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足球赛前场定位球进球数据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09 共1118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现代足球前场定位球先进理论与战术分析
【第2部分】世界级比赛中前场定位球研究前言
【第3部分】前场定位球研究方法
【第4部分】 足球赛前场定位球进球数据分析
【第5部分】国际赛事中前场定位球相关技术研究结论、建议及参考文献

  3 结果与分析

  3.1 前场定位球进球数据分析

  3.1.1 前场定位球进球总数据统计

  

  由表 3 数据统计可知,第六届南非联合会杯足球赛总进球数之和为 44 个场均进球 2.75 个,2013 年巴西联合会的总进球数之和为 68 个,场均进球为 4.25个,反映了联合会杯进球数量普遍偏多的赛事特点,进球数量之多又说明首先联合会杯的赛事影响力比不上世界杯,每支球队不把最终的结果为最终目的,是为了下一届世界杯这个最重要赛事进行热身,对自己的球队进行重新的定位,为接下来的赛前准备做重要参考,其次就是世界足球现在发展还不平衡,世界足球的重心还是在欧洲和南美洲,亚洲、大洋洲、中北美洲、非洲的足球水平还相对落后,它们成为了欧洲、美洲球队提高进球数的主要原因。

  巴西联合会杯比南非联合会杯进球数多了 22 个,说明巴西联合会杯在比赛中更注重进攻,比赛的强度一般,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洋洲冠军塔希提队主要是以业余球员组成和其他球队相比实力相差太大,塔希提队参加的三场小组赛总失球数为 24 个,这也成为巴西联合会杯比南非联合会杯进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前场定位球方面南非联合会杯总共攻进 12 球,占总进球数的 27.27%,巴西联合会杯总共攻进 26 球,占总进球的 38.23%,南非联合会杯前场任意球打进6 球,其占总进球数的 13.63%,角球攻入 3 球,其占总进球数的 6.81%,点球打进 2 球,占总进球数的 4.54%,通过前场界外球攻入 1 球,占总进球的 2.27%;巴西联合会杯前场任意球打进 8 球,其占总进球数的 11.76%,角球攻入 10 个,其占总进球的 14.7%,点球打进 4 球,占总进球数的 5.88%,通过前场界外球攻入 3 球,占总进球的 4.41%。各队在进攻当中更加注重了对定位球机会的把握,巴西联合会杯前场定位球比南非联合会杯多了 14 个,是其 2.17 倍;巴西联合会杯前场任意球进球数比南非多了 2 个,是其 1.33 倍;巴西联合会杯角球进球数比南非多了 7 个,是其 3.33 倍;巴西联合会杯点球进球数比南非多了 2 个,是其 2 倍;巴西联合会杯通过前场界外球发动进攻最终进球比南非多了 2 个,是其3 倍。两次对比分析可知巴西联合会杯无论在进球数还是在其所占的比重方面都远远高于南非联合会杯。

  3.1.2 两届世界冠军前场定位球进攻特点对比分析

  由表 3.1.2 数据统计可知,2006 年的世界杯冠军意大利队在南非联合会杯上小组赛没有出线,只踢了 5 场比赛,进了 3 个球,平均每场进球数为 1 个,在前场定位球方面没有进球;2010 年的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在巴西联合会杯上获得了亚军,踢了 5 场比赛,攻入 15 个球,平均每场进球数为 3 个,在前场定位球方面,攻入了 1 粒角球,通过界外球发动进攻攻入 2 球,定位球进球数占总进球的 20%,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两届世界冠军在参加两次联合会杯的比赛中前场定位球的进球数都低于各自参加的联合会杯赛事的前场定位球的平均水平。

  

