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的诗文是唱的,这是西方人早就普遍知道而且羡慕的事情,是西方人眼中中国文化的魅力之一,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国吟诵逐渐被朗诵所取代,成了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而吟诵汉诗在海外却一直盛行不衰,不仅在华人中间,在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等很多汉文化国家中,也一直流传。
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作为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完美结合的载体,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吟诵应当扎根于中国文化这片土壤,以其丰富、悠久的文化价值和独有的传统艺术魅力,在中国尽情绽放他的风采。
2010 年中华吟诵协会在青岛举行讲座,邀请各中小学的语文与音乐教师参加,这是笔者第一次遇到中华吟诵协会会长徐建顺老师,并第一次聆听关于吟诵的专家讲座。当时吟诵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就是中国传统音乐吗?只是这好听的音乐是依照古诗词来创作罢了。笔者对吟诵的认识只停留在喜欢听有意思新奇的感性层面。讲座结束之后,模仿着徐老师的音调慢慢吟唱,细细回味其中的韵味,便萌发了将吟诵适时的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从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想法。为了获得更多的吟诵方面的知识,笔者开始登陆中华吟诵网观看吟诵学习资料,并从网上购买了《我爱吟诵》中华吟诵系列丛书,课余时间进行参考学习,偶尔也与教学班级中的学生交流自创的吟唱曲调,学生听后都非常感兴趣。这就促使笔者大胆向所在学校的领导建议利用每周一节的音乐兴趣课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开展吟诵学习。次年,青岛市举行中小学生艺术节,笔者与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师韩老师一同在学校领导支持下排练了吟诵节目《古韵雅吟》,该节目以吟诵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带有穿越的故事情节:一群小学生无精打采的学习古诗词,在昏昏欲睡中梦见一位古代先生从书中穿越,这位先生以吟诵的方式教学生们学习,使学生对吟诵产生浓厚兴趣。凭借富有创意的构思和精心的排练,《古韵雅吟》获得了青岛市艺术节一等奖的好成绩。笔者认为既然自己和吟诵结缘,并领略到了吟诵的魅力,就应该多学习和了解吟诵方面的知识,为吟诵的传承尽一点绵薄之力。随后的日子里,笔者从图书馆和中国知网上查看了大量吟诵方面的文献。进一步了解了吟诵的概念、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现状。开始在自己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渗透吟诵教学的实践。在不耽误正常音乐教学进度的同时,将吟诵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介绍给低年级的小学生。
笔者一直关注中华吟诵学会在各地开展的吟诵活动以及吟诵方面的相关视频音频素材,由于自身职业的限制,很少有机会参与中华吟诵学会在外地举办的讲座,但笔者一直参与中华吟诵学会青岛分会的每一次活动。2013 年 8 月 18 日徐建顺老师再次莅临中华吟诵学会青岛分会第三次讲座,笔者有幸参与并聆听了徐建顺老师关于吟诵的学术报告及创作。讲座结束后,笔者将自己整理编创的吟诵调交予徐老师指导,得到了徐建顺老师的肯定和支持。有了专家的引领,笔者更加坚定了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进行吟诵研究的信心,希望自己研究能为吟诵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文献综述
纵观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应该说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吟诵发展逐步蓬勃了起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1995 至 2012 年之间有关吟诵的着作达 200余篇相继在各大学术期刊中刊登,在中国知网书目中能检索到的有关“吟诵”的书籍有 9 本,主要是关于传统吟诵以及吟诵价值的研究。例如:南京大学文学院出版的陈少松先生的专着《古诗词文吟诵研究》、2010 年上海三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的秦德祥先生专着《绝学探微》吟诵文集等。
期刊 122 篇,可以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吟诵艺术价值的研究;第二类是关于吟诵与教学的;第三类是关于吟诵方法的;第四类是关于吟诵与音乐的。
论文 10 篇。其中比较典型的有:2006 年 11 月 江西师范大学胡立华的硕士学位论文《吟诵的音乐价值》,该论文对吟诵与音乐的渊源,吟诵在音乐中的传播与发展、吟诵对发声的要求以及吟诵与现代音乐创作进行了阐述。2011 年 4月中国音乐学院杨玫的硕士毕业论文《吟诵的音乐性文献及吟诵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研究》对吟诵在现代学校中的传承现状做了调查和研究。
前人已经在吟诵领域有了诸多研究,但是没有关于吟诵音乐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应用的相关文献。近些年吟诵的热潮大多席卷了语言界,虽然也有一些音乐家的参与,并邀请了全国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参与,但参与的范围较窄,导致了现阶段在学校教育中吟诵的传承只出现在与语文相关的课堂教学中。而作为吟诵的推广,要充分考虑到小学音乐教师和小学音乐课堂的多方面优势。从音乐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充分唤起孩子们从小对吟诵音乐的兴趣,这门“绝学”才能够发扬光大。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