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优化分析绪论(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6 共583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者激励性管理探究
【第2部分】 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优化分析绪论
【第3部分】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性管理制度设计
【第4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内部志愿精神培育
【第5部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所处外部环境优化
【第6部分】高校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美国定期召开志愿者大会,在召开大会时,美国的官员、明星以及一些社会名流都会参会并感谢志愿者做出的志愿服务。这使每一位志愿者都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志愿者获得了良好的精神奖励。

  美国拥有如此众多的志愿者,美国如何管理这些志愿者呢?美国主要采用系统化、信息化管理方式,无论是招募、录用以及监督和评估,各阶段都有记录。通常情况下,300 人的志愿者团队可由几个人来管理。在该国,管理志愿者已经实现了法制化、制度化。在美国,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个小手册,里面写着志愿者应该承担哪些义务,如果志愿者没有按照规定开展志愿工作,或其他人侵犯了志愿者的权益,志愿者可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国外对志愿者动机和激励的研究比较深入,对志愿者管理制度设计也比较积极有效,但是,专门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并且外国的国情与我国不容,所以还是应该研究针对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实际情况的政策制定、法律保证和制度设计。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志愿者激励和管理中存在问题研究两个层面。

  1. 羊晓莹在《浅谈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问题》①中提到:大学生入学时间越久,他们的志愿服务热情越低,可见大学生的志愿行为缺少长期性,他们没有将志愿行为与自己的长期行为结合在一起,许多大学生只是出于好奇参与志愿活动,服务队伍不稳定,服务范围不广泛。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一个主要原因是志愿者服务缺少激励性。激励指得是为了让对方实现目标,采取一些措施去影响人,包括精神刺激和物质刺激,使人产生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去努力实现目标。羊晓莹指出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时如果受到激励,他们的参与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随后她站在几个层面上展开了分析,包括服务评价、主体、服务内容、社会环境等,经过分析,她提到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有许多,一些方式是有形的,一些方式是无形的,有些激励方式是内部产生的,有些激励方式是外部产生的;这种激励包括个人激励、组织激励以及社会激励等。志愿者能否持续参与志愿服务,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评估、培训、途径等。在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时,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有一定的责任感,并且愿意帮助别人,实现自己的价值。

  2.王琦琦在《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问题研究》中,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①,她在文章中提到目前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上:一,没有构建完善的体制,二,缺少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想管理好大学生志愿者,一定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就治理理念来讲,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学校都不属于权力中心,彼此不存在对立关系,双方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

  3.吴信蕾在《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②中谈到,解决大学生志愿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为:政府加强扶持力度,要对大学生志愿活动投入一定的重视,高校必须构建完善的制度,调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学者并没有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过多的研究,研究者们从激励角度出发研究对志愿者志愿积极性的提高,从志愿活动中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完善志愿者管理,但是,他们都没有明确地将激励理念应用到志愿者管理系统的设计中,没有从志愿者管理的每一个步骤去设计激励性细节,也没有把志愿者管理工作和高校的德育工作、素质教育实施结合起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本文的研究视角比较新颖,也有极为实际的可操作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试图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将激励因素纳入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设计的每个细节,通过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有效培育,提升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社会环境影响力,使大学生志愿者从加入高校志愿组织起,就充满热情地持续参与志愿活动,在活动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对三大块内容展开研究,即: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制度,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所处社会环境优化。通过分析当前这些领域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性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不足,国家法律政策保障不够,社会认可度低,志愿服务资金支持来源不足等,找出解决相对应的解决、完善措施,将激励理念融入到制度设计层面,使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流程的每个步骤中,都渗透出对志愿者的激励光点;使大学生们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志愿活动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载体。

  1.3.2 研究创新。

  1.本文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研究,本着以大学生志愿者为志愿活动主体的研究视角,从激励理念出发设计志愿者管理体系,在每一个管理步骤中体现对志愿者的激励性安排。摒弃以往大学生就应该响应学校号召、接受学校安排、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就应该不期待回报、无私奉献社会的观点。通过管理系统制度设计,对大学生志愿给予精神鼓励、提供精神奖励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物质奖励,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使无私奉献的大学生们,通过志愿服务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以此形成大学生的浓厚志愿风气,从而建立完善的循环机制,使大学生能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

  2.本文研究课题是如何激励性地管理大学生志愿者,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开拓了新的载体,把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延伸到就业领域,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拓宽了空间,突出了高校育人机制的人性化和创新性。

  1.3.3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借鉴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理念,归纳和总结相关研究成果,以这些理论和研究作为指导,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

  2.比较分析法。论文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情况和试图改进的理想模型上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3.综合分析法。目前,在许多研究工作中都会使用综合分析法。以相关管理理念为指导,综合分析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优势,通过分析总结一些经验,为建立激励性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体制提供借鉴。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