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初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实施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7 共1227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初中运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存在的问题研究
【第2部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开展现状分析引言
【第3部分】自主学习理论与合作学习理论
【第4部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第5部分】 初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实施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6部分】初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施对策
【第7部分】有效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策略结束语与参考文献

  大部分教师认为,“按座次分组易随时开展小组活动,而且我们在编排座位时体现了好中差之间搭配,并且每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是导师,一帮一能落到实处。”

  2、小组成员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参与不均等、不主动

  在调查中,大部分教师学生认为是成绩优异的同学,性格开朗的同学在小组学习中最活跃。14%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中听别的同学讨论,3%的同学与同学闲聊。47%的学生认为教师评价一般的原因是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均等。在小组学习活动过程中,由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的学习基础好,理解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等优势,往往比学习成绩中等和学习困难的学生活跃,占据小组活动的主体地位。大多数情况下,小组合作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说,小组其他同学听、记,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因为学困生不想让其他人知道的想法,或者因为即使说了,也没有人认同他们的观点。长时间下来,学困生在小组学习中越来越没有热情,即使有问题,也不主动问;甘愿充当听众,不主动思考,或者干脆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就导致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不均衡,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优生与学困生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

  学生 A:“小组讨论学习时,成绩优秀的同学发言,或照参考书念答案,其他同学听或记,有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不听也不记,大部分在说笑话,谈电脑游戏,以及讨论去哪玩。”

  部分同学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不主动。11%的学生认为参与合作是因为老师布置了合作任务。学习困难的学生认为,有时老师细致的讲解都不明白,自主学习时难以找出问题,感觉难融入小组学习。优生认为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因组内有一些同学拖后腿,小组评价成绩也不高;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认为即使自己参与讨论也学不会,小组的成绩都是优生的功劳,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在合作时,小组成员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不合作,不讨论。小组间真正的讨论交流和合作很少,很多时候学生在独立学习,学习结果不理想。

  3、课堂气氛活跃,但秩序乱,课堂效率不理想

  这是在访谈中教师担心的一个问题,也是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在课堂上,许多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室里学生讨论热烈,但有的学生各执一词,谁也不听谁的,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有效的学习;有的学生不主动学习,利用这些时间谈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或者说笑;有的小组合作程度不够,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彼此不注重倾听对方意见,其他人没有投入到学习中来。

  老师 J:“现在学生所在班级班额大,在这种课堂模式下经常出现学生活跃了,课堂秩序也乱了,难以掌控课堂。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动好说,但回答问题时答不到点子上,很多时候会完不成教学任务。”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小组缺乏合作学习明确的职责分工,缺乏教师合作技能的讲解。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合作学习,不能迅速、准确地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4、学生互助合作学习形式化严重

  一些教师机械的模仿教学模式,没有掌握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精髓,没有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片面地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目的,白白地浪费时间。一是学生合作的时机不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整体设计,忽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不当,合作内容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很多合作是为了课堂进行下去,想在哪合作就在哪合作;部分教师的问题设计要么太难,要么太简单,缺乏讨论的价值;问题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起不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不理想。

  二是学生合作的时间过短。在老师提出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开始合作学习。 两三分钟后,有的时候学生合作还没完成,教师就宣布合作结束。由于学生在合作前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就降低了合作学习的针对性,不能解决疑难,学生无法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根据合作的结果反思自我观点,极易伤害学生合作学习的激情,引发学生的反感,养成应付了事的坏习惯。

  5、评价不全,学生的学习激情得不到最好的调动

  调查中,59%的学生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38%的学生觉得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还可以,3%的学生不喜欢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喜欢的原因:68%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评价能够激励学生更愿意学,23%认为符合自身小组的表现,不喜欢或觉得还可以的 47%认为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平等,38%认为小组划分不合理,各小组的实力不均等。37%的认为,教师侧重小组合作结果的评价,33%的认为侧重参与度的评价,28%的认为侧重对其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

  由此看出,在合作学习的影响下,教师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造成了学生参与主动性下降。学优生认为不管我怎样努力,因为有几个学困生,我们小组也好不了;学困生认为我不学,我们组成绩照旧,我们小组的学习成绩与我无关,而且我的努力不会改变什么。还忽视了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评价,“评价促进发展”的作用就不会得到较好的发挥。

  对个人的口头评价不会计入小组成绩,而且评价的针对性差,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热情,注重结果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6、导学案的设计及运用问题

