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现状的调查
3.1 中职学校因素的调查
既然当前的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培养的学生实践技能欠缺无法满足企业对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反思,中职学校是否是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呢?在培养的过程中又抱着什么样的态度、面临着哪些问题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设计了若干调查问卷针对烟台市几所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共发放调查问卷 100 份,共回收问卷 95 份,其中有效问卷 89 份。
3.1.1 实践技能重要性认识
由表3.1可以看出有 94.7%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技能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有 91.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这些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和教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并且也认同具备良好的实践技能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观点。【1】
3.1.2 主要实践教学手段
根据表 3.2,对被调查者对于“贵校主要采取哪些实践教学手段”和“您认为以上实践教学手段哪些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最有效”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进行排序,可以看出在当前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效果认同度大多还是延续传统思路,对于新出现的一些教学手段和实践技能培养思路的应用也并不充分。这基本上能够体现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手段应用的现状。【2】
根据“贵校是否经常与相关企业联系、合作进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当前多数中职学校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合作较少,这将导致学校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目的、功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手段等方面的设置难以做到以企业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脱离了企业实际需求的培养模式,依旧是在学校包办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技能培养全过程的传统模式中运行。
所培养的学生也就很难满足企业对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对于学生而言,学校的培养模式脱离了企业实际,也不利于他们掌握未来工作所需要的足够的实践技术能力,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切实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深度联系与合作,建立起真正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保证学生能够接受有效的实践技能培养,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入职后的发展潜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1.3 学生实训安排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安排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学校对学生的实训组织安排方式和安排时间这两个问题上。【3】
根据表 3.3 可知,“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是目前中职学校中最常见的一种学生实习实训组织方式,占 70.7%,这也是中职学校最传统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 20.2%的受访者选择了“学校推荐,自主选择”,这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在学生实习实训的安排上已经出现了一些转变,逐渐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顺应了中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发展趋势。另外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对于学生的实习实训安排要求专业对口,只有极少数的不要求专业。这就保证了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加强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从实习实训的安排时间上来看“第三年全年实习”这一传统安排还是占了主流约为49.3%.反观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德国,校企合作下的双元制模式已经成为公认的经典培养模式。汽修行业的特点也要求学生能及时充分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备更强的动手能力,所以传统实习年的安排方式不利于学生及时将专业理论与具体实践进行结合,因此,中职学校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应该充分利于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半工半读的双元制模式,灵活安排学生的实习实训时间,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取得最优的效果。
3.1.4 汽修专业实训师资情况
表 3.4 来看,在被调查的中职学校中,汽修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师“由专任实验实训教师负责”的占到 40.8%,“由专业课教师承担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占到 30.4%,这显示出不少中职学校的实践技能培养依旧延续着传统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而更贴近企业实际的“由企业派员工直接负责实验实训教学”和“由企业外聘教师和专任实验实训教师共同负责”这两种选项只占 7.2%和 18.4%.这说明在实验实训教师的安排上,企业因素参与度的欠缺影响了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有效性。【4】
在“实验实训教师是否有企业工作经验或者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锻炼”这一问题的调查中,20.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有企业工作经历”;74.9%选择了“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但定期到企业学习锻炼”;只有 4.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也没有定期到企业学习锻炼”.这表明虽然有一线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中职学校中实训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数并不多,大多数学校是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使他们亲身体会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实际需求,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应该说多数中职学校已经注意到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增加企业因素的重要性。
在是否具有“双师”资格或“双师”素质的调查中,我们可喜的看到多数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已经具备“”双师“资格或”双师素质。“双师”型人才意味着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增加,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中职学校比以往更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因而提高了对直接参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实验实训教师的要求。虽然学校可能因此在这方面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成本,但是却能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起到直接的提高作用。
3.1.5 教学设备设施情况
