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民办高职院校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26 共4428字

  3.4.3 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理论课情况。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体育理论也不例外,它离不开体育运动的整体实践。体育理论知识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奥林匹克史、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统计、体育测量以及相关的各类运动项目诸多方面的理论。体育理论揭示了人体运动的生理现象、人体结构、心理特征、运动原理、科学检测评价、医务监督等理论依据,阐述了各项目的运动特点、方法、作用、运动规则、场地等方面的理论,是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各种运动的保证。

  《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第四部分课程结构中指出:“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 10%的体育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 4 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4]. 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是“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关系,只有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基本技术,掌握基本技能,更好地进行自我锻炼。比如:

  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感觉和生理反应,只有通过体育理论的学习,理解这些生理现象产生机理,才能通过这些感觉、反应和自身健康的关系,分析自身健康状况,从而合理地选择锻炼形式和运动负荷。

  从苏州市民办高职院校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理论课情况统计上看:在教学过程中没上理论课的有11人,约占39.29%,上2学时理论课的8人,约占28.57%,只有9人约占32.14%的授课教师达到每学期4学时理论课要求,6学时以上的没有(表3-10)。

  结合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只有个别院校开设了篮球裁判法课程。由此可见,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理论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理论课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比重较少。

  目前学生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普遍贫乏,只知道单纯地跟教师模仿练习动作,对于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怎样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理解,学生全然不知,对所学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不能举一反三,缺乏自我锻炼的能力,更谈不上进行科学地身体锻炼,终身受益。同时受传统的体育师资培养体制的影响,真正能胜任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匮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就落在实践课教师的肩上,目前大多数教师以“技术教学”见长,如果讲授专项技术理论,大多数讲得头头是道,而一些连授课教师都没有搞得清楚的体育理论,比如奥林匹克史、营养学、体育保健等学科理论知识,恐怕就难以得心应手了。从与各民办高职院校体育类公选课的教师交谈中了解到,各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总学时自己制定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也通常在每学期的教学进度中安排1-2次理论课。没有统一的授课计划和教学大纲,给授课教师很大的自由度,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补充,灵活性较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随着外界因素比如:天气原因、与学校重大事件冲突,总学时减少,理论课时通常被取代;有的教师就直接把理论课省略;形式主义、应付现象时有发生。与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教师表示在天气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一般改上理论课,但一方面由于学生认识不到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理论知识又枯燥无味,有的授课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缺少对理论知识讲授技巧的研究,课堂教学平淡、无序,使得教学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临时调整,打乱了教师的原有教学进度,没有充分的备课,最终导致体育理论课变成室内自由活动课。

  3.4.4 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教学评价情况。

  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是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教学和管理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成绩评定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学习态度、出勤)、知识技能(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体能)、理论知识四个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教师都把平时成绩(学习态度、出勤)作为成绩评定的组成部分,因此大部分课程的学生的出勤率在 85%以上;约 75%和 53.57%的体育教师把知识技能(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体能)作为成绩评定的组成部分;只有 35.71%的教师成绩评定内含有理论知识成绩(表 3-11)。从与各授课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各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体育成绩评定内容的权重不同,个别学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60%,有的学校运动技能占 70%,运动技能、体能、理论知识我们都可以参照一定标准进行评定,对平时成绩的评定比较模糊,缺少多元化的评定内容体系,比如智力型的运动项目应该包括思维判断能力的评价;比如探险型的运动项目应该包括对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评价。

  在对学生体育成绩评定方法和评价方式的调查显示:评定方法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强调个体差异评价为辅,与成绩评定内容的组成部分呼应(表 3-12)。目前,课程成绩的评定方式主要有教师独立评和教师与学生评定相结合两种,主要以教师独立评定为主,约占 82.14%,教师与学生评定相结合的评定方式约占 17.86%.由此可见,苏州市民办高职院校校公选课体育类课程的评价方式单一,增加学生评价,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表 3-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