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08 共6300字

  第三章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

  3.1 延长退休年龄的正负效应

  3.1.1 延长退休年龄的正效应

  延长退休年龄是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养老金危机的基本手段。随着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寿命较半个多世纪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人到了法定退休年龄 50-60 岁都还有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因此,延长退休年龄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1)是维持养老金收支平衡的有力保障为了应对目前的人口老龄化危机,解决由于退休人口激增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我们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维持养老金收支平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收支大致平衡,目前就要求我们做到开源和节流。我国目前对养老金账户采取的是现收现付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无论是哪种制度,都需要我们重新制定退休年龄方能达到养老金收支平衡。

  老龄人口的赡养比等于在职人口与退休人口之比。现收现付制,强调的是下一代供养上一代,需要我们充分考虑赡养比的问题。当退休年龄延长,相应的就会使在职人口增加,退休人口减少,那么赡养率就会自然而然的降低。如果从收支平衡的角度看,延长退休年龄,一方面能够增加缴费收入,另一方面由于退休年龄延长,退休人员能够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就会缩短,因此就会减少养老金支出。这一增一减就会增加养老池中的资金总量,所以说退休年龄变量与其他制度变量相比对制度的收支平衡的影响力更大。[52]

  从个人账户的角度来看,退休年龄对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影响更大。因为在现收现付制度下如果养老金出现缺口,可以由政府的财政来补齐,即政府负有兜底的责任,然而,个人账户属于个人的私有财产,强调的是自己养自己,即多缴多得,少缴少得,当个人账户资金积累不足时,风险就必须由自己承担。从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来看,对养老金的需求是巨大的,延长退休年龄是维持养老金账户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

  (2)是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条件一提到退休年龄,人们反对的呼声大多都停留在它对就业的影响上,这也是延长退休年龄一直饱受争议的原因。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目前还面临着巨大的就业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就业问题去空谈延长退休年龄是不切合实际的。

  然而,我们目前实施的低龄退休却并不能化解就业难的问题,相反还会引发很多问题。就业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婴儿潮一代正大步走向社会,需要很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我国的失业问题是属于结构性失业,求职者与企业的需求存在这比匹配现象,并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谁退休就能够简单的补充进来一个人这样简单的问题。另外,目前的 80、90 后再就业理念上与老一辈的劳动者存在这极大的差异,他们大多期望“干活少、拿钱多”的工作,很多人都是不能也不愿意去适应日益多变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还有部分年轻人,并没有认识到掌握一门先进的技术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他们不愿意努力寻求进步,那么对于这部分失业者而言,即使 60 岁以上的退休者腾出就业岗位,他们也未必能够接替胜任,相反还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损失。因而,在这种就业难的背景下,并不会由于老年人继续工作就抑制年轻人的就业,二者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与之相反的是,由于老年人对工作的熟练程度高于年轻人,他们大多数都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生产力,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些是年轻劳动者在短期内无法比拟的。

  一个健康的劳动力市场是有竞争的市场,这种竞争不仅存在于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也存在于不同的年龄层次,他们可以在竞争的同时互相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劳动力市场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3)是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的助推器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曾经为我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人口红利”期即将消失,并将进入“人口负债”期。具体就是指,当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就会增加赡养比,届时劳动人口的负担就会成倍增加,伴随而来的生产性人口减少,消费性人口增多,自然而然“人口红利”减少。[53]

  如果在此时延长退休年龄,就会使老年劳动力增加,从而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期”.目前,还有部分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人认为,延长退休年龄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这个成本主要包括工资和养老金在内的保险福利待遇,然而这只是从短期的角度来看。从长远角度考虑,我国已经面临人口老龄化危机,养老金缺口已经显现,若要解决这一问题,在目前的退休制度下只能提高企业的缴费率来弥补缺口,而我国企业的缴费负担已经很高,如果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会加重企业负担带来无法估量的风险。因此,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之下,廉价劳动力已不复存在,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转变为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延长退休年龄会在极大程度上削减“人口负债”带来的养老高成本,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竞争力。

  3.1.2 延长退休年龄的负效应

  我国延长退休年龄一直停留在口头而未能真正落到实处,正是因为延长退休年龄对于几大部分利益主体会带来相当大的冲击。

  (1)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短期内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主体,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希望国家制定的退休政策既能够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还能够迅速的实现劳动力的新旧更替。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过程中,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必将短缺,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采取延长退休年龄的做法来提高劳动力供给量。[54]

