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笔者在两年内查阅了大量资料,做了大量网络监测和数据分析,发现中小学教育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尚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如:回应公众质疑时,是以发布官方说明为好还是随时与公众互动为佳;面对不实的网络谣言混淆视听时,中小学校应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有效澄清事实;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中小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将有何变化。本文对中小学教育网络舆情的研究尚不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继续加强研究,尤其是在日常舆情监控中收集网民的评论和意见倾向,加强对网络舆情走向和公众期待心理两者间关系的分析,以期为中小学校在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中提供更多宝贵方法。
参考文献
A.期刊:
[1] 刘虹.网络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D].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2] 张元龙.关于“舆情”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J].浙江学刊,2009(3):182-184.
[3] 王来华,林竹,毕宏音.对舆情、民意和舆论三概念异同的初步辨析[J].新视野,2004(5):64-66.
[4] 姜胜洪.我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引导[J].广西社会科学,2009(1):1-4.
[5] 罗维源.互联网教育舆情服务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8):76-78.
[6] 王青,成颖,巢乃鹏.网络舆情检测及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研究,2011(4):54-57.
[7] 周礼春.近年来我国舆情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5.
[8] 赵梦芳.新闻媒体的网络发展[J].网络时代. [9] 郭红卫,李琳琳.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点及引导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9):212.
[10] 郑苏法.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控制的若干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9):76-77.
[11] 熊孜.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引导策略[J].考试周刊,2011(53):175-176.
[12] 张天雪,张冉.当前网络教育舆情的话语分析——以人民网和新浪教育论坛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7).
[13] 左明章,国桂环,曾睿. 网络教育舆情的内涵及特点[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06) .
[14] 张天雪,张冉.教育舆情研究:从兴起到有效的路径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5) .
[15] 姜胜洪.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 2010(01) .
[16] 吴明友.校园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24) .
[17]王琳.中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运营模式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 2007 年.
[18] 闵大洪.新闻媒体网上发展之考虑[J].新闻战线.
[19]唐开文.自媒体时代如何引导网络舆论[J].新闻与写作. 2012 年.
[20]刘慧霞.涉警网络舆情的网民心理探析[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年.
[21]赵玉明,范晓晶.毛泽东广播新闻舆论宣传策略探析[J].中国广播. 2004 年.
[22]丁柏铨.论网络舆情[J].新闻记者. 2010 年.
B.着作:
[1] 信息时代宣言.[N] 国际电子报,1996.5.6(13).
[2] 阎平凡.信息时代我们将怎样生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6:25.
[3] 葛洛蒂(美) 张国治(中).数字化世界[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10:57.
[4] 王乃信.面向 21 世纪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42.
[5] 程栋.实用网络新闻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年版:28——32.
[6]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65.
[7] 唐亚阳.中国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年度报告(2011)[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8] 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5.
[9] 刘建明.舆论研究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1.
[10] 孟小平.揭示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M]. 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36.
[11] 韩云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4.
[12]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7.
[13] 高红玲.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09:52.
[14] 丁俊杰,张树庭.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88-90.
[15] 张立新.组织变革:重建学校管理“新关系”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55.
[16] 苏泽庭.管理的智慧[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2-104.
[17] 董耀棠.学校管理随思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8.
[18] 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 2011[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41-43.
[19] 陶然.学校管理与公共关系[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68-70.
[20] 王国华,曾润喜,方付.建解码网络舆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7.
[21] 刘上洋.中外应对网络舆情 100 例[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90-92.
[22] 杜骏飞.危如朝露 2010-2011 中国网络舆情报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24.
[23] 喻国明.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前沿探索[M].新华出版社,2011:5-8.
[24]张春华.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0.
[25]孟建.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与有效沟通[M].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102.
[26]燕道成.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152-153.
[27]蒲红果.说什么怎么说: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182.
C.学位论文
[1] 明义敬.论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刘倩.人民网舆论引导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