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试题评价标准的变革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考试题的评价标准也在变化。过去注重对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比较能力等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这种考查方式只是对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的泛化考查,不能考查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不能对历史的高级思维能力进行有效评价,难以监测出学生思维的真正水平。2006年广东省在高考历史卷中率先运用了SOLO分类评价法,201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文综新课标卷中的第40题,也采用了SOLO分类评价法,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此后对该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呈现出日益扩大的态势。能力层次的SOLO 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心理学教授比格斯(J.B.Biggs)首创的一种评价学生学业的方法,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五种结构来评价学生思维层次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具体说来就是从点、线、面到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SOLO 分类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48]
传统试题评分采用"采点得分"法,学生的答卷中不管答了多少,只要有所谓的采分点即可得分。而SOLO评分法采用的是"采意得分",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对答案进行逻辑性组织,评分时根据学生的文字表述达到的层次给分。可见,SOLO分类评价法是对传统评分方法的根本性转变,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更能反映自己的思维活动水平,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对学生思维层次性的考查,有利于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甄选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人才,更能体现考试的选拔性。下面我们以24(3)为例来分析评价标准。
(3)答案评分标准:一等(4~3 分) ①观点明确;②多方面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抽象拓展结构层次---多个角度、充分论证)二等(3~2 分) ①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多点结构层次---角度单一、关联结构层次---两个角度)三等(2~O 分) ①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前结构层次-思维混乱、单点结构层次---史论脱节)根据材料,最基本的观点有 1、"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2、"多极合作时代"不可能实现。
观点 1 的史实: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欧共体的成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后,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力量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对于一些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暖、恐怖主义威胁等需要各国共同合作。
观点 2 的史实: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试图构建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依然强大;对于一些地区性的冲突、矛盾,有些国家试图以战争形式解决。学生论述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运用史实和评论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论述,最后再回归主题。学生具体的得分情况要看文字表述的逻辑性、严密性达到评分标准的什么等级和层次,根据标准判断和决定。所以,相比传统"采点评分法",SOLO 分类评价法能更好的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逻辑思维等高级思维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更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
2、历史习作
历史习作是体现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对学生历史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的方式。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有些内容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或看法等。学生探究完以后,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思想,这时可以鼓励学生把想法写出来,形成历史小习作。如我们在学完岳麓版必修一第 2 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的确立》后,可以让学生对秦始皇进行评价,探讨他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功过。要求评价时观点鲜明,有充分的依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历史事实提出有创意的观点。选题后,学生可以通过翻看教科书、图书馆查阅、上网查找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辨伪、整合、加工、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或心得体会,并把它写下来,形成自己的作品。最后教师进行审阅,分析优缺点,并提出鼓励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历史习作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究精神、独立思考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可以锻炼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的能力,可以考查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
3、历史小制作
历史小制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评价方式。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可以从学生制作的作品考查其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内容需要选择历史小制作,如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课件等。如学完《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制作地理大发现的模型、沙盘或历史地图,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进行评价之前,教师先介绍制作历史模型的意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然后教师介绍制作模型所需要的材料、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具体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解决学生的疑惑,适时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作品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能力达到的层次进行针对性地点评。
历史制作的过程需要学生广泛的收集、分析、处理有关信息和材料,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4、历史调查
为了了解某个历史问题或某种历史现象,可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加以分析研究。通过调查,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有关问题,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调查"我家的历史",进行调查活动前,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活动的总体目标,并对收集加工资料的途径、制定活动计划的方法、步骤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学生制定好活动主题、具体目标、阶段、方式、时间安排和人员分工后,就可以开始调查了。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调查活动评价表,对学生参与调查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调查报告式评价把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和结果相结合,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评价科学性的发挥。同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方面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