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初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施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7 共7378字

  第五章 初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施对策

  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初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实施中的问题怎样才能解决?笔者认为,通过影响其实施因素的分析,应采取如下对策:一、学校引领、监督、激励教师进行课堂改革初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开展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实施到有效实施有一段过程。当教师已经习惯了已有的教学方式,教师观念和行为很难自发改变,需要学校的影响。

  学校的外力对教师改革课堂的决心,改革课堂的进程和课堂改革的效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实施中,应千方百计激发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内动力,让改革课堂成为教师喜欢的事情。学校需要转变现有的管理方式,在不能改变班级规模,现有师资和学校硬件条件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校建立相应的制度,引导鼓励教师主动改革课堂

  新课堂模式实施前,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引领教师参与课堂改革,帮助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进行课堂改革。

  1、学校建立相应的实施制度学校可以实施级部推进课堂改革策略。由一个级部先实施,经过实验,总结出本校本级部的经验,培养出一部分有经验的教师后,在推广到其他级部。在级部推进前,针对教师的人群特点,做好实验教师的挑选工作。在教师自愿报名参加课堂改革的基础上,挑选一批教学素质高,上进心强的教师参与课堂改革。

  首先,学校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培训,促进其对自主互助学习理念与操作要求的理解,建立模式背后的思想理论支撑。

  其次,学校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观摩课堂的机会,让其直接学习具体的课堂模式操作,真实体验课堂改革的气氛。学校要挺好汇报课、公开课、推门课的验收,让全校师生都看到课改的效果,让新课堂模式得到教师的认可。

  第三,学校激励实验教师的自学与反思,需在读书、学习后写好反思体会,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丰富学过的理论知识,逐步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

  2、学校建立相应的教师评价制度对于参与课堂改革的实验教师,做出贡献的教师,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全面实施推进新课堂模式的阶段,积极参与的教师,在教师的评价量表中要有体现。

  同时,学校奖励提出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的教师和总结切实可行的经验的教师,奖励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减,有所加,总结出具有学科特点和年级特点的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营造良好的学校教研氛围
  
  新课堂模式实施一段时间后,学校需搞好问题调研,可通过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征集遇到的问题与获得的经验。针对课堂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以便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同时在教研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分享交流自己的课改经验,与其他教师一块提高。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研究如何编写更有效的学案,怎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如何提高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能力和效果等。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引进专家进校园,在教师改革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有价值的帮助,及时指导与帮助解决教师在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时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二、教师应改变落伍的教育观念

  教师是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执行者。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它是教师实施新教学模式的内在推力。作为教师必须转变自己落伍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认识,更好地实施课堂改革,以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

  (一)明确课堂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授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的效果。教师需要有课堂改革意识,并积极参与改革,在改革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在调查中,很多教师不愿改革,懒于改革,观念落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需多学习了解课堂改革知识,明确自身的责任,敢于、乐于接受新的教学模式的挑战,并积极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进步,为成为一个具有教学智慧、有良好的敏感度的优秀教师而不懈努力。

  (二)重新定位教师的课堂角色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解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教师讲解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知识的接受是主要目的,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有所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并不代表就弱化教师的作用。教师以多重身份参与到课堂中,具体表现在:课前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学案;组织学生有序的课堂自学、小组学习活动,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反馈纠正;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三)明确教师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性
  
  目前大部分教师对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程序已经非常熟悉,但操作时模仿得多,深入思考得少,课堂有形而无神,出现问题较多,没有理念中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对其理论内涵的理解,教育教学能力仍需提高。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本体性知识,还应该拥有丰富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只有这样,在课堂中教师才能更好地调控课堂,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

  作为教师应多读教育类书籍,接触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便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珍惜学校为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观摩课堂的机会;积极反思,关注课堂上每个意外的发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不断总结。反思传统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学生学习的问题;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在读书、学习后写好反思体会,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丰富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师应掌握具体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学策略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有效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非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要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真正有效,教师应掌握以下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意识、能力

  目前大多数教师认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是促进知识掌握的途径,较少涉及对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意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是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目标,但同时其实施又是以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能力为基础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目标,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能够走得更远,教师的负担才会真的减轻,也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关键。