  2006年的世界冠军意大利队参加南非联合会杯时球队正慢慢从 06年意大利“电话门”事件的阴影走出来,国内联赛水平的下降,以及像托蒂,卡纳瓦罗等老队员退出国家队,球队正处于新老交替的时期,致使参加本次联合会的意大利队实力大减,只在与美国队的比赛中攻进三球,其他两场比赛没有进球,在定位球方面前场有 7 次选择直接射门,三场比赛获得了 23 次角球却没有攻入一球,球队整体实力的下降是导致意大利队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2010 年世界冠军西班牙队是 2008 年 2012 年连续两届欧洲杯冠军和 2010 年世界杯冠军,正处于球队的鼎盛时期,但西班牙队的前场定位球平均进球率确低于巴西联合会杯的平均水平,这是因为西班牙的踢球风格属于层层推进,以地面配合为主,在前场定位球强点方面处于劣势。打进的三粒进球都是通过发地滚球的方式,再传递配合最终破门。

  3.1.3 两届欧洲冠军前场定位球进攻特点对比分析

  由表 3 数据统计可知,代表欧洲参加南非联合会杯的 08 年欧洲杯冠军西班牙队,参加了 5 场比赛,取得了 11 个进球,场均进球 2.2 个,最终获得季军,在前场定位球方面打入 2 球,并且这两粒进球全部是通过前场掷界外球的方式攻入的,占总进球数的 18.18%;代表欧洲参加巴西联合会杯的 2010 年欧洲杯亚军意大利队(西班牙获得了 2010 年的世界冠军和 2012 年的欧洲冠军,这种情况根据国际足联规定,由 2012 年的欧洲杯亚军代表欧洲参赛),参加了 5 场比赛,取得了 10 粒进球,场均进球 2 个,最终获得了季军,在前场定位球方面打入了 6粒,占总进球数的 60%,其中前场任意球,角球,点球分别攻入 3 个,2 个,1个,分别占总进球的 30%,20%,10%。

  

  通过两队的对比可知,两队参赛场数一样,取得名次一致,西班牙队比意大利队多攻入 1 球,但意大利队在前场定位球方面比西班牙队多打入 4 球,是西班牙队的 3 倍,在前场任意球,角球,点球方面西班牙队均无进球,意大利全面领先,西班牙队在通过界外球发动进攻最终进球方面打入 2 球,意大利队在前场定位球方面没有进球。参加南非联合会杯的西班牙队正处于球队的鼎盛时期,以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球员为主的西班牙队打法日趋成熟,在本届联合会杯上却在半决赛中意外负于美国队最终获得第三名,西班牙队在前场定位球方面由于自身身材的劣势,只通过界外球的地面配合打入 2 球,参加巴西联合会杯的意大利队正慢慢结束新老交替,球队正处于上升时期,在南非联合会杯上完全发挥了身材高大,抢点能力强的优势,定位球的破门能力使其在和日本,墨西哥以及乌拉圭的比赛中取得比赛胜利,和西班牙相比两队属于两种风格,西班牙属于技术流以地面配合为主,伊涅斯塔、哈维、法布雷加斯为其中的代表,2 粒通过界外球破门是其最好的证明,意大利属于身体对抗型,是传统欧洲球队的打法,比赛风格为防守反击,适合高举高打,长传冲吊,以巴洛特利、德罗西、皮尔洛为代表,打入的 6 个定位球进球由 4 个是 直接打门进球,2 个通过角球传中头球破门,定位球的进球直接决定了意大利比赛的胜利。

  3.1.4 两届南美洲冠军前场定位球进攻特点对比分析

  

  比赛,打进了 14 个球,平均每场比赛的进球数为 2.8 个,最终获得了本届杯赛的冠军,在攻入的 14 粒进球中包括 6 个前场定位球,其中包括 3 个前场任意球,2 个角球,1 个点球,分别占总进球的 21.42%,14.28%,7.14%;代表南美洲参加巴西联合会杯的乌拉圭队共参加 5 场比赛,打进了 14 个球,平均每场比赛的进球数为 2.8 个,最终获得了本届杯赛的第四名,在打入的 14 个进球中包括 5个前场定位球,其中包括 2 个前场任意球,2 个角球,1 个点球,分别占总进球的 35.71%,14.28%,7.14%,通过对两支球队的数据比较可知两支球队数据相差无几,在前场定位球方面巴西队只比乌拉圭队多了 1 个前场任意球进球,但从实际比赛来看乌拉圭打进的这 14 个进球中有 8 个是在与有绝大多数业余球员组成的塔希提队的比赛中打进的,相对而言,巴西队的 14 个进球更有说服力,两支球队在比赛风格方面基本一致,属于南美拉丁风格,身体强壮,脚下技术出色,最终巴西能获得冠军主要因为巴西队整体实力非常强大,三条战线都非常出色,没有短板,在与美国队的决赛比赛中,巴西队正是通过角球进攻打入了决定比赛的制胜球,定位球帮助巴西队在艰难的比赛中取得了胜利。

