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姑苏区初中学生体质发展的对策研究
3.3.1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 7 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问题,引发我国高层关注,从而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 号),意见表明中央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通过 5 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5有学者称此文件是一个较为详细的指导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文件,其中要做的事情多达 60 余项。目前,关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 年修订)》已经颁布,各级政府、领导应深入学习实施中央 7 号文件的同时,学习教育部教体艺【2014 年】5 号文件,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体质的测试和研究工作,要求上报数据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全方位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尽快扭转学生体质下滑的不利局面。
3.3.2 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氛围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是教育和体育部门的事情。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首要的是提高全社会对此事的认知度,要积极宣传学生体质健康是我们整个民族健康的根基。大量事实证明,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品德再好、学问再大,也难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更谈不上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从家庭而言,现代社会家庭的主要存在模式是以核心家庭为主,核心家庭指夫妇双方或其中一方与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形式成为时代主流的同时,意味着独生子女现象的不断增多,传统中国家庭溺爱的教育方式和父母望子成龙,希望子女将满门心思都花在学习上而不管其他的心态(比如:孩子的营养状况、课余时间的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支持和陪伴等) ,使得父母放松了对独生子女在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方面的教育,独生子女怕苦、怕累的现象十分普遍。
从学校而言,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体质的增强,首先取决于学生的锻炼意识,而良好的意识来源于对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 ,愈来愈强调项目的趣味性和学生的爱好,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要防止学生单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出发,而忽视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忽略了因又苦又累而导致他们所不喜欢的,但对健康却非常重要的诸如 05 年学生大幅度下降的耐力素质等项目的练习。
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把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科学的体育意识,把“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到实处。
3.3.3 切实改革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设计课程方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多年来的改革,遭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甚至有学者称,改革的这些年正好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较大的几年,无论是巧合还是有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体育课改理念虽好,但教学无从着手;体育课改内容颇丰(重视学生运动参与、忽略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导致运动负荷,运动量相对较低),但却不知所教;体育课改目标全面,但却无法评价。
因此,体育课程改革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和基础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便于学校、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的课内、课余一体化的课程方案,使学生能熟练掌握 1~2 项锻炼身体的体育技能并养成习惯。
3.3.4 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的评价导向不准确,导致学生升学压力很大,中考招生只注重学生分数,学校、家长、学生不得不把过多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中,而一些实践性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被视为不重要的学科,轻易被挤占,轻易被削减,即使上足课时,也是质量欠佳。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体质下降也是必然。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学校要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保证中学生的睡眠质量,并且要有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和放松时间。家长要转变观念,在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同时,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给予更多的重视,保证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足够的休息和放松时间。社会要给与支持和理解,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的孩子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能够正常地呼吸新鲜空气,阳光快乐的生活。
3.3.5 进一步完善体育中考制度,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中考加试体育并把考核分数纳入中考升学总分始于1992年,经过20几年的发展,由最初的指定项目到今天的必测、选测项目可以说是一大进步。总分设置也在不断变化,目前总分 40 分(平时成绩 10 分,现场考试 30 分)。从苏州市近年来中考成绩均分来看,学生体质应该是很好的,均分达到 39.60 以上,可以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很高,中考体育切实对学生体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初一、初二年级体育教学不够严谨,甚至出现“放羊课”,初三迫于中考压力,老师、家长、学生突击练习,短期内达到中考要求,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完善体育中考制度。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设置测试项目,确定每个考生必考一项,选考两项或三项。(必考项目为男 生1000 米跑,女生 800 米跑;选测项目依据《标准》由市级教育部门测试前两个月确定,原则上与上一年度测试项目有所区别)首先,就必考项目--男生 1000 米跑,女生 800 米跑而言,耐力素质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重要指标,并且初中生在该项目上往往表现出较差一面。所以,1000 米和 800 米可以作为一个硬性的必考项目。
其次,对于选考项目的选择,选择权不能放给学生,因为学生一旦有了选择的余地,在初一阶段就确定自己的考试项目,就会在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甚至导致出现考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课堂教学中考弊端,这对学生的全面性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选考项目的选择权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掌握,且教育行政部门应在临考试前两个月公布本年度的选考项目,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平时的体育学习,才能够全面发展学生体质,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