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果(Result)
3.1 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的一般资料及比较
本次研究共选择样本 100 例,干预过程中有 6 例失访,其中干预组 3 例( 1 例因工作变动退出,2 因合并其他疾病退出),对照组 3 例( 2 例自动退出,1 例因合并严重并发症退出)。干预组 47 例,男 23 例,女 24 例,平均年龄(47.38±6.87)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33 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14 人。对照组 47 例,男 25 例,女 22 例,平均年龄(48.24±5.41)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29 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18 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危险因素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1.【1】
3.2 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在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的比较
3.2.1 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综合护理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体质指数的概念(x2=1.096,p=0.2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2.【2】
3.2.2 同组间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综合护理干预前后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干预前相比,除高脂饮食易引起心血管疾病(x2=12.881, p =0.001)和血脂异常易引起心血管疾病(x2=12.952, p =0.000)外,其余几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综合护理干预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3.【3】
3.2.3 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综合护理干预前后相关态度的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相关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相关态度的改善明显高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4.【4】
3.2.4 同组间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综合护理干预前后相关态度情况的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相关态度情况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相关态度情况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5.【5】
3.2.5 两组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健康行为情况的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健康行为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健康行为情况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6.【6】
3.2.6 同组间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健康行为情况的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健康行为情况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健康行为情况综合护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7.【7】
3.3 两组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相关指标差值的比较
3.3.1 综合护理干预前后两组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相关指标差值的比较综合护理干预前两组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相关指标差值降幅均大于对照组,除舒张压(t=2.104,P=0.059)差异无统计意义外,其它几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