  3.1.5 两届亚洲冠军前场定位球进攻特点对比分析

  

  由表 7 数据统计可知,代表亚洲参加南非联合会杯的伊拉克队共参加了 3场比赛,攻入 0 球,代表亚洲参加巴西联合会杯的日本队共参加 3 场比赛,攻入4 球,平均进球数为 1.33,其中前场定位球打进 3 球占总进球数的 75%,前场任意球,角球,点球分别打入 1 球,由此可见前场定位球是了日本队进球的主要方式,也成为弱队打强队时获得进球的重要方式,伊拉克队在亚洲而言身体条件出色,但放在世界比赛中这个优势就不太明显,相比之下脚下技术和队伍整体实力的差距显现出来,比较两届联合会杯可以发现亚洲足球还远远落后与世界先进足球国家,不过亚洲足球的进步也是非常显着,在日本对意大利的巴西联合会杯中,日本队曾一度 2 球领先,但日本队大赛经验的不足最终意大利 4:3 取得了比赛的胜利,日本队在整体实力无法一时赶超世界的时候将重点放在了前场定位球方面,日本队出现了像中村俊辅、本田圭佑、香川真司等脚法出色的主罚任意球的球员。

  3.1.6 两届非洲冠军前场定位球进攻特点对比分析

  由表 6 数据统计可知,代表非洲参加南非联合会杯的埃及队,参加了 3 场比赛,打进 4 个进球,平均每场的进球数为 1.33 个,在前场定位球方面,通过角球打进 1 球,占总进球数的 25%;代表非洲参加巴西联合会杯的尼日利亚队,共参加了 3 场比赛,打进 7 球,平均每场比赛的进球数为 2.33 个,在前场定位球方面,通过角球打进 1 球,占总进球数的 14.28%,两支非洲球队的特点就是速度快,但身体和脚下技术交差,在前场定位球方面速度快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埃及队共获的 14 个角球,攻入 1 球,尼日利亚队共获的 16 个角球,攻入一球,两支非洲球队在处理前场定位球时由 29.62%的机会是通过地面的战术配合进行的,从而说明身体强壮,争顶能力强的队伍,在前场定位球的处理上可供选择的方案较多。

  

  由表 9 数据统计可知,两届分别代表大洋洲参加联合会杯的新西兰队和塔希提队,两队小组赛均为出线,只有塔希提队在对阵尼日利亚队通过角球打入一球,从两队的比赛中可以看出大洋洲的球队和世界其他各洲的实力差距非常明显,在比赛中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整场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只有在努力获得的定位球中可以给对手以压力,塔希提队共获得了 5 个角球,攻入一球,由此可见,弱队踢强队时,定位球的利用非常重要。

  3.1.8 两届中北美洲冠军前场定位球进攻特点对比分析

  

  由表 10 数据统计可知,代表中北美洲参加南非联合会杯的是美国队,美国队共参加了 5 场比赛,打入了 8 个进球,场均进球数为 1.6 个,获得了本届杯赛的亚军,其中在前场定位球进球方面攻入 2 球,占总进球的 25%,通过角球和界外球分别攻入 1 个进球;代表中北美参加巴西联合会杯的是墨西哥队,共参加了3 场小组赛的比赛,进球 3 个,场均进球 1 个,在攻入的 3 个进球中前场定位球进球 2 个,占总进球的 66.6%,这 2 个定位球进球包括 1 个点球和 1 个角球进球。

