用与同组的对手均存在显着性差异,证明中国队传球技术运用的差距具有整体性。射门技术运用效果劣于对手,除自身技术原因外,与同伴的传球支援有关,中国队低劣的传球质量是获取高效率进攻的瓶颈.凌士银在《中国队传球技术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国队在各场比赛中,脚内侧传球和直接传球运用成功比例最高,短传技术运用合理,长传、中传失误最多。直接传、接运传、头传、中传、长传都具有显着性统计意义。传球质量不高,表现为隐蔽性差、力度不当和准确性差.许在华等在《对第 13 届亚洲杯足球赛日本队传球特点及进攻节奏分析》一文中指出:通过观察比赛发现,绝大多数的快速反击的形成都是低于 3 次或等于 3 次的传球所形成。而阵地进攻机会的形成也多数等于或多于 4 次。中国队阵地进攻的比例要远落后于日本队,而过多地依赖反击和长传.
综上所述,专家学者们对比赛中传球的研究时,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如对球队整体传球特征的研究,对我国球队在比赛中传球特征与世界强队的比较分析,还有对攻击性传球的研究等,这毫无疑问为本文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也为本文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对参加世界杯的八强球队在比赛中的传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传球这一技术在比赛中综合运用特征进行研究。从宏观上把握取得比赛胜利的球队在传球这一数据上体现的特征,从而为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