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巴西世界杯八强淘汰赛传球技术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27 共2884字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本届世界杯赛八强球队 16 场比赛场均 393 次传球,成功率达到了 72.6%.各队不同场区的传球数和成功率都是中场最高,达到了场均 380 次,成功率也达到81.9%.后场次之,前场最低;短传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成功率也最高的传球方式。

  4.1.2 本届世界杯比赛中, 八强球队的转移球在中场区域应用的最多,占到了转移球总数的 73%.可以看出在中前场的进攻受阻时,各队的战术思想一般是通过回传球重新组织进攻或利用场地的宽度通过长距离横、斜传球将球转移到对手防守薄弱的地带进攻,以减少自己的失误,保持对球的控制权。

  4.1.3 威胁性传球的数量和质量是球队取得比赛胜利最重要的保证;前场中路是各队发动威胁性传球和造成进球最多的场区;恰当合理的直接传球大大增加了防守的难度,为进攻创造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定位球是本届世界杯赛传威胁球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是前场任意球和角球。

  4.1.4 本届杯赛八强球队在淘汰赛阶段(常规比赛时间)共进球 24 个,通过 5 次以内的传球取得的进球达到了 21 个远高于 6 次及 6 次以上传球取得的进球,其中“0”次传球的进球达到了 9 个,占了近进球数的一半。基本符合休斯的《足球获胜公式》的规律,各队进球前的传球次数还与球队的风格打法有密切的关系。

  4.2 建议
  
  4.2.1 建议基层教练员在训练时要提高队员在强对抗情况下的传球速度和传球成功率,要以传球为基础来制定战术,身体素质训练和队员传球技术并举,努力提高队员在比赛中的观察力和自我判断能力,以使能更好的完成战术任务。

  4.2.2 青少年队员在平时的训练、比赛中减少在后场的长传球,而应该多采用中、短距离传球。

  4.2.3 青少年队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要有目的提高中、短距离传球的成功率。增加中、前场的传球数量和质量,加强中前场密集防守下,中短距离传球的训练。
  
  4.2.4 青少年队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要减少长传进攻的战术,重视起无球队员的跑位和接应,在没有良好的进攻机会时多利用转移球等不同的传球方式从整体上保持对对方的压迫,提高自己的进攻效率。

  4.2.5 基层教练员要不断了解和学习世界足球的发展状况,了解传接球技术是足球比赛今后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训练和比赛中提高球队的控球能力和高速传接球能力。  
  
  5.参考文献
  
  [1] 白宏舟。2004 年欧洲足球锦标赛进球特点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 麻雪田,王崇喜。足球[M]。北京 i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大钟等。看穿“世界杯”一撞击足球之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5 月 25(4) :31─33.
  [4] 杨浩。论足球运动的技战术关系[zl.体育科研,2006,27(2):76 一 78
  [5] 徐金山,胡国强,王勇川,李震。第 18 届世界杯足球赛前名球队比赛攻守特征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60-63.
  [6] 麻雪田、李仪,足球比赛理论与实践[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
  [7] 张 鲲,翟占魁,王春燕 足球比赛中“快传球”技术的选择与应用[A]. 辽宁体育科技,2013(4):48.
  [8] 杨次榆,岳全。第五届女足世界杯中国队传球技术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4):56.
  [9] 李丛,郭浩。足球运动中的传接球技术[ J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2)。
  [10] 何志林,邓达之,余吉成等。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1] 赵 宏,王冬。第 19 届足球世界杯亚洲球队与 4 强传球对抗强度的比较分析[A].安徽体育科技, 2012(4): 28.
  [12] 余见旭;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传球控球效果的比较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2)。
  [13] 邹勇,何志林,李震。对第 17 届世界杯足球赛球队控球状况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2):42-46.
  [14] 杨浩,徐金山,王利永。第 12 届欧洲杯足球赛传接球技术运用情况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5(04)
  [15] 王 冬,李仪。南非世界杯四强与亚洲球队传球技术对比分析[A].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
  [16] 王润平,等。2004 年欧洲杯足球赛进攻队攻入对方罚球区 30m 附近时传球失误原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5):113-115.
  [17] 张廷安,梁雁翔,杨刚。第 15 届世界杯男子足球决赛阶段攻入对方罚球区附近30m 区域传接球失误原因的调查研[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13(1):39-43.
  [18] 秦 旸,刘志云 中国女子足球国家队运动员跑动能力与传球能力的相关性分析[A].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2 (26)。
  [19] 余见旭,刘军。中国国家足球队十强赛传球质量分析[J].铁道师院学 报,2005,19(2):25-27.
  [20] 张冉,陈朝阳。第 17 届世界杯足球决赛 C 组比赛攻防技术运用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3,12(4):54-57.
  [21] 凌士银。提高直接处理球技术是现代足球的发展方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4(3):44-48.
  [22] 许在华,袁野。对第 13 届亚洲杯足球赛日本队传球特点及进攻节奏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5):85-86.
  [23] 李宝耕。足球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103-107
  [24] 同引文注释[23]
  [25] 同引文注释[23]
  [26] 同引文注释[23]
  [27] 同引文注释[23]
  [28] 同引文注释[23].
  [29] 罗耀华。对足球隐形空档的理性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3):61 一 63.
  [30] 罗耀华。对足球隐形空档的理性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3):61 一 63.
  [31] 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2] 史欢洁。中超与欧洲足球“五大联赛”传球技术应用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33] 全 国 体育 院 校教 材 委 员会 编 写组 . 现 代 足 球 [M]. 北京 : 人 民 体 育出 版社,2000:67-69.
  [34] 国际足联官方网站
  [35] 陈明。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疲劳消除[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206 一208.
  [36] 吕毅 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八强球队传球特征分析[D]. 山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8
  [37] 王栋; 第 16-18 届世界杯足球决赛阶段四强队伍传球特征分析[D].广州体育大学,学位论文,2010
  [38] 常海港; 第 18 届世界杯足球赛传球技术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2007
  [39] 同引文注释[28].
  [40] 杨 次 榆 , 向 自 力 . 足 球 传 球 技 术 的 发 展 方 向 研 究 [J].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报,1991,17(2):43-49.
  [41] 董青,陈强。对世界高水平足球比赛中无球队员跑位模式的探悉[Jl.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327-330.
  [42] 麻雪田,王崇喜。足球[M].北京 i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3] 杨 次 榆 , 向 自 力 . 足 球 传 球 技 术 的 发 展 方 向 研 究 [J].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报,1991,17(2):43-49.
  [44] 廷斯·邦斯博,比厄·佩特森(丹)[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45] 薛俊等对休斯《足球获胜公式》的直接打法的认识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院报,2003
  [46] 黄家垒; 2008 年欧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球队传球特征分析[D]. 苏州大学, 学位论文, 2010
  [47] 薛俊等对休斯《足球获胜公式》的直接打法的认识与分析[J]. 广州体育学院院报,2003
  [48] 袁野,魏日昂,彭祥忠。关于休斯“足球获胜公式”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79-82.
  [49] 同引文注释[4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