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姑苏区初中学生体质现状分析
3.1.1 姑苏区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总体评价
表 9 显示:姑苏区初中男、女生的优秀率分别为 7.49%、6.48%,良好率分别 为49.24%、50.26%,及格率分别 26.42%、34.66%,不及格率分别为 16.85%、8.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的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比例为 25%、50%、23%、2%,从姑苏区初中学生取样结果统计来看,姑苏区学生体质健康良好率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基本吻合,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优秀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相比差距很大,说明姑苏区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国家标准存在明显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体质基础存在差异;家庭生活条件的差异;后天对体育锻炼认识上的差异等。
表 10 中显示:各年级男、女生不及格率均体现为随着年级的提高而下降,说明学生随着不断学习,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断提高,在掌握好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身体健康。从表中可以看出,男女生优秀率则显示两头少中间多的情况,说明中学体育课对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表 11 显示:初二年级男生成绩最好,初一男生成绩最差。初二年级总体成绩好于初一、初三年级总体成绩,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初一年级学生对测试项目与标准认识不是很清楚,初三年级学生面临中考压力,学业负担较重,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有关。女生成绩要好于男生成绩,这与《标准》( 2007 版)评价指标有关,男生标准相对较高。
3.1.2 姑苏区初中学生身体形态的现状分析
身高、体重、身高标准体重和身体密度指数(BMI)是反映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评价学生身体匀称度以及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 ,同时也对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产生影响。
身高标准体重是将身高和体重综合起来,以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分布,确定学生的体形匀称度,可反映学生是营养不良、正常体重,还是超重和肥胖。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而且测量方法简便易行。通过评价可以指导受试者合理的饮食、合理锻炼。
3.1.2.1 姑苏区初中学生身高的现状分析
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纵向生长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表 12 中可以看出,男生、女生的平均身高均呈增长趋势,初一男生是 159.03cm,初二男生是 165.43cm 和初三男生173.25cm;初一女生是 156.74cm,初二女生是 160.00cm 和初三女生 162.31cm,且男生增长幅度大于女生。
研究表明:学生的身高变化与下面 3 个因素有关。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符合人类身高变化呈上升状态很正常;2、生活生平的提高;3、学生个人或家庭对学生自身身高的重视。
3.1.2.2 姑苏区初中学生体重的现状分析
体重是反映人体围、宽、厚度及重量的整体指标。从表 12 中可以看出,男生、女生的平均体重均呈增长趋势,初一男生是 50.93kg,初二男生是 54.83kg 和初三男生60.94kg;初一女生是 46.24kg,初二女生是 50.64kg 和初三女生 52.61kg,且男生增长幅度大于女生。
研究表明:学生体重变化与以下因素有关。1、社会风气。大家对美的误读-“瘦为美”,“骨感美”,“苗条美”.2、生活节奏和学习条件的变化 3、学生的饮食习惯等。
3.1.2.3 姑苏区初中学生身体质量指数的现状分析
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 ,英文为 BodyMassIndex,简称 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通过分析发现,姑苏区初中学生的 BMI分布如(表 12):初一男生 20.14、初二男生 20.03、初三男生 20.30;初一女生 18.82、初二女生 19.78、初三女生 19.97.有专家建议,中国人体重指数的最佳值应该是 20 一22, BMI大于22.6为超重,BMI大于30为肥胖。26男生BMI大于22.2-26.0为超重,BMI大于 26.1 为肥胖;女生 BMI大于 21.8-25.1 为超重,BMI大于 25.1 为肥胖。27从表中可以看出,姑苏区初中生身高体重指数(BMI)均值男生、女生均在正常水平范围内,说明姑苏区初中学生身体形态基本属于正常水平。
3.1.3 姑苏区初中学生身体机能的现状分析
肺活量是反映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受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的影响较大,胸廓呼吸肌也对其有影响。“肺活量体重指数是用体重来校正肺活量以消除体格因素对肺功能的影响,即所反映的肺活量是客服体重负荷后的体现,更能真实的反映肺功能的实际水平”.26
表 13 显示:男生总体肺活量比女生高出 740.17ml,体重高出 5.74kg,肺活量体重指数高出 7.72,说明性别差异对肺活量同样有较大影响。男、女生肺活量平均值均成增长趋势,体重同样呈增长趋势,这一点比较符合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说明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心肺功能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作为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引起高度的重视。
3.1.4 姑苏区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分析
身体素质,通常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28身体素质一般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 版),在测试、研究过程中分别对应选取 50m 跑、立定跳远、800 米(女)/1000米(男)三个项目。
表 14 显示: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身体素质(女生 800 米、男生 1000米、立定跳远、50 米)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唯有初三女生 800 米比初二女生 800 米成绩略有下降。说明姑苏区初中学生身体素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不过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目前只是良好水平,整体水平不是很高,可能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锻炼的内容等因素有直接联系。