  但是,如果我们将退休年龄从 60 岁后延到 65 岁的话,则意味着企业要为员工多缴纳 5 年的养老保险费,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由于一部分老年工作者在灵活性和反应速度上都不及年轻人,因此有些企业从自身效率出发,会更倾向于雇佣年轻劳动者。而且,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工资结构是与工龄直接挂钩的,工龄越高企业需要给付的工资就越多,但是一些老员工在年老时的待遇和他们的生产率并不相匹配。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率就会削减这部分人的工资水平或者辞退他们从而降低自己的成本。

  (2)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短期内会给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约 1 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同时每年还有 1000 多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然而,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是不平衡的,很多反对延长退休的观点在于:延长退休年龄会对年轻人就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这是由于老年人延迟退休,现有工作岗位不能“腾”给年轻人,这也是人们对延长退休年龄普遍担心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只是短期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工作岗位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替代关系,因此延长退休年龄从长远来看对年轻人就业的挤出效应实际上并不大。

  (3)延长退休年龄还可能会导致社会财富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更多的社会财富从年轻人的口袋转移向老年人。年轻人作为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却不能享受到自己创造的财富,这一就可能会出现“老养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仅不利于年轻人对财富的积累,还会使他们丧失努力工作的意愿,因为付出和收入的不对等让他们对公平的认同度较低。

  一项政策的出台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遭到不同的质疑声,我们不能因为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放弃它,我们需要在看到它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看到政策带给我们的巨大利益,在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将它减轻或消除,以充分发挥它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3.2 延长退休年龄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调整

  退休年龄作为养老保障制度的一部分,国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是对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个利益主体之间进行的利益再分配。从制度的供需角度来看,供给方是国家,需求方是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供需双方的目标与利益取向直接决定了不同利益主体对延长退休年龄的认同度。
  
  3.2.1 延长退休年龄对国家的利益调整

  在社会保障的福利模式中,我国是典型的国家保障模式,因而国家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占据主导地位。具体到退休制度中,国家延长退休年龄主要是为了解决现行制度的缺失和不规范执行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各种矛盾。

  国家提高退休年龄可以解决一下问题:①优化现行退休制度并与之相衔接;②实现人口、经济、以及就业战略的协调发展;③有助于解决养老金支付压力,化解老龄化危机;④制定适度、灵活适应不同群体的退休政策。同时国家推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可以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是通过增收和节支增加养老资金池中的资金,同时减少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给付,来缓解资金池的缺口;二是有利于有劳动能力、且有继续工作意愿的各种专业人才留住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在规则设定方面国家承担着保护每一个公民合法权益的责任,对于延长退休年龄这个政策,国家也必然会多方面考虑,力图寻求一种合理的办法来保证各大利益主体的平衡。而对国家来说,延长退休年龄带来的收益会大于弊端。

  3.2.2 延长退休年龄对用人单位的利益调整

  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二者相伴相生,劳动者是用人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实体,而用人单位也是劳动者利益的重要保障者。当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开始逐渐模糊化,古老的家庭保障方式也开始解体,用人单位成为劳动者的最主要保障实体,用人单位需要对劳动者的经济生活和退休后的养老负责。

  用人单位对于延长退休年龄持有不同的态度。赞同延长退休年龄主要是从劳动力供给平衡的角度来考虑的,在老龄化日益严峻的未来,新增劳动力会越来越少,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解决这一难题。同时,部分老年职工由于年老,生产率会降低,但是他们的往往却是企业中收入较高的群体,企业不能无故解雇这部分人群,也就不能很好的实现以招聘生产率较高的年轻劳动者来替换生产率较低的老年劳动者。

  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用人单位主要是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的。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单位必须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退休年龄延长就意味着用人单位需要为劳动者缴纳更长时间更多的社会保险费,这会明显加重企业的负担。因此,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节省开支减少用工成本,雇佣那些退休后的老人来工作,这样可以付较少的工资并且不需要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一旦延长退休年龄之后,用人单位将不能雇佣这些老年人,因此从成本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灵活性较强的退休制度,一方面能够将人口抚养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另一方面能够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2.3 延长退休年龄对个人的利益调整

  劳动者在依法参加劳动的基础上,承担了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因此退休后就有从国家获得物质保障的权利。针对延长退休年龄这个问题,劳动者可以分为支持和反对两个阵营。