  据调查统计,2%学生认为老师有老师听课时使用导学案上课,53%学生认为教师平时都使用导学案上课,45%学生认为教师平时上课有时候使用导学案上课,而按导学案流程上课的仅占 17%,47%学生反映教师使用导学案是让学生做导学案的习题,36%学生反映教师要求学生掌握导学案的知识点。由调查课题看出教师利用导学案上课仍然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对导学案流程的认可度很低,导学案的使用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认为导学案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各科都有导学案,预习任务,学生的负担加重。课下做题,课上做题,缺乏思维的共鸣。对于学习轻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但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更轻松的玩了。
  
  四、初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实施中问题的分析

  通过对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型课堂实施现状问卷调查的分析和对教师,学生的访谈,笔者认为,可以得出以下影响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实施的因素。

  (一)学校大环境的影响

  1、班额限制

  在我国,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学校班级人数多,4 人一小组,每个班有 12 个小组以上。

  教师在课堂上很难在学习中照顾到所有的学习小组,经常出现老师参与这个组的学习交流,那个小组的同学就趁机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学习的质量有所下降。教师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容量大,给有效的自主互助学习带来一定难度。

  老师 J:“现在学生所在班级班额大,在这种课堂模式下经常出现学生活跃了,课堂秩序也乱了,难以掌控课堂。”

  2、教师工作的限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尽管教学质量不再是对学校的唯一评价,但中考仍然是学校、社会、家长最关注的焦点。学生的成绩非常重要,成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根据。每天,教师除了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又要面临着各种工作压力(学生成绩、科研能力等)。在访谈调查中,老师 E 这样说:“我每天一进入校门就忙个不停,查看学生一日常规情况(卫生的汇报情况、晚休纪律情况、学生的出操情况等),及时处理其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完成一件事,另一件事就接着来了。有时一天开几遍会,随时完成学校及上级布置的任务。一天的时间有限,而且很快就过去,经常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课都得调。真正静下心来研究课堂的时间不多。”

  3、学校的制度也影响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推行

  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是推动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想让教师改变自己已有的熟悉且易操作的教学方法,学校制度的引领是必不可少的。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成功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学校课程改革也应该是从上而下的改革,如果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师评价制度,会造成改革的执行难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施不是某个老师,某个级部的单枪匹马的行动。下面是调查中老师的态度:“把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有效使用,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磨合,最少半学期,甚至一年。只有我试试这种课堂,还没见成效呢,又转入下一学年。下一学年要面临着重新分班,教师重新分配,自己的努力得不到体现。而且教师评价制度中不能体现,所以不愿付出这些劳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时间适应转变的过程,教学成绩在磨合期会有所下降。新的教学模式重视学习过程、学生情感与技能,需要学生有更强的学习能力,而现行的评价重视考试分数结果。”

  相应的学校制度的改革是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推行的助推器。它具有引领教师实施意愿、监督教师实施进程、督促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作用。尤其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必须与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同步进行。

  (二)教师自身教学观念、教学习惯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影响

  1、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

  (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制约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推行力度。一直以来,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和学生最为注重的是考试分数。

  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快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并考出最优异的成绩。而新课堂模式的实施需要一个磨合期,从学生学习习惯,到学习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一段时间,学生自身的情况也会影响课堂效果,我们不能要求当堂使用当堂见效果。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精髓没有领会,不能有效的应用到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思想在潜意识里还强烈的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现象。部分老师还是采用填鸭式教育,这样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流于形式,效果大打折扣。

  (2)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课堂价值观的建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心理变化等。

  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又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在老师们心中,自主互助学习只是达成学生知识目标的工具。一旦这种教学模式的使用影响了教学进度,教学效果,遇到了困难就会引起失望与困惑,从而影响教师进一步实施这种模式的意愿和信心。

  (3)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对自身的课堂角色定位。儒家文化强调人伦关系的确立和等级制度的维护,对我国教育中的师道尊严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许多教师不能恰当的定位自己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重视小组成员间的沟通,鼓励并培养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而不是仲裁者,拿标准答案来评定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结论,更不能将学生往预先设计好的计划或者程序里赶,应及时解决学生生成的新问题。

  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素质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影响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的实施力度和课堂实施的质量。

  2、教师现有教育教学能力的影响

  教师的现有教育教学能力与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有差距,教师尤其缺乏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这样才引起教师的课堂环节操作不当,课堂效果不理想。

