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实施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6898字

  四、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实施现状

  (一)问卷调查分析

  1.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选取

  笔者主要从小学教师评审制度的内容、执行及参与者个体感受等方面设计了《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实施情况问卷调查表》问卷调研。同时,因为笔者精力、条件有限,借助自己身为小学教师的便利条件,经过同学与同事介绍,总共选取了分别处于市区的小辛庄小学、城乡结合部的匡山小学和农村的饮马小学三所小学,从三所小学中选取了 15 位不同性别、不同职称、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前,笔者事先获得了这 15 位教师的电子邮箱。然后通过邮箱发送了 15 份问卷,成功收回 15 份问卷,回收率 100%,有效率 100%。

 论文摘要

  2.数据分析

  (1)关于评审制度实施主体情况。受访教师认为评审主体是校领导的占46%,是人事部门的为 33%,是全体教师的为 20%,是评审委员会的为 6%。由此可以发现,从参与职称评审的教师角度看,在现有的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中,代表学校声音的校领导与人事部门依然有最大的话语权。

  论文摘要

  (2)关于学校现有评审制度具体细节合理情况。受访教师认为非常不合理的占 24%,认为较不合理的占 20%,认为一般的占 41%,认为合理的占 15%。由此可以发现,近一半的受访教师认为现有评审制度问题较大,不能够公平、客观的反应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绩,这也从侧面反应出一线教师对于现有评审制度进行改革的迫切要求。

  论文摘要

  (3)关于对现有职称评审制度熟悉程度。受访教师认为很不熟悉的占 17%,不熟悉的占 13%,一般的占 35%,熟悉的 25%。职称评审制度虽然与小学教师的核心权益密切相关,但是其内容的复杂与繁琐,依然使得部分教师对于现有制度内容了解不深。在熟悉的这部分教师群体中,绝大部分都是参与过至少一次职称评审的教师,现实的实践经历使其对于职称评审的有关内容了解的更为全面、具体。

  论文摘要

  (4)关于学校现有评审制度执行情况。受访教师认为良好的占 74%,认为一般的占 23%,认为较差的 3%。由此可以发现,学校还是较为严格的执行了上级规定,基本达到了依规评审、依章评审的工作要求。

  论文摘要

  (5)关于评审程序公正情况。受访教师认为非常不公正的为 10%,不公正的为 25%,一般的为 40%,公正的为 25%。职称评审程序的公正性成为教师们非议的焦点,近 4 成的教师认为评审程序不公正,反应出评审工作的严密性有待增强,评审程序的设计需要改革。

  论文摘要

  (6)关于职称评审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受访教师认为教学水平最重要的为12%,认为综合表彰最重要的占 28%,认为公开课最重要的占 45%,认为论文最重要的 15%。此项结果最为吊诡的是在反应专业技术水平的职称评审的诸多决定因素中,教学水平倒是最不重要的因素。这反映出职称评审制度各项指标体系与“质量立教”办学目标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教师在追求更高层级职称时的功利倾向与角色迷失。

  论文摘要

  (7)关于参与职称评审的压力情况。受访教师认为压力很大的为 45%,认为压力较小的为 35%,认为压力一般的为 15%,认为没有压力的为 5%。小学教师收入本就微寒,职称又与待遇密切相关,而且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又有着诸多看得见与看不见的门槛,因此,几乎所有的受访教师都对职称评审有着不同差别的压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从事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感。

论文摘要

  (二)访谈分析

  1.访谈对象选取与内容分析

  (1)访谈对象选择

  为了较为全面的反应当前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运行现状,展示身处这个“场域”之中各色人士的行为态度,笔者选择了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的涵盖一线教师、学校负责人、教育局领导等四位访谈对象。他们是:

  济南市匡山小学林老师,男,教龄 13 年,任教学科:数学,小学一级,校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

  济南市饮马小学于老师,女,教龄 3 年,任教学科:思品,小学二级。

  济南市小辛庄小学主管人事工作的刘校长,男,教龄 20 年,任教学科:语文,小学高级。

  济南市槐荫区教育局人事科马科长,男,曾在小学任教 10 年。

  2.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形成、内容与实施现状分析

  (1)评审制度形成

  职称评审是涉及教师切身权益的关键工作,其运作质量的高低与教师工作积极性、队伍稳定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济南市的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有着全市统一的指导框架(见附录 2),在便于指导小学教师职能评审工作的同时,也利于各个区及其所辖小学能够按照相应规范实施有关工作。

