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指导读“互文”性图画“互文”性图画指的是在一绘本的图画中隐含着另一绘本中的图画或故事,从而使两个绘本之间相互作用,更加丰富了绘本的内涵。例如在绘本《月亮晚安》中,画家给小兔子房间挂的一幅图可不只是装饰,而是另一绘本《逃家小兔》中的一幅图,细心的老师由此指导学生读图,和学生一起回顾那温馨感人的故事《逃家小兔》。再例如《我爸爸》这一绘本,当讲到“我爸爸什么也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图画中出现的爸爸一手叉腰,一手指责大野狼,似乎是让大野狼赶紧离开。而那只大野狼目露凶光,但也夹着尾巴逃出了房间。粗心的读者就此就停止了对这幅图的观察,而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这只可恶的大野狼不就是吃小红帽还有三只小猪的那只吗?图画中躲在屋外树下的细小的小红帽和三只小猪证实了这一猜想,就使读图更具有挑战性。细心的教师也会指导学生再次回顾那两则故事,从而使这里的一则故事一下变成了三则故事,极大了丰富了这个绘本。
(二)美品品味语言
绘本中很多语言一般具备形象、简洁、重复的特点。在班级中开展绘本阅读指导课,教师与儿童共读绘本,不但可以指导儿童欣赏到独具匠心的图画,还能感受到绘本中简洁、形象的绘本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让儿童感受绘本文字的魅力。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根据故事情节的起伏来控制语速,如果是涵义丰富的句子,应该适当地放慢语速,让学生便于感知文字,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画面,并与绘本书中的图画相对照,来更深层次理解文字,理解故事的涵义。绘本故事中的语言还常常具有反复性。
这种反复性体现在一句话常常出现在故事的不同情节中,或者时一种句式常常被文本反复用到,这方便儿童更好地习得语言。所以,根据绘本语言的反复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求老师根据情节朗读故事,更需要在绘本出现反复句子或句式的地方,教师巧妙设计,要学生也来饶有兴趣地读一读,悟一悟。这样,师生共读,共同感受绘本语言的节奏韵律美。
例如绘本《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故事一开始就是“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他会要杯牛奶”,后来故事发展成“要是你给他牛奶,他就会问你要根吸管。吃完了,喝完了,他会要块餐巾。要是你给他餐巾,他还要照镜子,不要有牛奶沾在他的胡子上。要是你让他照镜子,他会看到他的头发得要剪一剪。他就会问你要把小剪刀。等到头发剪好了,他会要把笤帚把地扫干净。要是你给他笤帚,他可就来劲了,他会把整座房子一个个房间都扫遍。不但扫,他还会用水把地板大刷大洗!干累了,他会要睡会儿。那你就得给他个空盒子做床,再加上种子和枕头。要是你给他个空盒子做床,再加上孩子和枕头。他会爬进盒子,躺得舒舒服服,还把枕头拍呀拍拍松。他还会请你给他念个故事。要是你给他念故事,他还会想要看看书上的图画。要是你让他看图画,他起劲得要自己动手画一幅。
他会要你给他纸和蜡笔……”文/劳拉。乔菲。努梅罗夫图/费利西亚。邦德译/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M].任溶溶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7句式“要是你给他……,他就……”给了儿童无穷的乐趣,他们就这样边猜边读边感受作者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最后,作者好像走了一个圈,又回到了文本的第一句话“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他会要杯牛奶”他们惊讶,为何又能回到原点,于是有的学生自己沿起点再回顾故事,有的从终点出发再一次细读故事,事后,不精感。
叹作者巧妙的构思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在此过程中“要是你给他……,他就……”句式也深深地刻在他们脑海里,最终迁移至自己的写作中去。
再如《我们去猎熊》这一绘本,其中的语言就具有明显的重复性,这种重复令学生喜爱,百读不厌,很适合大声朗读。这绘本共有32页,“我们去猎熊/我们要去抓一只大的/多么美好的一天/我们不害怕……/我们无法从上面过去/咬呀/我们只能穿过去。”这样的句子就占据了前面的24页。其中只是替换了草、烂泥地、森林、小河等词语,从头到尾,每一句都有着韵味十足的音乐感。我们在教学中带着儿童大声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孩子一定喜欢,多读几遍后,他们很自然地就能背诵出这引人发笑的游戏诗了。文中生动的拟声词更令他们着迷,如“吧唧吧唧”的过烂泥地声,“哗啦哗啦”的涉水过河声,“刷拉刷拉”的穿过草地声,“呜啊呜啊”的暴风雨声等,儿童读到这里,个个林领神会,脸上挂满了笑容,读得饶有兴趣。这样的句式,多读,多积累,儿童就能习得语言,培养语感,并体会语言文字无穷的乐趣。
(三)美想--发挥想象
绘本中故事情节具有曲折性,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很吸引人。故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情节,既合乎情理,又在人意料之外。
