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加强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传统中职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企业持续高速健康发展。2010 年国务院进一步明确规定“我国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稳步推进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在内的职业教育改革,建立和实行理论联系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对烟台几所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与相关汽车维修服务企业进行调查访谈的结果显示,目前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与过去相比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笔者通过对烟台市几所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现状进行分析,从校企合作推进课程与实践体系改革、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4.1 全面推进课程与实践体系改革,凸显校企合作特色当下中职教育,尤其是汽修专业,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深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摒弃传统中职教育思维,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
4.1.1 教材学材的选用与编写
汽修专业与企业生产实际联系紧密,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以统编教材或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主。由于汽车行业具有发展速度快,技术更新频繁等特点,所以应尽可能选择最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同时充分考虑中职教育的特征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重点选择符合中职人才培养规律,内容反映当前技术应用水平的教材,并随着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调整,及时更换新的教材或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调整。
在教材学材的编写方面,应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聘请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参与,组织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编写。教材学材的编写要突出“工学结合”特色,从实际工作出发,将汽修企业一线工作任务作为一体化教学项目,以汽车厂家维修手册为蓝本组合编写,充分借鉴相关企业生产工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引导问题,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编写教材时应注意所涉及的原理要清晰易懂、操作规范标准、案例经典实用。
4.1.2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创新汽修专业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较为抽象、复杂,考虑到中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6],基础理论功底较弱等特点,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讲解专业课内容,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中职学校应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以亲身体验为手段,以学生动手操练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改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良好职业能力的形成。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真实的汽车检修案例为载体,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头脑风暴法在案例分析环节应广泛采用头脑风暴法,给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阐述其对汽车故障原因分析,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灵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实训现场引入真实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自己查找问题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在维修训练环节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后,总结工作过程,实施小组内训。在示范汇报环节,在全班全部小组中抽取汇报组,并在每个汇报组中视情况抽取 3 名同学进行示范汇报,一人进行讲解,两人配合进行实车操作。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对其加以分析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及示范演示法在行动导向教学的咨询阶段,教师应通过多媒体课件对任务进行描述,使学生明确任务目标,通过示范操作,使学生了解在本任务中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增加直观印象,通过教师对完成任务所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学习新知识,为完成任务做好知识储备。
(5)引导文教学法在任务导入环节,向学生分发学习材料,包括任务书、工单等引导文,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材料的引导下,可以开展有目标的自主学习。
为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4.1.3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中职汽修专业的实践技能培养,要想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对传统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刻不容缓,这种改革必须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之上,使中职教育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1)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1】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本地区内的企业,所以学校应该牵头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对本地区的经济情况、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就业岗位开展调研分析,仔细研究国家汽修职业资格标准,明确本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岗位面向及学生的职业发展过程,分析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其相关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架,加入职业道德和先进企业文化,融入汽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嵌入合作企业的培训体系,构建“公共平台课程”+“岗位平台课程”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如图 4.1.
①岗位分析在建立科学有效的的专科课程体系开发流程之后,就需要深入汽车维修企业进行调研,笔者通过走访烟台区域内众多汽车维修服务企业,总结出汽车维修职业主要包括汽车维修服务接待岗位、汽车维修岗位(分为汽车机电维修岗位与汽车车身修复岗位)及汽车配件管理岗位,其中汽车机电维修岗位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量最大,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及中职汽修专业的实际情况,应该确定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汽车机电维修岗位,相关就业岗位为汽车维修服务接待岗位、汽车车身修复岗位及汽车配件管理岗位。并确认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②典型工作任务分析【2】
通过与汽车机电维修岗位技术专家的研讨,由企业专家阐述其职业成长规律及其各职业发展阶段的代表性工作任务。得出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从刚走上机电维修工作岗位到成长为一名维修企业服务经理,需经历维修实习工、维修技工、维修技师/组长、维修车间主管/技术总监、服务经理五个职业发展阶段,经过研讨之后将各职业发展阶段的代表性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了汽车维护等汽车机电维修岗位 12 个典型工作任务如图 4.2.
