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完善农村社会管理的驻村联户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2-19 共387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邹城市驻村联户的运行管理研究
【第2部分】驻村联户社会管理模式探究绪论
【第3部分】农村社会管理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第4部分】农村社会管理中驻村联户的形式及特点
【第5部分】 完善农村社会管理的驻村联户措施
【第6部分】驻村联户管理机制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四、完善农村社会管理的驻村联户措施

  4.1 农村社会管理及驻村联户有关问题成因分析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农村社会管理工作是整个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仍不少,而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在我国处于长期滞后的局面,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地位。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主义农村社会管理,加快形成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农村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特别明显的问题,例如留守儿童、房屋强拆、土地强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卫生、教育、文化等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信访频发、垃圾围村、流动人口管理复杂等。

  从基层政府的角度看,我国的农村社会管理存在这么几个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政府职能定位、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的偏失制约了其社会管理职能的发挥。目前,农村基层政府还存在着管理理念滞后,乡镇政府、基层的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是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体,但长期以来,我国基层政府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上讲,职能定位不合理,社会建设、服务与责任缺失;公平理念、民主理念、服务理念、法制理念淡薄; 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不科学;管理机制不完善。这些问题也制约了农村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与进步。

  二是农村社会组织不完善、不健全,难以履行社会组织的正常职能。我国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民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是农民参与和开展与农村生产生活有关的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社会组织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难以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不能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极大制约了我国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提升。

  从驻村干部的角度看,济宁市的驻村联户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促进农民增收缺办法,发展意识淡薄。一些驻村干部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创业,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考虑不多,缺少办法。驻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上,二是工作不深入,作风"浮漂".一段时间以来,驻村干部下村次数少、时间短的问题在村干部以及村民中被普遍反映。一部分驻村干部只有在镇里布置了工作任务,才到联系村去一下,平时多数时间待在单位,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镇指挥",被动应付驻村工作,村里出了事,干部即使下村了,也只是"见个面,问问好,糊弄过去就拉倒",仅仅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在制度的考核上没有做好面面俱到,行之有效。

  三是为民办事不够,服务意识不强。少数干部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很少真正关心民间疾苦,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作用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沟通联系上,只是个"联络员"、"通信员",在为民办事、为民服务上没有一个简单量化的监督标准。

  四是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综治信访未尽责。由于驻村干部主客观上的原因,本应在化解矛盾、有些驻村干部要么一推了之,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没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能有效采取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五是制度执行不到位,组织建设不重视。少数驻村干部对党员不发展、村支两委不团结、村务财务不公开、后备干部不培养、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少有作为。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只是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

  从制度方面来说,机关驻村干部存在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驻村联户的运行制度还不完善。驻村干部的选拔任用等还有很多不足,如年龄结构失衡、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总体来说,现阶段驻村干部的构成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是 50 岁左右的老干部。这部分同志存在着落后思想和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对于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乏深层次思考,经常会有"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惑。第二类是 30 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基本是在取消农村税费后参加工作的干部)。

  这一群体工作积极性很高,但对农村工作缺乏经验,工作成绩往往一般,很难赢得村民的好评。第三类是村官和大学生志愿者。这一群体目前占的比例较少,他们自身素质很高、进取心强,但由于工作变动性大、缺乏稳定性,工资的待遇低、即要应对复杂的工作事务,但顾虑较多,工作未能全身心投入。第四类是事业干部。当前事业编制人员比重普遍超过40%比例过大。由于体制原因,这一群体部分感觉在政治上个人发展机会不大,所以工作积极性不高;另一部分由于编制的问题,风险高、待遇低,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消极应对的情绪。

  第二方面是在驻村干部管理上存在的原因。一是用人机制不够完善。面对需要,上级机关单位会随意从乡镇抽人,致使本来就缺的"能干人"外流。二是激励机制不完善。现阶段未能建立良好的政策激励机制,"多干少干一个样".三是交流机制不完善。部分驻村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惰性滋长,缺乏创新,工作方法固定僵化。四是评价机制不完善。乡镇考核往往不以实绩论英雄,而是以机关干部之间的民主测评为依据,一般"只要人际关系好,年终照样得高分".