3.1.4.1 姑苏区初中学生耐力素质的现状分析
耐力素质主要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表 15 显示:姑苏区初中学生耐力素质及格率以上水平一般,仍有部分学生难以达到及格要求。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机体抗疲劳能力和恢复能力处于一般水平,部分学生耐力素质较差。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原因为:
1、学生的兴趣爱好,2、教学内容的安排,3、科学的锻炼方法等。
3.1.4.2 姑苏区初中学生速度素质的现状分析
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即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快速反应、快速完成动作、快速移动的能力。 50m 跑是国际上通用的测试项目,通过测试反映人的速度素质。”28
表 16 显示:初一年级学生 50 米跑优秀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级,初三女生不及格率明显上升。说明姑苏区初中学生速度素质虽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所增长,但问题也相当突出。研究表明:主要与学生的认知、参与测试的态度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锻炼的时间有着直接关系。
3.1.4.3 姑苏区初中学生立定跳远素质的现状分析
立定跳远主要测试学生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腿部力量和身体协调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立定跳远项目“作为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的运动项目,提升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主要是测量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同时是对学生身体协调能力与身体发育水平的综合素质的评价” .28
表 17 显示:男生总体优秀率 13.02%,女生总体优秀率 16.63%,男生优秀率明显低于女生。男生不及格率是 13.06%,女生不及格率是 4.83%,男生不及格率明显高于女生不及格率。说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中对下肢力量练习较少,2、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少,3、学生自身的认识不够,4、男生的评价标准较高等。
3.2 姑苏区初中学生体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都影响人的体质健康。本文主要从后天因素(学生对体质测试的态度、营养状况、体育锻炼情况、家庭因素、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因素等)进行分析。问卷第一项是学生最近体质测试的成绩,据此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分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另外,从对体质测试的态度、营养状况、体育锻炼情况、家庭因素、日常生活习惯因素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3.2.1 测试时态度对结果的影响
中学生对体质测试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问卷第二部分对学生态度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 48.2%的学生体质测试时积极性一般,30.5%的中学生不积极。调查结果显示 39.35 %的学生在进行体质测试时没有尽最大努力,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3.2.2 营养状况的影响
3.2.2.1 饮食结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学生正常发育的主要问题是膳食结构不合理,长期营养不良或营养不当,以及偏食、偏嗜等,这些都会使人体内某些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体质,甚至引起疾病。29饮食偏肉食类会导致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积聚过多而产生超重和肥胖,偏素食类会导致体重较轻和营养不良。
表 19 显示:偏肉食类占 34.74 %,偏素食类的占 45.55 %,说明中学生偏食现象普遍。从性别上来看,男生偏肉食类占 44.82 %,高于女生的 24.65 %.女生偏素食类占 52.35 %,高于男生的 38.75 %,差距较大。男女生饮食结构的差异是造成部分男生超重、肥胖及部分女生营养不良的原因。
3.2.2.2 食欲的影响
食欲水平反应了人对食物的兴趣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体质下降、生病或心情差往往导致食欲不振,长期食欲水平较差会造成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表 20 显示:食欲水平好的占 37.55 %,一般的占 58.37%,差的占 4.08 %.对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类不同体质健康水平学生的食欲状况比较发现:体质健康状况优和良的学生食欲好的占 28.74 %,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的学生食欲好的只占 2.59 %,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另外,体质健康水平测试优和良的学生食欲差的占 0.79%,而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的学生食欲差的占 2.69 %,差异也非常显著。
3.2.3 体育锻炼的影响
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次数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同的。作者从学生每周锻炼的次数、锻炼的强度、锻炼持续时间 3 个方面来分析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3.2.3.1 周锻炼次数
每天运动和隔天运动一次,肌肉力量增长效果一样,以增进健康、保持体力为目标的体育锻炼,每周锻炼 3~5 次为好。30
表 21 显示:2.78 %的学生周锻炼次数为 0 次,78.8%的学生周锻炼次数是 1~2 次,15.93%的学生周锻炼次数为 3~4 次,2.49%的学生周锻炼次数为 4 次以上,并且从表中可以看出男生要好于女生。由此可见除正常的学校体育课和活动课外,多数学生没有自主锻炼的习惯。
3.2.3.2 体育锻炼强度
强度小于最大强度 50 %的运动没有锻炼效果,大于 80 %的属于大强度,锻炼时运动强度适宜范围一般在 60 %~70 %之间,感觉比较累才能达到有效锻炼。31
问卷第三部分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后是否感觉累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非常累的占 12.87%,比较累的占 47.82 %,不太累的占 31.45%,没感觉的占 7.86 %.由此看出,未达到有效锻炼的达 39.31 %.