从表 3.5 可以看出,目前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实训设备“能够满足”和“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只占少数,多数学校处于“基本满足的”的状态。这说明目前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应该进一步加大实验实训设备配置,以满足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保证实践技能培养的效果。但是从设备的更新情况来看却不容乐观,“经常更新”的只占到8.5%;有 91.5%的学校是“偶尔更新”甚至于“损坏以后才更新”,虽然这可能是学校在经费方面的问题造成的,但这种状态很难保证学校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所使用的设备能跟得上企业的实际需要。汽修专业更是如此。每年各大汽车公司都会不断推出新车型和新的检测技术及设备,汽车服务维修企业必须第一时间掌握这些新技术和设备,如果学校培养学生所使用的设备和企业实际相去甚远,这必将严重影响学校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效果,使企业不得不进行二次培训以使毕业生具备上岗能力,进而会影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兴趣和招聘中职学生入职的信心。【5】
实训设备来源的调查结果清楚的表明,在参与调查的中职学校中,真正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的学校只是少数,多数中职学校没有建立或建立的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深入。这不符合现代中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所以中职学校,应该摆脱桎梏,积极稳妥的推进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切实有效、良性运行、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效果和水平。
3.2 汽修企业因素的调查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从国外的先进经验来看,尽管采取的职业教育培养方式不尽相同,但其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企业参与。离开了企业的参与,中职学校就很难走出传统的办学思路和培养模式,就难以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因此笔者对于烟台市多家汽车维修服务企业进行走访调查,试图分析出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对于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态度与存在的问题。
3.2.1 企业岗位实践技能要求分析
笔者通过走访企业管理者、与之进行访谈、座谈等形式,以企业一线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从岗位主要职责、工作任务等方面开展调研、分析,得出了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各岗位实际所需职业能力,如表 3.6 所示。根据表 3.6 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日益规范。相关的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对于本企业的岗位设置、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等都已经形成了明确细化的标准,并以此作为合格人才的衡量标准。
3.2.2 企业招聘员工时的倾向性
由表 3.7 可知,绝大多数企业在选择员工时都倾向于有工作经验或者有过一定的实践经历、接受过相关企业培训的选项。这也彰显了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在选择学生毕业学校的调查中,只有少部分的企业选择了“无所谓”,大多数的企业更愿意接受有合作关系的学校的毕业生。有校企合作关系就意味着企业或多或少的参与了合作学校学生的培养过程,尤其是实践技能培养的过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对于这类学校应届毕业生能力的信任度。【6】
3.2.3 企业校企合作意向
由表 3.8 我们可以看出,60.1%的汽车维修服务企业明确表达了对于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兴趣,这占了被调查企业的一多半,这也从另一个层面显示出了企业对于合格技术人才的渴求。【7】
当被问到更愿意选择哪种方式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这个问题时,企业的回答相对分散,通过分析可知,由企业全权负责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和由企业提供全套设备和培训人员,这两个选项选择的企业较少,虽然这两个选项可能取得的实际效果更好,但也意味着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校企合作的可操作性。而以学校为主,企业提供实践机会这个选项,由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作业,所以也没有得到多数企业的认同。最终由学校提供配套设施,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企业提供一定设备并负责培训学校的实践教学教师这一成本相对较低企业又实际参与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过程的选项得到了较多的认可。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既然要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就必须要通盘考虑校企双方的资源分布,尽可能的统筹双方的优势资源,建立牢固的校企合作关系,为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础。作为企业一方,应该认识到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培养出上岗即能工作的员工,这也会减少企业对于新员工进行二次培训的成本,所以企业应该提高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3 学生反馈的调查
要成功的通过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在对学校、企业完成调研之后,笔者也选取了几所中职学校的部分汽修专业学生,对他们对于实践技能培养的态度和自身的训练现状进行了调查,试图从学生的角度寻找现有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 300 份,回收 294 份,其中有效问卷 284 份。
3.3.1 教学及实践指导内容
表 3.9 的调查表明,目前中职学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改变过去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培养模式,普遍加大了实践课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比重,部分学校已经达理论和实践课时 1:1 的水平。同时从学生角度来说专业课教材的选择上理论难度有所降低,实践指导相应增多,这符合现代中职教育中实践技能培养的改革方向,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好的融合。【8】
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安排循序及学生认为哪种安排方式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这两项调查来看多数的中职学校还是遵循着传统的集中实践的思路,这种模式由于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间隔的时间过长,不利于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多数学生选择了理实一体化的模式,这也证明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只是这种模式并没有被多数中职学校所采纳,不过可喜的是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中职学校已经认识到理实一体模式的有效性,采用这一模式的中职学校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
3.3.2 实践能力评价方式
由表 3.10 可知,学校采用的实践能力评价方式上“闭卷考试”占到 12.1%;“实训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共同评价”占到 25.6%;“技能等级证书认定”占到 62.3%,而学生对于这几种评价方式的认可度“闭卷考试”是最低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校在学生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已经逐渐摆脱以考代评的传统模式,但多数学校在一线实训教师与企业给出评价和获得技能等级认证这两种模式中更认可后者,这本无可厚非,但学校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性与发展性,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学校来说,应该重点考虑来自企业的评价。况且从学生对于希望接受什么样的评价方式的回答中也能看出,多数学生选择的评价方式都是站在怎样更有利于以后的工作这个角度出发的。【9】
3.3.3 对现行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认可度
表 3.11 表明,多数中职学生对自己所接受的实践技能培养的模式和效果并没有进行过仔细、深入的思考。但却更愿意学习未来工作中有实际用处的内容。这看似矛盾的结果实际上很好的体现了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层的中职学生对事情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究的主动性,但由于很快要踏入社会工作,因而具备了一定规划未来的意识。
因此学生的选择对中职学校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未来的改革发展而言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