  4.2 持续改进驻村联户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是继续完善干部驻村联户工作制度。建立市、县、乡三级联系点,详细规定干部驻村时间,每人联系户数根据联系点农户数、网格划分和全覆盖要求合理确定。市、县(市、区)直部门单位机关党组织确定联建村。市、县(市、区)直部门单位原则上按照一个支部或党小组一个村,相对集中在一个县(市、区)、乡镇(街道)确定联建村,联建村同时确定为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联建村农户由机关党支部或党小组组织党员、干部联系,每人联系户数根据联建村农户数、网格划分和全覆盖要求合理确定。乡镇(街道)包保后进村。包保村农户由领导班子成员和分管单位党员、干部联系,每人联系户数根据包保村农户数、网格划分和全覆盖要求合理确定。选派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坚持机关干部驻村工作制度,把选派干部驻村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措施,没有基层经历的机关干部必须驻村,干部驻村工作时间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市、县(市、区)直部门单位每年都要选派干部组成工作组驻村,其中,驻村"第一书记"主要从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后备干部或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副县级年轻干部中选派。驻村干部实行单独考核,工作突出、表现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合理安排机关干部联系农户工作布局。按照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干部联村不重叠、每个单位干部联系户相对集中、全市总体分布均衡的要求,统筹安排市、县(市、区)直部门单位联建村分布格局。每个部门单位联建村数量根据各部门单位党支部或党小组数量、实有党员、干部人数和领导班子成员职数合理确定。

  二、深化建立干部联系城镇居民家庭制度。拓展干部联系农户范围,建立干部联系城镇居民家庭制度。坚持"部门联区、干部联户、普遍联系、重点走访"的原则,按照"依托网格、上下结合、注重实效"的要求,组织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干部与社区居民家庭建立直接联系。分级负责。坚持就近方便、分级联系的原则,市、县(市、区)机关干部主要联系机关所在地主城区居民家庭,乡镇(街道)干部联系乡镇(街道)所在地城镇居民家庭。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家庭,由本单位负责联系。建立网格。县(市、区)、乡镇(街道)根据城镇居民居住情况,结合城市创卫、社会管理、生活习俗、公共设施等因素,依托社区或居民小区,将城镇居民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乡镇(街道)联系网格干部和负责人,以此作为联系城镇居民家庭的责任区。对口联合。原则上市直部门单位与区直部门单位对口结合,市、区干部联合,共同联系一个网格,乡镇(街道)干部配合做好联系走访工作。要根据社区或小区居民家庭户数和楼宇分布情况,按照相对集中、便于联系的要求,合理确定每个干部的联系户,确保每个部门单位都有联系社区,每个社区都有部门单位联系。突出重点。部门单位以联系老旧小区为重点,干部以联系困难家庭为重点。对困难家庭,要按照市、县(市、区)、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顺序,依次确定联系人,确保每个特困家庭都由领导干部联系。灵活联系。根据城市居民家庭特点,对重点联系的困难家庭,要上门走访,重点帮扶。对其他联系户可采取公布联系电话、建立网络联系平台、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保持经常联系。

  三是明确干部联系农户和城镇居民家庭任务。干部联系农户和城镇居民家庭,主要任务是转变作风、体察民情、救危济困、促进和谐,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了解社情民意。开展经常性的联系、走访活动,全面了解联系户情况,做到"三知四清":即知道家庭成员、知道生活状况、知道生产(工作)情况,清楚思想状况、清楚家庭困难、清楚就业情况、清楚诉求愿望。发现反映问题。关心群众的利益诉求,收集、汇总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发现基层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积极主动帮助解决,重大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反映。宣传落实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做好咨询、解释和落实工作。调查了解上级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建议,促进政策完善和落实。帮扶困难家庭。做好城乡困难家庭联系帮扶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精神鼓励与解决实际困难两手抓,增强困难家庭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所能及地帮扶救助,注重利用现行政策解决实际困难。增进群众感情。真心实意与联系户拉家常、交朋友,通过走访联系,体察群众疾苦,感受群众冷暖,接受群众教育,转变干部作风,弘扬优良传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是严格考核监督。强化对干部驻村联户工作的考核,把干部驻村联户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开展驻村联户工作明显不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严格实行"一票否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