3.2.3.3 锻炼持续时间
要达到增强心脏功能的目的,每次锻炼 20 min~60 min 耐力项目比较适宜,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刺激比较充分,易提高心肺耐力水平,且不易引起关节损伤,要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则最好每次锻炼至少 1 h.
表 23 显示:79.69%中学生的活动持续时间集中在 0.5h ~1 h,只有 16.83% 中学生活动持续时间在 1 h 以上,因此多数中学生的锻炼时间达不到有效锻炼的时间,未能起到提高心肺耐力水平的效果。
3.2.4 家庭因素的影响
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子女的宠爱带来了健康、教育、心理、生理和品德上的问题。家长只关注文化课成绩,不关心体育成绩,产生了误导,中学生普遍忽视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3.2.4.1 家庭对学生培养经济投资调查
问卷第四部分对家长对子女培养主要经济投入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智力投资55.8% 、营养投资32.6% 、体育投资 5.91%、其他5.69% .从表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经济投入主要是智力开发和营养上,对体育的投资相对较少,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又不缺营养就足够了,参不参加体育活动无所谓,殊不知这是以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的,是不可取的。
3.2.4.2 父母参与孩子锻炼情况调查
表 25 显示:偶尔陪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占 66.2%,从不陪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占 7.7%,经常陪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占31.4%.可以看出68.6%的学生家长平时很少参与孩子的体育活动,尤其当前社会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没有家长的陪伴孩子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2.5 日常生活习惯因素的影响
3.2.5.1 睡眠情况
表 26 显示:样本总体有 33 人睡眠在 6 个小时以内,占 3.3%;357 人睡眠在 7小时左右,占 35.6%;有 486 人平均每天睡眠在 8 个小时,占 48.4%;只有 128人能达到医学睡眠标准 9 个小时,占 12.7%.纵观中学生睡眠时间,随着中学生年级的增长而递减。睡眠主要作用是为保护身心健康,使大脑和全身获得消除疲劳的机会;同时也为身体积蓄新的能量,补偿消耗的能量。可见睡眠是何等重要。
睡眠不足不但直接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调查情况不难看出,姑苏区初中学生睡眠情况不理想,达到每天 9 小时睡眠的紧紧只有 12.7%,初三年级的占比为 0%,说明学业压力过大,大家都在抓紧时间赶进度,抓学习,殊不知这种学习效率非常低下,代价是损害了学生身体健康。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研人员研究了 30 多名健康的青年男女,其中一部分人每晚睡眠不足 6 小时,作为睡眠不足组;其余人睡 7~8 小时,作为睡眠正常组,观察后得出了最新结论:睡眠不足组体内胰岛素不能正常地使葡萄糖进行代谢,因而可能发展成为肥胖。333.2.5.2 上学方式。
表 27 显示:目前姑苏区初中生中有 14.8%的学生采取步行的方式上学、放学;有 56.5%的学生采取骑车的方式上学、放学;有 18.3%的学生采取公交的方式上学、放学;有 10.4%的学生采取骑车的方式上学、放学。上学方式的不同随着年级的变化也有小幅变化,与学生学习压力不无关系。
不同的上学方式可以在上学、放学路途中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体运动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代替了例如步行、骑车等传统出行方式,社会的进步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也是很多“文明病”日益增多的元凶之一。由于路程远近、家庭条件、安全等因素的考虑 ,如今学生的上学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
3.3 姑苏区初中学生体质发展的对策研究
3.3.1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 7 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问题,引发我国高层关注,从而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 号),意见表明中央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通过 5 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5有学者称此文件是一个较为详细的指导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其中要做的事情多达 60 余项。目前,关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 年修订)》已经颁布,各级政府、领导应深入学习实施中央 7 号文件的同时,学习教育部教体艺【2014 年】5 号文件,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体质的测试和研究工作,要求上报数据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全方位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尽快扭转学生体质下滑的不利局面。
3.3.2 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是教育和体育部门的事情。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首要的是提高全社会对此事的认知度,要积极宣传学生体质健康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的根基。大量事实证明,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品德再好、学问再大,也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从家庭而言,现代社会家庭的主要存在模式是以核心家庭为主,核心家庭指夫妇双方或其中一方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形式成为时代主流的同时,意味着独生子女现象的不断增多,传统中国家庭溺爱的教育方式和父母望子成龙,希望子女将满门心思都花在学习上而不管其他的心态(比如:孩子的营养状况、课余时间的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支持和陪伴等) ,使得父母放松了对独生子女在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方面的教育,独生子女怕苦、怕累的现象十分普遍。