  由此统计可知点球球成为中北美洲球队通过定位球破门的主要手段,美国的足球文化不够深厚,主流的体育运动是橄榄球、棒球、篮球,相对足球却很少有人关注,但为什么在美国不太受关注的足球却能取得亚军的成绩呢?主要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实力雄厚,为足球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墨西哥的巴西联合会杯的表现可以看出,前场定位球应成为墨西哥队破门的主要方式,中北美洲的足球水平相对欧洲、美洲还是相对落后的,对于相对的弱队在打强队的时候,通过定位球破门已成为各队重点研究的方面。

  3.1.9 两届比赛东道主前场定位球进攻特点对比分析

  

  由表 11 数据统计可知,南非联合会杯的东道主南非队参加了 5 场比赛,打进 8 球,场均进球数为 1.6 个,在前场定位球方面共攻入 2 球,占总进球数的 25%,这 2 球分别通过点球和界外球破门,其各占总进球的 12.5%;巴西联合会杯的东道主巴西队参加了 5 场比赛,攻入 14 球,场均进球 3.57 个,最终获得了冠军,其中通过前场定位球破门 4 次,占总进球的 25.57%,通过前场任意球攻入 2 球,占总进球的 14.28%,通过角球攻入 1 球,占总进球的 7.14%,通过界外球打进 1球,占总进球的 7.14%,东道主球队的前场定位球数据和两届联合会杯的总数据对比可知,南非的前场定位球占总进球的比重比南非联合会杯所有参赛球队的比重低 2.27%,巴西的前场定位球占总进球的比重比南非巴西联合会杯所有参赛球队的比重低 12.66%,南非获得了南非联合会杯的第四名,巴西获得了联合会杯的冠军,巴西的前场定位球比南非多 2 个,巴西的前场任意球比南非多 2 个,巴西的角球破门比南非多 1 个,南非的点球破门比巴西多 1 个,界外球的破门两队各有 1 个,由此可知,通过界外球破门成为两支东道主球队定位球破门的共同方式,不过巴西的进球方式更加多样,进球数也更多。

  3.2 前场定位球进球时间分布特点分析

  

  由图 3 和图 4 对比分析可知,南非联合会杯前场定位球进球中,上半场进球6 个,下半场进球 5 个,加时赛进球 1 个,分别占总进球的 50%,41.67%,8.33%。

  从前场定位球进球密集时间分布来看主要出现在 2 个时间段 35-45min 和80-90min,分别打入 4 球,共 8 球,占前场定位球总进球数的 66.67%,从巴西联合会杯前场定位球进球分布表来看,上半场进球 10 个,下半场进球 14个,加时赛进球 0 个,分别占总进球数的 41.67%和 58.33%,下半场比上半场多进了 4 个前场定位球,从前场定位球进球密集时间分布来看主要出现在 2个区域 15-25min 和 60-70min,分别打入 5 球,共 10 球,占前场定位球总进球的 41.67%。从两届的对比来看,两届的前场定位球进球高峰期出现的不同,南非联合会杯进球高峰期出现在上下半场的最后十分钟,巴西联合会杯的定位球进球高峰出现在上下两个半场的中间部分,进球高峰期的分布时间段不一说明了两届杯赛的比赛对抗程度不一,南非联合会杯在上下半场的最后阶段定位球失球说明比赛中身体对抗比较激烈,最后阶段防守队员的体力下降比较严重,给了进攻队员以机会,而巴西联合会杯在身体对抗方面不如南非激烈,参赛队员的体力往往到了上下半场开始 20 多分钟,身体达到极点,进而进攻队员充分利用定位球破门,南非联合会杯在加时赛攻入了一粒定位球,比且直接决定了比赛的最终结果,进而可知定位球的制胜作用非常明显而巴西联合会杯共有两场比赛进行过加时赛,但都没有进球,最后通过互罚点球决定了比赛胜利,从上下半场和加时赛的体能分布来看加时赛队员的体能下降严重,想要组织起有效的进攻非常困难,易守难攻,这个时候前场定位球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

