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2 共1520字

  第二章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的探索

  第一节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特点

  一、高中美术:由“欣赏”到“鉴赏”

  1997 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该大纲内容分为“音乐部分”和“美术部分”,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随着大纲的颁布,普通高中开始开设美术鉴赏课程,课时是与音乐欣赏课间周开设各 1 节。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 2001 年开始启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改革进行到第四年,2004 年秋季,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个省区作为全国首批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区进入高中课改实验。此前,《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已于 2003 年 4 月颁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美术课由原先的单纯开设美术作品欣赏课完善为包括美术鉴赏在内的五个内容系列九个选修课程模块。而“美术鉴赏”是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首选模块。

  我们注意到,高中美术课程名称由 1997 年的“美术欣赏”到 2003 年的“美术鉴赏”发生了一个层级的变化。查阅百度百科,“欣赏”是指对对象进行领略、观赏之意;而“鉴赏”则是指对文物、艺术品等在艺术性、文化价值、审美品位等方面的鉴定和欣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鉴赏包含了欣赏之意,但却是更高层次的欣赏。课程名称的改变,也显示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出现的由浅入深的层级变化和过渡衔接。

  对比 1997 年的老《大纲》和 2003 年的新《课标》可以看出,前者在教学设备方面只提出了配备教学幻灯片的要求,而后者则提出了包括各种现代媒体设备的更多的教学资源,要求更加多元化;在教学内容上前者除了开列具体的作品欣赏图目,还强调了美术史的纵向线条呈现、作品的分类等严格的规定,而后者给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以相对更大的空间和灵活性。虽然两者都要求在欣赏的基础上还要学会鉴别美术作品的能力,但是后者在对鉴赏方法的学习、思维空间的拓展、艺术素养的提升方面提出了更多具有操作性的要求,并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了美术课程理念上的根本性变化。

  二、教材的对比

  近几年,我所执教的学校用过两个版本的美术鉴赏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与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呈现了较强的美术史线索;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则采用了独特的“中西美术比较的方式”[12],对美术的各种特征和要素、艺术语言、风格流派等进行呈现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鉴赏美术作品的新的视角,更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提出的,1972 年在他们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到:“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设计。”[13]

  与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14]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15]

  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教学模式规定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方法是更为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通俗地说,教学模式包含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一部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