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课例研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11 共6570字

  1.他们各代表谁的观点?

  2.二者主张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甲代表教皇派,乙代表路德派,通过辩论,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分析、对比,找出异同,锤炼学生的思维。

  【精讲点拨】学生现场模拟情境,最后教师点拨:

  罗马教会"因行称义" --------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是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人文主义色彩。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点拨"因信称义"的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情景再现】观看视频 1521 年沃姆斯帝国会议,思考体现了路德怎样的改革精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主动交流,并进而升华到现实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扬这种改革的精神?

  通过观看视频,学习马丁·路德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不畏惧权威的勇敢精神,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绝不退缩,在权威面前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反对强权的大无畏精神。

  【探究三】材料一:我自己个人奋斗,发家致富,不是我自己贪财,而是上帝要我去当商人,让我去奋斗的,因为上帝早就定好了。所以,个人财富是合法的,谁都要尊重,不可以夺走。

  材料二:加尔文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而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思考:这两则材料反映了加尔文什么宗教思想?如何理解?

  (1)先定论。

  (2)鼓励资产阶级大胆追求财富,激励资产阶级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奋斗,彰显了人文主义色彩;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整合信息,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精讲点拨】教师借助材料以通俗的语言揭示先定论的内涵,并从材料出发,总结先定论的意义,揭示达尔文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并比较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异同,深化本课主题【导游解读】

  1909 年,为纪念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在瑞士日内瓦建立了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碑的上方,刻着一行醒目的拉丁文大字:"黑暗过去就是光明".

  提出设问:如何理解墓碑上的"黑暗过去就是光明"?

  【设计意图】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人们解读碑文的内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先由学生进行解读,最后教师进行点拨,深化文章主旨。

  黑暗 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特权地位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公式1】

  【学后反思 体系构建】

  1、重建本课课标重点知识网络。

  2、阐述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思想,分组讨论宗教改革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人文主义含义的不同。

  【教师点拨】

  结合本课所学,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则强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三)课后提升【延伸训练,能力提升】

  在《影响世界的 100 件大事》这本书中,收录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而宗教改革也被收录进来。

  请同学们根据本课所学知识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设计意图】 课后自由交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标要求的理解,加深对本课知识的认识。

  【反馈评价,总结提高】

  本课内容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为增强教学效果,课前我是这样设计的:一、让学生课前预习,如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相关资料等。二、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紧紧围绕课标要求确立重点和难点,使本节课内容条理,主线明晰。学生课堂表现非常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重点创设新的教学情景,设疑答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过程和他的改革思想----"因信称义".为突出重点,其一,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甲方代表教会派,乙方代表路德派,鼓励学生主动上台表演,双方进行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其二,让学生观看 1521 年沃姆斯帝国会议的视频,思考体现了路德怎样的改革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进而升华到现实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扬这种改革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彰显人文主义色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天主教会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锻炼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综观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讨论热烈,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展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风采。尤其是在情景表演中,学生出色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特别是一名男同学自导自演,中英文结合,揉合了路德派和教皇派两个角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其余几组同学表情丰富,神采飞扬,语言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意志坚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另外,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讨论,表现出色,体现了很好的思维性、合作性。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一些实质问题的认识上还不到位,在分析材料时部分同学抓不住材料精髓和核心思想,答题针对性不强,回答问题时历史语言组织能力也欠佳。这既说明学生缺少相应知识的积淀,综合分析能力需要提升,也说明教师组织课堂时要适时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