  (1) 支持延长退休年龄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群体多是一些高薪、高福利、劳动强度较小的劳动者,例如公务员、医生、高级管理人员等一些脑力劳动者。他们大多从事的是脑力劳动,接受了较高的教育水平,前期的人力成本投入较高,因此在工作中尤其是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后,都有了相对较高且稳定的收入,也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当他们到了退休年龄时,身体大多比较健康能够继续从事当前的工作。因此,这类人群大多愿意继续工作,在享受工作带来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财富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退休时的退休金待遇水平。因此,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群体多是那些身体健康且专业水平较强的人群。

  (2)反对延长退休年龄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人大多数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较早,大多从事的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在职时体力消耗大,收入水平偏低且不是很稳定,因此在达到退休年龄时健康状况也不是特别好,大多都希望能够尽早领取养老金颐养天年,以相对低的待遇水平换取提前退休。又因为他们大多不属于高收入群体,多工作几年对退休后养老金的影响也不大,因此,他们反对延迟退休年龄。

  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年轻人则表示,就业难是他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延迟退休,工作就更难找了,同时也表示老人占着位置不退休会影响他们的升职空间,这也是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群体的一个理由。

  3.3 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

  3.3.1 人均预期寿命延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人类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延长退休年龄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针对退休年龄的规定是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相关规定,而那时的退休政策是基于当时的人均寿命制定的。20 世纪 50年代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是 50 岁,现如今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已超过 75 岁,提高了 20多岁,如果此时再沿用原定的退休年龄政策,显然不合适。

  此外,从性别角度看,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制度显得更不合理。相比男性,女性的预期寿命要更长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女性的退休年龄却要早于男性 5-10 岁,这种极度不公平的退休制度影响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同时减少了女性的退休收入,在新时期我们必须阻止这种不平等现象继续发生。因此,在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延迟退休年龄成了必然趋势。

  3.3.2 受教育年限延长且初始就业年龄提高

  我国现行退休制度规定:劳动者年满 16 周岁即可进入劳动力市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国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初始年龄是有很大差异的,但是他们大多都使用相同的退休制度,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却是相同的,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极度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例如,一个初级的体力劳动者很可能 16 岁就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而一个具有高等学历的博士毕业生却很可能在 30 岁左右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如果都在 60 岁退休,那么前者就需要比后者多工作 10-15 年。然而,事实上国家培养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所投入的资本要远远高于一个初中毕业生所需要的资本,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这是一种低效的成本付出,同时也是对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越来越高,滋生了许多的高学历人群,因此仍然实行原来统一的退休年龄政策显然是对人力资本的极大浪费。

  3.3.3 人口抚养比不断增加

  衡量老龄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老年赡养比指标。老年赡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量/15-64岁人口数量。[50]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口报告--《世界人口展望:2010版》的测算数据,我国在未来30-60年间,老龄赡养比会大幅度提高,详见表3.1.【1】

  
  根据老年赡养比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劳动人口的数量会影响老年赡养比,当劳动力资源不断减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赡养比就会很快提高。因此,我们应该仔细考虑未来劳动力发展趋势(见表 3.2),来判断我国退休年龄延长的时间节点。【2】


  
  由上表可看出,从现在起到 2020 年之前是我国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是时期,但是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这说明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赡养率也会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养老负担也将会越来越大。如果不延长退休年龄,那么到了 2050 年我国的人口赡养比将达到 1:2,这对于工作的人来说负担是非常重的,如果不延长退休年龄,到那时可能我国的养老体系将会面临崩溃的风险。

  3.3.4 男女退休年龄不平等

  男女平等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呼唤,然而现实中我国女性职工退休年龄低于男性职工这一规定明显不利于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我国女职工退休年龄早于男性 5-10 年。

  这一规定在当时是为了保护、照顾女性。如今,在多数女性和男性一同走向工作岗位,做着与男性相同的工作,面临相同甚至更严峻的竞争压力,如果采用有较大差别的退休制度,不仅不能使女性享受真正的平等,还有“歧视”女性的嫌疑。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生产、工作中来,使得生产劳动强度大大降低,适合女性工作的岗位也越来越多。再加各种法律法规都开始重视妇女的健康保护,使得妇女的身体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这些改变保护了女性健康,使得提前退休的理由没有了存在的基石。男女工作年限不一致,还将直接导致男女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妇女提前退休,不仅不能享受某些社会福利,同时提前退休也意味着收入的减少。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