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视频资源的运用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21 共3558字

  引言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目的是要培养符合普遍社会道德要求的公民,在国家层面爱国爱党,在社会层面敬业奉献,在家庭层面孝敬友爱,在个人层面积极向上,懂得审美,懂得生活。根据《文化生活》课程标准的总要求,在《文化生活》的课堂教学中要时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素质教育为指导,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融汇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贯通各领域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们认识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能够珍惜中华文化的价值,不会被外来文化所裹挟。引导学生们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华,辨析当前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思潮,在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开放意识的同时,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看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所面临的威胁与困境,懂得文化传承和文化交融对于文化创新的作用,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增加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自觉抵抗文化侵略。因此,教师要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多的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使他们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能力与文化素养。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培养他们面对世间百态而游刃有余的能力。

  《文化生活》教学中,视频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具有其自身的优势。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开放性和可开发性。对于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直接参与者、知识的传授者、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者,比国家、政府、家庭和社会这些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更有发言权,教师也应该懂得用多样的、发展的课程资源来充实自己的教学,选择自己能够掌握和运用熟练的资源来进行教学,达到不仅有效而且高效的教学效果。

  我的本专业是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影视艺术方向),我对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等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所呈现出的魅力让我十分倾心。所以在我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思政)的学习过程中,时刻自觉不自觉的思考这种极综合的艺术方式与中国特色专业的联系,他们之间能够产生的碰撞和化学反应将是什么样子的。视频教学虽然有以上种种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这些积极的作用还有待商榷和实验,视频对学生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合理运用是本论文致力解决和研究的方向。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视频教学的研究多涉及高校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计算机专业视频库建设、视频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艺术的研究,还有也有部分笼统的研究视频对高中思想政治的作用的论文。

  但是关于视频对思想政治《文化生活》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完善。该论文能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充实国内对于视频教学的研究,并对视频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使用研究有一定的涉及和拓展,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运用的理论研究。

  (2)实践意义

  首先,视频化教学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对文化的动态的、具体的认识,养成较好的文化素养,对文化的多样性、继承性有一定的了解,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文化的兴趣,使他们形成对中华文化独特性的自豪感,主动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寻找适合他们的知识接受方式。比如有些孩子对音乐更敏感,有些孩子更适合文字的阅读、也有些孩子更喜欢动态的譬如视频的这种方式来进行知识的接受。多样化的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接受方式。

  其次,本论文的研究从小的方面来说能够充实笔者自身的素质积累,不断更新观念;从大的方面来说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教学的借鉴,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论文中提到的视频资料作为参考,使他们养成视频教学的意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笔者在 CNKI 中以"课程资源"为关键词,搜索到外文文献 158 篇,以"视频资源"为关键词,搜到 0 篇文献。下面对国外课程资源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现代课程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是国外最早研究课程资源的学者,他在20 世纪 40 年代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已经明确提出"课程目标的来源包括三个: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及学科专家的建议",并且将重点放在了分析社会来源--"当代生活需要"上。[1]

  1975 年,坦纳夫妇发现了泰勒在课程资源研究上的局限,认为泰勒在课程来源认识上"忽略了把它们当作有组织的相互联系的来源进行认识的必要";"把社会、学习者和有组织的学术知识当作资料的来源时,忽视了它们对教育目标和课程的影响".因此,坦纳夫妇从社会、知识世界、与学习者的本质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探讨,强调三者对课程的制约作用,体现了课程资源研究从课程来源研究到独立的课程资源研究的转向。

  1985 年泰勒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一书中从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组织、课程等四个方面表述了课程资源。认为课程资源是"寻求目标、选用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及在制定评估方案过程中的可资利用的资源。"[2],使课程资源问题成为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课题,为我们进一步解释课程资源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借鉴。

  通过梳理发现,国外主要是将课程资源作为课程的有机组成,在课程各个部分中加以研究。对课程资源的专门研究比较少见。

  另外,西方的教育美学为视频资源审美化教学的运用提供了理论来源。围绕着审美经验的内涵、生活与艺术的关系等问题,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他《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进行了阐述。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为审美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在现代,也有很多教育家对此做出了论述,例如日本学者斋藤喜博说:"教师的工作是艺术,教师是艺术家。"美国现代教育家艾德勒主张:"要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这些教育大家的教育理论都为美育及审美化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视频包罗万象,涵盖语言、文字、音乐、艺术等诸方面,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审美的存在。该理论为视频在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的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国内研究现状

  要想把视频资源融入到《文化生活》课的教学中,就需要全面把握视频这种独特的课程资源和《文化生活》独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以确定自己研究的方向。

  课程资源的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以吴刚平、徐继存、范兆雄等学者为代表的研究较为深入和系统。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吴刚平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范兆雄在《课程资源概论》一书中指出:"课程资源是指供给课程活动,满足课程活动所需要的一切。它包括构成课程目标、内容的来源和保障课程活动进行的设备和材料。"[3]

  徐继存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4]
  
  范蔚指出课程资源是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5]

  在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和"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用"课程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为关键词搜索出 108 篇文献,主要有乡土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涉及视频资源在《文化生活》中运用的较少。以"高中《文化生活》课教育教学"为关键词搜索到 58 篇文献,可见《文化生活》研究比较少。文献涉及到《文化生活》中的情景创设、文化素养、审美意识等研究,也可以为本论文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用"视频教学"作为关键词搜索,则有 1572 篇文献,说明对视频的发展、特点、运用研究比较多,可以为本论文提供帮助。目前视频教学的研究多涉及高校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计算机专业视频库建设、视频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艺术的研究,也有部分笼统的研究视频对高中思想政治的作用的论文。在但是关于视频对思想政治《文化生活》这一领域的研究几乎为空白。

  因此,本论文将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文化生活》的教学内容,在理解视频基础上选择教学视频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以弥补现有研究在这方面的不足。

  (三)论文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以"文化生活教学"、"视频在教学中的运用"等为关键词,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收集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查阅了大量的优秀论文、期刊和杂志。分析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

  对刚学完《文化生活》的高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使用视频的情况和所达到的效果,研究视频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能够发扬的长处。

  3、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国内外教育成果和理论的借鉴,结合笔者在教育教学实习过程中对教学的认识和反思,进行总结分析,使课堂教学更加系统化、具体化。

  (四)创新之处

  本论文的创新特色是探讨视频资料的收集和运用,我所搜集的视频资料注重短小精悍,可选项丰富,能够在课堂上随机引用和使用,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又能够达到课程目标。这方面的既有论文很少,研究也不是特别多,该论文研究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