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现状调查---以 A 学院为例
2.1 关于"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问卷调查
本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是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学生资助工作经验,结合调研访谈情况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是按照院系副书记、辅导员、学生三个对象分别进行设计的。在访谈结束后,在对访谈内容进行梳理之后,根据访谈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了《A 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该问卷由二十三个主要问题构成,其中含二十一个客观题,二个主观题。在此问卷中,客观题涉及高校资助工作的公平、制度完善、资助效果、人文关怀等;主观题主要用于获取高校学生认为除现有资助途径外,还有哪些更好的资助途径以及当前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问卷调查的内容拟定之后,以 A 学院学生管理委员会教育部和资助部成员为主成立调研小组,调研小组具体负责问卷的发放、回收及统计工作。
2.1.1 调查目的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绩效情况,找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2.1.2 调查对象
此次问卷调查以山东 A 学院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在 A 学院在校就读学生中随机抽取500 名学生为调查样本。具体情况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被调查学生的层次结构包括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考虑到二、三年级的学生对政策关注度较高,所以调查人数比例较大。此次调研发放调查问卷 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90 份,回收率 98%.
2.1.3 调查的数据统计及相关分析
调研小组统计的 490 份问卷调查数据情况是:一、被调查对象情况:一年级学生 106人、二年级学生 192 人、三年级学生 118 人、四年级学生 74 人;二、户籍情况:农村户籍 94 人、城镇户籍 396 人;三、被调查对象资助情况:获得过资助的 110 人、未获得过资助的 380 人。四、问卷相关数据分析,77.5%的被调查对象没有被资助的经历,22.5%的被调查对象有获得过资助; 55%的被调查对象曾因为学费苦恼过;关于现行的资助政策是否科学有效来看, 33.7%的学生认可,48.2%的学生说不准,18.1%的学生持否认态度; 4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除了有关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之外,辅导员和班长的意见对学生困难资格的认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此问卷调查中,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持肯定态度,对奖、助学金等资助方式认可度很高。在"最喜欢接受的资助方式"题中,自高到低依次为奖学金(25.5%)、学费减免(23%)、助学金(18.3%)、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都是 16.6%)。16.6%的同学选择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的资助方式,但是在题目"你是否愿意通过自助来完成学业"中却有 67.8%的学生选择"是";这说明高校多数学生只有通过自助方式完成学业的良好愿望,实际选择时还是习惯于接受无偿资助。76.4%的学生愿意在成长课堂听课,愿意参加困难学生组成的公益社团,开展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方式引导自己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确立个人成长与努力的方向。
在关于此次问卷调查中,大部分被调查对象都写出了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建议。综合来看学生对学校资助工作提出的质疑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资格认定主观因素过多;二是学生资助政策中奖助学金比例不合理;学生资助预算指标分配过于平均化;三是学生从资助中所获得的能力的提升以及感恩和责任意识的缺陷问题等。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救济困难家庭学生入学,调节资助资源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但通过对 A 学院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情况调研发现,学生资助政策亟待进一步完善。一是资助主体、认定主体和发放主体分别存在职能错位,并由此产生工作成本高、重复资助、"免费搭车"等一系列的情况;二是特困学生资助欠缺;三是资助政策中奖助学金比例不合理,对学生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资助教育功能缺失严重;四是资助政策执行监督缺位等。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若这些问题不能合理解决,资助政策就缺乏可持续性,很难科学有效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势必会影响教育机会的平等、高校和社会的稳定,难以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初衷----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此问卷调查的数据成为论文写作的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