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论
对廉政教育的关注,源于对防治腐败的关注,源于对公务员队伍状况的关注,诸多的问题被寄希望于通过廉政教育来解决,从实际效果看却是廉政教育并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审视当下的公务员廉政教育,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组织者将其作为工作任务,为考核而完成规定动作;廉政教育对象视其为必须参加的指令性活动,未能入脑入心,知行一致、体用结合。概括起来,就是当前的廉政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并不相符。究其原因,即是廉政教育过程中重形式层面,轻视精神层面;重视制度机制建设,轻视德性生成与道德建设。过于侧重形式、内容、机制,而忽略了廉政教育活动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本文的研究基于多年的纪检监察工作经验和工作中积累的访谈、调查素材。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旨在阐述廉政教育是由人策划、组织、参与并作用于人的,应是人道德自觉地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而非强迫和灌输;在廉政教育的全过程应坚持促进人的德性生成这一方向而不偏离;通过廉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公务员的德性修养反复锤炼、提升;结合时代要求和社会治理模式变革的趋势,为公务员廉政教育如何归依德性生成的向度进行初步的路径分析,从而切实增强公务员廉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但也应当理性地看到廉政教育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并不能彻底解决所有问题,反腐倡廉、弘扬廉洁的价值观念还需综合运用多重措施。
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围绕“做出道德化的制度设计和安排”而展开,这种制度的设计应与促进人的德性生成规律高度契合。如果制度不能对人的实践加以相对固定的约束机制,必然会导致人的德性生成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进而影响社会道德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德性生成在缺失制度框架的社会生活中,也就难以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只有在道德化的制度认同中,建立德性生成机制,通过道德价值的自我激励,才有可能真正促进个体廉洁自律。通过制度设计和安排,借助于他律,结合自律生成的规律,充分弘扬德性基础上的道德价值选择,使廉政教育的主体与客体获得德性生成的基本理念方法,就会自然地接受和认同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中对公务员职业的价值期望,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进而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2]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
[3]梁莹等编着: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年。
[4]吴建南: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
[6]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意见。中办发[2011]9 号。
[7]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等编着: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1 年。
[8]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等编着: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读本。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 年。
[9]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13-2017 年工作规划。人民日报,2013年 12 月 26 日 01 版。
[10]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11]许敏:道德教育的人文本性。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年。
[12]肖百冶,赵汝周:论提高公务员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4 年第 2 期。
[13]张秀芝,王金萍:从《论语》中摄观公务员的道德修养。行政论坛,2004 年第 5期。
[14]王伟,车美玉〔韩〕,徐源锡:中国韩国行政伦理与廉政建设研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年。
[15]田湘波:新加坡和香港廉洁政府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湖湘论坛,2013 年第 6 期。
[16]马庆钰,寇凤超:北欧廉洁政府的经验与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 年 S1 期。
[17]冷葆青:战后日本的腐败与治理。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 年。
[18]宋振国,刘长敏:各国廉政建设比较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年。
[20]李才森:国内廉政教育研究述评。法制与社会,2014 年第 2 期。
[21]张剑:反腐倡廉教育十二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年。
[22]曾洁华,杨艳:转型期中国廉政教育路径探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 5 期。
[25]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教育体系。人民论坛,2010 年第 4 期。
[26]陈全生:论廉政教育的分类分层。唯实,2010 年第 6 期。
[27]董丽英,曹东明:基层廉政教育创新的思考。法制与社会,2011 年第 11 期。
[28]唐贤秋:从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渊源谈为政之德。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2 期。
[29]李晓梅,李晓红:伦理学视域下的廉政教育。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7 期。
[30]张康之: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双重向度。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 年第 2 期。
[31]员金松:行政管理中德性的价值与生成路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4 期。
[32]何爱云:新时期廉政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共中央党校思想政治教育。2012年。
致 谢
我的大学四年是在河北师范大学度过的,2008 年由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从这里走向了工作岗位,作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回到家乡大名县工作。
四年之后的 2012 年重入师大,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研究生生涯。
与师大的缘分甚至可以追溯到 2002 年的夏天,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小县城,到师大参加全省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可以说近三十岁的人生历程有近一半的时光与师大相关,在最美好的年华里留有师大的印记,师大“怀天下、求真知”的校训一直激励着我。
近七年来,置身繁忙的工作、琐碎的生活、跨专业的学习,紧张而又忙碌,在此真诚感恩导师赵小兰教授的教诲和关爱,感谢导师在学业上的悉心指导和心灵上的启迪,感谢公共管理学院各位老师的教导,感谢同事闫国超、赵利杰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给予的大力襄助,感谢我的同窗好友们一直以来的无私友谊,感谢来自家庭的默默支持,这些历练和帮助于我是一笔丰厚的人生财富。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至,感谢所有善良的充满爱心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