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岗位 12 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企业调研确定其工作过程及方法、对象、工具、劳动组织及工作要求等[7],完成 12 个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③学习领域转换根据中职汽修专业的培养目标,考虑到工作任务的教学实施,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将这 12 个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 9 门学习领域课程,见图 4.3.【3】
④构建课程体系在学习领域转换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课程中的能力要求,企业岗位的专业素质要求、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岗位专项能力要求及岗位综合能力要求。综合上述要求并结合国家中职教育体系大纲与学校汽修专业本身的实际情况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和素质课程设置政治、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公共基础知识,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设置心理健康、普通话等人文素质培养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及为专业通用能力培养奠定基础。设置基础实训课程,学生按要求参加军训、公益劳动、创新创业等基础实训课程,强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2)专业基础能力课程开设汽车文化、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能力培养课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专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及终身学习的养成奠定重要基础。
3)专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汽车维护、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电器系统检修、传动系统检修、安全与舒适系统检修、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检修、综合故障诊断及维修企业管理 9 门学习领域课程。
4)岗位专项能力课程为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设置针对企业需求的岗位专项能力课程,包括合作企业机电维修专项课程、汽车维修服务接待专项课程、汽车车身修复专项课程及汽车配件管理专项课程,学生根据合作企业要求及个人未来岗位发展需求进行选择学习。
5)岗位综合能力课程岗位综合能力课程是为了培养岗位综合能力而开设的实践顶岗课程,按企业岗位不同划分为汽车机电维修岗位顶岗实习、汽车车身修复岗位顶岗实习、汽车维修服务接待岗位顶岗实习及汽车配件管理岗位顶岗实习,学生根据订单岗位及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选择学习。在校外实习基地岗位实习阶段,由企业指派技师指导,培养岗位综合能力,提升职业素质。学校指派教师与学生、企业保持定期沟通联系,通过教师走访座谈以及企业定期反馈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开展顶岗实习管理及考核评价。
(2)深入开展教学内容改革中职汽修专业应用性强,所以实施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培养制度较为合理。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主讲教师及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小组, 以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选取课程内容,将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要求嵌入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取岗位能力的同时,取得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提高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在教学计划内,由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构成职业证书教育体系,为学生储备能力基础,提高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
为保证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应该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即围绕工作项目,在真实的工作任务驱动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实施教学。为此,在课程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应该紧密围绕实际生产中完成工作任务的 6 个工作步骤(咨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来分别设计具体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的任务,让学生经历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到评价反馈的整个解决专业问题的全过程,从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包括理论与实践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在实际行动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取专业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获取处理信息、整体化思维、系统化思考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8].行动导向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框架如图 4.4.【4】
4.1.4 实践教学体系变革与校企合作
良好的师资队伍、优秀的教材、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贴合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这些都是中职学校汽修专业高质量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保证,要使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能真正达到企业的要求,就应该打破传统,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效务实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建立由课堂教学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基础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与顶岗实习课程组成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完成理论教学和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学生实践教学学时在整个教学活动总学时中的比例。其中课堂教学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在校内一体化教室,结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以真实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培养学生岗位实践技力。基础实训课程与综合实训课程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专项训练,顶岗实习在合作企业提供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与就业岗位对接的岗位综合能力、适应能力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环环相扣的实践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满足企业对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校内实践方面,学校应与企业充分合作,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共同编写突出“工学结合”特色、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教材以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共同制定实训方案、实训指导手册、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并引进企业技师进行实践课程的讲授与指导,充分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到位。
在顶岗实习中由企业指派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负责具体指导,学校指派教师与学生、企业保持定期联系,通过走访座谈以及企业定期反馈的方式,校企共同开展顶岗实习管理及考核评价。顶岗实习考核应以企业考核为主,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实习工作态度、遵守操作规程及厂部纪律、出勤状况、工作中解决问题和生产实习报告撰写等,另外,还要对学生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及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方面给与评价。
在具体实施中,可由企业向学校下达订单请求,校企共同制定订单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招聘会,共同选拔学生组建订单班。学校指派订单班教学负责人,在课程实施前向企业提交课程进度计划,企业确认后组织实施。在课程执行过程中,校企双方建立沟通制度,企业对订单班学生建立管理档案,进行有效的动态跟踪,学校定期反馈课程实施情况,校企共同监控课程质量。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双方共同成立学生顶岗实习领导协调小组,进行顶岗实习管理及考核评价,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共同分析并建立改善措施,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由校企共同颁发奖学金,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保证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
总之,校企双方开展高效务实的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能否达到培养目标的最有力保证。4.2 加强“双师素质”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教育能否成功,教师是关键,在汽修专业的实践技能培养中更是如此,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对工作精益求精,能胜任专业课的授课任务,了解相关专业学术动态,能在企业及学校指导技能训练,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热爱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4.2.1 本校教师团队培养