从学校而言,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体质的增强,首先取决于学生的锻炼意识,而良好的意识来源于对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 ,愈来愈强调项目的趣味性和学生的爱好,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要防止学生单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出发,而忽视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忽略了因又苦又累而导致他们所不喜欢的,但对健康却非常重要的诸如 05 年学生大幅度下降的耐力素质等项目的练习。
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把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科学的体育意识,把“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到实处。
3.3.3 切实改革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设计课程方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多年来的改革,遭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甚至有学者称,改革的这些年正好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较大的几年,无论是巧合还是有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体育课改理念虽好,但教学无从着手;体育课改内容颇丰(重视学生运动参与、忽略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导致运动负荷,运动量相对较低),但却不知所教;体育课改目标全面,但却无法评价。
因此,体育课程改革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和基础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便于学校、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的课内、课余一体化的课程方案,使学生能熟练掌握 1~2 项锻炼身体的体育技能并养成习惯。
3.3.4 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的评价导向不准确,导致学生升学压力很大,中考招生只注重学生分数,学校、家长、学生不得不把过多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中,而一些实践性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被视为不重要的学科,轻易被挤占,轻易被削减,即使上足课时,也是质量欠佳。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体质下降也是必然。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学校要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保证中学生的睡眠质量,并且要有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放松时间。家长要转变观念,在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同时,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给予更多的重视,保证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足够的休息和放松时间。社会要给与支持和理解,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的孩子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能够正常地呼吸新鲜空气,阳光快乐的生活。
3.3.5 进一步完善体育中考制度,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中考加试体育并把考核分数纳入中考升学总分始于1992年,经过20几年的发展,由最初的指定项目到今天的必测、选测项目可以说是一大进步。总分设置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总分 40 分(平时成绩 10 分,现场考试 30 分)。从苏州市近年来中考成绩均分来看,学生体质应该是很好的,均分达到 39.60 以上,可以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很高,中考体育切实对学生体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初一、初二年级体育教学不够严谨,甚至出现“放羊课”,初三迫于中考压力,老师、家长、学生突击练习,短期内达到中考要求,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完善体育中考制度。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设置测试项目,确定每个考生必考一项,选考两项或三项。(必考项目为男 生1000 米跑,女生 800 米跑;选测项目依据《标准》由市级教育部门测试前两个月确定,原则上与上一年度测试项目有所区别)首先,就必考项目--男生 1000 米跑,女生 800 米跑而言,耐力素质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重要指标,并且初中生在该项目上往往表现出较差一面。所以,1000 米和 800 米可以作为一个硬性的必考项目。
其次,对于选考项目的选择,选择权不能放给学生,因为学生一旦有了选择的余地,在初一阶段就确定自己的考试项目,就会在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甚至导致出现考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课堂教学中考弊端,这对学生的全面性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选考项目的选择权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掌握,且教育行政部门应在临考试前两个月公布本年度的选考项目,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平时的体育学习,才能够全面发展学生体质,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