  3.3 定位球获得区域与进球对比分析

  对于足球场上的前场任意球而言,前场 35 米以内的任意球对进攻的影响更加重要,前场 35 米以外到中线这段区域的任意球主要处理方式是短传,重新开球组织进攻,所以本文重点研究前场 35 米以内的任意球的进攻特点。

  

  由表 12 可知,南非联合会杯在所有 16 场比赛中共产生了 129 次前场 35 米以内的任意球,共攻入 6 球,进球的概率为 4.65%,巴西联合会杯在所有的 16场比赛中共产生了 118 次前场 35 米以内的任意球,共攻入 12 个进球,进球概率为 10.17%。通过数据统计可知,南非联合会杯前场 35 米以内的任意球比巴西多11 次,但最终导致的进球却少了 6 个,可知南非联合会杯的各队之间的对抗强度非常大,使其在前场产生了激烈的拼抢,从而导致犯规数的增加,前场任意球的数量也相应提高,但是由于个球队都非常重视比赛的防守,注意力非常集中,从而减少了前场任意球失球的数量。从数据来看产生前场任意球最多的区域两届联合会杯一致,出现在 5 区,分别有 35 次和 28 次,导致 5 区出现前场任意球数量多的原因是因为 5 区是进攻方的右路,右路是大部分球队主要进攻的一条线路,各个球队右路的攻击实力都非常强,在进攻过程中右边后卫也会跟上参与进攻,但是当进攻受到破坏,由攻转守时,本方的右路就会出现比较大的空档,成为对方反击时的主要进攻突破区域,这时为了防止对方进一步构成威胁,补位的球员往往采取犯规的方式阻止对方的进攻,从而就产生了前场的任意球。从数据统计表可知,南非联合会杯主罚前场任意球并导致进球,进球数最多的区域出现在 7 区,巴西联合会杯出现在 6 区,分别攻入 2 球和 4 球。从而显现出前场 35米的 6 区和 7 区是前场任意球主罚的黄金区域,这个区域有一下特点,首先主罚时基本是正对球门,其次距离球门不是太远,适合直接射门。南非联合会杯 6区和 7 区共有 66 次前场任意球,直接打门的次数为 41 次,进球 2 个,巴西联合会杯 6 区和 7 区共有 55 次前场任意球,直接打门的次数为 44 次,攻入 5 球,在这个区域可以通过脚背正面抽射也可以通过脚背内侧踢弧线球威胁对方球门,为各队脚法出色的任意球大师提供了一次施展自己脚法的机会。

