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1 共8076字

  第一章 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

  生活体验是人对生活的体验,人对世界的体验。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重点在于将生活体验的理念自然地融入到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去。本章通过对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相关概念界定,特征与价值的分析,以深化对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认识。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生活体验

  从词源学上来看,体验(Erlebnis)一词本是一个古老的德语词汇,源于动词经历(Erleben)。在汉语中,体验基本上有三种解释:亲身经历;实地领会;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经验。有的词典中则将体验看作是一种通过经历而获得的情感、精神或感悟。有学者认为:体验要义有四:体验是一种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在于个体的生命世界中;体验是一种在与世界的交往过程中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活动;体验是一种主体性的认识和反思性的实践活动;体验是包含感受、情感、理解、联想、领悟等诸多心理成分在内的复杂心理活动。

  我们认为,体验是一种需要身心参与的涉及经验、感受、情感、反思、领悟等方面的复杂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不能将体验简单的理解为感觉、直觉,或者经验、理念。体验一词从产生起就与生活、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体验是生命自身的直接经验,在体验中体验者所感受到的是一个凝聚着的、统一的感知整体,这种感知是和人的生命、个体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生活体验脱胎于体验,而又与体验有所不同,主要在于生活体验着重强调在生活情境下的体验,将体验置于生活实践活动中。人对于这种体验的意义,往往不能及时进行把握以及体悟,而是在经历过体验的过程之后,才能真正由回忆与反思而产生体验的意义。生活体验的主体是人,因此本文所指的生活体验特指针对幼儿而言的生活体验,它是基于幼儿生活的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包括幼儿主体性的认识和反思性的实践活动。同时,对幼儿而言,生活体验还是一个主观感受的过程和意义生成的过程。幼儿生活体验的场所可以是幼儿园,也可以是社会。事实上,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学习、交往等等,都是生活体验的方式,对幼儿个体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体验的过程中,幼儿的身心与外部世界发生相互作用,幼儿的内心世界也会生成特定的感受、情感、领悟、意义与反思等。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

  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教育部于 2001 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诞生了。虽然幼儿园社会教育被确立为独立领域教育的时间尚短,但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涵却是十分的丰富,正确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涵,有助于幼儿社会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出发,往往可以做出不同的回答。有学者认为:

  幼儿园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也有学者认为:幼儿园社会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价值取向,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向幼儿施加多方面教育影响,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还有学者认为:幼儿园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说是指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形成积极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掌握与同伴、成人相互交往以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以使幼儿能有效地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教育。

  尽管不同学者对于幼儿园社会教育内涵的界定有所不同,但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本质。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幼儿园社会教育内涵的界定主要涉及到两个下位概念:社会性和社会化。社会性是与生物性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个体在成长或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社会性的获得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

  对于幼儿来说,学前教育阶段是其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社会性是幼儿在与同伴或者教师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是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

  过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与社会性相比,社会化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在出生以后,为了在社会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调节自身的行为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对幼儿而言,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幼儿社会化是指在社会要求下正确处理好社会关系,掌握好社会规范,扮演好社会角色的心理发展过程。基于对社会性与社会化概念的理解,本文认为,幼儿园社会教育是指以增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依据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而进行的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进而使幼儿逐渐实现社会化的教育活动。

  (三)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

  在传统的幼儿社会教育中,幼儿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只是在教师的“牵引”之下,按部就班的进行着程序式的学习活动。这种远离生活体验的教育方式使得幼儿园社会教育不尽人意,对幼儿进行的社会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和简单的说教示范,也不是用教师预设的体验情境代替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更不是对幼儿的放任自流。幼儿社会化的表现最终就在于良好社会行为的形成,基于生活体验的教育与传统的社会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将幼儿置于真实的生活体验情境,它更关注幼儿的真实体验,通过幼儿生活中真实的体验生成教育意义。

  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强调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而是更加强调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将生活体验的理念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简而言之,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注重的并非是体验的外在形式,而是体验的内在价值。目前来看,对我国而言,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随机的社会教育活动,即将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一日生活活动、区域和游戏活动之中;另外一种是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内或者园外进行的,以增进幼儿社会性为目的的,以谈话、讲授、参观、实践活动以及综合性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无论是在随机的社会教育活动中,还是在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中,都应该让幼儿亲自参与到社会教育中来,发挥幼儿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起幼儿参与社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社会教育活动的体验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总结上文对生活体验与幼儿园社会教育内涵的阐释和界定,在论述生活体验与幼儿园社会教育关系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社会价值取向,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园内创设亦或园外参观的真实生活体验活动,向幼儿施加多方面的影响,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使他们逐渐成长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自身个性特点的健康个体的教育活动。教师在基于生活体验的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应该以真实的生活环境或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为依托,充分发挥生活体验教学方式与生活体验教育理念的双重作用,从而让幼儿在生活体验之中快乐地成长与发展。

  二、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征

  (一)亲历性

  从字面上来讲,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强调体验主体身心的亲自参与。鉴于此,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首要特点就是亲历性,亲历性强调幼儿主体身心的经历与体验,在这种体验式的幼儿园社会教育中,体验是幼儿自身的体验,幼儿体验的权利不再被教师所剥夺,无论是外出参观、游戏、一日生活的等自由体验的社会教育活动,还是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预设的体验教学活动,都需要幼儿的亲身参与以及亲自经历。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6 岁的学前儿童所处的阶段为前运算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建立了符号功能,可以将感知内化为表象,并通过表象进行思维。而这种表象的建立,仍然需要幼儿的亲身参与。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增加幼儿对生活的体验感知,有助于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对增进幼儿社会认知、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认为,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可以让幼儿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调动起所有的感觉器官,多途径的进行学习。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对于幼儿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为教师所替代的,幼儿只有在这种生活体验式的社会教育过程中,通过亲身的体验与参与,才能获得亲历性、体验性的缄默经验,在身体与心理方面都能通过生活体验获得满足,得到锻炼,获得身心的全面成长与进步。

  (二)主体性

  在传统的幼儿园社会教育中,教师往往以知识的传授为最终的教育目标,而不是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主体的地位,作为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角,主导着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凌驾于幼儿之上。在这种失衡的师生关系之下,幼儿通常处于被动的地位,自身的主体性受到严重的压抑,以致不能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无法在参与社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成长,缺乏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才智。然而,幼儿应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有意义的个体,绝不是单纯的受教育的“机器”,也不是“填鸭”的对象。与传统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相比,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则将幼儿摆在了主体地位,强调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在这种生活体验式的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教育的中心,更多的是作为社会教育活动中的辅助,做好教育的掌舵人,把握好合适的教育契机,适时给予幼儿引导及方向指引,而不是简单的说教与命令,对不服从压制的幼儿以责备与惩罚。我们倡导在的生活体验的社会教育中,应让幼儿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使其在贴近生活的亲历体验过程中,主体性得以充分的调动,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加赋予兴趣的、主动的参与体验,享受体验过程带来的满足,获得启发与体悟,达到身心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样就可以使幼儿社会教育真正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变为“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