  1、作为教师,可采取下面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学。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愿意学。创设情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主动地学习。创设情境应从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教材特点,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如果不能很好地设计情境,反而不能帮助学生问题的解决,不能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向学生传授具体的自主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学生现有的学习方法的限制。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更容易获得成功。因为模式的转变,刚开始使用这种模式教学时,会有难度。为了让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需渗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怎样预习,怎样复习;并对学习方法进行示范,告诉学生预习时标记出自己不明白的内容,查阅课本注释或电脑查询自己不会的内容,或向他人求助,并做好笔记。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断尝试运用学习方法,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有效学习打好基础,提高学生自学效率。

  (3)监督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监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对学习内容自我思考,自我判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会预习,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倡导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解决存在的疑虑和遇到的学习障碍,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强化与自我反思。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

  学生如果缺乏合作意识,就不会踊跃加入小组合作;学生如果不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就容易引起合作混乱,合作任务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行为:给学生做好合作的榜样、发现合作中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启发学习深化。

  适度的竞争能够促进合作学习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入竞争学习的项目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已经适应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1)创建小组文化,合理划分小组,明确成员分工,确定各自的小组合作目标都可以起到帮助作用。小组学习是以小组成绩为主要依据的,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有责任为小组的发展贡献力量。

  (2)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提高学生合作技能。在合作时,许多学生并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与他人进行交流协作,需要加强指导培训。教师可从一些基本的合作技巧入手:

  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倾听别人的发言,怎样和组内同学一起学习相处。合作学习过程中,按分工,各司其职;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发现别人见解的独到之处及见解中的问题;有问题先同桌内解决,再到 4 人小组 8 人大组;交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善于问问题等。

  (二)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

  1、导学案的设计
  
  (1)精选难度适宜的自主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内容。为了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自主互助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内容。同时,关注到学生的个别差异,积极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信心。导学案内容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即能完成任务。如果太难,学生付出很大的努力,也不能完成任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太易,学生不需要很大的努力,就完成了任务,不能激发学生思考。设计的内容,优生大部分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困生大部分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完成;不设计通过学生学习,教师讲解也不会的内容,否则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学习。

  (2)注意与教案的区别,更不能做成习题集。教师要在分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使用具体清晰的行为动词描述学习目标,用贴近学生能够理解水平的语言组织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开头,教师需设置情景问题,引导学生更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问题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并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开放性。

  (3)导学案应该与教材结合,是相互补充,不能课本或教参的简单相加。

  2、导学案的使用
  
  (1)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教师需根据学科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在教学的前一天“发给学生导学案”,也可以上课前发放。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要求独立或合作完成导学案内容,严禁抄袭他人,造成学习依赖性。

  (2)贯穿教学全过程使用,发挥其导学作用。如果是统一印发的导学案,则要结合老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二次备课,有所删减、添加,使之符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要对学生使用情况及时跟踪反馈,给出指导意见。

  (三)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在有些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讨论热烈,但实际上教学效果差。这是因为在学习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基础。据调查,55%的学习小组依据座位和成绩前后自然组成,分组不够合理,组员也不够清晰自己的职责分工。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受到了限制。

  为了让合作更有效,教师可以这样做:

  1、科学地划分小组

  科学地划分小组,有利于小组活动的互补性,评价公平的基础。“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组划分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谓“异质” 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 2 至 8 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13]

  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往往不同,有很多类型,因为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男生更倾向于竞争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分组时,一定得注意男女生的搭配比例。因此,教师在划分小组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搞好对学生的调查,摸清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并吸取不同教师的意见。在分组时需平衡每个小组学生成绩优、良、中、差的比例,性别比例,并注意学习能力,习惯,个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这就为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打好了基础,为小组的公平竞争提供了前提条件。

  2、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在调查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 39%没有明确的分工。这样容易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很多同学无所事事,参与不主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了每个组员的个人责任,会让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有利于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参与积极性。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各司其职,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的职责分工应更好地适应每个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并完成自己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再进行职责轮换,让学生体验到不同角色的不同责任,具有小组的整体感和荣誉感。