  在对槐荫区小学诸位教师及区教育局马科长访谈时,笔者了解到为了使全市性的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与各实施单位具体情况相结合,各学校由职称评审操作部门按照文件要求制定相应的积分计算办法,经学校领导层审核后,报教代会审议,待通过后,配合该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

  以下是四位被访者对该校职称评审标准制定主体与形成的陈述:林老师:每年职称评审前,市区都会下发相应文件,然后学校就会召开全体教师会传达文件内容,想参加职称评审的教师,便会对照制度整理自己的材料。

  基本就是上面说什么,就是什么,一线教师基本听之任之。

  于老师:评审制度一般都是用区里的吧,我参加评审时就是这样。毕竟这个事情牵扯的面太广,也是老师们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各个学校没有能力自说自话,也不敢承担自说自话的责任。即便这样,职称评审时也不是风平浪静。春节我和师大同学聚餐时,就听说有个学校在进行职称评审时,就有老师因为对制度不满,在百度贴吧发帖,大说此事,表达不满。

  刘校长:每次评审,学校都严格按照上级的文件组织职称评审工作。同时为了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办公室会制定相应赋分办法,在校委会讨论后,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后会作为上级文件的补充条款。全程都是公开透明,接受全校教师监督的。

  马科长:教师职称评审是关系教师切身权益的大事,局党委对此十分重视。

  在制定我区职称制度时,会根据省厅、市局的文件,在征求有关教师、学校领导意见的基础上,先由我们组织人事科提交讨论稿,然后召开党委会进行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再进行修改,直至通过。

  (2)评审制度内容

  第一,评审制度的内容是否清楚?

  林老师:我经历过多次职称评审了,尽管对制度的具体细节不是很清楚,但对大体框架及主要评分内容还算比较了解。听几个参与的同事说 2014 年的职称评审制度内容进行了微调,不过因为学校高级岗位数量限制,没有相应的名额,最近的这次评审我也没有参与,所以具体的细节如何也就不怎么清楚了。

  于老师:我虽然参加工作一段时间了,但是对于评审制度了解不多。对于同事们所说的 “硬件分”与“软件分”了解不多。

  刘校长:上级的职称评审制度,我们一旦接到通知,就会通过全体教师会进行通知,并且把相关的文件放到学校的群共享文件里供老师们下载参阅。

  第二,评审制度的具体细则是否合理?

  林老师:在我的记忆中,评审制度内容包括任职资格、发表论文、综合表彰、教研情况等方面,有些内容看似科学,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都变味了。论文很多都是*写代发的,我 2005 年晋升中级的时候,一起参与评比的某个同事所提交的三篇论文,发表的都是同一本刊物,而且是 3、4、5 三个月连续发表,一看就是花钱摆平的。综合表彰则先是让各个领导瓜分了,剩下的就是那些人缘好的老师了。并且当某位教师要评职称了,尽管平常表现一般,可是跟领导“意思意思”后,那个综合表彰也会给他。

  于老师:对于那个制度,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经常感觉无可奈何。尽管大家平常工作业绩表现都差不多,可是等到职称评审的时候,有时候彼此之间的差距可能在于有没有一节优质课,而那些工作时间久、人脉深的老教师往往占据了优势。

  据曾经获得过省优质课一等奖的教师说,讲一次优质课简直是扒层皮,不但要解决课堂内的教学问题,很多课堂外的“事情”也要搞定,现在证书抓得紧,都限量带编号了,因为僧多肉少,竞争异常的激烈。

  刘校长:对于现有的制度,我认为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一是教学中心地位体现不突出。个别教师虽然教学工作表现一般的,可是擅于创造制度要求的那些条件,于是在职称评审时,顺风顺水。二是制度个别内容难以有效执行。比如我校有位数学教师,经常参与校外辅导机构的办班辅导,而对于自己本职工作却不放在心上,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学校对其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导致制度当中对于“师德规范”的要求纯粹流于形式。三是学校作为用人单位对于教师职称评审,自主权相对较少,几乎完全由上级文件决定。

  马科长:尽管现在的制度已经是多次修订的成果了,但是综合我所收集的信息,依然有很多要改进的空间。比如,同样都是小学教师,在两镇四办和市区的教师在工作环境、待遇等方面要差很多,但是在制度当中,没有体现出对农村小学教师倾斜。我在进入教育局工作之前,曾经在吴家堡一所小学当过一段时间的数学教师,对于农村教师的辛苦是能够体会的。

  (3)评审制度实施

  第一,职称评审是否给你带来压力?