本校汽修专业教师队伍是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实施有效的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骨干力量。是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中职学校应该积极推行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对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外出调研、学习、交流等活动,以加快汽修专业的发展步伐。按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个层次进行详细调研制定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制定促进双师素质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培养出一支师德好,技能强,能胜任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团队。
(1)经常开展有效的课程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教学示范、经验交流、共同探讨教学方式方法等途径,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能力。
(2)每学期安排本专业专任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
①教师要选择对口企业,深入生产一线,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向,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在工作中收集整理生产作业相关案例,积极参与企业横向课题和技术攻关,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②根据教师的教学工作安排,保证每个学期每位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持续时间不低于某个固定值,以取得最优锻炼效果。
③为保证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的质量和效果,要求教师下企业实践之前要提交本次实践锻炼的实践计划,其中包括实践目的、实践对象、实践内容及实践进程安排等。企业实践期间应按实践计划有目的性的开展工作,定期撰写实践日志,保持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定期向学校汇报实践情况。实践计划一经批准教师个人不得私自改变,如有情况变动,应及时向学校反映,经批准后方可调整实践计划。实践结束后由实践单位出具实践鉴定,个人上交实践总结,并在回校后进行汇报。
④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同时根据企业的反馈,按学校的正常出勤考核,对没有按计划完成实践任务的教师在教师工作考核中给予体现。
(3)学校建立深度校企合作项目,根据合作项目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合作企业专项培训,要求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回校做内部技术培训讲座。
(4)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行安排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考评员培训,对获取证书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费用补贴。
(5)学校有计划地指派教师赴教育部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及汽车维修专项技术培训机构,进行汽车维修专业技术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在学习前应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期间严格遵守纪律做好学习记录,学习结束后上交学习总结,并在学校内部做学习经验交流。
(6)学校应鼓励教师主持、参与精品课建设,学校提供软硬件支持,对认证的课程建设团队,在给予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对课程建设团队进行一定奖励。
(7)鼓励教师发表科研论文、宣传报道,申请专利,学校对成功发表科研论文和获得专利授权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
(8)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对研发制作实训设备成功用于实训教学的相关教师给予奖励。
(9)鼓励教师自主或团队合作编写本专业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对成功编写合格教材的教师进行奖励。
(10)对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历的相关政策进行积极落实,提高教师提升自身学历的热情,并对其在学习期间的工作安排给予一定照顾,为教师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
以提高本校教师的学历构成水平。
4.2.2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以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要重视培养本校教师团队,发挥本校教师团队的骨干作用之外,也要对企业因素的参与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强本专业兼职教师队伍的规划和建设。建立由多名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从中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授课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专长,让他们主要承担“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辅导顶岗实习任务。通过合理安排兼职教师工作任务,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完善兼职教师的聘用协议,解决兼职教师的后顾之忧,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2)由于兼职教师来在企业一线,拥有丰富的企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对于教学工作却并不熟悉,学校应组织兼职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活动,使其进一步学习教学规范,适应学校的教学过程。
(3)采取专兼任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授课模式,利用兼职教师的技术优势起到传帮带作用。
(4)邀请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对参与课程建设及教材学材编写工作的兼职教师,学校应对其工作量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提高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总之学校必须坚持运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培养、引进与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4.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彰显职业教育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应用型人才,实训基地建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实践技能培养能否成功。所以中职学校应该着力进行由校内教学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实训基地体系建设,以企业为蓝本加强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以利于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也更能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
4.3.1 校内教学性实训基地建设
由于汽修专业学生的实践培养主要分为校内实践和顶岗实习,所以中职学校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围绕培养学生专业通用能力与订单岗位专项能力开展校内教学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按照企业对人才实际要求及企业真实生产环境设计实训基地,增加实训项目及工位。在设备购置方面尽量贴近生产实际,加快设备更新换代速率,以利于学生掌握企业一线所需的技术技能。按项目化教学要求,进行功能区的设计,包括知识讲授区、小组讨论区、实训操作区、设备工具区,既能集中讲授,又能小组讨论,还能实操训练,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同时应加强校内教学性实训基地企业模式下的内涵建设。明确管理人员岗职责、对物资出入、工具及设备使用、劳动保护、安全规程、实训排课等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实训教学计划、大纲、教学规程、实训方案、实训指导手册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完善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与企业生产环境融合,在实训场地内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企业理念、规范、文化等进行布置,使学生实训的同时感受着真实的工作氛围,时时接受着职业素质养成的潜性教育。
4.3.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校企双方提供各自优势资源,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签订正式的校企合作协议,制定校企合作运营章程,运用企业的管理模式,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汽车维修技师或中、高级技工为主要维修师傅,开展对外汽车维修服务。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内为学生提供在校内进行生产实训的条件,对外为合作企业生产盈利提供场地和设施。要建立保障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配套管理体系,制定学生生产实践教学管理规定,设计生产性实训项目,建立生产性实训流程,制定生产性实训考核和评价管理办法,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学生的成长过程建立岗位和工位,建立真实企业生产环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快学生毕业后与企业一线工作岗位的衔接进程,增强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3.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教学性实训基地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虽然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贴近企业一线的实训条件,但这些实训毕竟是在学校内部完成,为了培养学生岗位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职业素质,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
为了保障校外实训基地的正常有序运行,校企双方应该签订正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这主要包括:企业为学生提供带薪顶岗实习岗位、指派技师指导学生实习、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组织相关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改革;学校为企业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及考核、双方共同开展横向课题、技术交流与研发。学校要切实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组织与管理,建立专门的领导协调机构,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流程以及相对应的教学实施方案,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发放办法、学生考核与评价等管理制度,共同参与学生日常管理,保障校外实习基地平稳运行。从而使学生的岗位能力在企业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