  其中,小组长的确定是小组职责分工的首要任务。小组长是小组学习的领头雁,在大班额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小组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他在学生群体中的同伴效应有时比老师的作用还要大。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根据学生特点确立小组长后,首先,帮助小组长树立威信,让同学们乐于接受组长的协调与安排;其次,职责培训,让小组长明白自己在小组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知道怎样组织、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

  (1)根据自己的发现,为老师对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献计献策,并向学生做好传达工作。

  (2)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有规则参与。如:有问题的大胆发言,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别人的问题,分析自己的问题。

  (3)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合作交流率先垂范、灵活协调,督促小组成员更好地合作。如:当无人发言时,组长应带头提出问题,发挥模范作用;对于积极参与交流学习的,提出问题的,回答正确的同学提醒记录员及时记录;当学习中出现争吵,意见分歧时,做好评判和协调工作。

  3、在合作中,教师应有的作用

  在调查中 58%的学生因为没听明白老师说的内容而不参与小组的讨论。教师应使用清晰的语言组织教学活动,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与指导。

  在学生的思维受限时,启发引导,而非直接告知答案;在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制止,拉回学生的思绪;当学生没有认清学习任务时,要再次耐心说明,让学生快速投入学习;肯定鼓励学生好的表现。

  4、处理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

  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在独立学习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更有目的性地参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对自主学习的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考虑问题的时间,而不是给出任务就讨论、合作。

  (四)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

  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能对学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上,我们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课堂调控能力的又一大挑战。

  1、转变评价观念

  课堂评价能够导向、调节、诊断、鉴别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评价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励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正面强化,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消极作用。教师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而且语言要有艺术性和针对性。

  2、遵循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不让教师一人的评价定乾坤

  采用教师评价,个人自评,学生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相结合。这样个人自评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收获或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组内互评能让学生更多的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更好审视自己,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组间互评可以促进组间的合理竞争。教师不仅重视对各个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情况的整体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个人学习的诊断与鼓励。教师需定期对合作小组和个人进行评分评奖,激励学生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

  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包括学习积极性,学习参与程度,提出问题的质量,对小组学习的贡献,学习技巧、进步程度等方面。这样学生就能从知识,技能,情感等不同的角度,得到鼓励和帮助,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对学习困难生等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应侧重学习态度的评价,如学习积极性,学习参与度,问题意识等,让他们也感受到被评价的喜悦。更应注重对学生进步的评价,小组最终评分必须包括进步分,鼓励人人进步,对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

  4、评价标准的多样化

  小组间使用相对性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小组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组内学生互评和个人评价更多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感受进步的喜悦,有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对学习困难生等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也应侧重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

  5、评价方法

  根据以上评价原则,为便于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给组内每个学生编号,组间相同号码的学生学习情况相当。对不同号码的学生评价内容不同,但以相同的成绩计入小组得分。我们可以采用评价表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并记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1)小组课堂表现记录表。此表是教师对学生当堂课表现的评价,设置在黑板左边。上课教师利用计分表做好小组竞争积分,并将分数计入小组评价。在黑板前展示满分计 2分,及格计 1 分;对其他同学的展示进行补充、点评精彩的计 1 分;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或敢于质疑的计 1 分;当堂检测中,满分的计 2 分,及格的计 1 分;课堂上能解答其它组提出问题的计 2 分;认真积极突入学习的小组得 2 分等等。教师的个性化评价可得 1 至 3 分。例如“3 号同学回答得三分”,“5 号”同学上黑板做题,“小组讨论后,老师抽查,抽查的结果代表小组的成绩”, “举手多的小组得到抢答机会”等等。每节课的优胜小组,所有组员可酌情加 1-2 分,计入课堂表现。
  
  (2) 学生课堂表现记录表。学生课堂表现记录表每组每周一张,在记录栏内划“正”,一天一统计,周末进行汇总。(3)学生课堂评价月汇总表。每月对学生课堂评价进行汇总,折算后计入当月综合素质评价。小组长将各学科的课堂学习评价记录任务分配给组内同学。1 号负责语文,2号负责数学,3 号负责英语……以此类推。对于评价记录表的使用,鼓励各小组之间互相监督,并一月一公布,尽可能保证公平公正,提高小组及学生个人的学习积极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