  林老师:肯定有压力。教师收入本来就很一般,并且不同级别的职称待遇差很多。我们都到了这个年纪,也不能像有些年轻人辞职不干从头再来。指望职称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而且职称评审有那么多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地方,各种教科研奖励、综合表彰大家都在盯着,想评上真的很难于老师:我有压力啊。现在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如果职称能够尽快晋级并且兑现,每个月压力就会小些了。我们当教师的上升通道狭窄,我又没有什么背景,只好拼职称了。

  刘校长:职称对教师待遇影响甚大。因为职称评审导致教师之间关系紧张比比皆是。这是全体教师不能承受之重啊。

  第二,评审制度的实施是否满意?

  林老师:我个人很不满意。2013 年我准备晋高级,同时参与评聘还有另外一位同事。在学校初审时,我们两个人的各项分值最高,于是被推荐了上去,可是等到评审结果下来时,我却没有评上。后来,打电话到市教育局,那边的工作人员根本置之不理,让我们感觉评审过程太不公平、太不科学,充满了暗箱操作,让人非常气愤。

  于老师:我刚刚定职小教二级,也没有参与具体评审过程。不过,身边有些老教师好像意见挺大的,很多人都认为里面“道道”多。然而他们所说的并非空穴来风,我大学时的舍友,现在另一所小学的 W 老师,就跟我说过:他们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很久没有上课了,评职称时,教案都是找人帮他造的。后来这事被人捅到了大众网上,这个副校长费了好大劲才把这件事压下去。

  刘校长:关于职称评审的风言风语我也听到过不少。对此,我也不想多做评论,不过我们小学的初审是完全公开透明,可以接受全校教职工监督的。

  马科长:现在的职称评审总体上说是公开、公正、透明的,但是也不能完全否认没有人为操作的事情存在。牵扯的面太多,涉及的人太多,众口难调,难免存在缺失。

  第三,认为现在评审制度实施是否有问题?

  林老师:现在职称数量是按人数比例划定的。我 2013 年没有晋升高级后,学校的高级名额已经满了。现在年龄最大的高级教师要在 2024 年才能退休,所以我虽然条件越来越充分,可是学校没有岗位,就一直在那等着。学校的其他年经教师更是可怜,连一级职称也要排队,有些人也许到退休也不一定能够评上高级。

  于老师:现在的职称评审,想“上”是不易,但往“下”却更难。学校的一些教师评上高级后,就把一些苦活累活甩给我们年经人。我们年轻人的收入比他们少很多,但干的却是他们的好几倍。和我一年来的马老师就因为感觉当小学教师没有前途,就在去年辞职考了研究生。

  刘校长:我评上小学高级是 2005 年,不过由于资金这一块还没能对位,职称给了,证书也拿到手了,我到现在仍然拿的是小学一级的工资。

  马科长:小学教师评审中依然存在熬年限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稳步改革吧,现在局里正在酝酿并制定相关的政策举措。

  (三)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下,加之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当前教师评审制度的不科学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学队伍的良好发展。在坊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按资排辈看年限,职称评定限指标,职称考核重材料,评聘分离苦煎熬”,生动地反映了当前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上文的访谈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影响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相关因素较为复杂,但经过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1.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内容体系有待优化

  (1)评审标准不够科学

  正如调研中济南市槐荫区实施的管理办法那样,现行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一般是按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这些评审制度所要求的条件一般仅仅是注明了职称评审的要求和导向,只是笼统的给出了一个总的方向和要求,并不能适应于那些具体的专业和岗位。因此,现实教学工作中,诸如受访的林老师与于老师这样因为受制于论资排辈等不公平现象而晋级无望的老师可谓比比皆是,这样的评审制度无疑会对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2)重视非教学因素的现象明显,权力寻租现象易发