  3.4 前场定位球直接破门球的运行轨迹分析

  据统计南非联合会杯前场任意球直接射门的数量为 36 次,巴西联合会杯前场任意球直接射门的次数有 41 次,从数量上对比可知巴西联合会杯比南非多 5次,南非联合会杯通过前场任意球直接射门球的运行轨迹中有 25 次选择了高空球高过防守人墙选择射门,有 10 次选择球的运行轨迹与人墙高度重合,试图绕过人墙或穿过人墙,有 1 次选择低平球试图在人墙跳起防守时从人墙下穿过进而制造威胁,三种运行轨迹分别占总直接射门次数的 69.44%,27.78%,2.78%;巴西联合会杯通过前场任意球直接射门球的运行轨迹中有 32 次选择了高空球高过防守人墙选择射门,有 7 次选择球的运行轨迹与人墙高度重合,试图绕过人墙或穿过人墙,有 2 次选择低平球试图在人墙跳起防守时从人墙下穿过进而制造威胁,三种运行轨迹分别占总直接射门次数的 78.05%,16.67%,4.76%,从统计数据分析,在选择前场任意球直接射门时绝大多数的球员选择了高空球,选择地滚球的最少。从最终的进球效果看,南非联合会杯前场任意球选择直接射门共攻入4 球占全部前场任意球破门的 66.67%,其中有 3 个进球是通过高空球直接射门打进的,有 1 个球是通过低平球直接射门攻入的,分别占前场任意球直接射门进球数的 75%,25%,占前场任意球破门数的 50%,16.67%,巴西联合会杯前场任意球选择直接射门共攻入 5 球占全部前场任意球破门的 62.5%,5 个进球全部由高空球攻入。总体可以看出前场任意球选择直接射门并最终破门的主要以高空球为主,高空球可以高过人墙在球的运行轨迹上没有阻碍,干扰较少,但是高空球的难点在于在高过人墙防守之后在落到球门区域时如何能够下落,以低于球门才可能进球成功,需要球的运行轨迹和球的力量完美结合才可以绕过门将防守破门成功,在联合会杯中运用最多的是“落叶球”和“香蕉球”。足球在空中运行当中由于皮球瞬间发生形变和空气阻力的影响,球在飞行过程中左右摇摆,守门员很难判断球的准确路线并且带有急速下坠往往使门将措手不及,形象的称之为“落叶球”,“香蕉球”是弧线球的一种称呼,联合会杯多数进球都是通过弧线球攻入的,这种轨迹的任意球,在控制方面比落叶球容易控制,准确度较高,并且此项技术由来已久,技术比较成熟。前场任意球选择直接射门从统计数据看威胁性更高,但任意球选择这种方式的处理对主罚地点有严格的要求,从统计的区域看主要集中在 6 区和 7 区,两条边路选择长传传中的更多。在两届联合会杯足球赛中进攻方在处理前场定位球时,主罚队员会有意识的将球传到小禁区线和点球点的区域,球的飞行轨迹主要按主罚球员的踢球习惯为主,在罚球时会配合上 2-3 的掩护发球,这 2-3 名球员任意球的射门方式一般不一致,采取一拨一射或一踩一射的方式进攻起到干扰守门员的预期判断,在对方的防守人墙中往往混有本方的进攻球员,干扰防守球员的防守,进攻球员在对方的危险区域人数以 4-5 人为主,本方的后卫队员经常参与到前场的进攻中,后卫队员也成为争抢第一落点的主要球员,进攻球员在观察任意球发出后多数采取进攻球员同时启动,根据来球方向,可以采取全部顺向启动,全部逆向启动,顺向逆向分别启动,扰乱防守球员的防守,最终重点球员在其他球员的掩护下判断好球的最终落点,实施攻门或进行摆渡,为二次进攻创造更好的机会;在直接任意球方面主罚球员主要的目标放在球门的 1 区和 3 区,这个区域对于守门员来说是最难防的区域,即使拦到足球也担心进攻方的补射进球。

  3.5 角球进攻的对比分析

  3.5.1 第六届与第七届角球进攻的统计对比分析

  

  由表 13 可知,南非联合会杯通过角球共打入 3 个进球,获得了 157 次角球,进球数占获得角球次数的 1.91%,其中战术角球共 28 次,占获得角球次数的17.83%,没有通过战术角球进球,长传角球共 129 次,占获得角球次数的 82.17%,获得角球并抢到第一落点的成功角球共 98 次,占获得角球总次数的 62.42%;巴西联合会杯通过角球共打入 10 个进球,获得了 139 次角球,进球数占获得角球次数的 7.19%,其中战术角球共 21 次,占获得角球次数的 15.1%,没有通过战术角球进球,长传角球共 118 次,占获得角球次数的 84.89%,获得角球并抢到第一落点的成功角球共 77 次,占获得角球总次数的 55.40%;南非联合会杯比巴西联合会杯多 18 次角球机会,但进球数却比巴西联合会杯少了 7 个,在成功角球方面南非联合会杯比巴西联合会杯多 21 次,成功率比巴西联合会杯高 7.02%。