儿童在阅读时,根据情节进行猜想,让绘本的内容与儿童的思想进行碰撞,从而不断领悟作者构思之美。在阅读指导课时,教师可以选故事情节发展的转折点或矛盾点来启发儿童想象、分析、推理,以此来拓展儿童的思维。
《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一绘本充满了温暖、充满了想象的书,全书以一条蓝色的径子为线索,围绕约瑟家的生活,还有约瑟家地下那老鼠一家的生活讲述一个富有无限温暖,无限想象的故事。整个故事情节因“小德子”的变化,不断引出悬念。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变化,来引导儿童进行猜想、推理,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再与作者提供的画面和文字相对比,进而让其与作者进行更进一步的对话,从中来体会爷爷旳心灵手巧,进而体会爷爷对约瑟无微不至的爱。例如,当约瑟的背心变得老旧,上面又粘了胶和颜料时,他向爷爷提出需要帮助,爷爷拿起了背心,翻过来,又翻过去。“嚼……”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咬、哮咬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让学生想象破旧的小背心在爷爷手中还能变成什么。当学生充分想象后,教师揭示谜底,师生共同朗读“一条奇妙的领带”,接着让学生想象约瑟会在什么情况下带着这领带,父母、同伴看到这奇妙的领带会说些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度的情节猜想,不但不会减退阅读的兴趣,还能让学生获得阅读和创造的愉悦。
《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是日本绘本作家宫西达也所做的一本很搞笑的书。
它讲的与这作者另一绘本《1只猪和100只狼》的故事情节相反,说的是一只狼乌鲁碰上了将近100只猪的情形。教师引导学生们猜测着这狼会怎么做,有学生猜测狼应该把这100只猪赶回家,围起来,一天吃一只,可以吃上100天。其他学生的办法也多样。不过,他们没想到这狼乌鲁不是这么做的。他想着自己吃不完,返回去向他的好友逐个相告,结果,他的三个好友都没等他把好消息说完,他们告诉乌鲁,他们的运气也很好,捡到很多很好吃的东西,都邀请乌鲁吃,还让它吃不完究着走呢。乌鲁也沉浸在朋友的喜悦和分享中,渐渐地忘记了午睡林见数不清的小猪的事了。最后记起这回事时,午睡林的小猪们吃完苹果,打个哈欠,早就回去了……学生听着这样的故事,不但乐在其中,笑翻了,更为作者的构思的巧妙折服了。
(四)美感--理解内涵
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之所以那么吸引儿童乃至成年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用一点儿喧闹,却能引起儿童的会心大笑;不用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不用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儿童的深深思索。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深入故事情节,理解其深刻的人文内涵,体验不同的情感,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了升华。在儿童的世界里,通过轻松愉快的绘本阅读,渐渐奠定了终身受益的情感基础。绘本是通过一则则有趣、感人,充满哲理的故事,来向儿童展现人类美好的精神。不断坚持阅读绘本,儿童将会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人。
《爱心树》这一绘本的故事充满着爱,却带着淡淡哀伤的感动。一个男孩总是向树索取,树总是竭尽所能地去满足他的欲望,直至最后。在这个故事中,树常被人们看做是母爱的化身。是啊,哪种爱能让树奉献了一切还无怨无悔呢?这个故事最令人感动的是每当树奉献后的那句“树很快乐”.树的苹果被卖完了,树枝被砍光了,树干也被砍断了,自身都快一无所有了,但他还是那句“树很快乐。”这句话到这里,怎不令人感动?阅读课上,我会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树的这种无私的爱,你们在哪也感受过? ” “你们觉得树像我们生活中的谁? ”孩子们渐渐深入思考。最后,引导孩子思考:“故事中的男孩是不是索取太多了,这样好吗? ”让儿童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他们渐渐会明白在生活中要学会付出,学会回报,不要一味地向他人索取。
《爷爷变成幽灵》讲述的是男孩艾斯本他最喜欢的爷爷在大街上因突发心脏病去世。艾斯本无法想象无法相信“爷爷变成了天使”,“爷爷变成了泥土”.他认为爷爷没有真正离开,他不能割舍对爷爷深深的依恋。后来,爷爷变成幽灵回来了!因为爷爷忘记了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爷爷不断回忆,回忆了小时候哥哥送他自行车,年轻时和奶奶约会时亲吻,回忆初为人父时被尿湿裤子等等,艾斯本也帮着爷爷回忆,基本上爷爷回忆了自己生命的整个过程。最后,才记起是要跟孙儿说声再见,艾斯本再次感动。不过,在这个故事里,爷爷有过家庭有过朋友有过爱,整个生命过程是丰富多彩的,艾斯本想到这些,好过一些了。教师在学生阅读完故事后,引导其联系自己的亲人谈感受,让他们逐渐明白:其实生命无常,最重要的是经历生命的过程,让它尽量丰富、多彩。其实死也很平常,重要的是把美好的感情记忆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