  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传递接受的教育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是权威。多数情况下,教师考虑如何把知识呈现出来,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讲得累。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课堂教学的中心更多地放在学生身上,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减少了教师课上讲授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弱化教师的作用,实际上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自身素质和控制课堂能力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前预习学案、设置目标、创设情景、设计合作问题、选择任务,只有贴近学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不再是依照教师提前制定好的框架和规划按部就班的进行,而是由预设型课堂更多地转向生成型课堂,突发事件增多,教师管理和控制课堂的技能和技巧的难度提高了,更多地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但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以教师更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基础的,这也是很多教师感觉课堂难驾驭,教学秩序乱,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3、教师的实践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

  很多教师缺乏对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内涵的正确把握、理解、应用、反思,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大部分教师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践中模仿模式的程序步骤,而较少考虑其背后理论的指导,实践不能联系理论,文化渗透少,容易出现无效或低效环节,表现在:

  (1)教师对自主学习的理解模糊,操作不当,学习效果的不理想。据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老师给出学习任务后,学生就自己主动学习,不需要老师的监督与指导。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齐莫曼教授的理论,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的。而且现在大部分同学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付出努力自己能够学好;不明白的问题,相信通过老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互助一定都能学懂学透。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并不与之相匹配,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诱惑和影响。有时学生只有想法但不能付诸于行动,或者坚持性差,不专心,易受干扰,遇困难缺乏信心与动力,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与监控。(2)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领会不透,在实际操作中增加了实施难度,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不能合理地划分小组,明确合作任务的分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评价的作用,合理分配学优生与学困生这二者的角色。模式中各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的。分工不明确会导致学而无序,学优生占主角,从而形成学习动力的消失;评价不合理易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目的的错误;小组划分不合理会导致学习参与不均衡,容易引起评价的不公平,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三)学生缺乏互助学习意识与能力

  1、缺乏内在的合作学习倾向即意识

  11%学生与学生积极讨论问题因为老师的要求。学生内在的自主合作学习倾向、意识不强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式上的参与,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自己说什么是什么,别人都得配合自己。在学习中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与人合作的意识较为薄弱,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因为教师的要求和安排。这种情况造就了在合作学习时,同伴间几乎不懂得合作与交流。而且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已习惯于接受教师的讲解;升学压力的影响下,学生之间的竞争是明显的,竞争的价值观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表现,生怕自己落后于他人,逐渐形成了一种不良的竞争观念,认为学习就是你上我下的。

  2、缺乏学习合作的能力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争执吵闹不断,不能围绕重点有效地合作,很难捕捉学生的思维,耗费时间,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而此时教师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其调控课堂的能力。虽然 80%学生认为教师参与到小组中与学生交流,但从课堂现状来分析,教师没有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策略,否则课堂不会乱;而且 15%学生认为此时教师远远地站在讲台边看着维持纪律,说明开展自主互助学习,课堂纪律还是教师所顾虑的一个问题。还有 5%学生认为此时教师在自己忙自己的事,这说明教师没有给学生做好自主合作学习的示范。

  传统竞争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多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而且教师在教学中也忽视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合作技能的培养。在看中学生成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倾向于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手段,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同时也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许多教师本身就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不善于学习,自己的合作技巧有限,不能指导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竞争的价值观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表现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下,竞争在中小学教育中强化得多,合作提及得少。

  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学生越来越偏向于竞争和独立的学习方式,视他人的成功为自己的失败。在学习上,也是彼此提防,生怕自己落后于他人,慢慢养成了一种不健康的竞争意识。学生之间彼此是相互独立、相互竞争的。相互独立的和竞争的关系会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如果学生之间,尤其是小组内缺乏合作的关系,教师的“精讲”会更快地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小组之间包括小组内会自然形成竞争的关系,比如学生会自然地争取做得更快、更好。适度的竞争会提高学习效率,但不能强化这种竞争,过度竞争会使学生间的合作变得不可能。

  (四)缺乏合理的课堂学习评价机制

  37%学生认为在课堂进行中,教师按照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给所在小组奖励,在课堂结束时,统计小组团体分数,以小组团体表现作为奖励的依据,并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由此可见目前课堂的评价主体仍然是教师,评价主体单一。教师作为唯一的学生学习的裁判者,容易造成评价不全,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按照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给所在小组奖励,教师的评价还是以最终结果为主要依据,较少考虑到学生的进步。结果评价多于过程评价。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付出的努力不能得到及时的肯定与奖励,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学习。

  教师在课堂结束时,统计小组团体分数,以小组团体表现作为奖励的依据,重视了团体评价,忽略了个人评价。学生个人努力得不到肯定,容易引起个人成功与失败的泛化,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课堂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评价观念,明确自己的评价目的,建立合理的课堂学习评价机制,不断调整学生的各种行为和活动规范,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