  通过对比可得,巴西联合会杯在获得角球次数少的情况下进球数却比南非联合会杯高,说明世界个强队正在更加注重角球机会的把握,角球具有曲棍球中的短角球之称,获得一个角球就好比半个进球,足可看出角球的重要性,据统计南非联合会杯获得的 157 次角球中,在主罚过程中站在对方禁区内的进攻球员有 3 人及3 人一下的共 19 次,4 名进攻队员的有 67 次,五名进攻队员的有 54 次,五名以上的共有 17 次,分别占总角球数的 12.1%,42.68%,34.39%,10.83%,巴西联合会杯获得的 139 次角球中,在主罚过程中站在对方禁区内的进攻球员有 3 人及3 人一下的共 17 次,4 名进攻队员的有 49 次,五名进攻队员的有 63 次,五名以上的共有 10 次,分别占总角球数的 12.23%,35.25%,45.32%,7.19%,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主要安排进攻队员的人数在 4-5 人,巴西联合会杯 5 名进攻队员的比率比南非联合会杯高出了 10.93%,说明各队在角球方面投入的兵力更多,对角球能够攻破对方球门更加重视,从攻受两端的人员数量对比,进攻队员与防守队员的人数基本维持在 1:2,很大可能的增加了进球的概率,高大并且头球好的后卫可以完全的投入到进攻当中,完成一次进攻,增加了角球的威胁程度。

  3.5.2 角球进球效率分析

  从角球的进球情况来看,南非联合会杯进攻球队成功抢到一点,并且最终导致进球的有 3 个,说明南非联合会杯所有的角球进球都是通过成功抢到第一落点最终破门,占完美角球的 3.06%,巴西联合会杯进攻球队成功抢到一点,并且最终导致进球的有 9 个,占角球总进球的 90%,占完美角球数的 11.69%说明进攻方发出角球之后能够最终进球,进攻方能够抢到 高 8.63%,在进球效率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进球方式来看,南非联合会杯攻入的 3 个角球,其中最终通过头球破门的有 1 个,通过头球以外的部位进球的有 2 个,分别占总进球的 33.33%和 66.67%,在 3 个进球中进攻球员通过抢到一点并且直接破门的有 1 个,通过抢到 1 点二次进攻破门的有 1 个,通过没有抢到一点最终进球的为 1 个。巴西联合会杯攻入的 10 个角球中,其中最终通过头球破门的有 6 个,通过头球以外的部位进球的有 4 个,分别占总进球的 60%和 40%,在 10 个进球中进攻球员通过抢到一点并且直接破门的有 3 个,通过抢到 1 点二次进攻破门的有 6 个,通过没有抢到 1 点而破门的有 1 个。从两届联合会杯的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可知在角球进攻中最终通过头球破门个数比通过身体其他部位破门的个数多,所以在制定角球的进攻战术时,应该选择那些身材高大,头球能力强的队员,这些球员在争取第一落点的时候具有很好的优势,可以决定球的运行轨迹,即使不能最终破门,但是为接下来的再次抢点包抄做好了基础,从抢到第一落点和没有抢到第一落点对最终进球的情况来看,在组织角球过程中第一落点的争抢意义重大。

  3.5.3 角球的跑位掩护分析

  在两届联合会杯比赛中角球进球表现出的主要特点就是当角球发出后进攻队员交差换位,制造禁区内的防守混乱,多数球员选择逆进攻方向跑位试图摆脱防守球员的贴身逼抢,然后助跑后高高跃起争顶头球,因为门将在禁区内的防守范围非常大,在门将出击时有意阻挠门将的顺利出击,可以很大的减轻进攻的压力,巴西联合会杯中争顶禁区的前点头球,将对方门将吸引到前门柱,然后摆渡到后点,使后门柱产生混乱,后点埋伏的球员伺机在混乱中将球攻进。对于球队整体身高并不占优势,例如西班牙队,日本队等,在这些球队处理任意球时很多时候选择短传角球,因为禁区内整体身高不占优势,如果盲目选择传中,第一落点很容易被对方抢到,予以破坏,使机会白白流失,选择短传任意球可以发挥其脚下技术出色的优势,球控制好之后,把禁区中的防守球员吸引出来,然后再斜侧 45 度传中,这时进球的几率会增加很多,在运用短传任意球时球员多以脚内侧传球为主3.6 点球进攻的对比分析。