  调研中,受访教师对于教学水平的忽视,以及对于公开课、论文、综合表彰的热衷,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职称评审制度自身存在的缺失所导致的对于一线教师工作方向的负面引导。像访谈中林老师、于老师所提及的“为了通过评审,通常都狠抓公开课、论文这些科研内容,竭力争取各项综合表彰,而对于教学工作却忽视淡漠”的现象如果长期存在,势必会严重冲击教学质量,最终对学校整体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评审制度对于这些非教学因素的过度重视,还易于诱发各种寻租现象。而且因为名额有限,有些学校每年只有 0.2 个指标,个别人为了获得更高一级职称,往往采取各种不合理的手段,动用各种关系通过评审,更有甚者有些人为了通过评审,不惜伪造各种假冒证书,大搞权钱交易。这些现象严重破坏了职称评审的组织程序,对师德建设、科研与专业成长氛围的营造带来了不良影响。

  2.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实施体系有待完善

  (1)职称评审管理体制有待理顺

  职称评审管理体制虽然在实施中,早已将评和聘分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职称申报的问题。然而在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时,不但每年都会有一定的通过淘汰率,而且过程也被简化,只要申请人满足评审的基本条件而且获得单位推介就可以参与评审。但是,多年的实践发现,诸如槐荫区小辛庄小学刘校长 2005 年评上职称直到 2014 年依然未能聘用的现象较为普遍。在笔者对受访教师的调研中,小学高级教师通过率为 70%,但是受聘率却仅为三成。自 2003 年评聘分离政策实施后,产生了大量的职称存量,消化这些存量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使得很多教师的已评职称名不符实。因此,评聘矛盾对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等有着消极的影响,必须得到妥善的解决,否则不但不能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甚至可能导致诸教师群体不满情绪滋生,冲击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与人才梯队的建设,所以评聘矛盾已经成为了现下开展职称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职称评审模式有待改进

  第一,学术管理行政化现象严重。在当前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从学校的推荐阶段到教育部门的审批阶段,相关部门领导都起到了难以忽视的影响作用,整个职称评审过程中行政化现象严重。首先,在学校的推荐阶段,学校领导及相关行政部门的意见都会极大得影响到推荐人选的选择,在调研中 7 成以上的受访教师认为职称评审的最大话语权是校方无疑就是有力的佐证;其次,在相关部门的评审阶段,评审方式与评审标准完全由政府部门确定,职称评审委员会的主任一般都由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担任,评审结果往往会受到行政意图的影响甚至控制。因此,学校领导及政府部门的过度的行政干预,导致了评审过程的不公平,职称评审的本质和宗旨也受到了扭曲和异化,行政权力控制学术发展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第二,评审程序不够公正。不论是调研中近四成受访教师对评审程序公正性的强烈否定,还是访谈中林老师所谈及的职称评审中的不公待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现有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程序建设的缺失。当前小学教师职称的评审程序为:首先由学科(专业)评审组按照教育局批准规定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进行评审;其中,学科组一般由所在学科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学科带头人组成,负责对被评审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评议和初审,对申报人的学术水平、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审,并负责向职称评委会提供真实、负责的推荐意见;根据相关规定,学科(专业)组只具有推荐和建议权,无投票决定权。

  在职称评委会的评议阶段,首先由各个学科(专业)评审组负责人汇报相关学科的评审情况,然后对申报人采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而且正式投票必须保证一次性完成,不得出现二次投票。根据相关规定,超过三分之二(包括三分之二)的职称评委会评委投了同意票才为通过。评委会的各个委员均为相关学科的带头人,对自己涉足的学科有着极为全面的了解与研究,对自身学科的评审较为公允,但对其他学科的了解极为有限,只能在听取相关学科(专业)评审组的意见后进行欠缺专业性的投票,导致许多评委随大流投票,这样就会出现外行人评内行人的现象。某些评委考虑自己单位或熟人的利益,对本来专业水平不过关的申报人投同意票,而对其他申报人则采取另外一种评价标准,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成为了某些单位争夺自身利益场所,评审结果有失公允。另外,当前职称评审的时间较短,评审委员难以对申报人的评审材料进行认真的审阅,往往会在了解不全的情况下进行投票,且无记名投票主观随意性大,投票凭关系和感觉,难免会存在评审结果有失公正的情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