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 言
(一)研究背景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分税制,重新划分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并在《预算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地方政府直接举债。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地方事权的扩大及经济发展瓶颈的出现,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县级财政已经呈现出捉襟见肘的状态,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多年来激进的考核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需求持续旺盛,使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地方政府融资需求迅速攀升,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增长。
按照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0年12月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仅含省、市、县三级,下同)的余额为10.7万亿元;2013年6月,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余额迅速增长到17.5万亿元,增幅达到63.55%,其中县级政府性债务由2.8万亿元迅速增长到5.0万亿元,增幅高达78.57%.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改革政绩考核机制"(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把政府性债务作为对官员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强化对官员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审计和责任追究。
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增速惊人,并且已经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但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统一、规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尚未形成,管理技术不到位、管理制度零散、基层工作人员债务管理知识匮乏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尤其是县级政府性债务管理散、乱、难问题非常突出。如何建立统一、规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以实现长效管理,成为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对于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研究,国内外都主要从从整体、宏观、经济学的视角开展,国外的学者主要关注政府性债务的概念、意义等方面;而国内的学者则更侧重于对政府性债务的产生原因及风险管理等问题的研究,对于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其他方面研究较少,提出的管理措施显得较为宏观和零散。而本报告从典型、县级基层和管理学视角,深入分析四川省某县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系统地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规范该县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建议,这将进一步丰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研究成果。
2.实践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对于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管理随意性强,以至于债务规模增长迅速,债务风险剧增,管理散乱问题突出。随着欧美国家政府性债务问题的频发以及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的凸显,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是相关的管理机制、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等还在探索中,本报告的成果将为寻找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等提供参考。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分析和定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结合工作实践,首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概念、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四川省某县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介绍,然后运用系统管理理论深入分析了四川省某县政府性债务管理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政府性债务借、用、还三个环节入手,提出了四川省某县政府性债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建议(如:图 1)。
(四)论文的创新点
本文在大量研读国内外政府性债务管理文献和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管理理论,结合工作实践,对四川省某县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四川省某县政府性债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建议。创新之处在于:
1.从典型、县级基层和管理学视角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县级政府普遍适用的政府性债务管理模式。
2.运用系统管理理论分析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体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