  3.6.1 第六届和第七届联合会杯点球的进攻特点分析

  

  从表 14 的统计情况可知,第六届南非联合会杯各球队通过点球共攻入 2 个进球,两个进球出现的区域都是在 9 区,第七届巴西联合会杯各球队通过点球共攻入 4 个进球,2 个进球出现的区域在 7 区,2 个进球出现的区域在 9 区。两届联合会杯的点球进球明显的是分布在下路的 7 区和 9 区,通过其他区域破门的没有,足可以看出 7 区和 9 区是点球进球的两个容易罚进的区域,为什么容易从 7区和 9 区破门,主要因为主罚球员在罚点球时,如果将球罚到 7 区和 9 区,只需通过脚内侧推球就可以实现,这种脚法的踢球因为脚与球的接触面积大,并且是足球最基本的技术,对足球的控制更加有效,其次是因为守门员在跳起腾空到落地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只要发往 7 区和 9 区的球速相对够快,守门员是根本无法扑到的,相对来说发往 4 区和 6 区的半高球就比较危险,因为守门员省去落地的时间,所以更容易将足球扑出,而对于 1 区和 3 区,虽然守门员更加难以防守但对脚法的要求会更高,稍微控制不好容易将球打高或踢出半高球被守门员容易扑出,所以很少有球员选择这样的罚球方式,对于 2 区,5 区和 8 区,是守门员原本站的位置,在罚球的过程中需要先用假动作将门将骗过再打中路,所以风险很大。

  3.6.2 第六届和第七届联合会杯点球的进球效率分析

  第六届南非联合会杯共获的 3 个点球,最终破门 2 个,进球的概率为 66.67%,第七届巴西联合会杯共获的 9 个点球,最终破门 4 个,进球概率为 44.44%,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巴西联合会杯在点球方面获得的个数和最终的点球进球远远高于南非联合会杯,但是巴西联合会杯在主罚点球的效率方面却不如南非联合会杯,从技术方面分析,两届杯赛主罚球员在处理点球时主要运用了脚内侧推地滚球,这种脚法触球时与球的接触面积大,更容易控制足球,对于最终没有进球的几个点球,主要是球出脚时角度过大,从而偏出;从主罚队员的心态来看,南非联合会杯从全场的犯规次数和奔跑距离来说远远高于巴西联合会杯,说明比赛更加激烈,球员更加投入,在主罚球员面对点球时既不像世界杯那样压力巨大,也不像训练比赛一样过于轻松,自己的技术动作可以充分的发挥,最终效果较好,而巴西联合会杯出现的 10 个点球有 8 个发生球队领先的阶段,球员心态过于放松,最终罚点球时有些松懈,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实力。

  3.7 掷界外球的进攻特点分析

  从数据统计来看,南非联合会杯通过掷界外球最终导致进球的有 1 个,巴西联合会杯通过掷界外球最终导致进球的有 3 个,界外球成为了定位球破门的一个新的突破,从进球的球队来看南非联合会杯出现在美国对埃及的比赛当中,从两支球队的实力分析,美国队整体配合方面高出埃及很多,界外球发动进攻,通过传切最终破门,巴西联合会杯的 3 个界外球进球中,2 个是由西班牙攻入的,一个是日本队攻入的,从两支球队的踢球风格可知,两支球队均属于技术流,身体算不上强壮,但是脚下功夫出色,从 4 个通过掷界外球发动进攻并且进球可以得出,想要通过掷界外球进球需要具备要么球队整体实力远远高于对手要么脚下功夫细腻,队员之间配合默契。这两个原因主要是因为前场界外球的特点来决定的,进攻球员在掷前场界外时,球离禁区太远,用上肢的力量将球掷出,球速较慢,防守队员很容易提前站位将球断下或破坏,从而阻断进攻,所以在多数情况下进攻队员选择短传界外球的方式重新组织进攻,这个时候就需要进攻队员的传切配合才能制造出射门的机会和破门的可能。从数据统计可知,前场界外球在进攻中的作用也是在逐渐的提升,进球数在不断增加。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