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 2009 年南非联合会杯足球赛 16 场比赛和 2013 年巴西联合会杯足球赛 16场比赛中出现的前场定位球为研究对象。前场定位球包括前场 35 米以内的任意球,角球,点球,界外球。
2.2 研究方法
为了达到我们探究第六届与第七届联合会杯前场定位球的进攻特点,根据本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通过查阅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硕士论文数据库,以及国际足联官方网站,了解前场定位球的研究现状,采用其中适合的研究方法。
2.2.2 录像观察法
录像观察法是本文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自己观察,反复校对比赛的实况录像,根据正确的统计方法,得出相应的统计数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所需要的数据。
2.2.3 数理统计法
对通过录像观察得到的所需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统计对比分析,得出数据之间的相同与差异,为本文最终的结论提供充足的依据。
2.2.4 逻辑分析法
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演绎推理,成文更有条理。
2.3 相关概念的界定
2.3.1 概念
前场定位球包括:前场任意球,角球,点球和界外球前场定位球的进攻战术:当比赛中出现“死球”,进攻方重新开球,再次组织进攻的战术方法。
直接射门:进攻球员利用任意球直接选择射门。
战术配合:分为短传配合重新组织进攻进而射门和长传战术配合进而射门。
战术角球:在前场角球区附近通过2-3人的短传配合从而重新组织进攻,制造射门威胁。
长传角球:主罚球员直接将球长传至比赛的危险区域,制造射门威胁。
完美角球:主罚球员发出角球后,本方球员抢到球的第一落点称之为完美角球。
2.3.2 场区划分
根据国际足球联合会对场地区域的划分标准,长 105 米,宽 68 米为世界杯比赛场地的标准尺寸,又将整个足球场分为前场,中场,后场三个区域。参照李卫的《第四届与第五届女足世界杯足球赛的定位球进攻效果的统计与分析》(2008),将前场 35 内的区域进行如图 1 的划分,以便在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中表达更佳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